铁血大明(精校)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359

  钱谦益跟着起身,恭声道:“老朽送送驸马爷。”
  离了钱谦益寓所,走出不到两百步,王朴忽然勒转马头,对跟在身后的吕六、嫩娘和十数骑亲兵道:“走,去兵部侍郎吕大器府上!”
  王朴耍的是各个击破的战术,之所以要分别拜访钱谦益、吕大器等东林党领袖,就是要让他们心有顾忌,却又不敢把自己暗中投靠王朴的事情泄给其他人知道,这种有损自己清名的事情如果没人戳破,有谁愿意主动泄露呢?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钱谦益以为他是王朴在东林复社的唯一代言人,而吕大器也以为他是王朴在东林复社的唯一代言人,张溥亦然,他们都不敢把自己受到王朴要挟的事情声张出来,这就避免了东林复社党人串通一气反过来对付他王朴。
  什么叫驭人之术?这就叫驭人之术!
  直到深夜,分别拜访了吕大器和张溥之后,王朴才返回了燕子矶大营。
  回到大营,王朴刚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吕六就领着满头大汗的应天府尹魏大本走了进来。王朴有些惊讶地站起身来,问道:“魏大人,这么晚了还来燕子矶大营,莫非出什么事了?”
  魏大本喘息了两声,应道:“没错,出……出事了。”
  王朴心头一跳,问道:“是不是周镳,周镳他怎么了?”
  那天百般质疑太子,又被方以智、王铎当庭指证之后,周镳就以亵渎太子、诬陷同僚的罪名被下入了应天府大狱,这个人可是一张王牌,只要他还活着,就始终是悬在钱谦益等人头上的一柄利剑,王朴可不希望他出什么事。
  魏大本道:“这家伙暗中绝食,已经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再加上身体本来就弱,到了今天晚上终于昏死在了大牢里,狱卒发现时已经只剩下一口气了。”
  王朴急道:“赶紧找郎中救治啊。”
  “已经找了。”魏大本道,“郎中正在救治,不过郎中说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要糟。”王朴急向吕六道,“六,快去把李老爹找来,让他马上跟我去应天府大牢。”
  “为什么?”吕六不解道,“像周镳这种大逆不道的家伙,死了倒还干净。”
  “你懂个屁。”王朴怒道,“恶人还得恶人磨,还不快去!”
  “是。”
  吕六应了一声,不情不愿地去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岩之死
  紫禁城,东华门。
  牛金星正准备去文华殿谒见李自成时,忽见东华门外几名闯王的亲兵拦住了一名义军将领,牛金星仔细一看那不是李岩帐下偏将荆茂成吗?荆茂成神情焦急,可那几名亲兵却说什么也不让他进去。
  牛金星清咳一声,上前问道:“怎么回事,吵什么吵?”
  一名亲兵抱拳禀道:“丞相,这家伙说是李岩将军帐前偏将,吵着非要见大王,可问他要凭证却又没有。”
  荆茂成一转眼见了牛金星,顿时喜道:“丞相,你快跟他们说说,末将真是李岩将军帐下的偏将,有急事要面禀大王。”
  “急事?”牛金星捋了捋颔下的柳须,问道,“什么急事?最近这几天大王的心情很不好,你就这样冒冒失失地进了去,难免讨一顿没趣,不如这样吧,你先跟本相说说,本相替你向大王禀报。”
  荆茂成为难道:“这个……”
  “怎么?”牛金星冷然道,“莫非你信不过本相?”
  “啊,当然不是。”荆茂成忙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急事,只不过我家将军受了重伤,所以命末将前来北京向大王捎个口信,我家将军说,请大王无论如何也要死守北京,静待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各省的大军来援。”
  “哦?”牛金星凝声道,“李岩将军受了重伤,他现在何处?”
  荆茂成道:“已经向天津卫转进,打算先汇合山东、河南的大军,然后再来北京。”
  “好了。”牛金星道,“李岩将军的建议本相一定代为转达给大王,你可以回去了。”
  “多谢丞相。”
  荆茂成抱拳一揖,转身扬长而去。
  文华殿。
  李自成仰躺在凉椅上,正在闭目养神。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忽然把他惊醒,睁开眼睛一看却是丞相牛金星来了,便舒了口气欠身坐了起来,打招呼道:“丞相,你来了?”
  牛金星不敢怠慢,跪倒在地三跪九叩之后唱道:“臣牛金星,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罢了。”李自成摆了摆手,皱眉道,“登基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
  牛金星道:“启奏万岁,已经准备就绪。”
  “嗯,那就好。”李自成点点头,又道,“那你先下去准备吧,明天举行登基仪式,后天就撤离北京。”
  “臣领旨。”牛金星转身迈出不到两步又蹩了回来,低声道,“万岁,有件事微臣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说吧。”李自成闭上眼睛,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问道,“什么事?”
  牛金星道:“刚刚微臣在东华门外碰到李岩帐前的偏将荆茂成,说是奉了李岩之命给万岁带话来的。”
  “哦?”李自成道,“李岩让人带什么话来了?”
  牛金星道:“李岩建议万岁死守北京,静待陕西、山西、山东及河南各路大军来援。”
  “什么?”李自成霍然睁开眼睛,凝声道,“李岩建议本王死守北京?理由呢?”
  牛金星道:“这个却没说。”
  “有这事?”李自成道,“死守北京,那不是让本王自陷绝地吗?李岩这厮是何居心?”
  牛金星又从衣袖里取出一封密信递到李自成案前,低声道:“万岁,你再看看这个。”
  “什么东西?”李自成皱眉道,“你说吧。”
  牛金星道:“这是那边刚刚送来的密信,信中说李岩已经擅自率军向天津卫转进,并且屡屡在部将面前声称,当初万岁要是听了他的劝告,不要轻敌出长城与吴三桂决战,就不会有一片石之败!”
  “混帐!”李自成气得暴跳如雷,拍案吼道,“要不是李岩的右翼骑兵先崩溃了,老子的大军岂会败给吴三桂和建奴?这个狗日的李岩,老子还没和他算这笔帐呢,他倒先数落起老子的不是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牛金星道:“万岁,说起一片石之败,微臣也是心有疑窦。”
  李自成道:“你有什么看法?”
  牛金星道:“万岁,当时的右翼骑兵军团是我军中最为精锐的骑兵,不但装备精良而且身经百战,相比关外的建奴骑兵只强不弱,可事实却是不到半个时辰,右翼的八千骑兵就全线崩溃了!”
  李自成的目光逐渐变得阴冷。
  牛金星又道:“还有,更加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右翼骑兵军团崩溃之后,少将军李过阵亡了,副军师宋献策阵亡了,可唯独李岩安然无恙,不但李岩安然无恙,他的几名部将和五百亲信骑兵居然也安然无恙,万岁,这是不是太巧合了?”
  李自成道:“你什么意思?”
  “这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右翼骑兵军团崩溃之前,李岩就已经逃跑了!”牛金星深吸一口气,凝声道,“微臣以为,正是因为李岩的不战而逃扰乱了军心,导致右翼骑兵军团全线崩溃,最终导致我军在一片石战败!”
  “这个……”李自成皱眉道,“李岩似乎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牛金星道:“李岩当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可他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原因?”李自成道,“什么原因?”
  牛金星道:“万岁,有件事微臣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向你禀报,现在看来不禀报是不行了。”
  李自成道:“究竟是什么事情?”
  牛金星道:“据微臣查证,大军进入北京城的那天晚上,李岩帐前偏将荆茂成曾经生擒了残明太子、永王、定王、长平公主还有残明南京提督王朴及以下兵将二十余人,秘密扣押在朝阳门关厢的大牢内。”
  “你说什么?”李自成脸色大变,森然道,“真有此事?”
  “千真万确!当时有不少义军将士目击了这一幕。”牛金星道,“可惜的是,等微臣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王朴已经带着残明太子一干人等逃跑了,不过微臣奇怪的是,荆茂成为什么不向大王禀报?现在想想,这件事的背后肯定有李岩指使。”
  “你是说……”李自成咬牙切齿道,“是李岩放走了残明太子和王朴一干人等?”
  牛金星道:“虽然只是猜测,但微臣以为应该就是这样。”
  “为什么?”李自成愤然道,“李岩为什么要这么做?”
  牛金星道:“如果把放走残明太子和建议万岁死守北京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李岩的阴谋就昭然若揭了!他是要我们义军在北京和建奴拼个两败俱伤,然后让残明坐收渔翁之利呀!种种迹象表明,李岩早已经和残明暗中勾搭上了,甚至早在大同的时候,李岩就已经投靠大明了。”
  “可恶,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李自成愤怒地握紧了双拳,低吼道,“马上派人去天津卫捉拿李岩。若敢拒捕,着当场格杀!然后让李虎代领其军赶来北京汇合!”
  牛金星低眉阴笑道:“微臣领旨。”
  南京。
  皇城内原本就有洪武帝时期修建的皇宫建筑,并且一直就留有太监照料,稍加修缮之后,太子、永王、定王和长平公主就从燕子矶军营搬进了皇宫居住。
  南京留守太监张子安摇身一变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凤阳守备太监和扬州守备太监韩赞周成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另外还从江南各矿监、税监、盐监衙门召回了一百多名小太监来照料长平公主姐弟四人的生活起居。
  其实长平公主姐弟四人挺可怜的,最大的长平公主才十六岁,太子十四岁,永王十二岁,最小的定王才六岁,却同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在南京他们又是举目无亲,只有一群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和他们朝夕相伴。
  自幼锦衣玉食的姐弟四人尝到了国破家亡的滋味,长平公主朱薇茹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每天除了督促太子、永王的功课,还要哄定王玩耍,睡觉,用她稚嫩的双肩担负起了照顾三个弟弟的责任。
  王朴在张子安、韩赞周和卢九德的陪同下来到寝宫恭请太子上朝时,长平公主正亲自替太子穿戴龙袍。今天是礼部选定的吉日,年仅十四岁的太子朱慈烺就要登基称帝,成为大明朝的第十七位皇帝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