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04


第一百一十七章
昆明决死战(十)
  纷乱的战场上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即使你有百般武艺力敌千军,很可能一颗流弹就会终结了你的生命!
  死神站在云端俯瞰大地,在他的面前没有将军和士兵的区分,无论你是贫是富,是平民或是身世显赫,所有的人厮杀成了一团,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或者理想,甚至为现实生活所迫,没有任何怜悯,或是生存,或是死亡。
  在连续刺倒了五六名日军士兵后,上气不接下气的宋雨航对上了一名日军中佐,武士刀与三八步枪交锋碰撞的结果是开着枪膛的三八枪被从弹舱尾部直径劈成了两段。
  几次交手日军中佐一个不留神被地上的尸体绊倒,宋雨航趁机挺着半截残枪就刺,不知道从那里冒出来的一名日军士兵忽然抱住了宋雨航的腰,两人一同摔倒在地,日军中佐连滚带爬冲了过来连劈了几刀,躲避不及的宋雨航大腿上被划了一刀,顿时鲜血染红了裤管。
  僵持中宋雨航卸下刺刀反手刺死背后的日军,他惊讶的发现背后的日军士兵的双手竟然如同铁钳子一样牢固,无论他怎么都无法挣脱。
  鬼哭狼嚎般冲过来的日军大佐的武士刀在距离宋雨航头顶十几公分的地方停了下来,几把刺刀的尖头从日军中佐的胸前露了出来,表情诧异的日军中佐看了看胸前的刺刀尖,又无奈地看了一眼宋雨航,翻着白眼口吐血沫倒在了原地。
  随即宋雨航被卫士和几名参谋架下了阵地,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
  十月二十八日的中午,对于太平山主峰最后的守卫者们来说是无比艰难的,日军已经知道守军没有弹药了,在肉搏过后往往撤退几十米进行休整,然后在冲上来。
  13时19分,经过许久激战,在中国守军几乎全建制阵亡后,日军最终从主峰两翼同时取得了突破,胳膊大腿连中二弹失血过多的梁超被部下从死人堆中扒了出来,暂编第十一师、暂编第十二师两支部队几乎战斗到了全军覆没。
  13时30分,零零散散的溃军开始向昆明城区方向撤退,这些溃军大部分都是衣衫褴褛的伤员,他们互相搀扶着沿着后山的小路向城区靠拢,因为他们知道阵地失守后日本人很快就会沿着公路向城区发动进攻的。
  丢失阵地的方林带着暂十师师部的几十个人挥舞着手枪让还有武器的人向他靠拢,他决心要在公路旁继续阻击日军,为宋长官能够在次部署城防争取时间。
  一名撤下来的老兵被方林拦住后带着哭腔道:“官长,我们一个营就打剩这七、八口子了,您就行行好吧!让我们过去吧!”
  方林激动地挥舞着手枪训斥道:“不行!全部给我集合,都到公路边去阻击日军,为城防争取时间!”
  “还你娘的屁个城防,部队都打光了,宋司令恐怕早就跑了!”一旁一名上等兵哗啦一下卸下了枪指着方林。
  被自己人用枪指着的方林忽然脑袋一热,用手枪对准那名上等兵的脑袋就是一枪!
  砰!激射出的鲜血喷了方林一脸,面目狰狞的方林用手抹了下镜片大吼道:“后退者死!”
  所有的中国士兵和军官都被方林的疯狂行为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这个白面书生会是个杀人的主。
  僵持了一下,一名被用担架抬过来的少校看着方林艰难道:“兄弟,三个师和数不清的新增暂编团就打剩这么几百号人了,城里野战医院还有一万多名伤员,宋司令就是诸葛武侯转世恐怕也无力回天了。”
  方林高举着的手枪终于放下了,伤兵们迅速的从他身边穿过,突然,方林拣起了一把被丢弃的工兵锹,在原地开始疯狂的挖掘野战单兵掩体。
  跟随方林的几十个人犹豫了一下,也开始寻找工具或用刺刀在原地挖掘工事,不断从前面撤退下来的官兵中陆续有人加入他们的队伍。
  方林的一切举动都落入了宋雨航的眼中,虽然他听不见方林在说什么,但是他能感觉到方林的热血在沸腾!在燃烧,宋雨航相信只要国人的血未冷,那么中国就不会亡!
  在宋雨航的身后几十辆美制M3A2轻型坦克、M4A2中型坦克及T1E2重型坦克一字排开,跟着在后面的装甲车和数千名装备精良的步兵在严阵以待。
  那个差点挨了军棍的唐志强此刻站在一辆T1E2重型坦克的炮塔上,冷眼望着公路隘口方向,唐志强那冰冷的目光让宋雨航感觉很不舒服。
  太平山主峰的战斗刚刚结束,河边正三在急不可待的在神田正种的陪同下登上了主峰阵地,他们想看一看这支顽抗到最后的支那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交错纵横的尸体当中,河边正三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精锐师团竟然被这些民不民军不军的人阻挡在这里半个多月?很多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甚至连军装都不全,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
  河边正三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紧随身后的神田正种,在暂编第十师指挥所前河边正三停下了脚步,由于据守在这里的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日军最后不得不选择将这里彻底炸毁。
  河边正三抓起了一把泥土,松开后惊讶的发现自己所带的白手套竟然被鲜血染红了?面对渗透进泥土的鲜血,河边正三忽然发觉自己陷入了无助的状态?就是眼前拓手可得的昆明似乎变得十分的遥远。
  方林的掩体刚刚构筑好,公路上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国士兵的噩梦,日军的战车大队出现在了公路上。
  隶属于日军缅甸方面军的第十四战车联队组建较晚,经过临战加强,除了原有的八九式战车外,有针对性的补充了部分九五式轻型战车,日军一直鼓吹其九五式轻型坦克的37毫米火炮虽然口径小,但身管长,初速高,具有“很强”的穿甲能力,专门为了对付盘踞在昆明拥有少量美式战车的中国军第二百机械化旅。
  由于中日两军对装甲部队的使用都停留在支援步兵的基础上,而且前段时间的山地攻防战坦克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毛力寿永少将的第十四战车联队和第二百机械化旅的第201坦克营一样都成了吃闲饭的主。
  今天双方都是憋了一口恶气,为了稳固战果追击敌军,河边正三不顾非议与压力,力挺老部下毛力寿永率领他的第十四战车联队去摘昆明这颗熟透了的果子。
  一脸横肉的毛力寿永根据以往对付中国步兵的经验,将麾下四个战车中队的八十六辆战车进行编组,联队部的七辆战车冲在最前面,整个阵形就如同一个会移动的铁王八一样,无论哪个方向受到攻击都可以迅速还击,如果在以往毛力寿永的战术无疑是成功的,对于缺乏反坦克火力,武器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来说,日本坦克排成的铁王八阵形用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是无论如何敲不开的。
  毛力寿永作为一名陆军步兵指挥官,使用步兵老旧的思维和方式去指挥装甲部队,这无疑是一种灾难。
  当日军坦克行进纵队的侧翼完全暴露给了第二百机械化旅201坦克营后,第201坦克营的全体学兵学官们虽然是第一次参战,即使是坐镇于此的宋司令官也不比他们多多少经验,因为装甲部队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军队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一百五十公尺外的日军战车纵队却真实的展现在他们眼前。
  当考验到来之际,无谓的豪情与热血让这些年轻的官兵们变得勇敢起来,他们用微微颤抖的手在休正射击诸元!
  随着宋雨航在电台内大吼道:“射击!”
  在连片的巨大轰鸣声中,十余辆日军战车几乎同时中弹起火,M4A2战车所装备的短管76毫米炮直径将日军的八九式和九五式战车轰成了废铁和篝火。
  突遭袭击的日军战车纵队被打蒙了,他们在中国还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强烈的火力奇袭,更另日军雪上加霜的是毛力寿永少将联队长的指挥车在第一波次的袭击中被击中了,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日军战车纵队不得不在并不宽阔的公路上停下来。
  失去指挥陷入混乱的日军战车开始各自为战,驶下公路寻找袭击者,等日军战车完成了转向,第201坦克营已经完成了三次齐射,彻底的报销了日军三十余辆战车。
  几辆日军战车相继打开顶盖,车长用信号旗指挥导引剩余的战车杀向那些卑劣的偷袭者。
  “各车发动!打开顶盖!自由出击!”宋雨航大吼一声后,早已按耐不住的第201坦克营各车犹如下山猛虎一般冲出丛林。
  唐志强的011号车率先冲在了全营的最前面,停车射击转向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一百五十公尺的距离对于坦克来说实在太近了,每一炮都能击中对方,经受了数论打击的日军很快反应了过来,冲在最前面的T1E2重型坦克和两辆谢尔曼M4A2首先经历了日军战车的炮火洗礼,被击中的谢尔曼M4A2内的车组成员感觉战车好像被人用大铁锤子猛敲了一下,而T1E2重型坦克内的车组成员只听到了当的一声。
  这些在中国军队面前逞凶的日军战车终于碰上了强劲的对手,在吨位、火力、装甲厚度决定一切年代,日军战车悲哀的发现他们宣传可以摧毁任何一种盟军坦克的37毫米炮竟然失灵了?
  日军战车兵发狂一般的拼命的朝第201坦克营的坦克徒劳的射击,虽然他们一度发现了一些可以他们被他们摧毁的目标(M3A2轻型坦克),但是要突破面前的钢铁洪流谈何容易?
第一百一十八章
昆明决死战(十一)
  在绝望的拼死挣扎中,日军战车被逐一的打成了一堆堆的篝火,经过20分钟的激战,在付出了三辆M3A2和一辆M4A2坦克后,日军毛力寿永少将和他的第十四战车联队成为了历史,他们为他们的侵略行径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歼灭日军第十四战车联后,第201坦克营配合步兵立即完成战术编组,气势汹汹的杀向随后而来的日军部队。
  站在太平山主峰阵地,亲眼从头到尾目睹了这场伏击战的河边正三与神田正种可谓是木若呆鸡,好一会,神田正种双目赤红疯狂的大声吼道:“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此刻的河边正三心中也是有苦难言,这是他第一次见识欧美生产的装甲武器用于实战,这些钢铁怪物所迸发出的巨大威力让他无法置信,虽然在此之前他也是赞同阻止陆军研究装备重型坦克的,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坦克集中使用会有如此震撼的效果,尤其是轻型、中型、重坦克之间的差距竟然会是天壤之别。
  河边正三清楚的知道,此刻他的首要任何是让自己的三个精锐师团安全的撤退回怒江西岸,为了阻挡这滚滚钢铁洪流他必须要做出一个壮士断臂般的痛苦决定,今川少将的第七十旅团一直未投入战斗,相对鏖战了半月有余的三个师团算是战力比较完整,而且今川次郎少将以擅长防御而著名。
  宋雨航出神地望着从身边经过的滚滚钢铁洪流,原本略微有些泥泞的路面经过坦克装甲车辆的碾压已经变得泥泞不堪了,跟随在坦克后面的步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这次战斗过后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
  “这是咱们的战车吗?反攻了吗?”一群从山林中穿出来的散兵拉住一旁正在编组准备重新投入战斗的士兵就问!在得到确定答复后,之前撤下来被打散的暂编师和后续新增暂编部队的幸存者自发的加入到反攻的序列中!
  战斗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回事,顺风仗越打越顺手,被战车重新鼓舞起斗志的中国士兵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扑向几个小时前还要将昆明杀得鸡犬不留的日本人。
  由于日军的撤退计划事先进行了严格的保密,近几日越来越少的补给品让日军基层官兵们感到了深深的不安,昆明战败和支那大批援军抵达的流言充斥着军营,今天中国军队的突然反击加上几十分钟前宣布的反转计划让日军基层官兵们意识到了他们恐怕是真的失败了。
  尤其是前面溃散下来的日军惊恐的反复在说战车,支那人的战车非常厉害,几分钟就消灭了第十四战车联队,散播极快的流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无心恋战的日军各部纷纷自行突围撤退。
  日军混乱的撤退简直是一种灾难,宋雨航一直藏在手中的利刃“特种拯救大队”的多个战斗分队身着日军军服,在反击前就深入日军后方,摧毁切断了日军的通信系统,河边正三给三个师团制订的撤退方案只停留在了师团一级,根本没有传达到下面的部队。
  大部分蜂拥后退的日军士兵相信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将军们,肯定一早就回到了缅甸,只有他们这些小兵还被蒙在谷里。
  无奈之下,河边正三只好越过师团一级,直接给第六师团的第23步兵联队下达了掩护部队转移的命令,他命令第23步兵联队前往背龙坡阻击中国军队,尽量为今川次郎的第七十旅团争取防御时间。
  下达完命令后,河边正三要求驻缅甸日本空军全力阻击中国追击部队,随后钻进了自己的座车内,在警卫部队的保护下一溜烟的直奔缅甸方向而去。
  野村鸣一大佐接到河边正三的命令后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他的第23步兵联队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此刻人员已经不足半数,而且弹药奇缺,对于这个方面军司令长官亲自下达的命令野村鸣一只好无条件执行。
  野村鸣一下达了部队转向的命令后,几名大队长纷纷找到了他,现在别的部队都在撤退,无粮、无弹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的我们却要迎向敌人?大队长们在质疑野村鸣一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不满归不满,但是河边正三的命令还是得到了执行,消极的日军士兵和基层军官都放缓了脚步,此刻他们知道向北走得越远就会越危险,他们甚至希望中国人已经占领了背龙坡那个该死的地方。
  十月二十八日,这是一个让日军第六师团记忆深刻的日子,其隶属的第23步兵联队在机动到背龙坡的同时,日军士兵已经清晰的听到了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
  野村鸣一大佐没有想到河边正三司令长官口中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竟然是一个位于公路旁边仅仅几十公尺高的一个小土包?
  隶属于第二百机械化旅的第201坦克营的右翼分队比日军步兵率先冲上了坡顶,坦克一连连长高兴业随即命令各车前进调整射角,用同轴机枪、航向机枪、高射机枪组成了密集的弹雨热烈欢迎正在努力攀爬的日军。
  野村鸣一大佐同联队的护旗小队在第一轮炮击后便纷纷扑倒在地,对于突然出现在眼前的钢铁怪物日军士兵惊恐万分,坦克机枪射出的密集弹幕在日军士兵中掀起阵阵红雾,一些凶狠付与顽抗的日军士兵慌乱的使用步枪在射击坦克,或者握着两枚手雷冲向坦克。
  一阵接一阵的爆炸相继响起,日军士兵当即被手榴弹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横飞,当硝烟散尽,残存的日军发现他们的自杀式逆袭彻底的失败了,那些人肉炸弹的唯一效果就是将肠子、内脏、碎肉贴了中国人一战车,也许等到中国装甲兵刷车的时候可能会恶心死几个,但是眼前却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换来的是中国人更加疯狂的扫射。
  当中国步兵冲下山头的时候,日军第六师团第23步兵联队的覆灭到来了!这时残存的日军士兵才意识到就在他们惊慌失措的时候,他们的后路已经被包抄过来的中国军队切断了。
  一场结果毫无质疑的战斗或是说成屠杀更为贴切,仓皇逃命的日军被中国士兵击毙在小河边,草地上,山坡下,为了迅速扩大战果,宋雨航下达了一个令他懊恼不已的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击破当面之敌。
  在第六师团第23步兵联队覆灭之后,今川次郎的第七十旅团直接承受了宋雨航所指挥的第201坦克营配合步兵599营、机械化骑兵营的猛攻。
  仓促修建的单兵野战掩体根本无法抵御第二百机械化旅所发动的步兵坦克协同进攻,双方接触不到20分钟,中国坦克的履带就已经碾压过了今川次郎的旅团部指挥所。
  遗憾的是留着卫生胡子的今川次郎在坦克突破日军前沿阻击的时候就被部下塞进了车中,至此日军有组织成大队以上建制的阻击全部结束。
  随后的战斗中,一时间无数的中国地方部队或保安团好像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痛打落水狗是他们的强项,而宋雨航在装甲部队连续遭到日军空袭后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宋雨航所指挥的并凑部队经受了昆明保卫战残酷的考验,历史证明战争的胜利往往就在于敌我双方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谁可以承受最大的伤亡而不动摇,谁就注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