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304

  对于大本营的这个作战计划竹内宽只能用痴人说梦来形容,大本营似乎已经一再的在犯主观意愿上的错误了,先是在瓜达尔卡纳尔群岛,而后是在支那,现在又在缅甸,此刻竹内宽对于曼德勒方向来势汹汹的中国远征的具体编制和装备情况可谓是一无所知,更何谈击溃?
  与竹内宽相比,田中新一和竹野大内犹如寒冬夜晚在大风中用冰水洗澡的感觉一般,从头顶一直凉到脚心,这根本不是什么阻击任务,而是一张提前到来的阵亡通知书,尽管心中千百个不情愿,田中新一还是坚决的执行了大本营的命令,命令部队在纳巴山谷两侧埋设炸药,在关键时刻炸毁山谷阻敌。
  黎明的即将黑暗在清晨的阳光下飞速得消散,夜晚的一丝清凉也随着燥热的阳光消退,日军工兵系着长长的绳子在山谷的两端寻找山体的缝隙安装着炸药,由于日军已经解除了无名高地的包围,张天胜带领了一个营的增援部队登上了无名高地,山地步兵师幸存的人员打乱组编了五个加强营,谁都能看出来,小鬼子似乎想跑了!
  除了警戒部队以外,几乎所有的中国士兵都在收敛牺牲官兵的遗体,整个无名高地的北坡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五、六千具尸体,很多尸体还是保持这他们牺牲时候热血喷扬时候的模样,在侧翼高地遭到日军燃烧弹攻击的一百多具焦黑的尸体则摆在最前面,张天胜脱下上衣盖在了烈士的遗体上,他的行为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张天胜记得这个连的连长叫王学军,成都人,他和他的士兵们在光秃秃的小土丘上,面对日军榴弹炮发射的黄磷燃烧弹中整整坚持了两个小时,直到武器和她们全部化为了焦炭业无一人撤退,全体壮烈殉国!
  直到最后,日军也没能登上这个海拔仅仅十几公尺面积不过二百平米的小土丘。
  几十名各旅的参谋在通过士兵衣服或是裤子内的姓名登记牌在确认阵亡人员的名单,而更多的士兵和军官则在其中寻找自己的老乡好友或是部下,一股悲壮凄迷的气氛笼罩着幸存的中国远征军官兵。
  在一块巨石上的三个破裂变形的M1钢盔引起了张天胜的注意,一大沓被鲜血浸泡过的军官证就躺在里面或散落在四周,张天胜大致估计最少也得一、二百本之多。
  张天胜用微微颤抖的手翻拣着这些沾满血迹、被烧糊或是子弹打穿的证件,证件里面那一个个英气勃发的青年现在已经为国捐躯了,张天胜几乎认识这里的每一本证件上的人,他们往日的欢笑和言语似乎回荡在张天胜的耳旁,尤其其中几名远征之前参加宋副长官举行的集体婚礼的几个人更加让他记忆犹新,作为证婚人他实在无法面对那些新婚月余就失去丈夫的年轻妻子们,这些优秀的青年军官几乎全部是张天胜亲自挖来或者拉来的,为此他几乎得罪了川军团所有的人。
  “这他娘的是打得什么仗哦!”张天胜揪着自己的头发蹲在了地上,泪水无声的流淌了下来。
  日军士兵则没那么多闲工夫收敛尸体,部队有可能陷入支那军队重围的消息不经而飞,明明是去救援友军,怎么部队反倒被支那远征军包围了哪?很多日军官兵都想不通,一些佐官甚至愤慨的怒骂第六师团是一群饭桶,活该被支那人砍了脑袋,兔死狐悲,所有的日军士兵都开始有些毛躁,尤其当就地掩埋尸体收整物资背包的命令下达后。
  对于那些战死的同袍日军士兵大多数都是心不在焉的寻找一个弹坑,然后寥寥草草的铲上一层薄土了事。
  日军很明显已经有了撤退的迹象,张天胜此刻心急如焚,由于高频电台的损坏让他与远征军长官部失去了联系,宋雨航发给他的最后一道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固守纳巴,并伺机缠住日军北下之主力。
  张天胜将幸存的校级军官全部集中在纳巴城内,山地步兵师是有由之前的山地步兵旅扩建而来,其主要军官结构都是川军团的老底子,大部分都是跟了张天胜许久的老弟兄,一少部分则是火线提拔起来的青年军官,这些青年军官作风过硬,作战勇敢,没有老军官那些川军团部队的老军阀作风和习气,更加受到士兵们的欢迎。
  张天胜环顾了一周这些满脸硝烟征容未洗,大多数都裹着绷带的部下们,他实在无法将自己之前的计划说出口,自5月6日阻敌以来,山地步兵师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伤亡,整个第二旅现在仅仅只剩不足一个连的编制,伤亡最少的师各直属队也都是伤亡过半,四千多名伤员和三千多名疲兵已经是这个满编为一万五千九百八十六人的主力战斗师的全部,即使加上战前被强制撤退的一千五百名各级骨干,张天胜知道他的山地步兵师是彻彻底底的伤筋动骨了。
  师长在犹豫什么,与会的人心里都明镜一样的清楚,几个旅长和副旅团都默默的在狠狠地吸着烟,如果是换在以前,他们现在可以十分轻松荣耀的等待战后的立功受奖了,理由非常简单,山地步兵师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仅仅以一个师的兵力在完全没有任何支援和补给的条件下,将日军八万之众堵在了纳巴整整五天,120个小时、2880分钟的生死鏖战,几乎每分钟都有人为之流血牺牲,山地步兵师几乎将血流淌干净。
  现在小鬼子想撤,如果这个时候阻拦他们的话,将会是一场必死之战!过了好一会,头顶缠着绷带的黄国华站了起来,在山地步兵师的旅长之间,黄国华无疑是资历最老的,同样也是一身兵痞和军阀习气最重的高级军官,尤其是挂在嘴边的“你个龟儿子”,即使在张天胜面前也总是不受控制的蹦出去。
  黄国华无疑是有代表性的,所有的旅长、营长们都在紧张的计算着自己刻意使用的兵力和弹药物资,所有人都知道这五、六万归心似箭的小鬼子绝不能轻视,为了回家日本人爆发出的能量兴许会将山地师剩下的这几千人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黄国华显然犹豫了片刻,他挨个地看了看以前自己熟悉的老家伙们,他十分失落,老家伙们几乎少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些略微带有稚嫩的新面孔。
  黄国华微微叹了口气道:“师座,本意我认为我们已经完成了宋副司令长官赋予的任务,而且我部伤亡确实过大,日军又是归师,这些都是不利条件和因素。”
  黄国华一开口,在座的军官们顿时议论纷纷,显然有一部分人并不认可黄国华的说法,张天胜挥了下手示意肃静,他想让黄国华把话说完,因为他知道黄国华代表着的是山地步兵师的老底子。
  黄国华显然对于那些议论丝毫不在意,他一把拽开衣服,露出了胸前带血的绷带铿锵道:“谁也不是孬种,无名高地四面被围粮弹全尽那晚,老子带着队伍用刺刀打退了小鬼子七次冲锋,最后小鬼子都不敢再冲了!宋副长官心里有这些弟兄,天刚刚一见晴,空投就到了,冲着师长和宋副长官,我姓黄的这一百多斤今天就放这了,师座你就发话吧!刀山、火海、油锅,我黄国华眨一眨眼睛就不配是和你拜过把子的兄弟。”
  “对师座你就发话吧!下命令吧师长!”指挥部内顿时乱成了一片,一时间可谓是群情激奋,张天胜那颗紧绷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一直在裤子口袋中握着那把秀珍手枪的左手也很自然的掏了出来。
  张天胜环顾左右,大声道:“我命令,自愿报名组建一个营的敢死队,今夜就奇袭纳巴山谷,小鬼子那哪里埋设了很多炸药,说什么也不能让小鬼子引爆,我们的部队主要战力大多为机械化,需要畅通的道路,绝对不能让日军炸毁山谷。”
  “拿下谷口破坏日军的爆炸装置后,其余的部队全线压上占领谷口,估计我军主力大约就在今晚或明天黎明抵达,让小日本来的容易死得痛快!”张天胜重重地拍在地图上。
第三百零一章
挥戈亚细亚(六)
  处于急行军状态的远征军主力在美军飞机的掩护下沿着公路和密支那经纳巴通往曼德勒的铁路在齐头并进,徐图安在密支那火车站的货场找到了2个老式的车头,但是老式车头慢啃啃的速度有胜无几。
  由于大量的汽车都调配给了崔志钧奇袭曼德勒,宋雨航这里只能靠双腿赶路了,在密支那一雪国耻的中国远征军可谓尽头十足,趁着胜势大有一马平川平推到仰光的架势,直接将小日本赶下海,士气高昂自然行军速度就快,但是人的双腿终究是双腿,在平原上是无法与车辆相提并论的。
  宋雨航站在吉普车旁,看这从身边急冲冲路过的部队,反身来到吉普车的机器盖前看了看地图,作为手握十万精兵执掌一方的大员的宋雨航来说,他已经养成了一个在分析对手的同时看地图的习惯,他总在脑海中反复的模拟战役发起后的各种可能性,显然看地图已经成为了宋雨航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夸张的说,自从龙陵大战之后,他看地图的时间远远要多于他看苏娜和沈洁仪的时间。
  乱世留给宋雨航的注定是更多的无奈,他要面对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即便他现在身为中将副司令长官,牺牲捐躯也是实属正常。
  宋雨航的这张军用地图是日军昭和七年初制,昭和十五年勘定,昭和十七年修正的,比起英国人提供的和民国政府配发的地图来说,日军的军事地图在宋雨航的眼中已经堪比后世保密级别的集团军级精确作战地图了,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罗列了许多连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小径,最让宋雨航诧异的是这些地图当年日本人是如何在英国人眼皮底下绘制出来了?从初制的昭和七年来看,日军图谋东南亚的战略恐怕早已制定多时了,只是在一直等待时机图谋而已。
  宋雨航现在最闹心的就是无法与山地师取得联系,美军空中侦察返回的情报说纳巴的中国军队还在依托有利地形抵抗,这点就说明山地步兵师尚没有全军覆没,而且纳巴还在我军手中,宋雨航估计始终无法与纳巴的守军取得联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高频电台出了问题,这种美军的最新装备就连美军还未大量列装,要是真的出现故障或问题,别说山地步兵师,就是自己这里恐怕也没人能够修理得好。
  宋雨航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远征军所谓的强大全部都是建立在美式武器装备上面,他所依赖的胜利保障是美国人的武器和补给,一切所谓的胜利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这种绝对的受制于人的感觉让宋雨航有些压抑,但是眼前宋雨航没有一丝的办法可以改变现状,中美两国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大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美国用一己之力在与轴心国集团对抗而且稳占上风,中国唯一借势而起的筹码无疑只有中国军人的热血而已,悲哀中充满了雄壮与悲怆!
  宋雨航的思绪转瞬间回到了地图上,单纯的从战术的角度来看,日军在得知密支那被攻克后唯一的选择就是撤退,立即撤退,但是日军恰恰并没那么做,日军的意图是什么?宋雨航有点不明白了。
  在宋雨航看来,日军的几个选择中最好的无非是转进英帕尔,其次是化整为零向仰光撤退,在次者就是在纳巴阻击北上的中国远征军,集中兵力向曼德勒攻击前进,杀出一条血路向仰光撤退,显然后两点在宋雨航看来有些不智,但是日本人不时冒出的突发奇想也经常让人大跌眼镜,所以宋雨航此刻也无法判断日军准确的意图,他唯一担忧的是如果日军决意撤退的话,山地步兵师的残部能够拖住日军等待主力的南北汇合。
  与日军决战于纳巴,将是中国远征军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如果成功的话,将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日军在缅甸残余的大部主力,为部队下步伺机进入印度打下坚实基础。
  宋雨航在不断地与崔志钧开机进行联系,显然连续急行军的中国远征军和久战纳巴的日军都是疲惫之师,双方兵力相差无几,中国远征军占据了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在空中支援方面陈纳德显然比日军的第五飞行师团的坂本隆井要积极得多,最主要的一点是,中国远征军趁密支那全歼日军第六师团之威而来,在士气上远非日军可以拟比。
  但是这一切也仅仅是精神上的保证,中国远征军的后勤补给线已经由龙陵前移到了密支那,不断拉长的补给线让原本对于后勤依赖性十分大的中国远征军的后勤部门苦不堪言,宋雨航望着阴乎乎的天空,如果老天爷在赏个十几天阴雨,哪怕是一周的连雨天的话,他宋雨航就欲哭无泪了,对于一支装备了大量自动武器的“准机械化”部队来说,补给和弹药的中断无疑将是一场噩梦。
  不在控制范围内的东西太多了,这点是宋雨航最不喜欢的,军人总是希望将一切都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尤其在战略部署时,可控条件被看做是战役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眼前宋雨航为了这千载难逢的战机,只能硬着头皮去和日本人去搏一搏运气了。
  原本位于纳巴山谷内的日军剩余的装甲列车的车厢都被日军拖下了轨道,田中新一利用这些车厢和上面的武器在山谷的隘口处构筑了一条防线,已经埋设好的起爆装置就设在峡谷的上方,一个宪兵小队的50名军曹在吉田少佐的带领着守护着起爆装置。
  日军第18师团剩余的部队与独立混成旅团的残部大致二万余人全部龟缩在山谷之后,田中新一和竹野大内都明白,中国远征军不发起攻击则以,一旦发起攻击就将会是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的,他们能够做得就是在这里用自己的生命实现帝国军人为天皇陛下献身的诺言。
  奉命策划退的竹内宽此刻并不比田中新一轻松多少,对于未知的敌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恐惧感,能够在几天之内奔袭数百公里的部队只能是部全机械化的,以纯步兵如果在平原地区野战条件下与机械化部队遭遇,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的,竹内宽不想犯第五十三师团和第四十九师团那样的错误。
  可以说帝国陆军如果在野战条件下与中国远征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遭遇的话,几乎每一次都是成建制的损失,在对方密集的战车和装甲车的进攻下,野战工事的防御作用几乎等于零。
  竹内宽并不看好大本营制定的这个所谓的保存实力的作战计划,他敢肯定这个计划里面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大本营那些远离战场的高官们即便通过电台实时了解前方敌我动态,也要间隔两个小时,白痴都知道,在错综复杂的战场上几十分钟可能就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怎么可能要前线的指挥官听从大本营本土的遥控指挥那?
  “难道大本营的那些家伙吧脑袋都呆傻了吗?”竹内宽的最后一句是咆哮而出的,他十分失态的一脚重重地踢在了自己的车门上。
  站在一旁的黑岛参谋长望着行进中的队伍忧虑重重道:“阁下,我还是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全力固守纳巴,先挫挫中国远征军的士气和锋芒,随后在向印度或曼德勒方向寻求突围,如果我军这样贸然做出攻击前进姿态,万一遭遇到中国远征军的战车部队,我军将会陷入险境无以自救。”
  竹内宽长叹了一声,看了黑岛一眼道:“前沿的战局已经彻底的糜烂了,大本营的那些家伙竟然还在想着争权夺势?与整个印度相比,缅甸并不算什么,我们缅甸方面军的留守部队很可能是将会被牺牲掉的那部分。”
  “什么?”黑岛顿时失声!他没想到大本营竟然真的如此狠心,数万部队竟然也能当作弃子使用。
  竹内宽指着前面的树林道:“一会就在哪里命令全军休息,我已经派出了十支摩托化侦察分队携带电台提前出发6个小时,将这些侦察分队当作主力部队的触手,相信这样会给我们争取一些时间的。”
  黑岛英神情低落地点了点头,在纳巴田中新一已经成为了弃子,而现在来看他们所有的人无一不是所谓的“弃子”!
  加尔各答的硝烟的弥漫,中国远征军,日军,英军,英印军队,印度国民军,五支军队各自为了不同的目的在厮杀在流血,加尔各答已经变成了印度有史以来最大的流血之地。
  山下奉文作为这场流血冲突的导演者,十分平静地站在地图前,他知道大本营所谓的计划可能无法实现了,因为中国远征军的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挺进很有可能将竹内宽的部队堵回去。
  山下奉文虽然号称铁石心肠,但是也无法彻底的漠然坐视部属覆灭和同胞惨死,他的手在地图上的纳巴所在地反复划着圈子……
  竹内宽没能达到那片他指定的休息地,因为一名神色紧张的通讯参谋将前出侦察部队遭遇支那军队战车和装甲车袭击的消息带给了他。
  “该来的终于来了!”竹内宽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随即他下令道:“工兵就地埋设地雷,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撤回纳巴!”
第三百零二章
奋勇诏书
  地图上的纳巴即便在山下奉文一万分之一的战术用局部地图上也只有巴掌大小,这里的地形如果利用得好是完全可以坚守的,之前他不同意田中新一所部撤往印度其实是报复的私心在作祟。
  现在大本营的各方面势力已经达成了共识,田中新一可以说基本是完蛋了,相信这次战役结束之后田中新一也将结束他的军事指挥生涯,这对于山下奉文统帅整个缅甸方面军可以说是清除了最后一个障碍。
  山下奉文相信,只要他们能在纳巴坚持几天,中国远征军的锋芒锐气一过,他们就可以寻求机会向英帕尔进行突围,日军步兵全部为轻步兵,而中国远征军的主要战力来源于机械化部队,翻山越岭坎坷遍地的东进路线显然是机械化部队所无法通行的,田中新一应该会利用崇山峻岭跳出支那人的包围圈,况且他也急需一支部队为自己固守缅甸和印度的大门要冲英帕尔和科希马。
  想到这里山下奉文欣然的微微一笑,仿佛在纳巴即将死伤的并不是他的同袍一般,他知道此刻他必须集中全部精力拿下加尔各答,攻下加尔各答就等于击溃了印度所有的有效抵抗,因为整个印度的可战之兵几乎全部都云集加尔各答了,那些德里后方新组建的英印部队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宋雨航与崔志钧在南北对进,山地步兵师各旅以及师侦察队的幸存之人中的佼佼者们在最后一遍检查自己身上的装备,所有能够发出响声的东西全部摘掉了,为了攀登的方便他们甚至放弃了钢盔和轻重机枪,唯一的重火力就只能依靠勃朗宁的重管步枪了,拿下山谷顶的日军爆破点,破坏日军的爆破,将日军堵在纳巴山谷中,这是山地步兵师最后的任务了。
  刚刚率部离开纳巴没几个小时的竹内宽又率部返回纳巴,这个消息对于田中新一和竹野大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大家这次不用争抢着撤退了,纳巴山谷有可能将是这几支部队的埋骨之地了。
  在临时指挥所内,方面军的军令督导次官高田忠义用颤巍巍的手打开了“奋勇诏书”!
  “奋勇诏书”起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军完成皇权亦神权即帝国军人职责的概念灌输转换,其目的是禁止任何形式的投降退却的行为,鼓励官兵以武士道精神作为武器,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玉碎行为,一般也称之为万岁冲锋。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奋勇诏书”就不具体下发到联队了,而是授予师团一级的作战单位,其具体的就是一封装在防潮袋中的明治天皇训话而已!根本没有任何政治或军事命令的实际意义,只不过是由全家死光光的日本“军神”乃木希典在日俄大战时期,进攻203高地时围了鼓舞部署反复朗读而已。
  后世日军自己将这封当年组建常备师团时的天皇训话神化处理了,而后的部队一般打开此诏书就表示所有该部队所有将兵即将为天皇陛下捐躯,等于是下达了死战的命令,有我无敌,有敌无我,即使得胜也绝不苟活。
  第六师团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只是焚烧了联队军旗,都未曾有过打开“奋勇诏书”的念头,尤其可见日军官兵中热爱生命不甘心充当陪葬品的还是占了大多数。
  高田忠义在众人的注视中缓缓地打开了那已经略微发黄的帛纸,里面的内容他在上士官学校的时候就能够倒背如流,在他看来田中新一就以这么一张破纸就要决定数万官兵的命运,这一切似乎有些过于儿戏了。
  高田忠义清了清嗓子高声道:“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第五十五师团师团长竹内宽,独立混成第24旅团长竹野大内,独立混成第26旅团代旅团长高桥正美,独立混成第105旅团长青木多一!”
  所有被点到名字的将官全部起立,非常恭敬地站到了高田忠义的面前,高田忠义续而昂声道:“吾帝国军人,勇武常新,皇国伟业,终生奋斗!勇武!奋进!忠诚!果敢!万岁!万岁!万岁!”
  在场的全体将士均鞠躬九十度,双手高举三呼万岁!田中新一导演的这场闹剧也因为划分战斗任务而结束,几乎所有的人都摸不清大本营或是方面军到底是什么意思?田中新一的这场宣读“奋勇诏书”的闹剧大多也是为了试探。
  冷眼旁观的竹内宽知道,田中新一并不是一个非常爱惜自己名声的人,如果田中新一真的想死战于此的话,他会如同神田正种一样先下令销毁联队旗,然后摆开架势,而不是搞什么宣读“奋勇诏书”。
  张天胜并不知道谷内的情况,他只知道日军有一部分部队已经先行撤离,留下的应该是日军的阻击部队,而以山地步兵师此刻的现状恐怕很难突破日军阻击,所以张天胜才决定冒险破坏日军的爆破,保障山谷公路铁路的畅通,使得主力部队抵达后可以迅速追击日军。
  晚22时,一百名整装待发的突击队员悄悄的踏上了征途,直到最后一个人的背影消失在黑夜之中,呼呼的南风带来了一阵小雨,风声、雨声恰好成为了中国士兵最好的掩护。
  中国远征军山地步兵师的敢死队在小心翼翼的穿过之前血流成河弃尸满地的战场中间地带,由于日军很害怕中国军队的狙击手,所以战场中间地带的尸体至今无人问津。
  在五月缅甸燥热的气温下,这些日军弃尸已经变得高度腐烂了,那些刺鼻的尸臭闻道浓烈到让人呼吸都感觉停滞,即便敢死队员都带上了防毒面具,没想到的是防毒面具对于尸臭根本毫无抵御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