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304


第二百八十二章
熊本挽歌
  田中新一对于竹内宽的计划十分满意,身为临时被赋予指挥权力的他来说,能够亲自上阵指挥击破敌军当然在好不过了,但是如若不然那?背负进攻失败救援不力的后果对于此刻的他来说是大大的不利,所以他才逼着竹内宽亲自上阵,万一竹内宽失败了他也好有所缓冲。
  竹内宽的计划就是集中全部的山炮部队,编成两个炮兵集群,交替使用火力封锁通北坡往无名高地的道路,用两个装甲车头推动十节装甲车厢,在距离高地最近的铁路线上做游动火力支援,掩护独立混成第24旅团从左翼绕过高地上中国守军火力封锁,直接切断高地与纳巴城的联系,独立混成第105旅团则从右翼绕道,协同第24旅团封锁无名高地,第五十五师团的三个步兵联队和第十八师团的两个步兵联队将作为主攻力量,进攻发起后独立混成第24、第105旅团将从侧后策应主力发起进攻,团而围之一举攻克。
  竹内宽知道自己的战术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可谓是中规中矩,身为高级军事指挥官,竹内宽非常清楚出众的战术的实施收获的奇效是与风险并等的,如果他拥有深厚的背景或者是深受大本营信任,他不介意出奇兵走偏锋,但是他不想,也不准备授人以话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竹内宽大致上估算过了中国守军的兵力,一万二千人到一万五千人之间,大约为一个师的兵力,这不是丛林战,亦不是巷战,这是正正规规的阵地战,缺乏永久性守备工事,没有重火力支援和援军的一个师能够挡得住两个师团又三个旅团的围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竹内宽打算决定按规矩出牌。
  日军在紧张的调动部队重新调整部署,黄国华带着增援上来的师工兵营营长章峰在看地形,他的指挥部需要一处坚固的半开掘式地下掩体,这所谓的无名高地其中不过一座巨大的荒土乱石岗子,山地步兵经受的大部分训练都是山岳丛林作战,阵地战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陌生了,土木工事更是让这些习惯擅长运动作战的山地步兵们挠头,否则黄国华也不会厚着脸请工兵来帮自己挖掘掩体了。
  纳巴城内的一所庙宇成为了张天胜的临时指挥所,全部以青条石建造起来的庙宇如同一座小型的金字塔一样,是典型的贡榜建筑。
  站在地图前的张天胜面对参谋不时通过与前沿联络在地图上标出的敌我态势,可谓是一筹莫展,如果是山岳丛林作战,田中新一所指挥的八万日军他还真没放在眼里,就是拖他也能把日本人拖垮、拖死!
  而眼前的阵地战张天胜却毫无任何把握,部队配置缺乏纵深,无名高地虽然地势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张天胜担忧一旦高地侧翼布防的山地步兵第二旅防线遭到突破的话,无名高地则很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日军进攻的炮声打断了张天胜的思路,随着密集的爆炸声和无名高地不断腾起的烟柱,师指挥部内所有人的心不由得猛的一紧。
  纳巴阻击战已经拉开了序幕,虽然张天胜信誓旦旦的保证人在纳巴在,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是宋雨航依就是心急如焚,密支那的攻坚战已经打成了一场烂仗,壕沟、大雨、狭窄的街道,日益减少的油料和弹药都限制机械化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的优势得到正常的发挥。
  由于后勤补给中断,前沿攻坚部队所需的0.50英寸口径机枪弹和爆破材料用具都发生了紧缺,面对被不断压缩的日军第六师团,中国士兵可以说是依靠着血肉之躯在一公尺一公尺的顽强推进,围歼日军第六师团已经被政治部提高到了民族复仇之战的制高点上。
  中国士兵冒着小雨穿行在密支那城各处,在急行中不断与冒出来的日军小队或零星单兵进行交火,已经战斗到精神崩溃弹尽粮绝的日军士兵在绝望中叫喊着冲出废墟,在短暂的交火后,医护兵开始抢救伤员,中国士兵开始不论生死给倒毙在地上的日军补刀,M1伽兰德步枪长达四十二公分的双刃刺刀比日军的三八式刺刀更加适合砍劈与回转,穿透性的多层复合式伤口流淌出的鲜血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失血致死,单纯在白刃战的刺杀技术上,日军的补充预备兵早已不是中国军人的对手了,只不过是日军不愿意面对事实而已。
  中国军队不断尾随撤退的日军部队进行攻击,死死的咬住日军部队,使其无法再度有效的建立起防御线,而日军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断地组织兵力进行局部的高密度频繁反扑,一个关键位置的街口或是建筑物都要经过十几次的争夺,中国士兵凭借着绝对优势占有压制性的单兵火力给予日军以重创,但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中国士兵亦死伤惨重,双方的尸体交替重叠倒在一起,流淌的鲜血混成了一片染红了雨水。
  与以往的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同,无论城内的激战如何的惨烈,参战部队伤亡多大,始终没有任何人向宋雨航抱怨一句,参战的所有远征军官兵都知道,歼灭第六师团就是等同于维护中国军人的荣誉,南京的陷落给国人平添了太多的惆怅与哀悼,尤其对于全体中国军人来说,国家首都遭敌军攻陷,民众惨遭奸淫屠杀,充当罪魁祸首的日军第六师团等于是将全体的中国军人都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榜上,南京一役后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憋着一口气,誓将日军第六师团斩尽杀绝。
  在位于密支那城中的伽摩神庙内,枪声、爆炸声已经响彻了几个昼夜了,神情憔悴神田正种望着一个个尘土蒙面硝烟满脸的部下们,相对生龙活虎仿佛永远不知道疲惫不惧怕死亡的中国军人来说,他的这些部属们毕竟还是血肉之躯。
  数日来中国远征军的围城猛攻让第六师团死伤甚重,此刻仅存不足五千余人,密支那城区也只有三分之一还在控制之中。
  神田正种抖动了一下手中新田中一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十分简单,援军在纳巴遭到支那军队阻击,正在做攻击前进,请第六师团发扬熊本城下钢铁意志精神,贯彻为圣战,为天皇陛下献身之决心,即便弹药给养出现不足,也要以白兵战坚持到底。
  援军受阻于纳巴这个消息对于神田正种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一般,第六师团在密支那的坚守已经不能按照天或小时来计算了,每一分、每一秒阵地都在被无处不在的中国军队蚕食突破。
  这些天来神田正种听得最多的就是某某联队重新组织防御,某某中队固守某某要点,随后就是敌势强大,某某联队要求增援,收缩防御重新组织,神田正种清楚任何的战术动作对于眼前的局势都已经于事无补了,第六师团实际上就是在苟延残喘罢了,他自然明白所谓“白兵战”的含义,此刻城内第六师团仅存的战斗员已经不足五千,伤员也达三千余人,如果进行白兵突击的话,所有的伤员势必将要全部放弃,不到万不得已神田正种是不会采用白兵突击的。
  破城在即,神田正种决定最后一次会聚部属,毕竟同袍配合多年,至少在情感方面也不是轻易就可以放得下的。
  池田横宾、黑木敬森、成田惠一郎等人带着满身的疲惫与神田正种端坐在一起,师团长的意图大家都在清楚不过了,密支那还能坚持多久?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
  为了最后的分别,神田正种命令黑岛参谋准备了几个罐头和衣大瓶清酒,原本按照山下奉文的战略部署,密支那是并不准备长期坚守的,而且绝大部分的物资都被攻印部队所调用,加上之前城内的给养、弹药储藏点遭到美军空袭和中国远征军炮火打击,原本可供半个月战斗消耗的给养和弹药在交战三日后就出现了告急。
  “请诸君努力!为天皇陛下,为圣战!大日本帝国,大日本皇军武运长久!让我们在熊本塔下相见吧!”神田正种端杯子的手有些颤抖,杯中的清酒不自觉的洒出了大半。
  “嗨!吾等愿为天皇陛下献身!保持大日本帝国陆军之荣誉!”池田横宾、黑木敬森、成田惠一郎等人同时起立,熊本塔又名英魂塔,塔内摆放着自组建以来第六师团悉数阵亡官兵的骨灰,在第六师团说熊本塔下相见就意味着来生在见的意思。
  望着杯中的清酒,神田正种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昆明城下的誓言,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他率领部队占据绝对优势打过去,却被中国人死死的阻挡在了城外,而今天中国人打过来,他却无能为力抵挡不住!悲哀之后还剩下什么?
  神田正种在诀别,宋雨航也在思索眼前死死相关环环相扣的战局。
  中国远征军攻的十分仓促,日军则是防得十分勉强!一方因天气道路原因给养供给难以保障,一方是被炸得所剩无几,双方可谓是半斤八两,中国远征军的步兵轻武器火力和士气占了绝对的优势,日军则占据了守势上的地形之利。
  总而言之,在后方乃至国际政客们眼中,胜利必须要用鲜血装点方显其辉煌于世。
第二百八十三章
装甲列车
  密支那的战火与纳巴硝烟让中国远征军再度名扬世界,此刻在欧洲战场苏德两军都在不约而同的积蓄力量,美军则在组织重兵意图在西非登陆,包抄德国非洲军团隆美尔的狐狸窝。
  放眼太平洋战场,日军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和美军决一雌雄,在印度日军攻印军团在乘胜追击高歌猛进,在密支那十余万中国远征围着第六师团的三万余人在猛敲猛打,而在纳巴却是中国远征军万余孤军身陷敌阵拼死阻敌。
  当欧洲战场趋于平静的时候,日本人却在此时上蹦下跳忙得不亦乐乎,对此宋雨航看得十分清楚,日军的摊子显然铺得过于太大了,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印度战场、缅甸战场,以及各个占领地的守备部队,日本人在严重的透支兵力和国力,日军的整体素质和作战实力在飞速下降,日本的资源和工业实力根本不允许日军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宋雨航敏锐的意识到,日本人的战略部署犹如一环扣住一环的链接,一旦其中一环出现了问题,很可能会引发战略层面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想打开缺口,眼前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远征军主力在密支那围歼第六师团后需要立即完成整补恢复后勤补给,然后急兵猛进,在纳巴之后的金敏山脉下的金敏平原上迎击田中新一率领的增援部队,利用金敏平原的地理发挥机械化装甲部队的优势,给予日军致命的一击。
  而促成这一切的主要条件就是山地步兵师能否挡得住日军东来的田中军团的攻势,然后在死死的将日军拖住,给机械化主力部队创造从北线穿越包抄的时间差,宋雨航的胃口很大,如果能够吃下或是击溃来源的日军主力,那么他就等于一役解决了自曼德勒以西所有日军的主力,为下步东进仰光或是出兵印度进攻希科马或英帕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在满是泥泞废墟,遍地弃尸的密支那城内,浑身湿透满身泥浆的中日两军在做最后的较量,形态各异残破不堪的尸体和折断的刺刀,摔碎的枪托,牺牲的烈士仍然保持着热血怒张时候的表情,这是一场民族与民族之间意志的较量,一方为了报仇雪耻誓要斩尽杀绝,一方在绝望中拼死挣扎。
  而在纳巴城外的无名高地上,中国士兵蹲在简易的防炮洞或散兵坑内,忍受着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每当炮火延伸之后,中国士兵都会在哨声的指挥下迅速进入阵地。
  远在重庆黄山官邸的蒋介石此刻可谓是坐立不安,十几万国民政府最精锐的部队身陷缅甸,由于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中断了通往前沿的公路,身为军人式政治人物,蒋介石在军事指挥方面是有一定的造诣的,他清楚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嚼的巨量物资是个什么概念。
  一旦补给中断,密支那久攻不下,日军东来之援军进抵城下,那么42年的大败退将可能重新上演,42年蒋介石就丢了近十万精锐到无以复加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但是眼下宋雨航的这支远征军他却万万丢不起,军乃国之本,他一直以卫立煌挂名却始终不让卫立煌赴缅,就是不想有人对宋雨航的指挥判断做出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
  蒋介石立即责成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长官霍揆彰,督促其下的第53军周福成部,第54军方天部,立即以战斗姿态开赴缅北策应密支那两翼,全力保障交通线的畅通与安全。
  近期运抵昆明的一切物资、武器、弹药一律优先保障远征军使用,前线的战况基本是每隔6个小时就会由远征军情报部向他做具体汇报,仗打成什么样子了,蒋介石心里还是十分有数的,对于宋雨航从未向他叫苦一事他大感十分欣慰。
  几天来,只要一有人提起缅甸战事,蒋介石就会夸奖道:“安逸临危不乱,处惊不慌,练兵有成,指挥有方,颇有大将之风度啊!此子忠心赤胆不计个人荣辱生死实乃民族幸甚、国家幸甚啊!”
  既然委员长高兴,一帮侍从和幕僚就会意的不断挖掘宋雨航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众人都顺着委员长的意愿行事,仿佛夸奖宋雨航就是他们的本职责任一样!宋雨航一时间似乎成了完人!他的成功与超凡的能力全都离不开委员长大人的慧眼识英才,千里马虽好,但是也得有伯乐来发掘啊!宋雨航越是越干练成就非凡,也就越发显得委员长的识人不凡。
  蒋介石在关注着宋雨航,而宋雨航则在关注着张天胜,张天胜在全神贯注地关注着黄国华!
  此刻,黄国华则在掩体中享受着地动山摇的感觉,不时的拍拍身上的尘土和头顶落下的沙石。
  竹内宽集中第18山炮联队的残部与第55山炮联队,以及三个独立混成旅团的三个山炮大队,他将上述部队分为两个炮兵集群,首先对无名高地一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后,利用火力延伸的假象,开始使用炮火封锁无名高地的通路。
  黄国华皱着眉头听着日军的炮火延伸的炮弹落点,一轮炮击后,黄国华转身对参谋长许勇道:“这炮打得不对,小鬼子不是在进行炮火延伸,他是想绝咱们的后路啊!”
  许勇站在阵地布防图前用铅笔勾了大半个圈道:“难道日军想将我们和纳巴城分割开?那样的话,担负侧翼的第二旅周旅长他们承受的压力就会骤然增加啊!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黄国华沉思半饷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道:“恐怕日本人同样希望我们增援侧翼,我们现在固守的所谓无名高地其实不过是一座山脉断口的大土岗丘陵而已,看似易守难攻,其实不然,单就这个宽大的防御正面就给我们增加了很多麻烦,从半腰到顶峰的三道环形阵地已经牵扯了我们太多的机动兵力了。”
  许勇将铅笔丢在阵地布防图上,直视黄国华道:“那旅长你说该怎么办?”
  黄国华沉思片刻道:“将战防炮连调至主峰背后的预备阵地侧翼待命,在那里他们可以直接威胁铁路,还可以间接支援第二旅他们,我旅主力还是按照师长之前的部署,全力固守无名高地。”
  黄国华的命令刚刚下达,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下属的步兵第112、第143、第144联队就已经拉开了散兵阵线,为了尽快攻下扼守铁路隘口的无名高地,竹内宽在不惜耗费大量炮弹做火力封锁的同时,他在无名高地的正面一次性的就投入了全部的三个步兵联队,意图以增加单位面积兵力加强部队的攻坚突击力。
  日军第143步兵联队的横田一郎大佐可以说是中国远征军的老朋友,先是在同古机场被烧掉了几乎整个联队,而后又在曼德勒以北被打了伏击耽误大部队最终完成合围的使命,如此战绩横田一郎自然是前途黯淡。
  之后第五十五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因为之前战绩不佳,转为守备部队,所以没有机会参加后续一系列的战役,结果别人眼中的不幸却变成了异常幸运,第二师团、第六师团、第四十九师团、第五十三师团、第二战车师团、独立混成第72旅团等等一大批王牌部队和他们的骄兵悍将无一不是被打得头破血流,其中最凄惨的莫过于第五十三师团和独立混成第72旅团这些连建制都被打掉了的家伙。
  至此,一直在同僚之间抬不起头的横田一郎也终于昂首挺胸做人了,南方军也再无人敢言第五十五师团饭桶,第五十六师团废柴的言语了。
  横田一郎的第143联队作为第二梯队,所以今天他格外紧张,缅甸守备的安逸生活已经让他的身体开始发福了,没走上多远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横田一郎在望远镜中望着南部大佐的第112步兵联队的三个步兵大队开始依次排出斜列队形,担任侧翼包抄的独立混成第105旅团已经在装甲列车的掩护下开始沿铁路向无名高地左侧翼机动,而独立混成第24旅团则以两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向右翼包抄。
  长达十四节的所谓装甲列车并不是日军制式的装备,而是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冈崎清三郎的杰作,其实不过是用两个使用钢板进行加固的火车头推动的十二节经过改造的车厢,日本人发挥想象力将八九式战车的炮塔安装了上去,由于没有动力来源,只能依靠车厢内的八名士兵摇动,所以慢得也算是非常可以,在诺门坎一战中,日军就曾经吃过苏军装甲列车的大亏,冈崎清三郎所部被调往缅甸后,进行适应性训练期间闲来无事爱好机械的冈崎清三郎带领一干部下的杰作,此次增援密支那,田中新一欣喜若狂的将这十八节宝贝从第二师团留守处征调出来,除了自己留下两节充当指挥专列外,其余的均供作战所需。
  由两个车头前后推动的十四节车厢的长度每次刚刚好可以掩护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向侧翼机动。
  日军安置在装甲列车上的机枪肆无忌惮的狂扫山地步兵第二旅的侧翼防御阵地,日军的掷弹筒也从车厢内频频发射,在爆炸弥漫的硝烟中,几名隐蔽不及的中国士兵中弹栽倒在战壕中。
  由于铁路路基原本高出地面,又加之有装甲列车这座活动火力堡垒,阵地中的中国士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向自己的后方输送兵力而束手无策。
第二百八十四章
原来是山寨货
  日军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大模大样的输送兵力,意图切断无名高地与纳巴城内的联系,黄国华拿这报话机大吼道:“李天彪你小子的战防炮那?下崽去了吗?你就能眼睁睁地看这小鬼子在咱们门口溜达吗?”
  一阵沙沙的电磁干扰后,一个气喘吁吁略带沙哑的声音急切回复道:“旅座,我部正在奉命机动途中,无法实施射击。”
  一旁的许勇当即提醒道:“你刚刚下达的命令,将战防炮连调到斜后侧去了,估计此刻正在转移阵地。”
  黄国华挠了挠头尴尬的对许勇一笑道:“老许,你看我这记性,忙晕了头了我!”
  黄国华重新拿起报话机大声道:“尽快进入阵地,给我狠狠地敲小鬼子的火车头!”
  在无名高地后侧的陡坡上,六门被拆掉了轮子的M1A1五十毫米反坦克炮被中国士兵用最原始的横木抬着,一步一侧滑的在艰难前进,净重340公斤的反坦克炮压得抬横木的12名中国士兵呲牙咧嘴,每一步都能在山坡上踩出一个深深的脚印。
  二十分钟后,六门战防炮终于进入了备用阵地,而日军的装甲列车正在掩护第二个步兵大队通过,一千八百公尺距离使用五十毫米口径反坦克炮攻击装甲列车,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如果反坦克炮无法击破日军装甲列车的装甲,而日军的装甲列车有装备了105毫米榴弹炮的话,那么战防炮连势必将陷入险境,五十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与105毫米榴弹炮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火力武器。
  黄国华有些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了,即便是命中效果又能有多少?到头来不过是白白浪费炮弹暴露火力而已。
  砰!一声清脆的炮声过后,轰!距离铁路线七、八公尺的地方腾起一股烟柱。
  战防炮连的连长宁国辉放下望远镜,用手比量了一下方位夹角,又趴在炮队镜前测算了一下大吼道:“各炮修正诸元,偏差正负2度,仰角24.5,装填穿甲爆破弹,全连齐射!放!”
  宁国辉手中的红绿双色的两面旗子同时挥下,随着一阵炮声,刺鼻的白色硝烟散尽!轰!轰轰轰!刚刚的六发齐射竟然有多达四发命中,除了一发命中车头的效果不甚明显外,第一节、第二节车厢几乎被炸裂成两节,日军机枪手的半个身子连同机枪一起飞上了天空。
  一直担心以达到最大射程边缘能否对日军装甲列车造成危害的宁国辉这下可算将心放回了肚子里面了,原来小鬼子的装甲列车只不过是在普通车厢上蒙了一层铁皮,跟他们的坦克一样,都是薄铁皮的家伙,简直不堪一击。
  两轮炮击的硝烟散去后,日军装甲列车中间的两节车厢偏离了轨道,车厢内冒出了滚滚的浓烟。
  几乎所有的中国士兵都长长的出了口气,看似恐怖火力无比的钢铁怪物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宁国辉很潇洒的为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大声道:“狗日的小鬼子,害老子以为真是宋副司令长官说得那么厉害那,原来是仿造老毛子的冒牌货,就是宋副长官说的那个什么来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