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痕(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246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
  都说多么美丽的花
  ……
  当雄雄烈火终于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在这片凝聚了中国军人热血的第十号公路旁,在这个十六位先烈孤独沉睡了四十年,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探访的烈士陵园中高高扬起的时候,连带扬起的是万立凯的头。
  万立凯任凭自己那带着骄傲与悲伤的泪水,从他的眼睛里不停的流淌出来,连带一起流淌出来的,是万立凯灵魂上经过泪水,被彻底洗涤掉的灰尘!
  万立凯最后将这位烈士的骨灰,放到了他生前用过的军用饭盒里,然后他用一把并不锋利的短刀,在这个饭盒的正面,认认真真的刻下了这位烈士的名字。
  第八天,当万立凯勉强睁开自己的双眼,拖着自己过度疲劳的身体,推开自己那扇其实上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房门,准备继续工作时,他突然愣住了。因为在万立凯的房门前,多了几个用白面和玉米面掺在一起,蒸出来的馍馍,和一贴能够治疗伤口的膏药。万立凯弯腰拾起了那一包用野芭蕉叶包裹的馍馍,这几个馍馍竟然还是温温热热的,显然那些村民已经习惯了万立凯日常作息时间。
  万立凯抓起一枚馍馍,还没有把它送进自己的嘴里,闻着那一枚还带着温热的馍馍,散发出来的轻微香甜,连续七八天做着最繁重的体力工作,却只能自己打猎、采摘水果来填饱肚子的万立凯,就必须要先狠狠咽了一口自己突然间分泌严重过盛的口水,才能对着这枚馍馍张开了嘴巴,露出三十二颗已经有七八天没有刷过,只能用树枝就着河水去刮干净的牙齿,狠狠咬了下去。
  “嗷唔……”
  “呼呼呼……”
  就连背着白糖去冒险几度穿越中国边境,都要吃进口单兵食品,还要有滋有味的喝着法国红酒的万立凯,嘴里发出了一阵幸福的呻吟。万立凯敢确信,自己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再忘记这几个馍馍的味道了……香,真他妈的香!
  咦?这些馍馍里,竟然还夹着红枣呢?怪不得不只香,还甜!
  风卷残云般的将几个馍馍连带自己昨天晚上吃剩下的小半只野兔肉,全部塞进了自己的胃里,再将新的膏药贴到自己的手上,万立凯心满意足的打着饱嗝,扛起了重磅铁锤和铁锹之类的工具。他再次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房间,在整个房间最醒目的位置上,一只到处都是碰撞过的痕迹,表面的油漆就像是麻风病人的皮肤一样,东一块西一块的脱落,却依然坚硬的绿色军用饭盒,在心里默默念着这只饭盒主人的名字,万立凯轻声道:“谢谢,味道真的不错!”
  那个陪伴着主人在地下沉睡了四十年,终于重见天日的绿色军用饭盒,保持了沉默。但是如果这位先烈真的泉下有知的话,现在他也应该可以带着笑容,再次陷入沉睡了吧?!
  “砰!砰!砰……”
  这一天重磅铁锤敲打在水泥坟包上的声音,听起来分外的带劲。
  也许是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体力工作,也许是第二次干这种“盗墓”的工作,已经有种轻车熟路的感觉,总之五天后,万立凯又将第二位烈士的遗体搬到了地面上。
  在整里墓坑里的烈士遗骨时,万立凯意外的又在第二位烈士的身边,看到了一只水壶。这一次万立凯的动作很小心,他没有再扯断水壶上的帆布背带。当他就着正午的阳光,仔细观察这个水壶时,万立凯在水壶的背带上,看到了一行用钢笔写上去的字,虽然经过了四十年不见天日的时光,这些写在背带上的字已经模糊起来,但是万立凯仍然瞪大了双眼,连看带猜的读出了上面写的话:如果革命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当黄继光;如果革命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当张思德!
  如果万立凯没有记错的话,这是雷锋生前,说过的话!
  这位烈士虽然没有去像黄继光一样堵了敌人的枪眼,也没有像那个带领一个班的士兵,在什么也没有的情况下,三个月就烧制出八万斤木炭的张思德,但是他活出了自己的尊严和光荣!
  随着体力的稳定恢复,不知道什么时候,万立凯的双手上,已经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他的双手再也不会磨破了。
  当万立凯将第十六个用烈士遗物做成的骨灰盒,小心翼翼的放进他的手推车里的时候,他来到越南已经有整整四十五天了!
  回头望着被自己砸成一片废墟的中国军人烈士陵园,再看看那个高大的英雄纪念碑,万立凯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怪异到极点的滋味。从此以后,这里再也没有中国军人的烈士陵园!没有这片纪念英雄往事的丰碑,当再过上五十年,一百年后,这些仍然生活在“王窝”村的居民,整个越南善良的人们,还有谁能够记住,曾经有几十万中国热血军人,来到了他们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热血和无悔的青春,为他们修建出一条条贯穿这片土地的大动脉?!
  突然间,万立凯有点明白,为什么这些英雄的遗体,要留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这是证明,是誓言,是丰碑,更是一种友谊的见证!
  “可是,纵然这些墓碑仍在,中越两国之间,不是依然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吗?而且,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已经足够强大。虽然我们不主张战争,更不会去主动侵略,但是我们已经足够强大得不需要再用阵亡烈士的遗体,去铸造什么血肉丰碑了吧?!”
  战侠歌曾经说过的话,再一次在万立凯的脑海中回响,“你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爱国,为什么一开始明明不自愿,现在却已经把军人这个职业,当成了我终身的选择吗?”
  万立凯当然不知道。
  “因为我想堂堂正正的活着,不只是我自己,我希望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家人,都可以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的活在这片天与地之间。”
  当时万立凯没有听懂战侠歌的话,可是现在他懂了。
  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在背后支持,一个民族又怎么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扬起自己的腰肢,挺起自己的胸膛?!活在这个中国日益强大,渐渐可以用一种不亢不卑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时代,是他们的幸运。能够守护这样一个母亲,更是他们的幸福!
  仅仅二十岁的万立凯,脸上扬起了一种和他年龄截然不同的沉思,他拉着自己那一辆多了十六个骨灰盒的手推车,在“王窝”村全体村民的注视下,慢慢的走远了。
  望着那个全身都写满了疲劳,却依然顽强的挺起了自己的胸膛,带着十六位中国烈士的遗骨越走越远的大男孩,那个年长的老妇人轻叹道:“这个男孩不得了啊!”
  一百多位“王窝”村民一起点头,他们望着万立凯背影的眼睛里,有的除了尊敬,还是尊敬!
  万立凯没有回家,他就那样拖着那辆盛载了十六位烈士忠魂的手推车,沿着十号公路默默的走着。一辆辆卡车从万立凯的身边经过,掀起了漫天的尘土,那些卡车里还有空余位置,足够放下万立凯和他的手推车,又想赚点外快的司机会主动停下来,问万立凯需不需要搭乘。万立凯坐到那些包着黑铁皮壳的卡车里时,有时候他也会遇到来到越南这个经济开始高速复苏,充满了商机和机遇的世界里来淘金的中国商人。听着他们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交谈,听他们谈自己的生意赚了多少钱,听他们谈如何用少量的人民币,就收买了某位官员或警察,听他们评论,中国的人民币在越南的某些地方,可以花出美元的感觉,用二十块钱,就能买到一棵足足一米高的珊瑚……在这个时候,万立凯的脸上总会露出一丝微笑。
  万立凯手推车挂着的那面旗帜,吸引了一些同胞的注意,在那面鲜红的旗帜正面,万立凯用木炭在上面写了五个大字……我是中国人!
  在这面旗帜的反面,万立凯请“王窝”村的老师,用越语写下了相同的话。
  终于有一个坐在车厢右侧,看起来大概有四十多岁,有一张圆脸盘的男人,忍不住拎着自己装满了各种货物的手提袋走了过来。他对着万立凯露出一丝标准商人式的微笑,先表示友善的递过来一支在国内也就是五块钱一包的香烟,然后指着万立凯的那一辆装了一堆破破烂烂的军用水壶、饭盒的手推车,问道:“哥们,你是从哪来的,怎么发财?”
  万立凯穿的便衣,是他进入第五特殊部队时带过来的,全是在精品店里,一件就能至少顶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工资的知名品牌。这个长期在中越边境上穿梭,靠贩卖一些货物来赚取物价的精明男人,一眼就可以确定,万立凯穿的这些衣服和鞋子,绝对不是从地摊上买的假货。但是万立凯身边却带着这样一辆民工才会用的手推车,能把精品名牌穿得连路边的乞丐都不会再多去瞧一眼,脸上的表情却骄傲得仿佛坐着凯迪拉克,在第一大道的明星之路上接受万众的欢呼,也难怪万立凯会让这位中国同胞感到好奇。
  万立凯没有接那支递过来的香烟,他本来就不喜欢吸烟,他想成为战侠歌的徒弟,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狙击杀手,那么他更不会去碰香烟这种东西。发现万立凯不说话,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自己胸前口袋里露出来的一块包装粗劣,口味更是粗劣,嚼起来就象是吃一堆中药渣天知道里面掺合了什么玩艺的巧克力,那位同胞立刻知机的把两块钱一块,份量却挺充足的巧克力送到了万立凯的面前。
  万立凯有滋有味的吃着那块平时他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巧克力,在这个时候他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容,回答道:“我来自中国。”
  万立凯一开口,就让那个同胞连翻白眼,这不是废话吗?
  “至于我来到越南,”万立凯转眼之间就将整块象中药渣子的巧克力,全部塞进了跟着自己实在受了点罪的胃里,他沉声道:“是为了挖宝!”
  挖宝!
  一听到这个令人瞬间就能产生足够联想的词语,再看看万立凯那个工具准备充足,明显能够针对某种土木作业的手推车,那位同胞猛然兴奋的睁大了双眼,他就像是做贼一样,迅速在车厢里扫视了一眼,还好,长时间过于颠簸的旅行,已经让车厢里的所有人昏昏欲睡,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他们两个人的交谈。
  “哥们,”圆脸的同胞附在万立凯身边,低声道:“大家都是中国人,有什么发财的路子,算我一个怎么样?我给你当帮手,有了好处我们六、四分,你六我四,怎么样?”
  看到万立凯摇头,那个圆脸的中国同胞狠狠一咬牙,道:“那七、三分怎么样,我只要三成就行了!有时候两个人一起做事,要比自己单干要方便得多。”
  万立凯仍然摇头,他低声道:“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
  这些中国人来到越南,是做着发财梦来淘金,希望有一天,可以衣锦回乡。而他,万立凯,来到越南,是来追寻先烈们走过的路,是要收集中国军人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绽放的最美丽瑰宝,带着他们,一起回家的!
  当万立凯下了那辆货车的时候,他略略惊奇的发现,那个送给他半块巧克力,有一张如盘子般圆圆脸庞的中国同胞,竟然也拎着他那个大大的旅行袋,跟在了他的身后。万立凯轻轻耸了耸肩膀,既然这位同胞认为跟着他可以发财,一心要跟定了他,那就让他跟着吧。
  万立凯带着自己那辆手推车,找到了第二个中国军人的烈士陵园。这一个烈士陵园掩埋的烈士遗骨更多,万立凯粗粗的数了一下,竟然有整整三十四座坟包。和“王窝”村附近的那个烈士陵园略略不同的是,这四十二座坟包,只有三分之二用水泥制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上面长满了杂草和野花的土坟。
  看着万立凯竟然砍伐树枝,搬下手推车上的帆布,竟然准备在烈士陵园里搭建一个简易的“帐篷”,那位万立凯现在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中国同胞,脸都发白了。“你就算是想盗墓,也不至于这么光明正大的吧?”
  看着万立凯仍然手中不停的搭建“帐篷”,那个中国同胞狠狠擦掉额头上的汗水,他望着万立凯手推车里整齐摆放在一起的军用水壶和饭盒,小心翼翼的道:“你看清楚了没有,这可是中国烈士陵园!在这里面埋的全是一群穷当兵的,你就算是把他们的墓全部都挖开了,又能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万立凯根本没有理会这位中国同胞,他只是飞快的组合着自己的简易帐篷,而那位现在还不死心的中国同胞,干脆把手里的大袋子往地上一丢,自己找了一个舒服的位置,看着万立凯忙忙肆肆。他还在嘴里小声嘀咕着:“装,使劲装。我就不相信这就是你打算做的事情,想用这种方法把我支开,没门!嘿嘿,我刘少龙可不是一个傻瓜!”
  三个小时后,万立凯终于完成了手头的工作,望着那个歪歪斜斜,比难民营更像难民营的建筑物,他不由露出了一丝满意的表情。熟能生巧这句话真是一点也不错,现在他搭建“帐篷”的水准,看来也提高了不少。
  万立凯戴上了他花一块五毛钱,从一位越南村民手里买到的粗布手套,随手又拎起了他那一柄大号重磅铁锤。轻轻掂了掂它的份量,别说这样“盗”了四十多天的墓,他的力气真是长进了不少,现在他手里拎着同样一只重磅铁锤,感觉上却轻了很多。
  刘少龙瞪大了眼睛,看着万立凯就那样轻描淡写,一付老神在在的模样,拎着一只超大号的大铁锤子,走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墓碑前。
  “他不会真的蛮干吧?”
  这个念头刚刚从刘少龙的心里扬起,他就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万立凯手中的重磅铁锤毫无花巧的狠狠砸到水泥坟包上。
  这小子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盗墓,而且盗的还是有村民看守的中国军人的墓!在这个时候,刘少龙的脸都绿了。
  “砰!砰!砰……”
  刘少龙再一次瞪大了双眼,他必须承认,万立凯真他妈的是一个砸水泥坟包兼盗墓的专业户,要不然怎么十几锤子下去,坚硬的水泥坟包,就出现了几十条越来越深的裂纹?!
  看着万立凯越砸越带劲,砸得如火如涂,砸得天怒人怨,砸得鬼哭神号,刘少龙的脸色忽青忽白,他突然忍不住跳起来,指着万立凯放声叫道:“疯子!疯子!疯子!我知道了,你是一个疯子,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疯子!!!”
  听到这样的评价,万立凯忍不住放声狂笑。“哈哈哈……疯子,没错,我就是疯子!哈哈哈……”
  没有这种承受千夫所视的能力,没有这种近乎病态的执着,一个人凭什么创造奇迹,又凭什么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所有人敬仰的英雄?
  疯子和英雄,也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罢了!
  远方响起了一片铜锣的响声,一大群村民手里挥舞着木棍、马叉、菜刀之类的东西,对着中国军人烈士陵园冲了过来。
  “快跑,我们会被他们打死的!”
  刘少龙还算仗义,在丢下一句警告后,他抓起自己的手提袋胞头鼠窜,万立凯真的没有想到,以刘少龙的身材和肥胖程度,竟然还能比被猎狗追赶的兔子跑得还快。
  万立凯没有放下手中的铁锤,他慢慢走到了自己的手推车边。
  “刷!”
  一面红色的旗帜,被万立凯重重插到了这片属于中国军人的烈士陵园领地上。这面手工粗糙的红旗,随风飘舞,上面用木炭笔写的“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随之如火焰般飘动不息。
  万立凯没有再理会那些手持武器,明显冲着自己杀过来的越南村民,他再次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铁锤,对着面前的水泥坟包拼尽全力狠狠砸下去。就算他被越南村民里里外外的包围了几圈,插翅难逃时,万立凯手中的工作也没有停下来。
  周围响起了一片或询问,或斥骂的声音,面对万立凯这样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更张扬放肆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家伙,那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越南村民,却出奇的没有立刻发动进攻。
  是因为有人看懂了万立凯竖立起来的那面红旗上的字,还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在万立凯这个稚嫩之气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拥有沉稳与执着这两种优秀特质的男人,正散发着一种张扬而狂放的浩然正气,让他们在心底产生了一种根本无法与之为敌的感觉?
  “你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2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