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痕(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246

  被送到这个劳改场的犯人,没有一个,能够征服几百公里的沙漠。在炙热高温下,几百公里的沙漠中,不可能找不到一滴水,也找不到一点食物。没有交通工具,只凭自己身上扛的食物和清水,根本不可能支撑一个人走到沙漠的边缘。
  所有人都倒在了半路上,运气够好的人,还能在渴死、饿死之前,被武警官兵组成的搜索队找到,从此之后老老实实的呆在劳改所里接受政府改造。运气不好的人,一旦身体劲风吹动的黄沙掩埋,当他的尸体多日后被人发现的时候,早已经变成了一具木乃伊般的干尸。
  整个劳改所里只有一个四十多岁,据说曾经混过黑道,当过大姐大的女人,她要身材没身材,要长相没长相,说到她的脾气,一旦火上心头,连劳改所的所长,她都敢伸手指着对方的鼻子放声痛骂。可是就算这样,所有的人,在没事的时候,仍然喜欢蹲在一起,用火辣辣的目光看她,喜欢对她轻佻的吹着口哨,喜欢她脱下鞋子,对着自己的脑袋用力猛敲。天气太热,每一个人都非常容易流汗,当这个女人抓着自己的鞋子满地追着男人乱打的时候,她脑前的两陀没有文胸包裹的软肉,就在衣服里晃呀晃呀的,直晃得所有人口干舌燥,两眼发直。
  虽然她是丑了点,脾气大了点,老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她还是一个女人,就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存在,总算让这个该死的劳改所,有了一点鬼才知道算不算亮丽的颜色。
  王珲从进入这个劳改所的第一天,他就想到了越狱。他简直不敢想象,自己如何在这种鬼地方呆上十五年,他更无法想象,自己已经怀了孩子的老婆,如何支撑这十五年。
  但是王珲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征服这片沙漠。
  来到劳改所的第三天,王珲就向劳改所的所长提议,他懂得种植蔬菜,希望能够得到一些种子,试着在沙漠上养殖,如果成功了,还有改善劳改所里所有人的生活。
  王珲种的是南瓜,第一年他辛辛苦苦种的南瓜,只开花不结果。王珲思考了半天才明白,在这种太过炎热的地方,根本没有蜜蜂或者蝴蝶来进行传粉。
  第二年王珲给所有的南瓜进行了一次人工授粉,眼看着南瓜一天天的长大,王珲已经被戈壁滩的太阳晒成一片漆黑的脸上,还没有来得及露出笑容,一场沙尘暴,就让他所有的辛苦劳动,变成了水泡。
  第三年,有了两次教训,做足准备工作的王珲成功了,他带领几名犯人,种植出上千斤南瓜,就连劳改所的所长,都对王珲进行了口头表扬。
  就在接到表扬的第二天晚上,王珲失踪了,和他一起失踪的,还有几十个硕大的南瓜。
  王珲在每一个南瓜上,都削下来小小的一块,然后在南瓜里灌满了淡水。最后他把这些即是盛淡水的容器,又是食物的南瓜,搬到了自己偷偷做的一个沙橇上。
  就是凭这几十颗南瓜,和渴望回到正常的人世间,渴望亲眼看到自己老婆和儿子的动力,王珲用了整整十五天时间,用自己的双腿,拖着一个沉重的沙橇,征服了这片从来没有犯人能够征服的大沙漠。
  只可惜王珲千辛万苦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城市,还没有走出火车站,他就被车站临时安检的公安人员拦住。王珲没有身份证,也没有俞奉教那样丰富的反侦察经验,当然不可能临危不乱,只是略略交锋了一个回合,他就溃不成军,被公安干警直接请到了公安局的审问室里。
  王珲的结局可想而知,又加了一年刑期后,被丢进了另外一个劳改所里。
  八个月后,王珲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一条十二米长的地道,在进入劳改所的下水道后,他又用三个月时间,挖出另外一条跨越劳改所高墙的地道,再一次成功越狱。四十八小时后越狱有方,逃亡无术的王珲再次被捕,这一次他加了两年刑期。
  王珲这一次老实了很久,他开始在新的监狱里努力表现,似乎想要通过种种努力,来立功减刑。山东汉子一向豪爽,而他的传奇经历,也让很多年轻的武警士兵愿意和他一起聊天吹牛,交换一些新奇的想法和故事。
  十五个月后,在劳改所某个角落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在大爆炸中所有人都上蹦下窜乱成一团,当现场秩序终于恢复平静,开始清点人数的时候,大家才愕然发现,王珲不见了。望着被人用炸药炸塌的一个废弃砖窑,劳改所的所长真的愤怒了,除了必备的警力,整个劳改所的看守人员倾巢而出,当天夜里,就把仓惶出逃的王珲成功捕获。
  王珲是用含鳞的洗衣服,锯末,白糖制成了炸药,用一个三节手电,和上面的灯泡,做成了一个引发装置。至于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掌握了制造简单炸药和引发的方法……这些东西普通人是不会,可是那些武警官兵总有人会啊,大家平时随意乱侃,谁能想到王珲竟然能把他们说出来的话,一字不漏的记在心里,并且用最简单的原料,真的制造出了炸药?!
  怪不得总有犯人报告,说洗衣服用的洗衣服,被人偷走了,现在终于案情大白了。
  在劳改所里制造并使用炸药,这种性质过于恶劣,王珲几乎被判了死刑。
  王珲已经越狱九次,成功九次,被捕九次。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也有越狱诺贝尔奖的话,王珲绝对有资格问鼎这项大奖的霸主地位,十五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努力,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屡跑屡抓依然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这一切因素与优点加起来,足够让已经在劳改所和监狱里呆了整整十五年的王珲,竟然还有二十三年未服的刑期,正好是他进劳改所前的年龄!
  王珲在三十七岁时,他的老婆早已经改嫁,就连儿子也改了别人的姓氏,到了这个时候,王珲已经没有了再次越狱的动力,但是如果他真的再蹲二十三年大狱的话,他就算是被放出来,也是六十岁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他现在能做的,不是老老实实的等待,而是破罐子破摔,继续越狱。
  在被调入第十二个监狱时,王珲被监狱长客气的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品尝到了一杯相当不错的葡萄酒。
  “我有件事情想要和你商量一下,”监狱长望着眼前这个拥有太多传奇故事,无论如何防备,总能在看似无懈可击的防御网中,找出警戒漏洞的犯人,他犹豫了很久,才低声道:“我正在向上审请工作调动,最多只需要六个月时间,我就会被调进自己一直希望进入的部门,离开监狱。”
  王珲保持了沉默,他继续品尝十几年没有再喝到过的葡萄酒,监狱长要调动工作,和他有屁关系?
  “在这段时间,我绝对不能出任何工作上的问题,所以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在我解任前,不要做让我困扰的事情。相对应的,在这段时间,我会通知下面的人,额外的关照你。”
  在往后的六个月时间里,王珲奉守诺言,真的没有再次越狱,在监狱长的授意下,他度过了一段快活似神仙的幸福日子。
  新的监狱长接任后,他也把王珲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前任监狱长不同的是,这位新的监狱长,用严厉的态度强硬的语气,警告了王珲一篇,让他明白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的道理。
  结果当天晚上,已经拥有了太多越狱经验,堪称越狱大师级专家,又早已经已经做好准备的王珲,就又失踪了。
  如果不是战侠歌出现在王珲面前,把他带出了监狱的话,这样一位有资格问鼎世界最完美越狱大师称号,令人哭笑不得的人物,就真的要被送上死刑场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
风流人物
  “我们第五特殊部队,最不缺的就是能够无条件服从命令,死板得就像是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士兵,更不缺那些满脑子塞满了什么孙子兵法,什么论执久战,什么三十六计,接受的教育相同,思维模式相同,没有一点创意,没有一点闪光点,只能跑到沙盘上夸夸其谈,实际上却屁也不懂的所谓作战参谋!你们至少要找到一些让我眼前一亮,至少也不输于我们特务连兄弟的人物,否则就拿到我这里丢人现眼!”
  听到战侠歌的命令,特务连的兄弟们只觉得嘴里发苦。
  他们全是战侠歌的兄弟,全是一群年轻时,曾经因为无聊,想圆一次当兵的梦,而集结到一三六集团军的大男孩。他们每一个人的家庭,都和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他们以后门兵的身份踏进军营的那一刻开始,他们被人当成少爷一样小心供奉在一起,他们不用出操,没有训练,住在豪华的招待所里,有自己独立的餐厅,享受着舒适却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当时是战侠歌大哥改变了他们,经过那一场终身难忘的军事演习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现在十三年过去了,他们这些人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在这么漫长的时间中,他们这一百二十多个特务连的兄弟,当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容,更在各自的领域内,闯出了自己的一番成就。
  接到战侠歌的命令,所有的人都动了起来。无数资料像下雪一样集中到战侠歌的面前,由战侠歌进行最后的筛选,望着兄弟们送过来的资料和档案,战侠歌微笑得连连点头,而凌雁珊则在默默的阅读着,最后她趴在一堆资料里支起下巴,发出了一声轻叹,“你这群特务连的兄弟,当真和你是臭味相同心意相通,再一次验证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谵语的正确性!”
  战侠歌斜睨了凌雁珊一点,微笑道:“那是当然了!”
  所有特务连的兄弟,在为战侠歌寻找出类拔萃的“人才”时,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相当接近的想法:想让战侠歌大哥眼前一亮的人物,那究竟是什么人?只怕不是天才,就是疯子,最起码也得是一个变态!
  唐诺马瑞神父,喜欢在自己的教堂里弄虚作假,利用各种物理、电磁、化学效果,来制造所谓的“神迹”,说他是一个另类的神父也对,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棍,似乎也有些道理。
  王珲则是一位十五年致力于越狱逃跑,业精于专,方显卓越的“出色”人物。
  至于其他的人,和这两位相比,也绝不逊色,当真称得上是在各自领域大放光彩的风流人物!
  温少儒,六岁就搬着小学生新华字典翻看了全套金瓶梅,十二岁就用两张电影票成功勾引了隔壁同龄小女生,二十岁就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花丛浪子,同时被十几个富妇人长期周包票,玩得风生水起不说,他竟然还有精力四处沾花惹草。
  如此天赋异禀,如此拥有对异性的杀伤力,也难怪他仇家铺天盖地,要不是战侠歌在特务连的兄弟陶泰伸出搭救,温少儒只怕早已经被人活活砍死在街头,最起码也要被人往脸上泼上十七八瓶琉酸。从此温少儒归入陶泰旗下,成为陶泰公司的公关部经理,据说只要攻关对象是女性,温少儒亲自出马的命中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在温少儒的资料后面,战侠歌做了如下批示:人才!
  王孟,绰号经理。王孟从来没有做过一天生意,但是在他被送上法庭的那一天,看着公诉人向法庭提交的书面报告,包括法院检察长、公诉人和辩护律师在内的所有人,都会认为,王孟绝对是一个开百货商场的好材料。
  你只要到王孟起的家里看看,你就会发现,在他的家里当真是应有尽有,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把整个家里塞得水泄不通,如果把这些东西都搬出去,已经足够支撑起一个小超市的门面。在这大堆的货物中间,赫然还有几箱放了十几年的水果罐头,从此可见王孟的资历之深。
  王孟起八岁爹死娘嫁人,九岁不堪继父虐待,偷了老妈的陪嫁金戒指和金项链后,开始闯荡江湖,十三岁时就单枪匹马,在一个月时间内,连续盗窃三十一辆摩托车和电动助力车,而名动一时。
  望着长得又瘦又矮,推着摩托车都摇摇晃晃的王孟起,派出所里所有以为破获了一个团伙盗窃案件的公安干警全部瞪大了双眼,一番审问下来,王孟起最终却因为年龄未满十四岁,法律无法约束,最终逍遥法外。
  十四岁后,王孟起功夫日趋完善成熟,以“铜头、钳手、飞毛腿”而著名于江湖,接连作案却奇迹般的从未再陷入法网,直到他二十八岁时,才终于失手被擒。
  “我真的已经金盆洗手了。”
  站在法庭的被告席上,王孟起当真是一脸的委屈,满腔的无奈,“我不想一辈子都当三只手,我有了一个已经快要谈婚论嫁的女朋友,我不想让她知道我的职业,我更不想我将来的儿子或女儿走我的老路。我明明反复告诫自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手就不听自己的控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就从公交车上‘顺’了两个钱包。要不是我自己都没有注意,我又怎么可能在下车一个多小时后,都没有处理掉身上的危险物品,让他们逮了一个正着?”
  不管王孟起是真的金盆洗手,想要从此退出江湖也罢,还是他临时编了一个故事,想要博取一点同情分减少刑期也罢,以王孟起这么多年偷盗的财物总和来看,他如果不被判处死刑,至少也得蹲上十几年大狱,这还得要求他进了监狱后,绝不能再不自觉的情况下,“顺”了别人的东西。
  看到这样一份资料,战侠歌批注如下:天才!
  李晓阳,绰号军长,李晓阳现年五十七岁,也许是所有资料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但是他保养得宜,兼之风度翩翩,更拥有不俗的品味,说起美酒名烟意大利的手工宝石作坊,他是如数家珍,一看就像是出身名门眼界不凡的绅士。
  最重要的是,在李晓阳身上,有一种属于军人的阳刚气质,他只要往你面前一站,就算没有穿着军装,也能腾起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让你心里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绝对是一个手握大权的实力派人物。
  李晓阳出生在五十年代,在二十岁时,李晓阳正逢七十年代中国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当时他是一个上尉,李晓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到各地游历,指导地方红色力量,他的演讲激情而富有煸动魅力,肢体语言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说到动情处,李晓阳满脸热泪泣不成声,台下的掌声更是如狂风骤雨般的响了起来。到了后来,知道是李晓阳特派员做报告,经常有人拿着一个小板凳,翻山越岭上百里的专程赶过来聆听李晓阳特派员的讲课。遇到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李晓阳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大哥,更是嘘寒问暖,甚至不辞辛苦的帮他们向老家的亲人带话。
  面对如此热心不远千里赶过来送信的年轻军官,那些下乡知青的父母们,当然要好好款待,顺便请李晓阳给自己的孩子带回去点鸡蛋、挂面、花生米之类的副食品,在写给孩子的回信里,当然也会再夹带一点人民币、粮票之类的东西。这些信,李晓阳是从来没有拿回过的,因为他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他需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指导那些红色力量,去用自己的演讲,来唤醒更多人热血了。
  李晓阳在三十岁时,八十年代的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已经是团长级别的李晓阳,也带着军方的采购定单,开始周旋于商场和政界,顺便吃吃回扣,拉拉个人赞助,偶尔再和人合作,搞点什么走私。
  李晓阳在四十岁时,他在商场上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同时他顺理成章的仕途顺畅,成了一位师长。
  已经步入九十年代的中国,国家渐渐安定富强,长期没有战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报考军校一劳永逸的找到一条合适的仕途。在这种情况下,李晓阳接到上级的通知,在中国某市成立了陆军学院,并把自己的师部,迁到了陆军学院。
  如果谁高考时,因为达不到分数线和军校失之交臂,没有关系,只要你的父母愿意交纳“一定”的赞助费,就可以进入李晓阳开设的军校就读。第一年李晓阳就招收了一百二十名地方生,收取四百八十万赞助费。除了让这些学生接受正规军事的课程之外,李晓阳更加入了大量生活实践课,让这些学员通过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工作,来培养团队默契与责任感,美其名曰社会实践,增进军民了解及感情活动。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员,根据一贯表现和教官的评语,在毕业时会考虑直接越级授衔!”
  越级授衔,这代表了军校毕业后,可以在军校少奋斗三至四年!听到这样的话,所有人的眼睛都发光了,一群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学员,每天都在工地上就像是一群狗似的累死累活,每个月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津贴补助,还乐此不疲。
  第二年,李晓阳以每人五万赞助费的标准,又招收了一百八十五名地方生。
  第三年,李晓阳荣升为少将,他管理的军校,顺理成章的跟着水涨船高,师部的牌子也换上了某某军部的招牌。
  第四年,李晓阳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即将毕业,在和这些学员举行了毕业庆典后,当天晚上李晓阳军长兼校长,就和二十几位教官全部失踪了。连带和他们一起失踪的,是刚刚收集起来的第四批学员赞助费。
  接到投诉和报案的公安部门人员,走进象模象样的军校,看到颇有威严气息,据说以前还有学员兵轮流站岗,现在却人去楼空的军部,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案件被一层层上报……
  假的?
  听到这个结论,将近一千名学员的父母,没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都瞪大了双眼,那些靠家里掏了几万赞助费用,挤进了军校,做起国防梦的学员们,更是全部惊呆了。他们免费当了几年苦力,以为终于熬到头,可是谁能想到,到头来竟然落入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省军区派出来协助处理案件的一位上校,看着这个军部连连摇头苦笑,他指着军部的大厅,道:“先不说一个地级城市,根本不可能驻扎什么军部,你们自己看看,哪有一个军校会在大厅里,公然把朱德元帅和观音的神像一起并列供奉的?还有这个什么‘天父地母’的对联,我们又不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放这种装神弄鬼的东西干什么?!”
  通过建立军校招收学员,骗了几千万的赞助费这还不算什么,李晓阳以“军部”的名义和别人一起做生意,诈骗的资金更是数以亿计。
  全部都是假的,李晓阳二十岁出道以军人的身份坑蒙拐骗,自己给自己授的职务也越来越高,他甚至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法,培养出近一千名真的丢进军队里,也能胜任基层军官工作的学员。
  七年后李晓阳终于落入法网后,他面对记者的采访,已经确信自己要被判处死刑的李晓阳,竟然还保持了属于“军人”的镇定与尊严。
  战侠歌颇有兴趣的看着记者采访李晓阳的实况录相,李晓阳的目光依然敏锐,他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而且他非常喜欢用有力的手势,来强调自己说的话。战侠歌必须承认,仅仅以外表来看,李晓阳真的比他更像一个纯粹的军人,一个面对死亡,依然无所畏惧的军人!
  战侠歌对李晓阳的评价是:“天才,一个真正的天才!如果他真的是军方高干子弟,他真的二十岁就加入部队,那么到了今时今日,以他白手起家,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能力,也许他真的已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少将了!”
  (妖少:此人的故事并非胡编,而是根据一些真人真事,经过了适当的修改。此君九十年代后期落入法网,不同的是他落入法网的原因,是因为他手下一个五十多岁的士官在大街上卖一些军方纪念品,被军队纠察查到,此人各种身份证件一应俱全,纠察唯一奇怪的是,五十多岁的人怎么可能还在军队里是士官,结果一切暴露,面对记者采访,此高人坦言“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会把自己努力的这一切,全部交到国家手里。”妖少看过资料后,从此记住此君,只觉此人当真是天纵之才,兼胆大妄为,时间过得太久,部分细节记不清楚,所以加了军校的杜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2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