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权(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357

  女子并不动气,妙目凝注着他,悠然道:“先生只怕有心无力吧,先生是要仗匹夫之勇,持剑刺杀奸贼于闹市呢,还是于朝堂之上,再用三寸之舌内阁地位打击政敌?论前者,先生手无缚鸡之力,对方却有护卫千军,何况对方本人就是武学高手,先生只怕未近人三尺之地,便已血肉成泥,论后者,先生难道以为经历河内书案,还能在内阁占据一席之地?魏知既然降级留任,陛下又怎么会再留下你和他作对?陛下已经有了旨意,先生大概马上就会赴山南,做一个逍遥知府了。”
  “你怎么知道——”辛子砚话说了一半突然倒抽一口气,恍然道,“原来是你——”
  对方笑而不语。
  “原来你也和他有过节?”辛子砚怔怔半晌,冷笑一声,“既如此,我更不愿和你合作,你们宫闱妇人的浑水,谁能掺和得?”
  “那先生以为你能和谁合作呢?”女子浅笑,“胡大人只听从楚王之命,而楚王……他是不会帮你报仇的。”
  “别在那挑拨离间。”辛子砚挥挥手,“殿下不是那样的人。”
  “我倒觉得先生一厢情愿。”女子笑道,“实话告诉你罢,你原本是可以不入狱的,殿下其实还有别的办法可以助你脱罪整倒魏知,他却没有出手,导致你夫人因此惨死,他既然当初没舍得对魏知出手,以后自然也不会。”
  “你怎么知道?”辛子砚身子颤了颤,抬眼看她。
  “别问我怎么知道,我只告诉你,千真万确。”
  辛子砚又安静了下来,怔了一会,摇摇头道:“那我自己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你势微,他势大,怕就怕你想十年蛰伏以报仇,他会给你活十年?”女子悠然笑,“先生不知道么,今天要不是我及时救走你,刚才他身边那个姓宗的,已经要了你的命。”
  她看着神情动摇的辛子砚,又加了一句,“你看看,你陷身危险无人理会,最后救你的却是我,你仔细想想,我说得有错?”
  辛子砚别过脸去,半晌吸了吸鼻子,道:“……我是有个办法,可以动到魏知……但我不确定有没有用……”
  “先生之智,加上我的人力。”女子和婉一笑,“定能马到功成。”
  辛子砚转头,痴痴的望着不远处,那里隐约就是葬了他的胖阿花的崖端,从此后她在山风间永久沉睡,留他在世间行走孤独。
  “好吧。”很久以后,他轻轻道,“我跟你说……”
  第十六章
百密一疏
  北疆的秋末冬初,早早的就有了寒意,前不久下了一场雪,远处连绵的山头上薄薄的那一层白便再也不曾退去,但地气稍微温暖的城里,柏树却还青黄着叶子,从那些黄绿枝桠看过去远方的草原雪山,便有种色彩清凉的美。
  这是十月的禹州,最靠近胡伦草原的边疆重城,因长年驻扎重兵,发展商贸,加上对越战事胜利后推行魏大学士当初的“平越二策”,禹州的经济相当发达,有“北疆帝京”之称。
  禹州东城,向来是驻北疆各大将领府邸集中地,往年大战前来的朝廷监军也在那里配有院子,比如东城三二巷那一户没门匾的,就是前两年对越战争中,做了近两年监军的辛大学士的临时府邸。
  随着辛监军回京,这院子也就空置了下来,官府却也没有收回,因为辛大学士为人疏狂好义,在北疆当监军期间,收留了不少战乱难民,都安置在府里做点杂事,辛监军临走的时候,特意和当地官府请托不要收回宅子,给这些可怜人一个安身之地,辛子砚国家大臣亲口要求,官府也不在意这一栋院子,自然乐得讨好,平日里有些事还会将这些人喊过去,帮忙杂务给点小钱什么的,这些人也便住了下来。
  一大早,那间院子的门便开了,一个青布衣裙的妇人挎着篮子,步履有点蹒跚的走出来,身后隐约还听见有人粗声大气的嘱咐:“……梅婶,昨天青菜不新鲜,别买那家的了!”
  那妇人低低应了一声,声音粗哑,有人大步过来,骂骂咧咧的道:“蠢得要死的女人,到现在连饭都烧不好!”
  身后的门,砰一声关上了,震得墙壁都嗡嗡作响。
  那妇人立在台阶上,在寒风中拢了拢有点单薄的衣襟,她头发纷乱,似乎故意没有好好打理,透过那些有点油腻的乱发,可以看见她的脸色十分斑驳。
  乍一看像是阳光打碎在脸上造成的不同色彩的光影,再一看才会倒抽口气发现,那妇人脸上生满了发白发褐的斑,不规则的分布在脸颊鼻翼,使她的脸看起来像是掉尽了墙皮的黄土旧墙。
  那眉眼仔细看还是秀丽的,然而被那样恐怖的瘢痕一盖,什么样的秀丽也荡然无存。
  她在台阶上痴痴怔了半晌,抬脸望着草原的方向。
  那片广袤而博大的土地,目光可及近在咫尺,这一生却永远也回不去了。
  就像她的青春、美丽、二十多年尊享富贵的前半生,刹那星火,消失不见。
  “梅婶去买菜啊?”一个街坊路过,匆匆招呼一声,似是不想抬头看她脸,贴着墙边走过,都没打算等她回应。
  她一声“嗯”,寂寞的飘荡在初冬禹州的风里。
  梅婶。
  三二巷和监军院所有人都这么称呼她,没人关心过她到底多大,全名叫什么。
  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
  今年她还三十不到。
  也只有她自己记得,她曾有和她本人一般秀丽的名字。
  梅朵。
  昔日草原上,连草原王都要尊称一声姨的公主般的女子,如今是禹州监军院里的烧饭大婶。
  那年和克烈合谋私通大越,害了八彪中的大鹏,险些破坏了白头崖夜袭,之后克烈重伤,她仗着没有去现场,又对草原熟悉,仓皇逃奔,最初还想留在草原,但是八彪剩下的那七个,整日挎刀背箭在草原驰骋游荡,一副不掘地三尺把她找出来不罢休的架势,她惊弓之鸟般东躲西藏,最终不敢再留在草原,又腆着脸想回当初她嫁的那家德州马场场主家,谁知道那家因为在粮草中放毒,早就被愤怒的姚扬宇报上朝廷满门抄斩,她无处可去,流落禹州,衣食无着生活环境恶劣,身上当初被克烈搞出来的伤渐渐恶化,最后蔓延到了全身,行走之处恶臭袭人,人人躲避,最后当某一日她在街角盖着破麻袋瑟缩等死之时,她遇见了辛子砚。
  疏狂随性同情穷苦的辛院首,从来不会介意对人伸出援手,从此监军院里多了个梅婶。
  梅婶却不甘于做梅婶,某夜她跪于辛子砚膝下,哭诉了自己的来历,请求辛大人帮忙助她回到草原,当然,她隐去了自己出卖草原的事情。
  辛子砚却并不是一个盲目多事的人,只对她说到的赫连铮亲自为魏知运送粮草的事很感兴趣,问了她许多魏知和赫连铮的事情,最后却要她安心在监军院待下来,他找人给她治病,负责她下半生,至于草原,还是不要回了。
  她从此绝望的在草原边缘呆了下来,注定永远卑贱的走完全程。
  十月寒风从草原奔过来,割在脸上刀般锋利,梅朵并没有避让,深深呼吸了一口带着草尖气息的风,思念起奶糕糍粑和酥油茶。
  然而这一生永远也吃不着了,那些人,那个她爱过的草原最尊贵的少年,那个被她救过命的人,到头来却抛弃她,冷落她,由人践踏她,留她一人在世间辗转挣扎,还要永生挣扎下去。
  当年的爱有多炽烈,如今的恨便有多阴刻。
  她默然怔立半晌,挎着菜篮子去买菜,不管心中有多少难平的意气,菜还是必须得做的。
  买了菜回来,路过禹州府衙门,一个衙役探出头来,看见她目光一亮,连连招手道:“梅婶梅婶,你来得正好,来来,帮我们打扫下老爷书房,上峰紧急要来视察,偏偏乡下出了案子,大人带不少人下乡了,府里没人干活,你来搭个手。”
  禹州府知府老爷小气,平日里府衙不用下人,所有杂活都由衙役承担,忙不过来时便抽调她们这些平日受到官府照拂,还领着朝廷救济银的人,梅朵也习惯了,放下菜篮便往后宅走。
  她熟门熟路进了书房洒扫揩抹整理收拾,将散落在书案上的各类书简归类,突然手一停。
  随即她的手缓缓抽出来,掌心里一封普通的公文笺,白色封面,已经被剪开看过,看起来没什么出奇。
  但是她的眼色却很奇怪,紧紧盯着那白色封面里透出的一点淡褐颜色,这种颜色和式样,她很熟悉。
  生长于草原王庭,她当然认得这是王庭密卫专用的密信纸,麻质,坚韧,不易毁坏,便于骑乘男儿携带。
  草原王庭的密信,怎么会出现在禹州官府的案头?
  想了想她也明白了,朝廷对草原,向来也是既尊重又防备,作为离草原最近的边疆之城,禹州必然有专门的斥侯线用来勘察草原情况,这大概是哪个密探无意中截获的王庭密信,但是王庭传递密信,从来都是用呼卓部所独有的古老字体,禹州府的官吏怎么可能认得?大概当成了什么不重要的东西,随随便便扔在这里。
  掂着那信,她的心突然怦怦的跳了几下。
  仿佛突然间轰然声响,面前永恒的黑暗里开了一线透出微光的门。
  门后面有什么,她不知道,然而此刻叫她不推开这扇门,她绝不甘心。
  梅朵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抽出了那封信。
  果然是呼卓古语,那种字体看上去更像小儿涂鸦,很能迷惑不认得这种字的人,所以就算被截获,也不必紧张。
  谁也不知道,世间事机缘巧合,该死的人没有死,辗转周折,靠近命运森凉的安排。
  梅朵匆匆看完,皱起了眉头。
  信里说,前一批马匹已经运到,交易愉快,马上天将冷了,草原要储粮备荒,可再运一批来,前次马屿关守门官这次已经换掉了,将军现在又不在,没人从中掩饰,建议换条道,哪怕周折点,安全为上云云。
  末了还有一句,说国父因为近期收到的消息太风平浪静,深不以为然,觉得某人定然有欺瞒,问大王在国内可听到什么动静,及时转给他知道。
  两段话梅朵都没看懂,只隐约觉得事关重大,尤其国父那个称呼,更让她觉得一阵激动的颤栗——很明显这信是给赫连铮的,除了他没人有这个级别的交往,其中提到国内,说明那国父是他国国父,那是谁?
  她霍然转身,看向墙上挂着的天盛舆图,顺着草原向下一阵仔细搜索,在陇北闽南边境,发现了那个地名“马屿关”。
  那里相隔草原已经跨省,什么样的马匹交易,远到那里?
  梅朵想了一阵,她终究不够聪明,又是久病之躯头脑不太清醒,没能得到正确结果,如果换成凤知微,立刻便可以触摸到惊天真相,但是她只是怔怔看着那地名,想了半天认为这大概是大王每年备冬荒的茶马交易。
  于是也便丢开,只想到后面一段话,此时突然听见远处有喧哗声,大概视察的人来了,赶紧将东西放回,从侧门出去。
  她回到监军院,正要和同伴们小心解释迟回的原因,监军院留下的一个主事却对她扬扬手中的一封信,道:“梅婶,大学士从京中捎了信来,说是向太医院求了一个治你病的方子,叫给你看看。”说着又指了指门外等着的一辆马车,道,“大学士调到山南任职了,说那里也有名医,你要是怕自己抓药吃不好,也可以跟车过去。”
  在众人啧啧羡慕赞叹声中,梅朵接了信,回到自己房中,信中确实有个方子,但在信的末尾,却还有几句话。
  “前年你曾和我说过,魏知曾替赫连铮以秘法训练呼卓铁骑,这秘法为何,你可还记得?若有闲暇,接你到山南,将此法备细详述于我,呼卓铁骑经此秘法训练,战力彪悍独步天下,若能将此法用于朝廷军队,则国家无忧矣。”
  话说得简单,辛子砚当然不可能和梅朵这种人说太多,这个理由也合情合理,梅朵也没有想到,既然她早就和辛子砚提过这事,为什么当初辛子砚没有立即提出要这个秘法?
  那年辛子砚听说这件事时,便已经心中一动,魏知身为天子近臣,帮助草原训练铁骑,却没有向朝廷献出练兵妙法,这事若传到天盛帝耳中,轻则一个“不忠朝廷”,重则便可指控谋逆之心,但当时魏知态度未明,在辛子砚眼底,那是个必须防备,却可以尽量拉拢到楚王阵营的有力助手,所以只将这事记在了心里。
  所以他下狱时,暴怒对凤知微宣言:别以为我没法治你。
  所以当胖阿花死在他眼前,几年前压在心底的事,立即浮出水面。
  梅朵偏头想了想,露出点茫然神情,她一介女子,对武事本就不太熟悉,何况虽然之前凤知微就已经对呼卓骑兵进行点拨,但是梅朵的心思都在赫连铮身上,哪里注意过这个,当凤知微开始大批量训练草原骑兵时,梅朵又已经被她打发出草原嫁往德州,后来她被克烈偷偷接回来,还是从克烈口中,才知道有个叫魏知的汉人少年训练骑兵很有一套,但要论起具体办法,哪里说得出所以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