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巅峰(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233

  对于唐绍刚的立场大家都是清楚的,知道唐绍刚虽然在东江市和孙玉龙斗来斗去的,但是实际上,两个人虽然平时表面上斗得很凶,但是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涉及到利益分配的时候,两个人都会十分默契的进行分配,基本上不会发生你死我活的争斗,尤其是在涉及到外力弹压的时候,两个人会十分默契的再次进行配合,一起抵制压力。
  然而,现在现在唐绍刚却突然表态支持柳擎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刻,就连孙玉龙也用充满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唐绍刚,希望他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然而唐绍刚说完之后,却低头看着自己的茶杯,一句话都不说。
  唐绍刚说完之后,唐绍刚那边阵营的人自然立刻表态支持柳擎宇。
  在这种氛围之下,最终柳擎宇的提案得以在常委会上高票通过,市纪委再次掌握了严厉查处裸官问题的主导权。
  散会之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孙玉龙第一时间便拨通了唐绍刚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道:“老唐,今天常委会上你的态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突然之间要支持柳擎宇呢?难道你看不出来柳擎宇这小子到咱们东江市来是来进行搅局的吗?如果我们再不对柳擎宇进行制衡,恐怕以后东江市将会被他给搅得天翻地覆啊!”
第454章
人走茶凉
  唐绍刚接到孙玉龙的电话之后,只是淡淡地说道:“老孙啊,难道你认为,在会议上和柳擎宇唱反调或者采取一些手段去阻止他的提案就是正确的做法吗?老孙啊,跟你说说我的真实想法吧,这些年,咱们东江市的发展实在是太顺利了一些,尤其是在一些利益集团的发展上,更是呈现出越来越庞大几乎无可阻挡的趋势,这种趋势就连深处局中的我都感觉到心惊肉跳了。”
  说到这里,唐绍刚长叹一声说道:“老孙啊,还记得老祖宗的那句话吗?过犹不及!任何事情,一旦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物极必反,你想想看,我们东江市现在的局势虽然在上级市委层面上有人支持和力挺,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是从长远来看呢?难道我们东江市这些年来连一个辽源市市委常委甚至是副市长都没有出过,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吗?”
  唐绍刚的话让孙玉龙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之后,孙玉龙沉声说道:“老唐啊,你就直接说吧,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唐绍刚苦笑着说道:“老孙,我认为我们东江市在很多领域、很多机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了,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如果这件事情我们一直视而不见,最终肯定会引起省委领导的强烈反弹,据我了解,省委领导早就对我们东江市的局面十分不满了,我相信这一点你应该也很清楚,只不过因为一直有李书记和一些省委领导在省里给我们撑着,所以省里一直没有动我们,但是我相信省委领导的眼睛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东江市。
  而且根据我所得到的消息,柳擎宇空降东江市几乎得到了大部分省委领导的支持,这足以说明多数省委领导对我们东江市是不满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依然对我们东江市的局面听之任之,甚至是继续打着我们的小算盘,我估计距离我们东江市的局面彻底改变的时间就已经不远了。
  最为明显的就是这一次七星集团的覆灭了。老孙啊,你想想看,七星集团可是我们东江市的标志性企业之一,他们每年往辽源市那边上供多少钱,往省里又上供多少钱,按理说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针对七星集团的行动省里、辽源市那边怎么可能一点信息都没有得到呢?但是结果呢?辽源市方面、省里直到我们向上反馈过去才得到信息,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这一次针对七星集团的行动至少有足够分量的省委领导亲自指挥,否则的话,仅凭着一个小小的李云鹏他能够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出来?”
  随着唐绍刚的解释,孙玉龙的眉头越皱越紧了。
  这时,唐绍刚依然还在谈着自己的观点:“老孙啊,我认为,东江市的局势发展到现在,我们要想保住我们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主动出击,采取自杀式反腐行动,将一些腐烂之深的烂肉给狠下心挖走,先净化一下我们东江市的政治氛围,给辽源市市委市政府、给省委省政府一个交代。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做足了姿态之后,再配合以后低调行事外加积极活动,应该可以平息一下省里那些大领导的怒火了。到那个时候,只要我们还坐在现在的位置上甚至是有所升迁,那么该属于我们的利益就不会少。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常委会上支持柳擎宇的原因。”
  唐绍刚说完,孙玉龙彻底沉默了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唐绍刚并没有急于挂电话,因为他知道,孙玉龙现在只是在思考,他也需要时间去思考。毕竟自己的这个提议对孙玉龙来说,可能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接受。
  然而,出乎唐绍刚意料的时候,孙玉龙只是沉默了不到半分钟,便沉声说道:“嗯,老唐啊,你考虑的这些问题很有道理,我看这样吧,咱们先商量一下,看看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这些资料来看,都有哪些人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我们先做到心中有数。”
  唐绍刚先是一愣,随即点点头说道:“嗯,好,这样吧,我们先各自拟定个名单,到时候我去您的办公室碰一下。”
  孙玉龙道:“好,那就这样吧。”
  2个小时之后,孙玉龙和唐绍刚在孙玉龙的办公室内碰了一下面,根据两个人各自拟定的名单商讨了一番之后,最终敲定了十多个人选。
  这一次,两个人再次展现出了高度的默契。
  两个人所拟定名单中的人选绝大多数全都是原来属于前任市政法委书记陈志宏的人,两个人也从其他常委和自己的嫡系人马中选择了一两个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人给推了出去。
  名单商定之后,两个人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通过种种不同的渠道,将这些人的资料、信息全都反馈到了市纪委那边。
  7天之后,上午刚刚上班,龙翔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来到柳擎宇的办公室内,把资料往柳擎宇的桌面上一放,脸色有些严峻地说道:“老板,这是我们市纪委最近这个星期以来接收到的有关裸官、腐败官员、问题官员的举办信息,其中不少举报信息经过查证之后的确属实,我看可以对他们进行双规了。”
  柳擎宇拿过资料来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柳擎宇直接在这些文件后面签字批准,所有程序走完,这些人的命运便已经注定了。
  然而,等签完字之后,柳擎宇却并没有立刻把资料交给龙翔,而是继续翻看着这些资料笑着说道:“龙翔啊,通过这些资料,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异常的地方,或者有没有一些想法。”
  龙翔沉声说道:“嗯,老板,我的确发现了一些异常的地方,那就是这些被举报的人几乎大部分全都是前任政法委书记陈志宏的嫡系人马,只有一小部分是孙玉龙或者唐绍刚他们的人。这应该算是人走茶凉吧?”
  柳擎宇点点头说道:“是啊,这就是人走茶凉。人走茶凉啊!
  人即茶,茶即心。一盏清茶,折射世间万象。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
  红尘之中,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人这一生,浮生若茶,初品无味,再尝则苦,苦极回甜。其实,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凉。”
  柳擎宇说完这番话,龙翔脸上露出露出深思之色,这番话直接触动了龙翔内心深处最为敏感的神经。柳擎宇说出的这番话富有极深的人生哲理。
  这时,柳擎宇又说道:“龙翔啊,你可知道,为什么我们市纪委会接到这些资料吗?”
  龙翔立刻凝聚心神,略一沉思便道:“我看应该是孙玉龙、唐绍刚他们通过一些渠道发给我们的,否则的话,在东江市,除了他们别人未必能够掌握这么多的资料,即便是掌握了一些资料,也不可能有这么全面,这么精确。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们不担心这些官员因为被出卖而反水吗?”
  柳擎宇叹息一声说道:“哎,这就是人心,这就是人性啊!”
  说到这里,柳擎宇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郁之色。
  龙翔再次一愣:“人心?人性?”
  柳擎宇点点头:“没错,就是人心和人性。龙翔啊,你想想看,从正常的角度来考虑,把这些资料交给我们的确对孙玉龙他们并没有好处,甚至还真的有可能会发生他们旗下官员把他们给交代出来的问题。但是你不要忘了一点,这一次大部分将要被双规的人并不是他们的嫡系人马,所以基本上牵连到他们的几率很小,而且就算是他们的嫡系人马被双规了,由于这一次被双规的人这么多,谁会想到是孙玉龙他们主动把资料交给我们的呢?
  就连那些被他们出卖了的贪官们也绝对不会想到的,所以,即便是他们被我们纪委给双规了,他们也绝对不会想到这一点,只需要孙玉龙稍微给他们传递一些消息,他们只会在被双规的过程中坚决抵抗,不会透露任何消息给我们。这一点,孙玉龙他们已经把这些人的人心给算计进去了。以有心算无心,孙玉龙他们岂会失手?”
  龙翔使劲地点点头:“嗯,没错,的确是这个理,如此看来,孙玉龙他们这些人还真的是非常阴险啊。不过他们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柳擎宇道:“这就要涉及到人性的问题了。在很多时候,每个人做事尤其是官场中的很多贪官做事往往只会从是否对自己有利出发来进行考虑,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会去做,反之,就算是事情在急迫也未必会看上一眼。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欲望、自私、自利。”
  龙翔沉思了一会,再次说道:“老板,照你这样说,孙玉龙他们这样做反而会对他们十分有利?”
  柳擎宇突然嘿嘿一笑:“有利?我看未必!如果他们的对手不是我的话,他们也许真的会得逞了!我看这一次他们可真的要作茧自缚了。”
第455章
陷阱
  听到柳擎宇这样说,龙翔的心开始兴奋起来。
  跟了柳擎宇这么长时间了,他对柳擎宇的做事风格已经非常了解了,他知道,柳擎宇做事一向谋定而后动,甚至总是能够从对手看似严密得根本找不出破绽的地方找出一丝破绽,然后加以利用,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或突然狙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现在他暂时还想不明白柳擎宇到底要做什么,但是他也没有去问柳擎宇。
  这时,柳擎宇看向龙翔说道:“龙翔啊,你立刻通知三大巡视小组,分出力量对这些证据翔实的贪官污吏实施双规,既然孙玉龙和唐绍刚要给咱们送礼,那咱们就照单全收了,怎么能辜负他们的好意呢。”
  龙翔立刻拿着资料展开了行动。
  坐在办公椅上,柳擎宇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刚才柳擎宇其实还是有些话没有对龙翔讲的,那就是他已经分析出孙玉龙和唐绍刚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能够用此来化解一下省委领导对东江市不满的怨气,然而,在柳擎宇看来,孙玉龙他们这样做显然是徒劳的,因为不管他们再怎么操作,他们也不可能真正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然而,恰恰是这些利益身上全都沾满了民脂民膏和国家财产。
  而自己到东江市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这些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全都尽可能的留下来。所以,自己和孙玉龙等腐败势力之间的矛盾永远是无法调和的。
  想到这里,柳擎宇不禁轻轻的摇摇头,他认为孙玉龙这次的出招绝对是一记昏招。按照常理,孙玉龙应该不会使出这样的昏招的,但是他却偏偏用出来了,那么这里面的深意恐怕更是值得玩味了。孙玉龙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孙玉龙办公室内。
  市委书长吴环宇、黑煤镇镇委书记于庆生两个人与孙玉龙一起面对面的坐在沙发上。
  吴环宇沉声说道:“孙书记,您刚才说已经让人把一些干部的违纪资料暗中送到纪委那边了,我怎么感觉这事有些作茧自缚或者是为他人做嫁啊,柳擎宇那边巴不得我们这样做呢,因为这样的话他又有政绩可拿了,但是我们的力量却被严重的削弱了。而且这些力量虽然是属于陈志宏的,但是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给拉拢到我们阵营中来啊。”
  孙玉龙并没有急于回答吴环宇,而是看向于庆生说道:“庆生,你怎么看?”
  于庆生眼珠转了一下,说道:“我估计着这事情应该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我相信孙书记既然这样做应该有这样做的理由,只不过我想不明白到底有什么理由需要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孙玉龙呵呵一笑,点点头说道:“嗯,看来庆生还是比较喜欢动脑筋的,老吴啊,你以后可得多多思考了。你想想看,我孙玉龙办事啥时候吃亏过。是,我的确送给了柳擎宇一个大礼,但是,我的大礼是那么容易消化的吗?难道柳擎宇就不怕吃完了消化不良吗?”
  吴环宇一愣,但是仔细回想了一下,却不得不承认,孙玉龙还真没有怎么办过吃亏的事情。他有些不解地说道:“孙书记,那您这葫芦里面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孙玉龙嘿嘿一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瞒天过海,声东击西,就是这个意思。”孙玉龙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图,却只是说了这三个词语给吴环宇他们提醒了一番。
  然而,吴环宇他们虽然能够知道孙玉龙绝对是有阴谋的,但是他们一时之间却还真摸不清孙玉龙到底要做什么,但是他们却知道,这一次柳擎宇虽然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了,但是实际上,柳擎宇的危机却是越来近了,因为孙玉龙的的确确没有办过吃亏的事情啊。
  然而,孙玉龙不肯吃亏,柳擎宇又怎么会吃亏呢?
  在接到了孙玉龙的大礼之后,在柳擎宇的亲自指挥下,东江市纪委再次强势出击,一口气在东江市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腐风暴,有十多名各单位的要职干部被双规,直接在东江市政坛再次引起轰动。尤其是在基层干部之间,更是引起了众人的强烈不安,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已经处于贪腐状态的干部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了,也有一些干部因为背靠孙玉龙等大山,底气十足,再加上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次被双规的干部大部分全都是陈志宏的老人,所以他们并不担心。
  然而,就在这一次大规模双规实施的一个星期之后,柳擎宇再次发飙了。
  柳擎宇的这次发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柳擎宇之所以发飙是因为一个星期之前,市委常委会上在开会之时已经确定了要求全东江市的干部们填写自己家庭成员情况的申报材料,在申报材料的说明上以及市纪委开会通知的时候,也已经三令五申的强度这份材料必须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全部交上来。
  然而,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但是交上来的材料不足三分之一,竟然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把相关材料上交上来。
  很显然,很多干部并不愿意申报自己的家庭情况。
  当柳擎宇接到龙翔的情况汇报之后,柳擎宇当即对龙翔说道:“龙翔,你立刻通知所有纪委常委,不管是在外面的还是在单位的,让他们今天下午4点左右必须要全部赶回来,并且所有纪委在外面的人员如果不是手头有重要事情的,也全都要在今天晚上赶回来。”
  龙翔点点头,立刻出去通知了。
  下午4点种,东江市纪委再次召开了纪委常委会议。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柳擎宇已经逐渐掌控了整个市纪委,严卫东变得低调起来,他虽然心中十分不甘心,但是却也十分明智,知道从目前柳擎宇所表现出来的气场来看,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常务副书记,手中掌握的力量已经被极大的压缩和分化了,自己要想在纪委内部和柳擎宇对着干十分不理智,甚至有可能引起柳擎宇的强力反弹把自己给拿下了,为了自保,他决定暂时只是担任孙玉龙在市纪委内部的眼线,有什么事情及时通知孙玉龙。
  纪委常委会上,柳擎宇脸色阴沉着把龙翔所提交上来的有关东江市各级干部家庭情况申报材料狠狠的摔在桌面上,怒声说道:“各位同志们,今天我召集大家过来主要是想要和大家商量一件事情,那就是有关干部家庭申报材料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些就是一个星期以来上交上来的申报材料,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而且即便是上交上来的这三分之一的申报材料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语焉不详,模糊其词,应付了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2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