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3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关允从不回应也不解释,他从京城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路狂降跌落到县城,个中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他是怎样回到孔县的原因并重要,重要的是,孔县的现状,很令人担忧。
  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眼县长办公室的暗红色的大门,想起冷枫办公室的宽大和奢华,再想起孔县的局势,心中的不安更加强烈了几分。
  冷枫的办公室是101,本是李逸风的办公室,在冷枫没有到任之前,李逸风一直就在101办公室办公。101办公室也是县委最明亮最宽敞的办公室,而且位置也最好。
  但冷枫到任之后,李逸风主动让出了101办公室,搬到了102办公室办公。李逸风这么做可不是谦让,官场之上,书记对县长没有谦让一说,而是李逸风听从了王车军的建议,从西院搬到了东院。
  孔县县委坐落在县城的中部,坐南朝北,面积不小,整个大院围成一个方正的长方形,一条主道由南向北从中间穿过,将大院分成东院和西院。
  县委和政府在一处办公,原本县委在西院,政府在东院,但在王车军说了一句话之后,李逸风不但立即从西院101办公室搬到了东院102办公室,他还委婉地转告冷枫,希望政府班子的办公地点和县委对换一下。
  王车军的原话是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但大意是:“太阳从东边升起,最先照到东院。”表面上是指以东方为尊,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说,东方红,太阳升,太阳最先照耀的地方,官运最强。官场中人最是在意细节,李逸风又是一个事事讲究的人,他才不会让西方压倒东风的事情发生。
  县委的建筑全是平房,没有一栋楼房,东院的办公室从双数排起,西院从单数排,县委搬到东院办公之后,一把手的办公室是102,就让李逸风浑身不自在,他就想让办公室的排号也全部对换过来,后来又是王车军说了一句话,他才又熄了心思。
  王车军的原话只有八个字:“好事成双,好运成对。”
  一想到王车军,关允就心中一阵无奈,他头上京城大学的光环再耀眼,也抵不过王车军有一个县委副书记舅舅的背景。
  能让县委书记李逸风言听计从的县委第一红人王车军,既不是县委哪位重量级领导,也不是前任的县委领导,而只是一名24岁出头的小年轻,而且,他还和关允是同事,同是县委的通讯员。
  县委领导不够资格配秘书,但县委书记和县长总不能事事自己动手,身边总是需要一个跑腿跟班的人物,通讯员就是秘书的角色。一些大县或县级市,书记的通讯员都半遮并掩地直接称为秘书了,但孔县是小县,一直沿用了通讯员的称呼。
  县委一共三名通讯员,关允是一个,王车军是一个,还有一人是温琳。三人都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时,起点相同,但一年之后,人生际遇大不相同。
  才想到王车军,关允的脚步刚迈出政府的西院,一抬头就看见王车军迎面走来。王车军迈着副科级以上领导才有的四方步,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上面的摩丝油光可鉴,一只苍蝇试图落在上面,努力了几次都滑到了一边。
  关允还没有开口,王车军就抢先露出了惯常的讥笑的表情,抬了抬他金光闪闪的金丝眼镜,细长的双眼眯成了一条缝,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了关允好几眼,说道:“高材生,又向冷县长汇报工作去了?”
  “高材生”三个字咬得很重,加深了嘲弄的意味。
  关允知道,王车军看不起他,其实何止是看不起,简直就是赤裸裸地蔑视!
  谁让他是整个孔县唯一的一名京城大学的高材生,谁让他这名当年轰动了全县的高材生从京城大学毕业之后,不但没有留在京城,反而灰溜溜地回到了孔县,并且在毕业一年之后,混得还不如毕业于职业技术学院的王车军!
  王车军完全有理由有资格经常拿“高材生”的光环朝他的脸上抹黑。
  关允没有示弱,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只能领导才能称得上是汇报工作,我们这些通讯员,顶多就是为领导端茶倒水,是服务员。”
  关允特意强调了通讯员是服务员的身份,也是有意点醒王车军,希望王车军收敛几分,别以为他现在深得李逸风信任,又有一个副书记的舅舅就真当自己是一棵菜,其实在县委里面,不提副科就是不入流的等外人。
  王车军嘿嘿一笑:“果然是京城大学的高材生,有见识,口才也好。不过话又说回来,同样是服务,服务的对象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神秘地笑了一笑,他压低了声音,“小道消息,市委已经考虑要将冷县长调离孔县了。”
  关允可是吃惊不小,他才鼓足了勇气下定了决心要将全部赌注押在冷枫身上,怎么冷枫就要调离了?消息真的属实的话,他岂不是一脚踩空,要摔一个大跟头了?
  难道说,他对冷枫背景之中隐藏的惊人的事实所做出的分析是错误的?怎么会!根据他的综合对比,冷枫的官运应该比李逸风更亨通才对!
  “真的?”关允紧张地问道,“你的消息可靠?”
  “你说呢?”王车军讳莫如深地笑了笑,又用手拢了拢头发,他站在一颗高大挺直的杨树下面,愈加衬托他高大的身材自信挺拔。只不过和高大身材不相符的是,他的眼光跳跃不定,而且左脚轻微的颤动,显得整个人就不是那么沉稳,有轻浮之态。
  王车军是县委之中为数不多的高人之一,高人一说,不仅是因为他是县委书记跟前红人和县委副书记外甥的两重身份,还在于他确实长得人高马大,身高超过一米八,在党政机关人员普遍身高不高的对比下,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一样的焦点。
  县委就有一个顺口溜说道:“孔县两大怪,京大的高材不成材,技院的高人成大材。”京城的高材不消说指的是关允,而技院的高人当然是说王车军了。
  真要算起来,虽然关允和王车军都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但实际上关允一毕业就分配到了县委办秘书科,比王车军早到县委半年。王车军毕业后先分配到了乡镇,在乡镇上了半年班才又来到了县委办秘书科,而且还是以借调的名义,现在他的人事关系还在下面的乡镇。
  应该说,不管从学历还是论资排辈上,王车军都和关允差了一大截,但偏偏在官场上有一句话是说,年龄是个宝,能力很重要,学历不可少,背景最可靠。
  关允和王车军年纪相仿,能力超他一等,学历耀眼很多,独独没有后台关系,所以孔县的怪现象还可以加上一条——红人是借调——连人事关系都还没有正式调入县委的王车军,只凭一个借调的身份,就成了孔县县委第一红人,而且有望在下一步抢在关允之前提升副科,正式迈入官场的第一道大门。
  副科是个槛,提了副科,在官场就相当于入流了,不再是等外。
  关允并不嫉妒王车军的耀眼,却心中不服,他不信以他孔县唯一一名京城大学毕业生的身份,不能在县委站稳脚跟并且打开局面。
  王车军很满意关允的吃惊,他对自己始终能压关允一头十分开心,不是谁都能有机会骑在京城大学高材生的头上耀武扬威。打败一个比自己更有实力的人,比打败一个弱小的对手要有快感多了。
  “我还有两个消息要宣布……”王车军上前一步,故作亲密地拍了拍关允的肩膀,“别怪我没有提前告诉你,关允,听说冷县长一走,县里新提的两个副科人选,就会正式公布名单。”
第003章
别得意得太早了
  从王车军洋洋得意的神态不难得出结论,他的县委副书记舅舅没少在背后给他出力,两个副科人选,他肯定是铁板钉钉要拿到一个名额了。
  关允心中很不是滋味,虽然是几乎可以预见的结果,但亲耳听到王车军说出口,还是难受,难道说,他学历比王车军硬,能力比王车军强,就因为没有一个副书记舅舅,就永远被王车军压上一头,永远走在王车军的阴影之下?
  王车军好像还很照顾关允的情绪,叹气说道:“我向舅舅提了你,说是多少也要照顾一下京大的高材生,再说,同年的三个通讯员,我们的关系又最好,舅舅说他会向李书记提一提……关允,我只能帮你这么多了,成不成,反正我也尽心了。”
  关允假装很感激地和王车军握了握手:“谢谢车军。”
  “客气什么,又不是外人。”王车军亲热地抱了抱关允的肩膀,小声说道,“还有一个消息,李书记的千金从省城过来,要到孔县过暑假,李书记特意交待让我去接一下。先不和你说了,车快到了,我可不能误了正事,回见。”
  王车军一转身就急匆匆跑了,刚才和关允说话时气定神闲,似乎并无急事,现在一说有事就飞奔而去,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暗暗佩服他在县委才半年时间,就已经练就了一身收放自如的本事。
  背后有高人指点就是不一样,关允盯着王车军的背影看了半天,才收回目光。他背后也有高人指点,但和王车军县委副书记舅舅的高人相比,他的高人就不上台面了。
  关允很清楚王车军在他面前一番表演的深意,既是炫耀又是拉拢,总之是得了便宜又卖乖的胜利者姿态。而王车军刻意强调要去接李书记的宝贝女儿,更是为了显示他和李书记之间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
  领导让谁去办个人私事,谁就是领导的亲信。这么说,王车军已经百分之百获得了李逸风的信任?
  比起对李逸风女儿的关注,关允的心思更在意冷枫是否真会调离孔县的传闻……冷枫比李逸风晚来孔县两年,到孔县任上才一年,如果现在调走,不是好事,而且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是被排挤走的,对他的形象和今后的升迁,极其不利。
  关允一边想,一边回到了秘书科。
  县委办秘书科位于东院,紧邻县委办,距离县委书记李逸风的办公室只隔了一个房间,距离县长冷枫位于西院的办公室却有上百米的距离。关允紧邻书记办公而服务县长,从位置上来讲就非常尴尬,相比之下,王车军和温琳就方便了许多,显然,也是有人故意为之,就是让他难堪。
  本来在县委从西院搬到东院时,冷枫就有意将秘书科一分为二——服务于县委领导的通讯员还留在秘书科办公,而服务政府班子领导的通讯员搬到政府办名下办公。
  一开始,李逸风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后来不知听了谁的建议,说是通讯员服务的都是县委常委,不应该划分为服务县委还是政府班子,再者,县长不也是县委副书记?
  这么说也不无道理,通讯员服务各个县委领导时,是按常委划分,不是按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划分,比如王车军服务的是以县委书记李逸风为首的三名常委,关允服务的是以为县长冷枫为首的四名常委,温琳服务的是以副书记李永昌为首的六名常委。
  有人这么一提议,李逸风就没有在通讯员分家的事情上点头,冷枫见一把手没同意放人,也就没再提及此事。反正虽然县委和县政府分为东院西院办公,虽然孔县县委大院本身不算小,但县委办秘书科和县政府办公室,统共也就是百十米的距离。就算关允搬到县政府办办公,也近不了几步路。
  其实据说最早内定的是关允服务李逸风等三名常委,但在书记办公会上讨论的时候,有人说了关允的坏话,结果让李逸风对关允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就让排序第二的王车军借机上位。谁都知道服务以李逸风为首的三名常委,实际上就是服务李逸风一人。只要李逸风满意了,就算顾不上服务另外两名常委也没什么。
  而且能跟在书记身边天天和书记走动,是每一个通讯员都梦寐以求的机会。
  东院西院的事情虽然不大,在李逸风和冷枫的几次较量之中,算是最不起眼的一次,但对关允来说却是意义重大,因为县委三个通讯员中,就他一人服务的是县政府班子的领导!
  而且也正是因为如此安排,让冷枫误以为关允是李逸风的人而对他心生防范,但关允却又被李逸风所不喜,结果就导致了他左右不落好,被夹在中间几乎天天吃夹生饭,成了李逸风和冷枫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关允也想过,怕是向李逸风提议通讯员不分家的人,也有故意整他的意思。也是,谁让他头上京城大学高材生的光环太耀眼了,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头,肯定会处处被人压制。
  关允天生就是不服输的性格,他当年在高中时本来学习成绩只在中上游,后来被年级第一名嘲笑了一次,就憋了一股气奋发图强,结果高考成绩一出来吓坏了所有人——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京城大学录取了。
  关允当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孔县传说中的人物。
  现在在县委处处受制,关允自然也不肯就此认输,时运有高低,官运有浮沉,他就当现在他时运不济。不过一个人不可能总走背运,相信总有时来运转的一天。而且人人都认为他既无背景又无后台,却无人知道他也有不为人所知的手段!现在,他已经初步看到了曙光……当然前提是如果冷枫不调走的话。
  等着瞧好了,关允握了握拳头,坐在了自己的办公桌前。他对面的办公桌空着,温琳不在,只有一只冒着热气的茶杯证明温琳刚离开不久。
  尽管从王车军口中听到冷枫有可能调走的不利的消息,关允却不会放弃最后的一线希望,他不相信冷枫会任由李逸风摆布,在和李逸风较量的一年多来,冷枫何曾有过一次退缩和妥协?以冷枫的性格,不到最后关头不会认输。而且冷枫背景之中的惊人秘密也让关允心中笃定,想动冷枫,就凭李逸风?怕是没那么容易!
  王车军别得意得太早了。
  一边想,一边拿起今天的报纸翻看,看了几眼,关允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了窗外。
  县委办秘书科的门前正对着一棵柳树,据说柳树有上百年树龄,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合围怕是三个人都抱不过来。记得去年初来县委报道的时候,关允还兴奋地抱了抱柳树,当时还被温琳笑他傻瓜。
  蝉声阵阵,在午后的阳光下犹如催眠曲,秘书科只有关允一人,平常,他总是喜欢睡个午觉,但今天却是一点儿睡意也没有,相反,不但不困,反而格外兴奋,回想起冷枫和他之间的对话,他愈加认为在他向冷枫提交材料的一瞬间,冷枫对他的印象加深了不少。
  竹帘一响,一个面容姣好、身材微显丰满的女子走了进来。
  “关允,想女朋友想得这么入神?”她一进来就打趣关允,顺手拿起关允的茶杯就喝了一口水。
  关允一把夺过杯子:“温琳,你多少注意一下,你是一个女孩,怎么能随便用男人的水杯?小心以后嫁不出去。”
  温琳的丰满不是胖,而是从小在乡下长大的女孩特有的健美,小腿结实而匀称,身材丰腴而不肥,正常发育的胸部鼓鼓的十分丰满,有呼之欲出的美感,不用挤不用压,包裹在白色衬衣之内的山峰和山沟,充满了鲜艳欲滴的成熟气息,直逼人眼。
  偏偏温琳又长了一张娃娃脸,圆圆的脸蛋上镶嵌了一双杏眼,笑的时候,左边脸颊有一个浅浅一印的酒窝,一头马尾辫束在背后,走动的时候,伴随着臀部的摆动而左右摇晃,就如门前的柳树随风摇动的树枝。
  风摆杨柳用在温琳身上,最是形象和贴切。
  温琳是和关允、王车军同年毕业的大学生,关允毕业于京城大学,王车军毕业于省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温琳则是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可以说,三人之中关允的学历最硬,其次当属温琳。
  温琳本来有留校的机会,却还是回到了家乡孔县,究竟是因为传言温琳在市里有一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姨,还是因为她眷恋故乡,就不得而知了。
  关允比较喜欢温琳的性格,直爽之中透露出让人无法拒绝的热情,但他又不得不和温琳谨慎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官场之上的美女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很容易让男人失去判断力并且坠落深渊。
  况且温琳也并不如她外表所呈现的热情似火的美丽一般简单,她有头脑有想法,而且一年来,她在县委的表现,各项评价不但优于关允,甚至还优于王车军。
  要不是王车军有一个舅舅是县委副书记,现在三人之中最耀眼的一人应该是温琳而不是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