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313

  蒋雪松是怎么了?以前的蒋雪松是绵里藏针的性格,现在虽然不是大开大合单刀直入,却变成了绵里藏刀。崔同的目光又落到了台下的关允身上,难道说关允的到来对蒋雪松的影响真有这么大?
  其实以崔同的推论,虽然蒋雪松和呼延傲博针对黄梁的发展方向各执一词,最后一战的支点或者说主战场就是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就是黄梁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但他相信,求同存异是大势所趋,和光同尘是为官的最高境界,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争执之后,蒋雪松和呼延傲博肯定会找到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妥协方法,换句话说,到最后还会是所谓的双赢局面。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蒋雪松选择在全市经济会议上当众宣告,等于是背水一战,压根就没有想到要和呼延傲博妥协!崔同暗暗心惊,黄梁最后一战,比他想象中要精彩,而最后的结局,也会比他预料中的结局充满了重重变数。
  关允察觉到了呼延傲博强压的愤怒和不满,不过会场下面的大部分人还没有听出蒋雪松讲话中改动的部分埋下了怎样的致命隐患,只有少数一部分人一脸惊诧,用笔在讲话稿上勾勾画画,显然是发现了哪里不对。
  机会永远留给细心和认真的人,许多人在官位上浑浑噩噩一辈子,到死也升不上去,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没有做好准备,不时刻保持警醒之心。
  蒋雪松发言完毕,就该呼延傲博讲话了。关允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呼延傲博看了几眼手中的发言稿,随后轻轻地放到了一边,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话了。
  呼延傲博也要脱稿发言了,关允倒想听听,呼延傲博的反击,能有多大力度!
第357章
三年磨一剑
  呼延傲博几个呼吸之间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他表情严肃,目光向台下一扫,市长的权威流露无余,实事求是地讲,论作派和官威,他确实比蒋雪松高上一等。
  但官员不是演员,一时的表演可以蒙蔽部分人,但蒙蔽不了大多数人,而且时间一长,官场中人都是只看成绩和能力的实用主义者,口惠而实不至或者空有官威没有官德的官员,最终还会现出原形。
  不过话又说回来,呼延傲博不但比蒋雪松会演戏,他也确实有一些本事,否则也不会执掌黄梁市政府三年,追随者和响应者众多。
  熟悉呼延傲博的人都清楚,通常呼延傲博在正式场合的讲话,都是照本宣科,不会有丝毫出格之处,但在背后,他往往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这也正是呼延傲博的高明之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既在人前留下了严肃公正的好印象,又在人后大得实惠。和白沙坐在台上讲男女作风问题,转身下班后就去了三夫人家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
  也正是呼延傲博的欺骗性和两面为人的手法,让许多人没有认清他的真面目,也是蒋雪松三年来打不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延傲博三年来从未在人前发火失态,他在外界的形象甚至比蒋雪松这个市委书记还要好,许多人说到市委一号二号时,公认的说法是一号虽然绵里藏针,但不如二号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如果二号坐在了一号的位置上,黄梁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说白了,官员也和演员有七八分相似之处,只不过有的是实力派,有的是偶像派。
  有的人是演技好但人品不好,不明真相的观众不知道。有的人是演技一般但人品过硬,不明真相的观众也不知道。观众喜欢一个演员,往往只是喜欢他所演的角色,而角色和演员本人的人品,风马牛不相及。
  呼延傲博明显要脱稿演讲的动作,立刻引起了台下众人的注意,不少人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一下惊醒,都睁大了眼睛看向了台上的呼延傲博,想要听听呼延傲博要发表什么高见。
  “刚才蒋雪松同志的讲话,指出了黄梁今年经济工作的方向,非常有前瞻性,黄梁的发展,必须坚持因势利导、突出量质并重。一是城市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大手笔谋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体。二是城市功能要进一步提升。按照‘完善配套、提升功能、聚集产业、精细管理’的要求,加快发展高档商务区、总部经济等城市优质产业,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污染防治等公共服务质量,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三是交通网络要进一步健全……”
  呼延傲博讲话的开头让许多人大失所望,并无新意不说,还是照本宣科,都以为呼延市长将发言稿扔到一边,是一时心血来潮,会有什么高谈阔论,不成想还是老一套,不少人又重新低下了头,准备继续进入半睡半醒的状态来打发冗长而无聊的会议。
  “改革开放是动力,必须攻克重点难点、创优两个环境。要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城镇化、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呼延傲博继续脱稿发言,“城镇化的成果从哪里来?从建设中来。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就是说,建设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黄梁是古城,从保护古迹的角度出发,黄梁的城市发展不可能和别的地市一样一刀切,不能随意到处起高楼,所以只有一个办法最好,就是试点!”
  再次进入半睡半醒状态的听众忽然间都打起了精神,来了,呼延市长的脱稿讲话终于来了,而且很明显,呼延市长的发言和蒋书记的发言,观点不一致,一个大力提倡文化产业,一个力推城市建设,颇有针锋相对的意味,在座众人也算老官场了,几十年的官场经历中,还没有见过一次一号和二号在台上公开掐架的场面,这下麻烦大了,有好戏看了。
  蒋雪松漫不经心地看了呼延傲博一眼,拿起呼延傲博的发言稿扫了几眼,又轻轻放下,目光淡定,表情从容。
  崔同暗暗摇头,这下好了,矛盾终于摆到了明面上,比在常委会上吵架影响大多了。在常委会上吵架,知道的人毕竟有限,只限于十几名常委,现在是全市经济会议,面对的是全市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而且还有中央及省属驻黄梁单位和企业、金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这就说明,隐忍了三年之久的蒋雪松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之怒,而且不留后路。
  就是要和呼延傲博新帐旧账一起算清了。
  而且呼延傲博针锋相对的发言,也明确了要和蒋雪松一战到底的立场,崔同心中一阵喟叹,一个是三年磨一剑,一个是一剑光寒三年,宁肯拼一个你死我活,谁也不会后退一步了,黄梁的局势,也不知还会动荡多久。
  又一想,怕是不管蒋雪松也好,呼延傲博也罢,都听到了省委风声大动的传闻,都想充分利用手中的牌,将黄梁一任的政绩最大化。
  好吧,崔同暗暗握了握拳头,就好好看看最后一战,到底会是谁胜谁负。
  关允站在前台的右后,是工作人员的位置,市委主要领导正好全部背对着他,他就看不清每个人的表情,也就无从判断每个人对蒋雪松和呼延傲博的正面大战的反应,不过,从几名主要领导细微的动作变化,依然可以猜测一二。
  白沙看似不动声色,却在短短时间内接连端了几次茶水,每次都是送到嘴边又放下,水太烫,难以入口。一连几次重复一个无用的动作,证明白沙心乱了,不但乱了,而且还肯定是一团乱麻。
  蔡艳丽没有喝水,只是拿起笔在本上记录什么,一边记录,一边不时地抬头向台下扫上几眼,她在留意台下众人的反应。
  其他各人也是各有动作,关允总结了一下,基本上都对呼延傲博敢公然和蒋雪松唱对台戏在吃惊之外,又有几分隐隐的期待。
  呼延傲博的声音继续在会议室中回荡:“试点要从哪里试点?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本来就是新兴事物,就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用来试点黄梁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一个天然的窗口,就是一块最好的试验田,而且开发区百废待兴,是一张可以随意泼毫挥墨的白纸,如果以开发区为龙头,以点带面带动黄梁的新气象,相信假以时日,一个全新的黄梁就会屹立在中原大地之上,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化产业也是黄梁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梧桐树是什么?就是生态型、科技化和标新立异化的经济开发区,目前,已经有开发商投资一亿元,准备在开发区兴建一座集办公、居住、会议和展览为一体的大型会展中心,将会成为黄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黄梁可以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建成之后,就会命名为凤凰大厦,成为黄梁城市建设的至高点,也是黄梁经济腾飞的起点……”
  蒋雪松要将开发区打造成文化产业基地,呼延傲博却要将开发区建设成城市的样板间,如果说经济开发区是黄梁的龙头,那么蒋雪松要向东,呼延傲博要向西,至此,在全市经济会议上,书记和市长关于黄梁发展思路的分岐,终于正式公开化了。
  之前一直在传闻蒋书记和呼延市长不和,黄梁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短平快还是着眼于长远,一号二号分岐很大,许多人还以为传闻毕竟是传闻,应该是空穴来风——每年都会召开的例行的全市经济会议,基本都是一次冗长而大而空的会议——不成想,今年的全市经济会议开成现在针锋相对的局面,是在座众人十几几十年的官场经历中不曾遇到的石破天惊的场面,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期待事情的后续发展。
  “离开基础建设谈文化事业,是空中楼阁,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中华成语文化园、广府古城、紫山等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必须建立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完善的前提之下,我市的基础建设还很落后,交通也不发达,有打造文化强市的信心是好事,但要大处着眼小处落脚,要多办实事正事,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吃好穿好以后,在茶余饭后才能有精力有兴趣谈天说地。”
  呼延傲博话一说完,不但崔同怫然变色,就连台下在坐的一干人等,不少人面面相觑,无比震惊。
  如果仅仅是和蒋雪松的意见相左也就是算了,呼延傲博还公然否决蒋雪松的文化产业思路,并冷嘲热讽文化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这就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和了,这是明目张胆的人身攻击和挑衅!
第358章
序幕和转折
  按照既定流程,呼延傲博讲话之后,就由崔同总结发言几句,会议就会圆满结束。不料呼延傲博话音一落,崔同还没有接话,蒋雪松就抢过了发言权。
  “我插一句……”蒋雪松脸色依然沉静,不过沉静之中,却流露出压抑不住的愤怒,“古人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道德和做人在先,学问在后。而现在只注重知识和才能,却忽视了道德和素质,一个没有道德和素质的人,学问越高,位置越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蒋雪松的话掷地有声,而且还偏离了原定的会议主题,讨论起了道德范畴的问题,不由与会人员全部大吃一惊。
  呼延傲博却没有吃惊,意味深长地看了蒋雪松一眼,似乎还微有得意之色,应该是为他成功地激怒了蒋雪松而洋洋自得。
  蒋雪松似乎真被激怒了一样,继续激动地说道:“圣人以道为宗,君子以德为本,德不立,人品不正,何以修学治身执政?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共识是,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国家就真正富强了,人民就安居乐业了,中华民族就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正是这种认知,造成了现在社会道德水准急速下降,社会风气迅速败坏,一切向钱看,成功与否,只以金钱的多少衡量,如果我们国家不以成败论英雄,只看财富比高低,这不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民族的悲哀!”
  蒋雪松一番慷慨激昂的话,顿时让在座众人瞠目结舌。
  必须要说,蒋雪松的话说的是实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唯GDP论,个人的成就唯身家论,归根结底,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一切向钱看,只为了钱活着,人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尚不自知,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拥有了财富就拥有了成功,殊不知,没有信仰只有金钱观的社会,是畸形的社会。
  而且教育也是如此,太功利太世俗,不从最基本的个人修养开始教育,只唯分数是从,可以说,整个国家自从五四开始,到一场浩劫为顶峰,将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信仰扫荡一尽,一个没有信仰和道德准绳的国度,就只能信仰金钱和崇拜权力,也就导致了许多人三观不正。
  但许多事情知道归知道,却只能闷在心里,不能说破,尤其是官场中人,谁会自揭其短?也正是因此,当蒋雪松以堂堂的市委书记的身份当众说出上述一番话后,才引发了在座众人无比惊愕的面面相觑。
  蒋雪松不理会众人的惊讶,继续慷慨陈词:“有一种观点认为,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富裕了,再重视文化建设也不晚,错了,大错特错。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钱再多也是暴发户。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再富裕也是瘸腿巨人。文化要从小培养,从现在开始培养,等钱赚够了再重视文化建设,就如有一句话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晚了!”
  “文化不是茶余饭后的谈天说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本,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标志。黄梁之所以成为黄梁,不是牛城,也不是燕市,不是国内任何一家地市,为什么?就因为黄梁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有黄粱一梦的传说,有点将台,有赵王遗址,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古城,文化,就是黄梁的特色,也是黄梁经济腾飞最大的推动力。”
  蒋雪松的话说完之后,余音在会场上盘旋回荡,经久不息,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大眼瞪小眼的愕然表情以及呼延傲博恼羞成怒而扭曲的表情,一切的一切,交织成一副无比精彩的画面。
  呼延傲博几乎气炸了肺,如果说他对蒋雪松的攻击只能算是含沙射影的话,那么蒋雪松对他的回击,却是单刀直入,等于是当着全市中层以上干部的面,狠狠地抽打了他一个耳光,而且和他的攻击相比,蒋雪松的还击更犀利,更有高度,也更一针见血,将他置于了无知和暴发心态的位置,等于是让他在全市经济上大大地摔了一个跟头。
  最主要的是,蒋雪松不按常理出牌,打乱了会议进程,强行发言,他没有机会当众反驳!
  “日前,有投资商拟投资2亿在经济开发区兴建中华成语文化园及古城遗址,重现当年黄梁都城的辉煌。相信只要中华成语文化园落成,经济开发区必将成为黄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龙头,黄梁的振兴,指日可待。在许多城市追求高楼大厦同质化的今天,黄梁保护古城遗址,发扬古城文化,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不用十年,黄梁百姓都会感谢我们今天的英明决定!”蒋雪松最后补充了几句之后,合上了手中的卷宗,他的动作很明显,会议到此为止。
  身为一把手的最大权力就在于此,他可以定论,可以决定会议的议程,可以掌握会议的节奏,可以当众打了呼延傲博的耳光,让呼延傲博没有机会当众还回来。
  呼延傲博脸色铁青,目光直直盯着崔同不放,他希望崔同审时度势,以会议主持的身份再主动给他留出几分钟发言的时间。
  不止呼延傲博的目光紧盯住崔同不放,会场之中,除了蒋雪松之外,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崔同身上,现在的崔同,成了一个关键的支点人物,如果他再让呼延傲博发言,呼延傲博肯定会再次反击蒋雪松。
  现在的崔同,他的一个决定将会为黄梁的局势带来深远的影响,他再次成为最关键的支点人物。
  关允的目光也落在了崔同的身上,尽管他看不到崔同的表情,但从崔同不动如松的背影推断,关允相信崔同会做出英明的决定。早在崔同家中作客时,从崔同让崔义天向他当面认错的态度就可以得出结论,在最后一战中,崔同就算不是全面倒向蒋雪松的立场,也不会再和以前一般中立了。
  刘洋站在关允背后,本来一直默不作声,此刻终于忍不住小声说了一句:“一把手就应该有一把手的气度,这会……都开成什么样子了。”
  关允回身冲刘洋淡然一笑:“二把手就应该有二把的觉悟,站对自己的位置,放正心态,才是一个称职的副班长。”
  刘洋一下涨红了脸,怨恨地瞪了关允一眼,说不出话了。
  沉默了片刻,崔同发话了:“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圆满的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不出关允所料,在崔同公式化总结性发言中,结束了黄梁市春节之后的第一场大戏,也是蒋雪松和呼延傲博第一次正面冲突的大戏。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与会人员纷纷起立,目送市委主要领导离去。这一次的全市经济会议,虽然不会如历史学家所说的一样是一次伟大的会议,是一次注定载入史册的会议,但毫无疑问,这一次的会议,是黄梁局势的分水岭,从此以后,蒋雪松和呼延傲博的对立由以前的半公开转为全面公开,而且谁都清楚的是,蒋雪松和呼延傲博之间,再也没有了握手言和的可能。
  黄梁局势,由此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也预示着蒋雪松和呼延傲博最后一战的正式打响。
  会议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黄梁市委以及市直机关、各区县,关于蒋书记和呼延市长公然翻脸的消息,不胫而走,顿时成为轰动黄梁的大事件,也让黄梁所有中层以上干部明白了一个事实,在接下来的黄梁大战中,必须要站对队伍跟对人了,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政治牺牲品。
  人生在世,不能错上一步,尤其是人在官场,更是要步步为营。
  黄梁最大的变局,由此拉开了序幕。
  会议结束后,一众人等各自回去,关允自然要随蒋雪松一起回市委,在他走向停车场的间隙,没留神后面跟了一人。
  “关秘书,等一下。”身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关允回头一看,可不是熟悉嘛,正是白沙。
  “白书记,找我有事?”关允站住,一脸微笑。
  “晚上一起坐坐,我刚弄了一瓶好酒。”白沙脸上的笑容很真诚。
  白沙出现得真及时,今天蒋书记的雷霆之怒震慑了不少人,白沙就是其中之一了,关允笑笑:“真不好意思,白书记,今天有朋友从燕市来,太不凑巧了。”
  白沙一脸失望之色:“没关系,好事多磨,等下次。”
  “下次我一定请白书记。”关允投桃报李,对白沙回应以示好。
  白沙笑笑,跳到了另一个话题:“你和陈宇翔关系怎么样?”
  关允心中一跳,花酒翔事件的最终处理意见,白沙要做出决定了?他微一思忖说道:“还算说得过去,白书记有什么指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