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313

  “容伯伯是不是要比文招亲?如果我和关允谁答上了,就把一佳当奖品许配给谁?”齐昂洋今天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也难为他了,为了关允的幸福——当然,他现在也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早就坐立不安想去问清刚才的绿裙女孩叫什么名字——他是豁出去了。
  金全道不置可否地说道:“从来都是比武招亲,哪里有比文招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先听好了,我的上联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这个我不会,太难了,关弟你来吧。”齐昂洋只为捣乱,才无心对对联。
  “有长辈在,我可不敢献丑。”关允知道礼让三分,想请金全德和金全经先对。
  金全德和金全经现在对关允好感大增,都不肯先对,也是想考考关允到底是夸夸其谈之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就说:“关允,你来,不要客气。”
  关允就不好推辞了,想了一想说道:“怕是不工整,请容伯伯批评指正——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好!”
  关允话刚说完,金全德和金全经齐声叫好,二人原来准备好的下联也就都全部咽了回去,应该说,关允的下联是绝对,无出其右者。
  金全道微一品味,也是点头称好:“不错,确实对仗工整。”心中对关允愈加喜爱了几分,但几十年养成的门户之见不可能一朝消除,又因许久没有见过如关允一般的才俊,不由一时技痒,微一沉吟,又说了一句。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关允从小就在父亲和母亲的对联和吟诗中度过,长大后又学的是中文,后来遇到的老容头更是国学大师一般的人物,古文底蕴本来就深,只思忖了片刻就对了出来。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好对,绝对!”金全道终于不再矜持,拍手叫好,“当干一大杯。”对于一个自认古文深厚国学渊博的老者来说,能遇到同样学有所成的年轻人,是为大幸,尤其是在国学日益凋零的今天。
  齐昂洋悄悄拉了关允一下,在桌子下面向他坚了坚大拇指,对关允过关大表钦佩和赞叹,关允却是微微摇头,他看了出来,金全道对他的观感大为改观,但实际上,还有心结未去,应该说,他还差最后一关。
  因为直到现在为止,金全道没有直接提过一句相亲之事,也没有间接提过门户之见,关允就明白,重头戏还在后头。
  “一佳,取笔墨。”喝完一杯酒后,金全道将酒杯重重一放,笑道,“我有一幅字要送与关允。”
  关允急忙起身谦让:“谢谢金伯伯。”其实心中却并没有承受金全道墨宝的喜悦,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他和金一佳的事情成与不成,全在金全道的挥酒泼墨间。
  金一佳端了纸墨出来,脸色微红,低眉顺眼,一副淑女形象,还偷偷看了关允一眼,灿然一笑,心中甘之若饴,自己心爱的男人在爸爸面前大大长脸,她与有荣焉。她甚至还芳心窃喜而自傲,她相中的男人,绝对是人中龙凤。
  金一佳轻挽衣袖,柔荑轻翻,片刻之间就研好了墨,金全道也不说话,铺好宣纸,提笔就写,指点之间,一副字已经写好。
  “关允,你来点评一下。”金全道十分客气地请关允先赏析。
  关允近前一看,见金全道的书法铁画银钩、笔酣墨饱,已臻大成之境,心想金家号称国学之家,果然名不虚传,只凭这一手书法,金全道就足以跻身书法大家之列。联想到他的官场、商场和金家家主的三重身份,就更是让人赞叹他的才学过人。
  不过……等关允看清了金全道的几个大字后,顿时大吃一惊,赫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第306章
世家宁有种乎
  在关允历经千辛万苦过关斩将之后,在和金全道把酒言欢、吟诗作对之后,在他接连通过重重考验眼见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时,金全道却依然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将关允浇了一个透心凉!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于是明确无误地向关允宣告,关允再有才学,才深得金全道之心,再是最年轻的市委一秘,他也无法跨越世家和平民之间巨大的鸿沟,他也无法改变下品寒门出身的事实!
  人的出身出生时就已经定下,终身无法改变,确实是让人无奈的事实,尤其是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传至西晋之后,成为门阀士族把持用人渠道的工具。当时选择人才标准不以考试为准,而以门阀士族指定的官员为评定人,对人才进行综合评定,从德才、门第两方面评定等级。
  门第和德才并列为两大标准之一,可见门第也就是出身对一个人评定的品级高低,占据了一半的决定因素。
  实际上,评定一个人的德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评定人全部出身是门阀世家,自然会偏向士族出身的候选人,久而久之,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门阀世家培养和扩大自己势力的工具,从魏晋到隋唐的科举兴起,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也正是在九品中正制期间,是中国门阀和世家最鼎盛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当年寒门学子因出身问题,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自身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而上品出身的学子,往往还会被评定为上品,从而代代传承。由此,门阀和世家就确保了统治地位。
  世家在历史上传承了足有六七百年之久。
  世家在唐朝末期开始衰落,直到宋朝之后逐渐绝迹,至近代清末民国又有抬头的趋势,而到今天,虽然从来没有在新闻媒体上有只言片语关于世家和家族的说法,但毫无疑问,经过几十年的原始资本积累,部分杰出人物在掌握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之后,世家开始重新形成。
  具体到社会现实中,在一个好单位中,比如邮政系统,外人很难进去,只能是家属、子弟和直系亲戚才能成为正式职工,就是世家的雏形,当然,只是宽泛意义上的世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家。
  实际上,孔县的李永昌就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世家,虽说以他的能力和影响力,称为世家太高抬了他,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李永昌在孔县逐步壮大的过程,就是各地世家逐渐形成的过程。
  再具体到黄梁市的三大宗姓,就更是接近真正意义上的世家的存在,只是比世家更宽泛更松散罢了。如果条件允许,机会来临,不排除三大宗姓进一步形成世家的可能。
  关允并不排斥世家,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形成,都有历史原因和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排斥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面对才是正途,但现在毕竟不是古代,现在还有高考,还有许多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他就是一个由县长通讯员一步登天步入市委权力核心的典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规则!
  关允手拿金全道的题字,足足愣了半晌,他确实被打击得不轻,一瞬间甚至有出离愤怒的感觉,论才学,他可以和拥有几十年学问的金全道坐而论道,论资历,他大学毕业仅仅一年就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市委一秘,除了出身不如世家子弟之外,人品、相貌和才学,无一不差,凭什么就被金全道认定下品无士族?
  凭什么他就不能创立一个超越金家存在的世家?
  难道金家祖上也是传承了十代八代的世家不成?
  一时激愤之下,关允突然就大笑出声:“金伯伯好字,铁画银钩、笔酣墨饱,堪称书法大家,只可惜,只可惜……”
  关允此话一出,一众皆惊,敢当面指点金全道书法的不足,以下犯上,又是来金家提亲,关允傻了不成?难不成喝多了?
  关允没傻,也没喝多,他是有意为之。
  金全道波澜不惊:“可惜什么?”神情不变,淡然自若。
  “只可惜多了世俗之气,少了飘逸出尘之意,如果少一些知见上的牵绊,多一份洒脱和心胸,才能达到大成之境。”关允点评的不是书法,是金全道的门户之见。
  金全道哈哈大笑:“二弟,三弟,你们看看关允说得对不对。”
  应该说,金全道被关允当面指点不足,丝毫不恼,还开怀大笑,确实是有容人之量,但他的容人之量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和对别人命运的掌控之下,是度量,未必是雅量。
  金全德和金全经向前一看,顿时脸色一变,对视一眼,交流了一下眼神,才明白关允为何突然一脸悲愤,原来金全道借题字表明了对关允提亲的反对立场。
  金一佳和齐昂洋分别向前一看,也是同时脸色大变,金一佳更是瞬间眼中蓄满了泪水,无比悲愤地直视金全道,愤怒、不甘和委屈一起涌向心头,忍不住开口质问:“爸爸,为什么?”
  金全道并不回避金一佳的质问,淡淡地答道:“不为什么,原则问题,没有通融的余地。”
  齐昂洋嘿嘿一笑,声音中也不无苍凉之意:“金伯伯好字,好字!字好,可惜内涵不好。就和一个长得好但言谈举止并不大气一样,初看之下,书法大开大合,气象万千,再结合字面意思,却立刻落了下乘,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齐昂洋的话冷嘲热讽,比关允的话更直接更犀利,金全德虽然也微有遗憾,认为关允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他毕竟是金家人,不能允许外人指责大哥,不由脸色一沉:“昂洋,话说过了。”
  金全经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只是大有深意地看了关允一眼,直觉告诉他,关允肯定不会善罢干休!
  金全道反倒挥了挥手,大度地说道:“二弟不用责怪年轻人,年轻人嘛,要有朝气和挑战的精神,既然关允和昂洋都认为我的书法美中不足,我倒想看看两位年轻人的书法,也好借鉴借鉴。”
  齐昂洋一摆手:“我不会,就不献丑了,关弟,上!”
  关允蓦然豪气冲天——胸中不平意,愤懑气难消。武将马上死,文人笔如刀——大手一挥:“笔墨来!”
  金一佳趋步向前,强忍眼中泪水,依偎在关允身边,挽袖研墨。她比关允矮了少许,离关允过近的缘故,她如同半靠在关允怀中。
  关允昂首而立,目光坚定,神情坚毅,金一佳低首顺眼,粉颈如雪,眉眼如玉,二人当前一站,确实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
  就连金全德和金全经看了,也是微微无奈摇头,二人对视一眼,心海翻滚。金全道性格刚强,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更改,原以为刚才和关允相谈甚欢,大哥已经对关允有了欣赏之意,不想大哥也确实拿得起放得下,一码归一码,绝不因为个人感情而废弃原则。
  既然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作为今天会面的总结,熟悉金全道的金全德和金全经都知道,关允来金家提亲一事,八成是黄了。也不知关允还有什么话要写,就算他书法再好,怕是也再难打动金全道的决定。
  片刻之间,金一佳已经研好了墨,她退后一步好腾出地方让关允挥毫的时候,和关允错身的瞬间,她小声说了一句话:“关允,我永远只属于你一个人,苍天在上,一生不变!”
  最难消受美人恩,如果当初夏莱有金一佳一半的坚强和勇敢,如果夏莱在毕业之初就给他一个不离不弃的承诺,他在孔县的日子也会多一丝阳光和快乐,再如果夏莱敢于对夏德长和李玉欢说不,她也不用黯然神伤一个人远走他乡!
  但不管是美人夏莱的柔弱无助的逃离,还是美人金一佳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的勇气,都是让关允今生今世无法消受的美人恩!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关允一时心中波涛翻滚,将所有对夏莱的遗憾对金一佳的深爱和感怀付诸笔端,下笔犹如神助,文思如天马行空,穿透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力透纸背,一挥而就——权贵世袭罔替,平民轮回转世,王侯古今安在,世家宁有种乎?
  写完之后,关允哈哈一笑,扬手扔掉毛笔,冲金全道、金全德和金全经深鞠一躬:“感谢盛情款待,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告辞!”
  话一说完,关允挥手而去,毅然决然,不带走一丝留恋,不留下一分遗憾,洒脱、狂放、不羁,颇有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的古人之风。
  金全道一时惊呆了,没想到关允如此潇洒如此拿得起放得下,他急忙向前一步,拿起关允的题字一看——笔画如刀笔风如剑字迹飘逸出尘自不用说,字面之意扑面而来,如寒风彻骨,如醍醐灌顶,顿时让他目瞪口呆!
第307章
男儿敢诺千金事
  好一个世家宁有种乎!
  这是一个出身平民的孩子对社会不公发出的最振聋发聩的不屈的呐喊,这是关允在经历过人生巨变,在先经受了夏家的背后打压又遭遇了金家的当面威压之后,再结合几千年历史的不公生发的可以敲响时代警钟的最直指人心的谴责……
  金全道只惊呆了片刻,忽然心中涌动深深的感动和悲哀,感动的是,如关允一样出身底层的年轻人,为了努力向上付出了远超世家子弟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艰辛,为什么依然遭受如此待遇?悲哀的是,金家不过才创立短短几十年,他就以为金家可以屹立几百年不倒,祖上三代,金家不过也是平民百姓!
  而以关允的才能,谁敢保证他不会在几十年后也创建一个关家王朝?
  着相了,研究了一辈子佛学,居然还是脱离不了知见障,还是偏见深重,一时间金全道心中五味杂陈,悲恸满胸,手捧关允的题字,一字一句地念道:“权贵世袭罔替,平民轮回转世,王侯古今安在,世家宁有种乎?好,好,世家无种,平民有望,关允,留步!”
  关允已经走出了十几步之遥,金一佳也正要紧随他之后也一步迈出正堂,而齐昂洋也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金全道的一声留步就叫得非常及时。
  关允在院中站定,感觉扑面而来的寒风依然彻骨如刀,但仔细分辨的话,严寒却已是强弩之末,北方的冬天,一过春节就是立春了。南来的风中蕴含了春天的气息,虽然从南向北跋涉了千山万水的距离,却依然带来了即将春回大地的喜讯。
  好一场人生的博弈,好一场平民百姓和高官权贵之间的较量,关允心中一声叹息,下定了决心,在他有生之年,不管有怎样的艰难,他要永远保持不变的平民情怀,今生只有一行泪,全心全意为人民,此心,对天可表!
  回身,脸色从容而镇静,他冲金全道微一点头:“金伯伯有什么吩咐?”
  金全道负手而立,和关允隔了十米远的距离,他面沉如水,不动如山,一字一顿:“我答应你的提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