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校对)第9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2/1593

  夏想走后,付先锋一个人在石屋中呆了很久,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回到省委,办公室灯光大亮,夏想推门进去,陶河江、曾卓都在不让他感到意外的话,不想梁夏宁竟然也在,不但让他大感吃惊,同时心中一沉,知道事情比他想象中更复杂。
  夏想一进门,以梁夏宁为首,几人都起身相迎,他摆手示意几人坐下,然后坐在椅子上,先是冲梁夏宁微一点头,然后目光落在陶河江身上:“说一下具体情况。”
  陶河江下意识地看了梁夏宁一眼,梁夏宁微一点头:“河江,具体你来说,有遗漏的地方,我再补充。”
  陶河江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夏书记,当年湘省道桥在晨东市承建了一座跨江大桥,刚建成的时候就被一艘船撞了一下,结果桥就塌了,死亡7人。事故发生后,省里派出了调查组,经调查之后得出结论,是晨东市的水泥供应商的水泥标号做了手脚,以次充好,并非是湘省道桥的施工原因。结论出来之后,陈工方不服……”
  夏想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如果他所猜不错的话,水泥供应商是陈工方的关系,而事故调查组的结论明显倾向湘省道桥,就是说,嫁祸于人,替湘省道桥掩护。
  果然,陶河江继续说:“再追查下去,就查出了水泥供应商王虎是陈工方的小舅子,最后王虎被判处了10年有期徒刑,陈工方被党内警告处分!”
  陈工方在其中究竟有没有手脚,夏想不会轻易去下结论,但他清楚,将一次重大的事故简单地归咎到水泥供应商的水泥标号不达标,绝对是糊弄外行的做法。因为供应商供应的水泥,施工方必然会有技术人员进行检查,标号达不到可以不予采用,就象买东西一样,质量不过关可以不要。
  如果不达标就用来浇筑的话,湘省道桥也有把关不严的责任。
  当然,偷工减料,标号不达标,钢筋变细,等等施工之中常用的手法,夏想清楚得很,他无意去指责国内施工之中的常见的不良现象,只是在湘省道桥的工程事故和陈工方的矛盾之间,让他敏感地发现了一个切入点。
  “陈工方不认可省调查组的结论,说是根本原因在于湘省道桥技术力量不过关,层层转包,才导致偷工减料,而且湘省道桥明明采购的时候,只要低标号的水泥,最后却反咬一口,说成是供货商的问题……陈工方不依不饶,还说要向中央反映问题,事情闹得很大,后来由梁部长亲自出面做通了工作,陈工方才消停了下来,不过他表面上是不闹了,暗中还是不断地到处乱寄举报信。”
  陶河江说完,暗暗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说清楚了,但实际上幕后深层次的东西,一点也没有透露。陈工方和湘省道桥在塌桥事故的背后,其实是湘省两股势力一次较量。当然,结果是湘省道桥胜利了,陈工方输了,并且充当了牺牲品。
  本以为事情会到此为止,塌桥事故也压了下来,既没有在媒体上引起轰动,也没有成为政治事件的导火索,没想到,事隔半年多之后,再次引爆,而且还是经夏书记之手,陶河江就知道,有人想借助纪委的利剑,彻底将陈工方事件一劳永逸地解决,让陈工方永远闭嘴。
  平心而论,陶河江不想让夏书记亲手点燃事件,因为一旦事情闹大了,纪委方面会非常被动,而且纪委的人,谁也不愿意插手陈工方的案子。
  陶河江暗暗观察了夏想一眼,见夏想已经由刚才的焦虑慢慢恢复了平静,心想夏书记别看年轻,心思倒是挺沉,一想也是,心思不深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担任了省纪委书记?
  梁夏宁眼神跳跃几下,觉得有必要再交待几句,就说:“夏书记,说起来我们也算老朋友了,还有河江、曾卓,关系都很不错,我也就多说几句……”他的目光看向了窗外,窗外是漆黑的夜色,深不可测,“夏书记刚来湘省,不清楚湘省的一些内情也可以理解。当时在讨论对陈工方的处分决定时,我是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过最后通过了对陈工方党内警告的处分,说实话,我认为这个处分意见,还是充分肯定了省政府调查组的结论……”
  夏想听出了梁夏宁的话外之音,只提省政府不提省委,就说明是政府班子方面有人要整治陈工方,同时也间接说明,湘省道桥的后台是在省政府方面的力量。
  梁夏宁的话嘎然而止,不再就陈工方被纪委双规的事情发表看法,也是,他是省委组织部长,虽说也有权对干部点评,但陈工方涉及到的内幕太多,事情太复杂,还是少说为好。
  但又不得不多说几句,也是出于替夏想考虑的角度出发,从内心来讲,梁夏宁还是希望夏想和他一样走中间路线,而不是激进或消极。
  夏想沉默了片刻,问陶河江:“林书记现在联系不上了?”
  “一直关机,估计现在已经到了晨东市了。”晨东市离湘江市不远,也就两个小时的路程。
  “那就等林书记的消息了。”夏想若无其事地站了起来,“惊动了梁部长,很不好意思。河江和曾卓也辛苦了,早点休息。”
  啊……梁夏想和陶河江、曾卓面面相觑,夏书记不采取一点措施,难道是默认了被林华建摆弄的事实?或者说,夏书记还有什么后招?
  见夏想一脸笃定,梁夏宁也不好再说什么,他以为夏想会紧急召开纪委常委会议,并且会派人去追回林华建,再采取一系列的善后措施,不想夏书记竟然完全放手了,难道是消极应对,任由林华建在纪委继续欺上瞒下,把持大局?
  梁夏宁心中闪过一丝失望,难道说,就争取不到夏想到他的一方了?
  众人走后,夏想一人坐在办公室中,脸色阴晴不定,在灯光的照耀下,有一丝冷峻和淡漠。
  第二天上午,正式从晨东市传来消息,晨东市副市长陈工方被省纪委双规!
  消息顿时在省委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按说一个副市长被双规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每年省纪委都会查处10几名副厅以上高官,但陈工方和湘省道桥的恩怨,人人皆知。
  夏想办公室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曾卓一脸凝重地进来汇报:“夏书记,郑书记请您过去一趟!”
第1289章
开局
  郑盛终于坐不住了!
  夏想也不急,迈着方步,安步当车地前往郑盛的办公室,他就知道,郑盛绝对会在陈工方的事情上恼火。
  虽说目前湘省的局势在他眼前还是一团迷雾,但已经透过湘省道桥和陈工方之间的恩怨,以及湘省道桥的举报信事件,即使没有拨云见日,也是雾里看花,多少看清了部分局势。
  夏想上任省纪委书记有几天了,除了第一天和郑盛有过正式接触并且例行了公事之外,此后再也没有过任何接触,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他和郑盛之间,行同陌路。
  夏想也清楚郑盛是有意为之,是想等他主动前去示好。毕竟郑盛是一把手,不可能让堂堂的省委书记降低身段,主动向他释放善意。
  但他并没有如郑盛所愿,也不是托大,因为他同时也没有向付先锋示好,昨天的见面,还是付先锋主动提出。夏想倒不是想在书记和省长之间左右逢源,而是在没有看清形势之前,觉得没有必要和郑盛走近,更没有必要故意和付先锋来往密切来向人显示什么。
  陈工方事发,郑盛终于主动提出和他面谈,夏想就知道,湘省的平衡要被打破了。
  平衡也不是他有意打破,而是林华建主动挑衅。本来夏想一开始对林华建的行为怒火中烧,但后来冷静下来之后,反而坦然了,虽说林华建有暗中摆布他的嫌疑,但他也可以将计就计,让林华建成为火炬手。
  湘省的平衡早晚会打破,不打破,没办法洗牌。省长和省纪委书记都是新上任,省委组织部长也算新上任,省委的局势没有新的变动才怪。
  都知道,湘省在酝酿着一轮冲击波,但究竟何时引发由谁引爆,还是未知之数。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旧帐重提,陈工方竟然没有任何征兆就被双规了!
  别说别人了,就是郑盛也十分恼火,因为事先他没有听到了一点动静,作为省委书记,省纪委双规一名副市长,竟然他毫不知情,太过分了。
  郑盛第一感觉就认为是夏想借此事向他示威!
  等他见到夏想的一刻起,见夏想脚步从容,一脸淡定,他心中莫名就火气高涨。夏想自以为现在得到总书记的赏识,就自高自大了?真想进入重点培养的序列,还早!而且如果没有他的点头,团系也不会真正接受夏想。
  郑盛微微欠了欠身子:“夏书记来了,坐。”
  语气淡淡的,不冷不热。
  夏想从郑盛在他来到湘省之后,一直没有主动找他谈过一次工作的表现就可以得出结论,郑盛对他即使有所期待,但更多的是防备和提防。
  夏想并不知道郑盛和古秋实之间关于他的前景的对话,更不清楚郑盛和古秋实对他的看法大不相同。
  坐下之后,夏想一点也没有主动汇报的意思,反而不紧不慢地问道:“郑书记找我,有什么指示精神?”
  郑盛微微向后一昂,神情如常,眼神之中已经隐隐有了不快,别人或许发现不了,夏想正好借着窗外的光线将郑盛眼神的变化尽收眼底。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做到不动声色,但眼神却很难隐瞒内心的真情实感。
  “陈工方同志虽然只是副市长,按照规定可以不上报书记办公会批准,不过省委方面在事后才得到消息,是不是太被动了?”郑盛的语气很随和,是商量的口吻,“我对纪委的工作一向非常支持,也希望纪委和省委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一些。”
  话说得很委婉,其实还是有批评的意思,差一点就说出纪委也是在省委的领导之下的话了。当然,以郑盛的政治水平和涵养,肯定不会说出过头的话。
  但今天郑盛的表现多少有点出乎夏想的意料,似乎过于冲动了一点。也间接说明,动了陈工方,就触动了郑盛的底线。
  夏想也是一副震惊的样子:“啊……郑书记还不知道这件事情?我还以为林华建同志已经向您汇报过了。”
  郑盛也愣住了:“怎么回事?”夏想的样子不象假装,难道说,夏想也被蒙在了鼓里?一瞬间,他的心思闪动了数下。
  “具体情况这样的……”夏想被林华建暗中阴了一下,他自然要还回来,说实话,陈工方也好,湘省道桥也好,和他之间都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双方谁胜谁负,他并不在意。但既然林华建自作聪明要借他之手撬动另一方的利益,而且还在他面前耍花枪,他又不是没有手腕,就一五一十地向郑盛陈述了事实。
  事实虽然是事实,但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同样的话说出来,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华建同志既然说是纪委已经暗中调查了陈工方半年多了,我就认为肯定已经上书记办公会讨论过了,当时事情很紧急,而且证据确凿,符合双规条件,就批了。”夏想脸上满是惊讶和愤慨,“怎么会没有经过书记办公会的讨论?对不起,郑书记,是我的工作疏忽,请您批评。”
  也不能说是夏想的工作疏忽了,因为按照惯例,双规一名副市长,即使不是常委副市长,纪委为了尊重一把手,通常都会提交到书记办公进行讨论。而实际上纪委条例中,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提交到书记办公会,就是说,可提可不提,但官场之上都知道多请示多汇报的好处,几乎都会事先知会一把手,甚至要一二把手都点头了,才会付诸行动。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也有纪委书记不报经省委批准就采取了行动的特例。从相关保密政策和规定上来讲,纪委办案就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事先告知也说得过去。不过特例只出现在特殊情况之下,比如抓捕的人是一把手的亲信,而纪委书记和一把手不和,等等。
  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惯例之外,经常有特例发生。
  郑盛听完夏想的解释,依然是一脸平静,似乎他的脸色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化一样,涵养功夫也确实了得。他先是沉默了片刻,又漫不经心地说道:“纪委办案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就不多说了。陈工方同志是党培育多年的干部,能有今天也不容易。作为省委书记,我一向尊重纪委同志办案的独立性和严肃性,我就一句话,依法办案,绝不徇私。”
  既然前面强调了陈工方是党培育多年的干部,其实就有了说情之意,后面又说依法办案,如果夏想一点也听不出郑盛的倾向,他就可以打包回家安然度日了。
  “就按郑书记的指示精神办。”夏想就打了个哈哈,要的就是比试耐心,倒要看看,在陈工方的问题上,究竟能牵涉到多少人。
  既然堂堂的郑书记不明确指示,夏想就假装听不明白,反正案件又不是他在主抓,林华建想借他之手撬动郑盛的利益,郑盛想借他之手还击,真当他是一把被别人随意挥舞的利剑?对不起,他不陪他们玩!
  作壁上观好了,夏想一路走来,经历政治斗争无数,现在他要改变政治斗争的策略了,要充分借力打力,居中策应,不再正面出击了。
  夏想走后,郑盛当即抓起了电话。
  几声铃响之声,里面传来了古秋实爽朗的笑声:“郑书记,夏想上任有几天了,表现如何?”
  郑盛呵呵一笑:“不瞒你说,表现差强人意。”
  古秋实依然笑问:“怎么了,难道是被下属摆了一道?”
  “还真让你猜对了,林华建借他之手,双规了陈工方。”郑盛自然清楚夏想不知道林华建的真实用心也可以理解,但事后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就不对了。
  他也清楚夏想是以静制动,肯定还有后手,但故意在古秋实面前说夏想的不足,也是试探古秋实对夏想的看法是否坚定。
  “根据我对夏想的了解,他可不象是吃哑巴亏的人。等着看好了,林华建早晚会栽跟头……”
  “林华建可是中纪委大力培养的后备干部,早晚要调到中纪委担任关键职务的……”郑盛很清楚林华建的底细,也知道林华建在湘省底气十足是有原因的。
  “替我向夏想问好,过段时间有机会的话,京城见面。”古秋实没有再多说,摆明了还是对夏想信心十足。
  放下古秋实的电话,郑盛想了一想,喊过了秘书童凡:“小童,湘省道桥近年来的工程事故,你系统地整理一份材料给我。”
  童凡跟了郑盛几年了,深知郑盛的脾气,一见郑盛的表情就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他忙答道:“好的,郑书记,马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2/15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