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1593

  “是什么?我才不信。”小丫头果然上当了。
  “就是一把锁要配好几把钥匙,你说,是不是对钥匙也不公平?”
  小丫头听了嘻嘻一笑:“你真坏,举的是什么例子,心思不正。”
  夏想叫屈:“我怎么就心思不正了,再堂堂正正不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把锁却有无数把钥匙,你说是锁的幸运,还是钥匙的不幸?”
  “真是谬论,胡说一气。”小丫头捂住的耳朵。
  夏想哈哈一笑,把她的双手拿了下来:“听我说,听我继续说。一个男生交过好多个女朋友,别人不会笑话他。一个女生交过无数个男朋友,别人就会看不起她,会轻视她,男人一般也不敢娶,知道为什么不?”
  “肯定没好话,我不听。”
  “不听我也要说——是因为如果一把钥匙能开许多锁,就是万能钥匙,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的困难。但如果一把锁能被无数个不同的钥匙同时打开,谁会要这样的锁?”
  “呀,你太无耻了!”
  夏想就得意地笑个不停。
  ……
  第二天一上班,夏想就京城之行,向宋朝度做了简短的工作汇报。宋朝度听了,却没有说话,而是起身打开了窗户,抽了一支烟,沉默了小片刻,才说:“上层的局势复杂了起来,省里的局势,也是令人忧虑。你知道马霄为什么要趁叶书记出访在外,突然发起了宣传攻击?”
  “因为有崔书记的支持。”夏想想也不想地说道,却见宋朝度脸色更加凝重,心中一动,又问,“难道还有别的常委?”
  “是的,马省长也含蓄地表态,认为在当前的形式下,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脚步,应该放慢。”宋朝度勉强一笑,“是不是有点出乎你的意外?”
  马万正也发现了产业结构调整越成功,就越对宋朝度有利,相反,就让他越被动,离省长宝座就越远。因此,在面临前途的重大选择面前,他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置疑的声音,也在情理之中。况且马万正从一开始就对产业结构调整持消极态度,他现在表示反对,也符合他一贯的立场,也不是那么突兀。
  不过夏想还是微微有些遗憾,政治上果然只有永恒的利益,现在他和马万正渐行渐远,虽然不会成为和崔向一样的政敌,也再难恢复到以前的和平共处的时候了。
  “在燕省日报上发表言论的几个专家,有两人是马省长的经济顾问,也是他的老朋友了。我和马省长也私下里交流过一次,他还坚持他的看法,认为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有点激进,现阶段不适合再提第二批试点城市的问题,领导小组的权力也有些过大,应该收回部分权力。”宋朝度扔到烟头,目光落到了夏想身上,“我当然表示了反对,他也没有坚持,只是说保留意见。我想他是觉得范省长也不会松口,所以只是给我施加了一些压力,等待下一个机会再提。”
  夏想点点头,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马省长和程曦学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宋朝度微微一笑:“不错,你的思路倒挺快……据我所知,应该没有。程曦学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和马省长在京城的后台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交集。就算有,也是不多。毕竟小事情可以瞒过许多人,一些大事情,上层之间的关系大家还是心知肚明的。”
  夏想不无忧虑地说道:“如果马省长和程曦学有一个共同的后台,反倒是好事。但如果不是,就说明我们的对手异常强大。”
  宋朝度见夏想是少见的一脸忧愁,反而笑了:“怪了,很少见你上愁的样子,以前总是遇事不忙,今天怎么愁眉苦脸了?不用担心,上层的斗争自然有上层去解决,省里的斗争也尽可能在省里解决,各有各的对手,你操的哪门子闲心?何况现在马省长和崔书记也不是一路人,他们之间共同语言也不多,不会抱成团。不怕形势复杂,就怕大家都抱成团,形势一明朗起来,反而不好乱中取利了。”
  夏想其实上愁的是论战的事情,他知道一旦他的文章在国家报纸上发表出来,更会成为马霄的眼中刺,而且随着燕省省内媒体也加入到论战的行列中来,说不定他还得加入到燕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阵营中来,和持支持态度的专家教授们一起,撰文还击。
  夏想还是比较头疼撰文一事的,毕竟他不是专家,写文章不是很拿手,真要绞尽脑汁地去写,也是一件累人的活计,况且论战和对骂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文明一些,不口吐脏字罢了,只不过看到别人一句句反驳自己时,也难免大动肝火。
  想起来也是找气生。
  还有因为和马省长理念不和的副作用就是,他不想因此影响了和冯旭光之间的关系。他倒不是怕事情无法解决,而是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事情,都聚在一起,难免让人有点上火而已。
  转念一想,邱绪峰以前和他作对,最后也成了知心朋友。马省长以前关系尚可,现在却渐渐疏远。人与人之间因利益而走近,也会因分岐而走远,本是常事,不必过于计较。他一向和马万正私交不是很好,现在因为他和宋朝度过于走近,要助宋朝度问鼎省长宝座,在利益冲突之下,心理上有了隔阂也可以理解。
  好在马万正行事比较方正,又有以前的交情在,大家各凭本事就行了,倒也不会暗下黑手,因此,也不会最终成为敌人。
  省里的一干常委想要抱成团也难,夏想对此深有体会。他对燕省燕市局势一向分析得还算到位,目前的状况下,政府班子是范睿恒和宋朝度比较合拍,走得近,马万正和其他几个副省长关系不错,同时马万正在十几名省委常委中,比宋朝度有威望。
  省委一块儿,叶石生和钱锦松关系密切一些,崔向和马霄以及政治委书记李炳文关系不错,有抱团的趋势,还有不大发言的省军区政委张建国,也算是崔向一派。纪委书记邢端台虽然排名比较靠前,但自高成松下台之下,一直比较低调,夏想猜测他可能是想给京中留下一个好印象,等一个升上一步的机会。但在大事之上,邢端台还是会站在宋朝度一边。
  至于陈风和梅升平,二人有相似之处,就是都比较独立,好象和谁都关系不错,却又和谁都不密切。陈风还好说,有夸张和表演的成份,夏想却清楚他和统战部长张灿阳来往不少,也和钱锦松有走近的趋势,应该也在暗中布局,形成一个不算密切的同盟。梅升平就确实有点独来独往的意思,身为组织部长,清高一些也不算什么,反而更能显出清明和廉洁。梅升平的落脚点不在燕省,只是将燕省当成一个跳板,所以对燕省之内的争斗一点也不上心。
  仔细一分析,省里的关系还真是各自为政,松散得很,真要论到同盟之间关系牢靠的话,还真是崔向一系。当然,崔向也是借助了付家的力量的缘故,凭他一个人,也团结不了马霄和张建国。
  如果叶石生和范睿恒真正联手,肯定可以完全控制局面。但叶石生性格软弱,耳根又软,偏向保守,而且他对范睿恒也多有提防。范睿恒比叶石生年轻不少,在执政理念上和叶石生大不相同,二人之间联手的可能性极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不得不说,燕省的局势还真是复杂,缺少一个强势的省委书记,确实局势不够稳定,就连马霄也敢乘机添乱,就算背后有崔向的支持和马万正的表态,他也是欺负叶石生软弱,认定叶石生不能把他怎样。
  夏想收回心思,就下一步工作重点,请宋朝度指示。
  宋朝度却没有先提领导小组的事情,而是问起宣传战的问题:“你和邹儒同时发表文章反驳程曦学,下一步,程曦学肯定还会再次还击,估计他还会组织其他力量,联合出手,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程曦学在学术界一向以不死不休出名,你惹了他,他非把你骂得抬不起头为止。”
  夏想笑了:“没事,我脸皮厚,扛得住。我还想试一试,看最后谁先气急败坏。反正是以学术名义的论战,只争论观点,不涉及人身攻击和其他。”
  “你就当成一次学术论战就可以了,至于政治上的考量,也不用担心。如果有人想从政治上压到燕省,我来顶着。我还不信,他们还真厚着脸皮,骂不过就伸手来打?呵呵。打就打,我们也不是软柿子。”宋朝度一脸坚定地说道。
  夏想最欣赏的就是宋朝度在关键时候表现出来的镇静和从容,还有他敢于承担责任,隐忍、冷静而不退缩的精神,这也是夏想愿意跟紧宋朝度的最大的信心。一个人始终有信心有决心,始终矢志不移,他肯定就能做成大事。
  宋朝度身上就有夏想最欣赏的品质。
  “还有,估计省内的媒体,你也得出面参战。我想等叶书记回来后,肯定会召开常委会讨论宣传问题,到时少不了有一番争论。我的看法是,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要怕辩论,越辩论越能证明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正确性。”宋朝度来到夏想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怕肩膀上的担子重,所有的担子都是对你的考验。走过去之后你才会发现,再大的困难只要一咬牙就能挺过去。每战胜一次困难,你就多了一份宝贵的经历和沉甸甸的收获。”
  夏想恭敬地答道:“是,宋省长,我记下了。”
  “领导小组下一步工作重点还是放在单城市和宝市,后继工作还有很多,继续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挖两市有闪光点的项目,比如说单城市的纺织,宝市的蓄电池项目,等等。我估计叶书记对领导小组的支持力度不减,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压力,也会有所动摇。最大的可能就是暂停第二批试点城市的申请,暂停增设综合三处,全面停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宋朝度脸上闪耀着自信的光芒,“不要把这些当成阻力,而要当成动力和机遇。不增设综合三处,更能显示出你们出色的能力。不宣传,更能安心埋头苦干,大出政绩。停止第二批试点城市的申请,对单城市和宝市非常有利,可以让两市继续享受到省里的专项政策和资金,争取在短时间再创造出新的成绩!”
  走出宋朝度的办公室,夏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宋朝度极少流露感情,也从未在他面前大发感慨,刚才的一番鼓励更是前所未有,让他也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情义,是对他的重托,也是对他的谆谆教导。由此可见,宋朝度也是动了感情,有感而发。
  夏想也能体会到宋朝度的心情,马万正的表态让宋朝度清楚,自己和马万正之间的关系已经疏远,实际上正是因为选择了他,自己才和马万正有了裂痕。宋朝度自然清楚一切,他对自己的真心实意,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回到办公室,方格、钟义平和古玉都在。少不了又寒喧一番,方格和钟义平围着夏想说个不停,古玉则在一旁生闷气。
  夏想暗笑,也没空去劝慰古玉,幸好不一会儿方格和钟义平都有事外出,办公室又就只剩下了他和古玉二人时,他清了清嗓子,还是说道:“古玉,谢谢你的玉,确实是好玉,值得拥有。”
  古玉气愤不平地说道:“我后悔了,还给我好不好?君子比德于玉,你不是君子,不配我的玉。”
  “行了,别小心眼了,论年龄,我比你大。论职务,我是你的领导。于公于私你都得尊重我三分,回头我请你吃饭好了,怎么样?另外我也替陈书记谢谢你。”夏想也知道古玉生气归生气,不过她气性小,三言两语就好了,好哄。
  果然软话一说,古玉又眉开眼笑了:“好吧,我就再让你一次,不和你一般见识了。”她一高兴,就立刻忘记了刚才的不快,站起身来到夏想眼前,笑眯眯地问,“我编的绳结漂亮不?我可是精心编了两个小时才编好。你可得好好谢谢我,一般人才不值得我亲自动手。”
  夏想见她没心没肺笑得开心的样子,不由笑了,古玉还真好说话,可是比连若菡好哄多了,他就又连声道谢,说了几句闲话之后,就又说到了万里汽车的事情。
  古玉有个习惯,就是和夏想说话时,就喜欢站在夏想面前,本来她的办公桌离夏想也不远,除非她不高兴时,否则只要一说话,就会立刻跑过来,站在夏想旁边,背着双手,身子紧紧贴住桌子边缘,离夏想不过一尺之遥,柔声细语地说话。
第452章
省委宣传部的怒火
  美人如玉,香气袭人,夏想还好有点定力,不至于沉醉。不过也是觉得古玉有点过于调皮了,夏天衣服穿得单薄,她的小腹压在桌子的边缘之上,微微起皱,甚至可以想象到里面肌肤的滑腻。古玉最诱人的地方在于不管何时,身上都有若有若无的香气,现在夏天胳膊和小腿又都裸露在外,更是香气益人。
  古玉一高兴,就喜欢不时地弯腰。她的连衣裙领口开得不算低,但微一弯腰,佩玉向下坠,夏想的目光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了她的领口——男人似乎天生就喜欢高耸之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一瞥之间,夏想就看到了古玉里面褐色的胸罩,在迷人的沟壑之间,竟然还有一块近乎透明的美玉。
  原来她身上有两块玉,外面一块,贴身还有一块。
  古玉意识到夏想的目光肯定落在了她的私处,急忙直起腰,“哼”了一声:“男人怎么都一个德性?”
  “男人都喜欢权力,喜欢掌控一切的感觉。”夏想急忙咳嗽一声,见古玉没有真正生气,就放了心,又说,“殊黧看到了我的玉,没说玉好,却说绳结编得好,还夸你一定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美女,她想认识你,邀请你有时间到家中做客,怎么样?”
  “去就去,我才不怕。”古玉脱口而出,随即又意识到不妥,脸一红,吐了一下舌头,“说错话了,好象我是坏人一样。我可是天大的好人,保准让你家黧丫头喜欢我。不过听你的口气,好象她有点吃醋了,是不是?”
  夏想忙搪塞过去,不再提女人之间的小心思的话题,又问了问万里汽车厂的下一步规划,得知一切顺利,CRV提前进入设计、生产阶段。不过古玉也得知了一个不算有利的消息,韩国现代汽车厂落户京城,准备在京城投资大型汽车厂,将会对万里汽车厂形成巨大的压力。
  京城离宝市太近了,而且韩国汽车向来以价格低廉著称,质量未必比国产汽车好,但好歹也打着国外品牌的名头。在初期,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是比较严重的,一心认定品牌都是国外的好。当然后来随着生活的提高,各种品牌都涌入国内之后,国人有了见识,也就有了判断力。
  夏想笑道:“不用担心,现代汽车对万里汽车形不成打压之势,两家的市场定位不同,而且现代汽车在国内可能形不成大气候。”
  现代汽车建厂之后,最大的手笔就是将京城的出租车全部换成了现代汽车,算是完成了初期的资本积累。但韩国车论省油不比日本车,论宽敞气派不比美国车,论质量和安全不比德国车,论价格便宜不比国产车,基本上是在夹缝中生存。尽管后来销量也还可以,但还是在南北两大大众的夹击下,在美国通用的强势崛起下,在东风日产的进攻下,被排挤到了前四名,再难杀进前三的行列。
  “万里汽车厂以生产中低档汽车为主,以后可以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配件厂上面,不管是京城的现代汽车,还是天津的一汽了,都需要大量的配件供应,与其让长三角的代工厂赚了加工利润,不如凭借万里汽车厂的本有优势,兴建一个大型配件厂,不但可以解决京津从长三角运送配件的运输难题,还能大幅降低成本。”夏想侃侃而谈,“至于如何打开两大厂家的市场,我想你有的是办法。”
  古玉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闪动出异样的光彩:“别说,你的主意还真有可行之处,甚至可以说非常精彩。现代汽车刚一建厂,你就想到供应配件,真是一个商业天才。”
  “我要是商业天才,你岂不是天才中的天才?”夏想就笑,“你的玉石生意比起汽车生意来说,才是暴利,说是一本万利都不为过。你做汽车生意,不过是你做玉做得累了,想换个方式赚钱罢了。”
  “你别乱说了,玉石生意哪里是一本万利了?信口开河。要是运气好再加上眼光好的话,确实能赚上一笔。但也有赔得血本无归的时候。”古玉摇头说道,“我也不是完全转行,玉石生意照做,但投资做一项长久的平稳的生意,才是正途……”
  说话间,安逸兴有事来找夏想。
  夏想就随他到了组长办公室,却发现彭梦帆也在。
  彭梦帆一见夏想,忙起身相迎,礼貌地叫了一声:“夏处长。”
  夏想点头回应,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肯定是彭处长有什么好建议……”
  彭梦帆点头说道:“是有点想法,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可行,就请夏处长多提宝贵意见。”
  彭梦帆在单城市实地考察之后,重点就单城市倒闭破产的棉纺厂进行了调研论证,经过他多方走访,以及研究了南方和其他产棉大省对棉纺厂的改制经验之后,提出了一个改制方案,就是将棉纺厂和羽绒厂合并之后,改为羽绒被厂,生产棉被和各种床上用品,同时推行“前店后厂”的模式,即在厂子前面开一排直销店,直接将厂家生产的产品面向零售市场。
  彭梦帆说完之后,一脸期待地看着夏想,脸上微微露出紧张的神情。
  彭梦帆由开始对夏想的不以为然转变到现在对他奉若神明,心中无比在意夏想的意见。尽管安逸兴对他的看法持赞成态度,但彭梦帆最想听到的还是夏想的看法。如果夏想支持,他就会大力推行。如果夏想反对,他就打算再重新寻找新的思路。
  可以说,他将成败全部寄托在夏想的一句话之上。
  夏想低头想了一会儿,在彭梦帆的心将要沉到谷底之时,他才淡然一笑:“主意倒是个好主意,就是实施起来比较麻烦一些,单城市委和市政府还好说一些,主要是羽绒厂未必愿意和和棉纺厂合作,当然,如果有投资注入的话,羽绒厂也会考虑考虑。”
  彭梦帆听出了夏想话中支持的意思,大喜过望,忙说:“只要夏处长帮忙说服单城市委市政府同意,如何说服羽绒厂,如何找来资金,我都会想办法解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15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