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校对)第1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6/1593


第1704章
真正的杀招
  自从夏想上任齐省以来,从未和孙习民、周鸿基来一次三方会谈,他和周鸿基之间坐在一起的机会是不少,和孙习民之间,似乎总有隔阂一样,印象中,还真没有过一次单独相处的机会。
  今天也不能算是单独相处,因为有周鸿基作陪,但也算是夏想和孙习民之间,难得的一次面对面的交谈了。
  其实夏想和孙习民之间,并没有根深蒂固的矛盾,在燕省之时曾经有过的恩怨,也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化,而孙习民到齐省之后,和夏想之间也没再有过直接的利益冲突,虽然在开始之时因为盐业问题,而站在各自的立场之上,有过暗中的较量,也属于正常的官场常态。
  毕竟省长有决定权,不可能事事顺了夏想的意,甚至也不会顺了邱仁礼的意,尽管孙习民在达才集团的问题上,有点意气用事了,但夏想还是理解孙习民的做法,也不觉得孙习民犯了多大的过错。
  他也曾经在犯过同样的被人迷惑的错误,孙习民也被平民一系一时迷了双眼,也情有可原。
  今天坐在一起,进一步讲,难得地坐在一起,夏想心中也是大感欣慰,和光同尘不是妥协,而是为了共同进步。他如今和反对一系的两大主力干将坐在一起,商议如何稳定齐省局势,在初来齐省之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今天,确确实实真实地发生了,也只能说是,形势比人强。
  夏想心中的感慨,和孙习民、周鸿基心中的所想,大不相同。如果说夏想只是感慨,孙习民和周鸿基则是在感激之外,更有无奈和羞愧。
  感激的是,作为对立的一方,夏想对他们在关键时刻有无私的帮助,不谈条件,不提交换,出发点只为了齐省大局,一个人再在官场之上浸染得官僚和冷漠,也要为夏想的真心和直心暗暗赞叹。
  无奈和羞愧的是,他们已经得益于夏想的帮助很多,不但没有还回什么,还在今后的工作之中,有求于夏想的地方甚多,除了羞愧之外,他们还能说些什么?
  所以今天的聚会,是由孙习民主动发起,并且不惜以省长之尊,亲自向夏想敬酒。
  “夏书记,我敬你一杯。”孙习民举杯在手,不等夏想说话,就一饮而尽,“感谢夏书记一直以来对我的工作的大力支持。”
  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先干为敬的话,其实已经明确无误地表达了先干为敬的意思。
  夏想也忙一饮而尽:“孙省长客气了,我做的,都是分内事,都是应该必须做的事情。”
  孙习民大为感慨:“作为省长,应该为国为民,为齐省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国家干部,应该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应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世界上有太多的应该了,可是有多少人做到了应该?我们的赏员干部,态度好,脸色好,工作积极主动,是应该的分内事,但现在却成了高标准高要求了!就如一个党员干部不贪污不腐败就是好的党员干部一样,这是什么逻辑?这是应该的本分!”
  “社会在进步,可是我们的党员干部,道德在沦丧,能力在低下,贪污腐败平常事,只要拿了钱办事就是好官了,只要贪污之后不祸国殃民,不卷款私逃,还在国内消费,就是祖国的好干部。这是什么现象?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最大的道德倒退,是社会的悲哀,是国家的耻辱!”
  “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处处打着为国为民的口号,其实一点儿实事也不办,只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拿整个齐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筹码,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最大的败类。”
  也不知何故,孙习民似乎有点过于激动了,上来就是一番慷慨陈词,倒让夏想一时讶然。虽说孙习民说的也是实情,但联想到孙习民省长的身份,说出以上的话,算是大大的异数了。
  传到中央领导耳中,孙习民就又失分了。
  夏想也清楚,孙习民的话有所暗指,拉帮结派者,何江海。尸位素餐者,汤世诚。祸国殃民者,司马北。最大败类者,秦侃。
  诚然,在孙省长的慷慨激昂之下,或许别有隐藏的用意也未可知。但夏想也是清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热衷于内斗,斗了几千年还不消停,还你来我往闹得不亦乐乎,但历史也就在跌跌撞撞之中前进,个人的力量实在微小,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好了。
  而孙省长上来就开了一个高度很高的开头,就让夏想也不免多了猜测,也不好接孙习民的话,只是默然一笑。
  周鸿基就说话了:“夏书记,今天孙省长有点激动,其实他是有点想法想和你交流。孙省长和我,今天是以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来和你坐在一起谈谈。”
  周鸿基是在替孙习民圆场,他担心夏想会因此而多想。因为孙习民刚才的表现确实激进了一些,不太符合一个省长的身份,也只有他心里清楚孙习民内心的苦楚,只是也让他暗吃一惊的是,孙习民怎会在夏想面前失态,流露出真实的想法?
  夏想举起酒杯回敬孙习民:“我敬孙省长一杯。其实从燕省时,我就对孙省长的为人十分敬佩,有担待,有正义感,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行不在于官位的高低,而在于是否真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古人常有辞官为民的高尚之举,在现在,谁还会将‘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一句警醒的话挂在心头?古代的官员,也不是靠百姓选举出来的……”
  夏想本来不过是顺着孙习民的话向下一说,不料一席话说完,孙习民几乎激动了,一把握住了夏想的手:“夏书记,知己,真知己也!”
  此时的孙习民在夏想面前展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而不是浑身官僚主义的省长,更不是当初在达才集团项目之争的时候,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齐省大局的政客。每个人都有复杂的一面,孙习民也是如此,想当年在燕省,他一心拉拢夏想,拉拢不成,却又出手打压,就是一名十足的官僚的嘴脸。
  但在齐省,孙习民经历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并且回首过去,看透了许多。
  夏想并不知道,今天孙习民在他面前的种种,并非失态,也不是表演,而是内心真实的流露,在此后不久的一件大事发生之后,夏想再次回忆今天的场景,才恍然心惊,不免唏嘘。
  夏想其实并不是孙习民的知己,他和孙习民也没有知己之交,相比之下,夏想宁愿承认他是叶石生的知己。因为始终以来,他和孙习民之间总有疏远之意,或许人与人之间的感觉就是十分奇怪,他总觉得和孙习民之间,缺少可以走近的机缘。
  甚至还不如和周鸿基之间,虽然认识的时间短,却有共同语言。又或许因为孙习民在齐省的所作所为,还是让夏想心中不快。
  “衙内回京了,临走之前,他还让我向你表示感谢。”周鸿基提到了衙内,衙内在被人暴打之后不久就回京医治了,就相当于表态不再追究此事了,和上次赖着不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夏想点头:“京城的医疗条件好一些,回去也好。调查组的调查也大概有了眉目,一两天就有结果出来……”
  也就是衙内的身份特殊,否则一个商人被暴打一顿,竟然惊动了省委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还真是天大的面子。
  面子不是给衙内,是给京城某人。
  昨天以前,夏想还寄厚望于调查组的结论,但今天,他被宋朝度点醒之后,就知道什么打衙内事件,矿难事件,以及疫情事件,等等,还有新能源客车项目、五朵金花工程,都只是虚晃一枪的花招,并非真正的杀招。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调查组不会查出什么有用的结论,就算最后的证据指向秦侃,也不可能因为一次打人事件而拿一名常务副省长如何。调查组越是深入调查,就越中了秦侃的转移视线之计。
  具体秦侃的杀招落在何处,夏想还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刚刚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不管是针对孙习民,还是针对周鸿基,都不是秦侃的真正落脚点。
  不得不说,秦侃是夏想从政以来所遇到的最大的一个关卡,最大,但不是最难,却是最让人琢磨不透的遥远。
  也得承认,秦侃成功了,至少他瞒过了夏想一时。他虽然不如叶天南老谋深算,也不如周鸿基激进勇猛,但在他貌似忠厚的外表之下,脸上的皱纹里面隐藏的并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又一个的坏心思。
  结束聚会的时候,孙习民才稍微提了一提正题:“换届之后,我想适当调整一下政府班子的分工,到时还希望夏书记和邱书记多提建议。”
  夏想明是点头,嘴上说的却是:“希望孙省长做好心理准备,换届,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孙习民显然没有夏想看得深远,一惊:“夏书记有什么内幕消息?”
第1705章
小心为上
  别说夏想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就算有,也不可能对孙习民说出。
  应该说,今天的孙习民,从第一次敬酒,到最后的分手,表现一直大失水准,如果说现在是有了点醉意,那么刚到的时候,孙习民滴酒未沾,怎么也会失态?
  夏想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凡事要多注意一些才好,最近突发事件太多了,防患于未然总归是好。”
  孙习民也许意识到了失态,他今天喝了不少酒,脸色微白,就勉强一笑,转身离去。
  周鸿基落后一步,故意小声说道:“夏书记,孙省长今天难得高兴,喝得多了点,你别在意。”又一停顿,似乎犹豫一下,还是问道,“是不是真有什么内幕?”
  或许周鸿基觉得他和夏想之间关系更近一些,所以才有此一问。
  夏想也是呵呵一笑:“确实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就是总觉凡事要多想一些,所以才特意提醒了一句。周书记,你也要多加留意,小心有变故。”
  周鸿基微微一笑:“有心了。”
  夏想又主动伸手和周鸿基握了握手,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身为领导干部,不但要防范不怀好意的下级的靠拢,最要小心的还是身边人。”
  周鸿基明显一愣,也不知他是不是明白了什么,点头说道:“有数了。”
  其实宋朝度的及时点醒,只是让夏想意识到了秦侃的底气从何而来,但并不能让他一眼看穿秦侃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因为秦侃针对的是孙习民和周鸿基,而不是他,他只觉得很有必要提醒一下二人。
  至于二人是否真正往心里去,就不得而知了。
  夏想也不可能要操心到替孙习民和周鸿基担忧的程度,他是一个好人不假,但也是有限度的好人。
  所谓有限度就是,现在宋一凡成了卫辛形影不离的妹妹,他想和卫辛亲热一下,也没有了机会,实在是懊恼。
  和孙、周二人分手之后,夏想也没回家,正是秋风沉醉的夜晚,他回想起白天时和卫辛在秋日私语的树下的一场旖旎,不由心思大动。
  或许别的女人不会让夏想心思情动,但卫辛会,不仅仅是因为卫辛的温柔体贴和柔情,而是夏想对卫辛独一无二的感情。
  尽管如果从爱情和亲情两重标准的衡量之下,夏想的最爱还是曹殊黧和连若菡,但从怜悯和爱怜的角度出发,他最是怜惜卫辛。两世爱人,一世情缘,谁也无法替代卫辛在夏想心中的最独特的位置。
  明天就要换届了,或许风和日丽,或许洪水滔天,但都无关夏想现在好心情。一般人或许无法理解夏想刻意追求的放松,因为一直在一件事情之上深陷太久了,会让人产生莫名的烦躁,终于要见到真章了,不再躲躲藏藏看不清方向了,哪怕真刀真枪地上阵,也比总被秦侃东一榔头西一棒锤地瞎胡闹强上许多。
  再说了,即使是洪水滔天,也是别人的洪水,所以如果非要说夏想也有小小的坏心思的话,就是他只关心齐省的局势平稳,并不在意孙习民和周鸿基的死活。
  因为如果对换位置的话,秦侃如果对付的是他,孙习民和周鸿基是作壁上观还是落井下石都不好说,但不管是哪一种,估计不会和他一样尽心尽力为了维护齐省的安定团结而奔波。
  所以说,难道不允许他有片刻的放松?
  当然,确实没有谁干涉他要放松的合理要求,但问题是,他现在找不到可以放松的对象。
  其实也不是找不到,而是不能找,因为有宋一凡虎视眈眈地跟在卫辛身边,凡丫头就真是成了一个亮到刺眼的灯泡。
  正当夏想想不出办法之时——夏大书记政治智慧是挺高,但在如何和一个女人幽会而不被另一个女人发觉的问题之上,显然办法不是很多——卫辛及时打来了电话。
  “是不是想偷偷过来……见……我?”卫辛也学坏了,故意咬着舌头说,还特意强调了某个字,就更让夏想浮想联翩了。
  卫辛微带沙哑的嗓音有着与众不同的诱人味道,穿透了秋夜的夜色扑面而来,就有了一种格外回味悠长的魅力。
  夏想笑了:“想见怎么样,不想见……又怎么样?”
  “想见,你就过来。不想见,自己回家睡觉去。”卫辛比以前多了调皮,就夏想的印象来说,恢复到了和他初识之时的活泼。
  “怎么见?小凡在,她可是天生会捣乱。”夏想现在真是怕了宋一凡了。
  “小凡毕竟是个小丫头,她心思浅,哪里有你坏主意多?”卫辛嘻嘻一笑,“我虽然和她是一个房间,但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又偷订了一间,就是对面,最是方便偷情了……”
  卫辛话未说完,夏想的电话就断了,因为他已经开车前往宾馆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6/15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