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622

  “你这一说,我倒是想了起来,李白曾经写过一首关于葡萄酒的诗,你们谁读过?”赵国兴回头向三人问了一句。
  刘汉升瞪大了眼睛,两眼一片茫然……谁会知道这个啊?早知道就不提什么赋诗的事了。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苍松市的李林倒是摇头晃脑地念了一首出来。
  “那是王翰的。”赵国兴提醒了一下李林,李林的脸顿时羞红成了猪肝色。
  趁着李林念诗的时候,杨彬已经在官德浏览器中打开了搜索,关键词:诗、葡萄酒、李白。
  一搜索还就搜索了出来。
  正当赵国兴有些失望地准备开口自行念出那首诗的时候,杨彬走上前来开了口:“赵总,您听听是这首吗?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哈哈哈哈……不错不错!”赵国兴很满意地向杨彬点了点头,大概有些没料到这些科员之中居然还能有记得这首诗的。他只是觉得既然这些人都想让投资落户在他们所在的地方,那就至少得是懂酒的人吧?
  在有些酸腐文人气息的赵国兴看来,酒应该与诗结合在一起的,就象他最喜欢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懂酒当然好,但既懂酒,又懂诗的肯定就更好了。
  也因此,赵总多看了杨彬几眼,对他的印象好了几分。
  “吟诗就要赋对,刚吟完了诗,我再出个对联让你们对一下。”赵国兴似乎兴致很高的样子,一边走一边和三人说了一下。
  刘汉升和李林面面相觑,这赵总未免太酸腐了些吧?早知道又是古诗又是对联的,就该让局里找一文学硕士或者博士来陪他的。这些体制内的人,又是搞招商的,一个比一个俗,怎么玩得转这么雅的东西?
  当然,杨彬刚才答上了赵总的诗考,倒是让两人很有些羡慕嫉妒恨。
  这时候如果拿出手机来搜索一下倒是可以知道答案,问题是,当着赵国兴的面作弊,似乎有找死的嫌疑。
  “赵总您的上联是?”杨彬倒是一点儿也不畏惧,主动向赵国兴请缨起来。
  “我的上联是‘五月黄梅天’。”赵国兴很快就把上联出了出来,然后看向了身边的三人:“你们三个都可以对一下嘛!错了也无所谓,看谁对得最工整。”
  “我对一个九月中秋节。”刘汉升硬着头皮回对了一个下联。
  “你那个根本算不上对联,五月黄梅天……我觉得应该对……对……四季……葡萄酒?嗯,五月对四季,黄梅对葡萄,天对……酒……对了,不是有句诗叫‘把酒问青天’嘛!天和酒确实可以对得上!”李林很兴奋的样子,既对上了对联,还吻合了赵总公司的产品,他很是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些沾沾自喜。
  “四季葡萄酒?有点儿意思,不错不错……”赵国兴点了点头,然后把眼睛看向了杨彬。因为杨彬先前念出了李白关于葡萄酒的诗,所以他对杨彬的期望值也就更高了一些。
  “我对‘三星白兰地’。”杨彬一口就回答了赵总。当然,也是在网上查到的。
  “这是什么对联?牛头不对马嘴。”刘汉升和李林纷纷嘲笑了一下杨彬的下联。别人赵总的上联是四月黄梅天,对什么三星白兰地不是扯淡吗?一点儿也不雅,俗气!
  “四对三、月对星、黄对白、梅对兰、天对地,很工整。”杨彬笑了笑。
  “看样子小杨你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啊!”赵国兴深深地看了杨彬一眼,然后向其他二人讲了起来:“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家报纸公开征集对联,出‘五月黄梅天’为上联,对上的人奖500大洋。重赏之下的笔战好不热闹,但人们没有料到,当选者竟是一种酒名:章玉的一款产品‘三星白兰地’。”
  “意思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仗之工整却令人拍案叫绝,这也是章玉葡萄酒一次很成功的炒作。看来你们三人之中,最懂我章玉葡萄酒的人,还是云丰市的小杨啊!”赵国兴意味深长地看着刘汉升和李林,对他们的表现显然是有些失望。
  刘汉升和李林再次面面相觑,没想到杨彬又蒙对了!问题是这种事情他也能蒙对?看样子他确实提前做了功课的。
  “黄鹤楼这三个字是谁题的?”赵国兴走到黄鹤楼前的时候,又回身向三人问了一下,并特别看向了黄鹤市的刘汉升。
  在赵国兴看来,身为黄鹤市招商局的人,理应对当地的人文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也算是一种敬业精神了。赵国兴选择合作伙伴,最看重的就是对方是否专业,以及是否有敬业精神。
  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在黄鹤楼上题这三个字的人,是赵国兴人生中一位很尊敬也很重要的长者,所以他很想从这三人的口中听到那人的名字。
  虽然今天上午的考察,不应该太过于左右他最后的决定,但他酸腐的个性,让他还是想找一个更奇特的方式方式来做出最后的决定。
  当然,在出发之前,他是想在黄鹤市和苍松市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但现在却是云丰市的杨彬让他刮目相看。
  “这个……好象是……崔颢写的吧?”刘汉升摸着脑袋,挤了半天挤了个名字出来。
  “他好象是写诗的,这字也是他题的吗?”李林似乎有些不太认同刘汉升的说法。
第462章
意向敲定
  “好象是当代书法家舒同书写的吧?我记得是黄鹤楼重修的时候,省文联请了全国著名的文化界前辈来参加黄鹤楼的文化建设工作,当时决定请全国著名书法家时任书协主席的舒同书写匾额。”杨彬利用官德系统查到资料之后,当然是立刻说了出来。
  “确实是书法大师舒同的手笔,他是我爱人的外祖父,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赵国兴再度深深地看了杨彬一眼……这丫的简直博古通今、无所不知啊!
  刘汉升和李林二人再次面面相觑,尼玛风头都让你一个人抢尽了,我们跟过来就是给你当陪衬啊?
  “说起匾额啊,我倒是想起了国父孙中山,他一生忙于政务,所题匾额并不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有两块最有名气了,你们知道是哪两块吗?”赵国兴接着向杨彬三人问了一句,现在他的目光主要都集中在杨彬的身上了,一脸的欣赏之意。
  在赵国兴看来,象他们三人这种年纪的男人,有钱有权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才气。不管他的酒庄和生产基地最终落户在什么地方,至少他很欣赏杨彬这个人,甚至起了心思想把他挖到公司里跟在他身边的念头。
  刘汉升和李林一头的汗……丫的赵总您这是在谈投资呢?还是在考下属啊?俺们是招商局里的人,可不是您公司里的员工,也不是文学系高材生啊!
  “好象是1912年8月的时候,孙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应袁世凯邀请赴京议事,途经章玉公司的时候为它题写了‘品重醴泉’四个字。”
  “孙中山先生一生忙于政务,所题匾额并不多,流传到今天的,要数‘天下为公’与‘品重醴泉’最有名气了。‘品’字既指酒品更重人品,好人品酿造好酒品,这样的深意用四个字就概括出来了,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学养与才情。”杨彬几乎是一口气就把整件事讲了出来。
  他是对着视野中搜索出的资料念下来的,当然是标准答案,而且没有比这答案更标准的标准答案了。
  但是在外人的眼中,这就是才气!
  而且,现在这一辈人里,整天手上拿着个手机,谁会把这些东西记在心里啊?能象杨彬这么用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赵总再一次深深地看了杨彬一眼……他现在几乎可以肯定,云丰市招商局里的这位科员,为了能拉到这笔投资,是相当地努力和用心了。
  从前天通知他们,到今天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他居然强记了这么多有关章玉的小故事,不得不说,云丰市比起苍松市和黄鹤市,毫无疑问是最有诚意的了。而且,他们事前也不可能知道他会考察三名科员啊!他居然做了这么充足的准备!
  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赵国兴越发坚定了想要挖人的念头。
  ……
  众人进入了黄鹤楼之后,赵国兴仍然滔滔不绝、兴致勃勃地向三人讲着一些小故事,一些他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小故事,三人自然是一路听着,偶尔笑上几声以表示自己听得很认真。
  不料来到黄鹤楼四楼楼栏边的时候,赵国兴突然停下了他的讲述,饶有兴趣地看向了三人,向他们询问了一下他刚才故事里讲的某个细节。
  刘汉升和李林再度傻了眼……刚才这赵总一路讲下来讲个没完,谁能记得他到底讲了些什么啊?结果成考题了!这不坑人吗?
  杨彬自然也不记得赵总讲过的这个细节,不过他迅速启动了时间断流,把赵总刚才说话的三维录像全部看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他所询问的内容。
  “您说的是您在法国的时候,和一位朋友逛葡萄酒展馆,看到了一瓶国产的三七年的葡萄酒,当时您……”杨彬取消时间断流之后,把找出的结果回答给了赵国兴。
  “很不错,小伙子,你一直在认真听我的讲述。”赵国兴很满意地向杨彬点了点头,眼中的欣赏之情更浓了,甚至伸手拉住了杨彬的手,满满的都是基情。
  赵国兴甚至开始考虑,如果这小杨未婚的话,是不是把他招赘到赵家来的事情……他大侄女今年二十三,才和前任男友分手,他哥哥一家一直很头疼她的婚事,也没见着个合适的。
  刘汉升和李林又是一脸的黑线……云丰市这派来的究竟是个什么人啊?前面那些诗词对联什么的知道也就罢了,连赵总唠唠叨叨讲的那些毫无趣味的故事,丫的都能记得如此清楚?
  尼玛也太变态了吧?
  之后赵国兴再没有出什么考题了,一直并肩和杨彬很亲密地交谈着,刘汉升和李林知道自己没那水平,只能蔫蔫地跟在后面,恨恨地看着杨彬和赵国兴的菊花,恨不得上去各踢上一脚才好。
  ……
  中午吃饭的时候,所有人再一次聚齐,在一张大餐桌上坐了下来。
  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了,华夏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而依照赵国兴先前的安排,吃完这顿饭的时候,也就是正式宣布最后酒庄和生产基地归属的时候。
  赵国兴特地把随身携带的几瓶二十年前章玉博物馆馆藏干红取了出来,作为今天这顿饭的饮酒之用。这款干红目前属于章玉公司价格最高的葡萄酒之一了,不是宴请特别重要的宾客,是不会拿出来的。
  所有人在品茗的时候,都交口称赞这酒的质地和口感,赵国兴当然也是喜笑颜开,和众人一一举杯高声交谈着。
  杨彬倒是安静了下来,不怎么说话了,先前该表现的都表现了,现在不说不错,说了很可能会错。为慎重起见,杨彬取消了世界进度自动储存,在吃饭的时候,他每隔十分钟感觉着没怎么犯错,就手工储存一次世界进度。
  终于,这顿饭到了尾声,酒庄和生产基地花落谁家到了最后揭晓的时候了。
  “你们品尝出我们喝的这款馆藏干红的问题了吗?”赵国兴在最后喝干了杯中的馆藏干红的时候,突然向众人问了一声。
  所有人都沉默了,谁都不知道赵国兴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赵国兴向全场扫视了一圈,目光也落到了杨彬的身上,但杨彬显然没什么反应,然后赵国兴又看向了其他人,似乎有些失望的样子。
  “其实,我给你们喝的,不是章玉的馆藏干红,而是我们竞争品牌王城的一款档次较低的干红,和我们的馆藏干红口味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在座的都没有品尝出来吗?”赵国兴揭露了谜底。
  终究还是没有在这里人之中,找到一个真正的懂酒之人啊!
  不得不说,赵国兴在这方面太过于偏执,考察的全都是一些很扯淡的东西,但坐到他这位置上的人,有些正儿八经的事情反而不太在乎了,多多少少还有了些怪癖,他还就喜欢玩这些玄虚来折腾一下其他人。
  所有人都露出了一脸尴尬的神情,特别是先前一直在交口称赞这款馆藏干红的人,这时候脸都红了,心下也有些恼怒,赵国兴你这是在考察吗?完全就是刁难啊!谁知道你会用竞争对手的干红来冒充你们自己最珍贵的馆藏干红?
  “一个小玩笑,哈哈,逗大家乐乐,回头我送你们三家……不,四家,一家一瓶真正的二十年馆藏干红,可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哦!”赵国兴哈哈一乐,叫来服务员把真正的馆藏干红放进了刚才的几个空出的包装盒里。
  装好之后,准备在临别之时,分别赠送给苍松市的吴局长、黄鹤市的周科长以及云丰市的孙漂云和特意赶过来做陪的李富荣。
  杨彬看着时间,距离他上一次储存世界进度四分钟了,他暂时还不准备取回世界进度,想再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
  “关于酒庄和生产基地的事情,前期三个地区我都考察过了,也和你们都分别座谈过,今天把你们叫到这里,是对你们先前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同时也把最后的意向敲定下来。”赵国兴在服务员包装馆藏干红的时候,和众人说了一下。
  餐桌上无比地安静,都在等着赵国兴宣布最后的结果。
  “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最掣肘的是葡萄原料的不足,仅仅凭借我们自己的葡萄种植园是远远不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