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往事/最后一个道士2(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353


第二十一章
拜会茅山
  茅山,江苏句容,被道家誉为“上清宗坛”。有着“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美誉,是我国道教著名流派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后来以捉鬼降妖而闻名于世的茅山派道场所在地,文人称之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
  汉代时期,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因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缘访到此山见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也简称茅山,这便是茅山派的来历。
  茅山派以道法精湛高超闻名,门中弟子所习多为强横攻击类道术,因茅山弟子讲究行走江湖救济世人,所以各地都广为流传着茅山弟子捉鬼降妖的故事,尤其是在华南和东南亚地区,茅山道士一度曾经成为中国道教的象征,人们一提起茅山道士便会想要那一身黄色道袍,手持桃木剑和辟邪铃,运用各种辟邪克鬼的手段将茅山道术发挥的淋漓精致。
  茅山离浙西北不远,不过那时的交通也多有不便,查文斌与胖子还有叶秋三人要先到县城换车去往省城,然后再坐车到镇江,再换乘汽车到句容。彼时的茅山还不像如今这般的辉煌,也没有那么多的游人,略有些破败的道观和窄小的山路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山路上,挑夫们哼着号子,窄的地方他们只能贴身在石壁上让那些满头大汗的男人们先行,胖子奇怪道:“怎得到处都是运送材料的队伍?”
  查文斌叹了口气道:“茅山盛景早已不复当年了,这应该是在重修吧……”
  其实茅山派的命运和道教的命运的确很相似,茅山的宫观道院最盛时多达257处,有房屋5000余间。太平天国时这座千年道场也没逃过那场浩劫,因为曾遭太平军的破坏,到了清末,还尚存‘三宫五观’。三宫为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为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
  到了1938年9月,日寇扫荡茅山,焚毁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并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道教典籍和实物抢劫一空,可是最后的毁坏却是在自己人的手中。
  十几年前的那一场“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损毁,只剩一些断垣残壁。一直到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政府才拨款准备重修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这也就是现在我们合称茅山道院。
  他们去的时候茅山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工期,道观多处于山高林密之处,上下山路十分险峻,好些物资都只能靠人背马拉。一路上这队伍便像是蚂蚁一般延绵不绝,其实在那一场浩劫里何止是茅山一派,许多民间道士因为害怕被批斗都重新更改了职业,有的做了农民,有的则进城从了商,说文革便是压断中国本土宗教的最后一根稻草一点都不假。而像茅山派这样得到重修的都是一些名山大川中的著名道观,一些或小的或不出名的便再也没有以后了。
  行至山脚这一路上也没遇到半个道士,工地上倒是热火朝天,钢筋水泥亮瓦,用油漆刷得柱子一根一根摆放在地上,看到这些,查文斌得心中竟然有些悲哀。想当年,这里光是用来支撑各座院落的柱子都有不下千根,每根都是一人才能勉强抱住的参天大树,并且只取中间一段,两头绝对是一样粗。那手工的雕刻的镂花是何等的精美,用青砖铺起的地面任凭你如何的砸都不会破损半分。
  如今那边新起的院落已经完工了三分之二,木头柱子全用水泥柱子代替了,青砖也变成了水泥块,那些裸露在外的钢筋甚至有些刺眼。来的路上他们就听人说,茅山修好后就会成为景区了,而且是有五个A,据说那是最高的荣誉。说起这事的当地人都是津津有味,成为景区就意味着他们有商机,源源不断的香客会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以后再想来这茅山怕是不给门票不行了,那四周高起的铁栅栏已经说明了一切……
  经过一番打听,工地上的工人说那大殿后方有几间小屋子里还有道士。顺着那工人的指引,查文斌却见到了几座如同茅房一般的破败简陋小屋,外面摆放着的建材如同小山一般挡着,小心翼翼的绕过那些障碍,查文斌扣了扣那有铜环且斑驳不堪的木门道:“请问里面有人嘛?”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年过花甲满头白发身着一身破旧道袍的道人开了门问道:“你们找谁?”
  “请问容平在嘛?”
  “容平?”那老道人看了看查文斌转身便又退了回去道:“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你找错了。”
  “吱嘎”一声,木门被关上,胖子抢先一步压住门道:“怎么没有这个人呢,他是你们茅山派的弟子啊,就是以前那个贼王容平啊……”
  “没有,”那老道人不再与胖子多话,这一回胖子只觉得木门上传来一阵厚重的力量竟然直直把他给推了出来,“咣”得一声,门关上了!
  “这老头好大的力气啊,没有就没有啊,为什么要这么冷淡。”他看着查文斌道:“茅山道士都是这样有个性的嘛?”
  “也许他真的不在吧。”查文斌环顾了一下四周,这里是唯一没有在建的地方,于是又前去叩门,不一会儿还是那个老道人出来,他皱着眉道:“已经和你们说了,这里没有容平,请到别处寻吧。”
  “老道长,”查文斌把手压进了门缝道:“既是容平不在,那请问我可否来摆放一下贵派的掌门。”
  老道狐疑地看着查文斌道:“你是谁?”
  查文斌连忙掏出自己身上携带的那枚大印道:“晚辈乃是天正道掌门查文斌,家师是清风道人马肃风,原为浙西北偏距的一火居道士,无名小派却也于贵派有些渊源,慕名经过这茅山福地所以特地前来拜山。”
  老道指着那外面热火朝天的工地道:“看吧,随便看,我这里就陋室几间,外面的那些个大殿你们随便瞧。”说罢他又要掩门而入,这回胖子有些看不下去了,往前一步道:“你这老头好没礼貌,还说是个出家人呢,就算是香客来了也不能拒人门外,何况我们查爷唐唐一个掌门来访竟然连吃闭门羹,莫不是你把这山当作是你家的私人财产了!”
  这胖子的喉咙响亮一阵嚷嚷,这时里面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道:“外面是谁啊,怎么如此喧闹?”
  那老道转身回去作揖道:“师兄,几个自称是天正道的人说要来找容平,我已与他们说明没有此人,可对方不肯离走反倒在此纠缠不休。”
  这时里屋又出来一个老道,这人把门开了半扇对查文斌瞄了几眼道:“你说你的师傅是马肃风?”
  查文斌回话道:“在下天正查文斌拜见前辈,马肃风正是家师。”
  那人点点头道:“既是道友就进来吧……”
  “掌门师兄不是说……”“唉,掌门师兄说不让闲杂人等擅闯道堂,可却也没说不让道友同门进来,那马肃风我倒是知道,几十年前曾经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进去之后查文斌才得知,先前开门的那个道士叫做空成子,后来这位便是他的师兄柳阳子,那柳扬子一边走一边道:“你们来的不巧,掌门师兄前几日下山去了,估计要过好一阵才会回来,这里有些乱。”
  查文斌见这柳阳子比较好说话便问道:“前辈,我原先有个叫作容平的朋友,半年前与他分别之时他说会重回茅山,也不知道贵派有没有重新接纳与他?”
  柳阳子停了脚步顿了顿道:“容平,这个人的确现在已经不在茅山了,不过我可以带你去见一个人,或许他会给你答案。”
  走到最后一间小屋,老远的查文斌便听见里面有人在吟诵道经,柳阳子指着那门道:“里面便是那个人,道友请自便吧……”
  查文斌轻轻推开门,这屋内光线昏暗,三幅神仙模样的画像位于正中,前方有一个案台,上面摆着香炉贡品。那地上有几个八卦模样的蒲团,有个道人正背对着他们在蒲团上打坐,想必就是那念经之人。
  往前一步,查文斌鞠躬道:“前辈,在下是来寻人的,承蒙柳阳子前辈的指点,特来拜会,请问这茅山原来有一弟子名叫容平现在何处?”
  那道人的耳朵豁然颤抖了一下,接着一个声音便道:“容平已经死了,世间再无容平这人,查老弟,”说罢那人缓缓起身转了过来轻声道:“在下道号归真,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第二十二章
流失的印章
  返璞归真,或许这便是容平现在的人生态度,回归到原来的那个自己,那个怀着对茅山派无比推崇和尊敬,一心向道的那个容平,难怪查文斌知道他现在的道号以后连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归真,”查文斌还是上前拥抱了一下这个老前辈,半年未见,容平的两鬓多了些白发,身子倒是比以前有些微微胖了,他说道:“昔日我罪孽深重,承蒙掌门不嫌弃再次接纳,现在已经戒烟戒酒戒掉了凡尘俗世,这心里不再念着别处也就心宽体胖了。”
  想不到他真的回来做了道士,一个曾经无比风光号称贼王的人也终究是放下了一切回到这深山老林里。这间屋子就是他的一切,里面的摆设非常简陋,以至于请他们坐的地方也没有一个,几个用竹筒做的杯子冒着热气被他捧了上来道:“都是自己采的野茶,喝喝看。”
  胖子看着那竹筒打趣道:“你这东西的做工不错啊,唐唐茅山派不会连个茶杯也没有了吧。”
  容平笑道:“在我的眼里,再好的杯子终究也不过是用来盛这一碗茶水的,杯子的好坏并不能影响这茶水的香味。以前那个容平因为贪恋华而不实,所以他已经死了,现在的归真只想每日静静打坐在祖师爷的面前修个浅道,只为余下那一点日子可以活得安宁一些。”
  查文斌道:“很快也就好了,我看那些大殿都快要完工了,你们茅山一定可以重新振作起来,扛起道教那一面大旗。”
  “是嘛?”容平笑道:“不怕你们笑话,现在为止,道观里就剩下四个弟子,两位师叔和掌门加上我总共八人。这里的宅子是师傅偷偷建的,文革的时候差点没死在大街上,道观中的弟子走的走散的散,人心不稳了也就没人再愿意修道了。”他指着外面那些钢筋水泥道:“头顶一片瓦,不过是为了遮风挡雨,这大殿再华丽,雕像再精美也终究是挽不回那些失去的人心。好在师傅说服了他们,我们还可以继续留在这道观里,说是这里的主人,其实将来也不过是替人看个门罢了……”
  容平的话里字字都透露着一股无奈,这种场景在若干年后的中国大地已经遍地开花了。有人笑道,徐霞客若是出生在现在根本写不出那篇游记,到处圈地收的门票就足以让他囊中羞涩,说白了,搁到现在他就是一个背包客,徒步旅行可以,但是想进那些大山名川有人会跟你说一句对不起,请先隔壁排队买票。
  查文斌安慰他道:“或许这也一件好事呢,国家毕竟开始重视起宗教了,也花了那么些力气再重整,茅山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
  这个话题就像是外面天空上的云,下一秒它究竟成了什么模样也只能等到下一秒才知道,于是容平不想在讨论,便问道:“你们怎么来了,总不会真的是特意来看我的吧?”
  胖子递上一个包袱拍拍道:“还真是特地来给你的,这里面是浙西北独有的野笋干,我们嫂子亲手晒的。还有一包是白茶,也是特有的,嫂子亲手炒的。”
  容平看着那包袱眼睛里都有些湿润了,他想不到那些“朋友”还会如此惦记着自己,除了连声道谢之外他已经说不出别的了。
  查文斌说道:“老前辈,我这趟来呢的确还是有些别的事情,我想跟您打听一下,据说茅山有一枚道印是当年宋元佑年间宋暂宗赐给茅山道长刘混康的,不知这枚印鉴现在可还在茅山派手中?”
  容平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于是,查文斌把他遇到关于马文军和那个妖艳男子的事都与容平说了一遍,听闻居然用人用“九老仙都君印”落款的茅山镇尸符容平也是大为惊讶,他说道:“据我所知那枚印历经了几次磨难,先是太平天国的时候,那时的掌门冒死将那枚印藏在了后山的一个石洞里侥幸逃过了一劫。挨到了日本人来的时候,历代茅山派积累下来但凡是有点看得上的也被一并抢走,那枚印章被一个小道士化作了农户侥幸逃了出去,等到局势稳定的时候才又送还回来了。前些年,也就是我出走茅山之后不久就开始闹文革了,那枚大印是首当其冲的赃物罪证,被几代人守护着的印章也就在那场乱子里没了下落,这事儿外面还真没人知道,想不到现在它竟然又露面了。”
  “这就有些对上号了,”查文斌道:“据我说知,这件事跟浙西的制香名家柳家也有些关联,其中柳家存世一些记载特殊香品的配置秘方也是被人乘着文革一并盗取,看来的确有人在利用那场乱子大肆搜刮他想要的东西。”
  胖子说:“既然那印是落在茅山符上的,那就一定是茅山弟子干的,你们想一下大致会是谁?”
  容平道:“这个就很难判断了,茅山一派自开山立宗以来广结道缘,其分支就不下几十个,流落出去的茅山符咒、阵法以及丹丸的配置更是数不数胜,很多人会画几道符就敢自称是茅山后裔,有些人更是打着茅山的幌子在外面大肆敛财。如今的茅山派倒是更像一块招牌,你能用,我也能用,会画镇尸符的不奇怪,查老弟不也会嘛,再说前些年茅山还有些余力的时候,观中弟子有数百人,如今这些人大多散落在各处,你要往这条藤上追下去怕是很难啊。”
  他这话说的的确有道理,茅山更加像是一块没有被保护起来的商标,就好比茅台酒,只要是在茅台镇上生产的酒都敢这么叫,可是真宗得就只有那一家。这画符还不比别得,有一张原符就可以临摹,茅山派行走江湖,留下的各种符咒遍布各地,花上一些功夫想要搜集这些符依葫芦画瓢再来个几张,你根本不能分辨出真假。
  “那会不会有人用假印呢?”说着,查文斌便把那张从马文军额头上贴着的符纸拿了出来给容平看道:“前辈你见多识广,能否鉴别一下这张符。”
  容平接过那符文仔细甄别了一番后说道:“这张符从符文符脚上的落笔来看,此人修道应该有些年月,说来惭愧,以我目前的道行还做不到下笔像他这般行云流水。若是再给对方涨点志气,查老弟,这张符画得可谓已经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世上能有能力做出这种符箓的除了各大门派的掌教之外怕是不会超过一只手。”
  查文斌也道:“这符的画法的确高明,晚辈自认为也还达不到这样的火候,今天前辈这么一说,那么我就可以确定这符不会是出自那个男子之手,道法的研习是讲究循序渐进,不可一撮而就,这份功力依我看至少也有四十年。”
  容平连连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起码在这个数,如今我门中能画出这般符箓的恐也只有掌门一人。”这指着那符右下角的那一枚印鉴道:“我虽本人没有亲眼见过那九老仙都君印的模样,但是宋代的印章我可是见了多了,这东西的无论是做工还是印泥的成色以及雕刻用的手法基本都吻合宋代皇室印鉴的标准。”容平说这话还是可信的,经过他手的东西的确是太多了,作为一代贼王,容平一生阅宝无数,一份印鉴的来历他大抵还是不会看走眼的。
  查文斌点头道:“这么说来,这符出自谁手,谁便是那枚印鉴的拥有者了。”
  “不过差老弟,”容平拿着那符道:“这件事既然牵扯到了我茅山信物,我想等到师傅回来以后我把这符再给他老人家过目一下,确保真伪,是否可行?”
  这个要求查文斌自然不会拒绝,他前来求证不过是为了证明心中所猜测,如今收货的信息足以让他做出更多的判断,现在这符对他而言已然无用。
  “这个自然,前辈拿去便是,不知这掌门去何处云游了,本还想来亲自拜会一下。”
  容平脸上的露出了一丝狡黠道:“说是去北京开会了,什么宗教会议,估计还有个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
  他们并没有在茅山久留,这容平好不容易归真了,查文斌也不想过多打扰他那颗清修的心,辞别过后,三人沿路而下,走在半道上夜风徐徐吹得胖子觉得好不舒服,连连道:“这名山就是名山,空气都比别的地方要清新,就是不知道下回再来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景象了。”
  “下回?”查文斌指着山崖边那灯火通明的施工现场道:“看见没,那里将来会有缆车,以后上茅山都不用再用走的了,直接享受飞仙的感觉吧。”
  茅山,再见了,查文斌默默的转头再看了一眼那破败的小屋,他心中暗暗想道:或许这才是属于你最真实的风景吧……
第二十三章
偷梁换柱
  与此同时,一封信已经寄往了霍山县茶馆,那是一封普通的挂号信,信的下方有一个小小的秋字,收到信件的封七爷立刻马不停蹄的回了那个藏在山洞里面的村落。
  拆开信封,里面果然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起云亲启的字迹,这是查文斌写给她的,目的是委托风氏遍及全国的耳目,打探那枚印章以及那样一个人物。
  风起云把信递给了封七爷只说了一句话:“照他说的办。”说完这一句她便转身回了房间,不一会儿一袭白衣的模样重新出现,那二长老道:“您又要出去?”
  “家里的事儿就交给你们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