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精校)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290

  “许是因为大汉前些年虚弱非常,这些国家以为有机可乘?”
  前些年大汉虚弱的模样,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所谓的西域长史府所统辖之地也都被西域诸国瓜分了大半,只留下一部分还在大汉统治下,而刘轩登基之后也只是将西域还剩下的包括西凉、敦煌等郡划进凉州,整个西北也以守势为主,并没有想过去将以前西域长史府的大片势力范围收归回来。
  庞统将这些情况一一陈述了一遍之后,立刻就分析出了结论:“陛下早些年以平定天下以及针对东北鲜卑为主,西北始终没有动作,所以这些国家以为大汉没有余力兼顾西北了!”
  虽然大汉的实力一直在提升,可西北诸国以及西北面最让大汉忌惮的羌人部落始终没有和大汉真正起过冲突,时间久了他们难免会觉得:“汉人根本不敢和我们作对!”,若是再出一些个有野心之辈,同时有心人在从中教唆一番,难免会升起一些心思。
  “哼,既然不听话了,那就适当的教训一番吧!”
  实际上刘轩怎么不想收回西域之地?可是那地方有点远,就算现在有悬浮车,可只要没有百姓迁移定居过去,那始终就是一块飞地。
  如今大汉刚刚打下一大片土地定为辽州,并且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可在百姓迁途上始终进展的不顺利——汉人就是如此,恨不得生老病死都在老家,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死也不肯搬家。
  早些年黄巾肆虐之时,就有许多家族不肯离开,结果惨遭黄巾贼军的屠杀和劫掠,这一部分中人又以年老长者最多。
  反倒是一些年轻人当家作主的家族早早就搬家躲过了那次灾祸。
  如今大汉虽然太平了许久,可那二十多年的混乱毕竟给天下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大规模的反叛和内乱,使得壮丁数字下滑了很大一块。
  同时天下大乱的时候怕是也没谁有心情创造人类,这就导致那一段时间出生婴孩的数量几乎是大汉历史以来的最低点。
  当时也许还不见影响,可刚刚平定了混乱的这阵子影响就体现出来了——这就和历史上三国混战的时候,人口已经下降到了那种程度,可外族却打不进来,反倒是晋朝一统天下后只坐了几十年江山就被外族打的哭爹喊娘一样。
  除了当时晋朝自己傻逼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壮丁’人数的急速下降。
  打个比方,如果三国时期可战军力是十万,等过了几十年,这十万兵已经全都不能打仗了,而因为早些年一直在打仗,没有太多的新生婴儿出生,等到大难临头的时候,百姓壮年人口的基数就比当年低了许多,在这个数字上再去征兵,自然征不到多少。
  现在就是这样,早些年的时候还有一些青壮年直接征用过来,而后来刘轩虽然不断的鼓励生育,可终究有人担心还会出乱子,尤其是那阵子大汉还没恢复一统,各地诸侯都做着土皇帝,时不时还要打上一场,一些人更是四处逃难,哪里有心情创造人类?
  所以就导致了现在大汉的百姓呈现了两极分化趋势:一批早些年的壮年已经渐渐老去,离开了一些重要的岗位,而这批人偏偏又是最恋家的,都希望在老家度过余生。
  而新一批的年轻人年龄又太小,现在还在大汉规定的上学年龄中,接受着朝廷普及的义务教育,暂时还不能接过任何重要的工作,更不要说去辽州定居做那开荒者了。
  总之,大汉的移民计划一直处于尴尬的状态当中,这几年废了好大劲也只是将辽州确定的几个重要城镇填充了一些人口,想要将偌大的辽州彻底占满,还不知道要过多久呢!
  这种情况下,哪来的多余人口去占领西域之地?何况在刘轩本来的计划中,西域也不是目前就需要去占据的,反而是北面的匈奴需要尽快收拾掉。
  不过既然这群家伙自己不开眼,那适当的教训还是要给的!
  “奉先在雒阳似乎也憋闷的够久了,听说最近有些手痒,也许应该让其领着一部兵马去西北‘巡视’一番?”
  庞统怎么听不出来天子这话是什么意思?巡视?去教训还差不多!不过为什么这话听着就这么给劲呢?
  寻思了片刻,立刻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想大汉最强盛时,不也是想打谁就打谁?如今的大汉也有了强盛时一般无二的底气,但凡敢和大汉较劲的,不用多寻思,先打一顿再说。
  不过身为臣子,不能光顾着爽快,他还是应该尽臣子的本分给出合适的建议的。
  “实际上羌人与匈奴也素有嫌隙,陛下何不顺势推上一把,让匈奴与羌人出冲突?”
  庞统最喜欢阴谋诡计了,平时没有用武之地,此时终于能够施展一身所学自然显得很积极。
  刘轩听到庞统这个建议后,这才想起……这些家伙也不是铁板一块,稍微挑拨一番,打起来怕是比自己派军前往产生的效果还要好。
  不过,关系到大汉的威严,兵马还是要派的!
  “嗯,却是一个好法子!”略逊沉吟了片刻,刘轩就有了决断:“让吕布引军前往西北巡视的诏令不变,趁着这个时候挑拨羌人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若能直接爆发冲突最好,若是不能……让奉先给他们添一把柴火!”
第32章
人选
  吕布出巡西北,派使者前往匈奴那里游说匈奴左贤王,说动匈奴对羌人用兵。
  当然,若用说的不行的话,也可以使点手段——比如招募大汉西北境内的羌民,冒充羌人部落对匈奴发动攻击。
  这事情,别人做不来,但是马超肯定没问题,同时凉州境内有许多羌民,这么多年下来也渐渐适应了大汉百姓的身份,起码在大汉的统治下他们不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发愁,只要他们遵守大汉的律法,那么有的是工作可以让他们养活自己。
  就算凉州如今粮食产量不如临近的雍州等地,更是比不上中原地区尤其是淮南有粮仓之称的地带,但保证凉州本地百姓的需求却已经足够了,甚至还有盈余。
  除此之外,凉州最发达的要数畜牧业,其中以战马养殖行业最为兴盛——毕竟属于为朝廷服务,他们培养出来的战马根本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手里有钱了之后他们还可以从内部地区采买一些西北没有的东西带过去,转手又是一大笔。
  可以说西北的农场主们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主(虽然这个时候没有贯这个货币单位了),而这些农场主中又以羌人居多——就算是汉人农场主,也会聘用大量羌人做劳工,谁让羌人对于养马颇有一套呢,就算是用新的养殖法,可最基本的与马亲近,熟悉马的习性这一点,羌人的确有优势。
  这么一来,西北地区起码可以拉出十万羌人扮演西边那些羌人部落的家伙对匈奴发动攻击,不过刘轩用不到那么多,他只需要从马腾归顺朝廷时候带来的两万羌兵的后裔中选择个三五千人就足够了。
  或者……干脆就让马超带着羽林骑去!
  羽林骑随着发展,不仅仅实力提升的极快,而且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考虑到羽林骑的特殊性,这两年刘轩又给羽林骑增加了一项训练——伪装!
  尽可能的伪装成他们需要伪装的对象,用处自然就是如今次这般要引起两方火拼的行动当中。
  不过刘轩觉得这个法子怕是用不了多久,等打到了中东那边,基本上东亚黄种人都是刘轩的子民了,他冒充自己人也没什么意义了。
  此时的中东那边充斥着大量的白种人,甚至大汉北面的鲜卑中就有许多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存在,他们也都是鲜卑,就算是南亚那边与东亚这里的人相貌肤色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因此,这个战法也就是顺带练练,当初还真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
  “有了吕布和马超,西北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
  不过让马超出阵,倒是还有一个麻烦。
  捏了捏鼻梁,刘轩估摸着自己那个妹妹也会随马超一起跑到西北去,虽然不会上前线并且上阵厮杀,但终究会让人头疼——他倒是不怕刘姿去西北,他怕刘姿跑来和自己念叨,毕竟两人此时正是最腻歪的时候。
  话说自打刘姿和马超看对了眼之后,朝廷这边的动作还是很迅速的。宗正卿刘备代表皇室与马超的父亲马腾谈论起了婚事,而全部定下来到最后大婚完毕,直接忙了半年还多。
  成婚后这两人感情倒还不错,成天腻歪在一起,让马腾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很快就可以抱孙子了——结果干等也没动静,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也练了那功法,其中是有化一身精华(就是所谓炼精化气,这个精指的是身体里的能量,自然包括亿万子孙种子)为自身功力的口诀的,只是他没想到马超居然还真用上了。
  好像马腾还因此教训了马超一顿,不过看刘姿的肚子依旧没动静,估计马超是没把自己老爹的教训往心里面去。
  另外,这出使匈奴的使臣也需要考量一番。
  “伯苗可有合适的人选举荐?”
  庞统离开后,身边最近的就是担任黄门侍郎的邓芝以及费诗,两人都是刘璋归顺后进入了刘轩视线,并且最终征辟入朝的官员。
  也许从这一点来看,两个人都算是川派的官吏,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费诗倒是西川人,可邓芝却是荆州人,老家在新野!刘璋是继承了其父亲刘焉的位置,而刘焉本身就不是蜀人,所以他在担任益州牧的时候大肆提拔外地人,以便制衡当地势力,邓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拔起来的。
  所以,邓芝严格算起来应该是荆州派中人!而在这个时期,荆州那地方可是出了许多人才的。
  比如马良、马谡这两人,目前还在荆州任职,其中马良已经做到了长沙太守,而马谡则在马良身边辅佐,将长沙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刘轩早就考虑要不要将这两人顺势调进朝廷,若是邓芝开口举荐的话,也就有了理由。
  却没想到,邓芝居然直接自荐。
  “臣愿为陛下解忧!”
  这个回答莫说刘轩没想到了,费诗也吓了一跳。
  虽然出使匈奴是一个立功的机会,做好了肯定会有所赏赐甚至提拔,可关键是如今的局势是大汉强盛,却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匈奴虽然不敢得罪大汉,但真不见得会同意出兵对付羌人。
  因此,失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除非对自己口才极有自信之人,否则这活真不敢接。
  费诗本来对自己的才学还算有自信,自觉口才也很了得,可心中也有琢磨一下,甚至酝酿下应该怎么说才能说服匈奴出兵,可没料到自己还寻思呢,那边邓芝已经自荐出使匈奴了。
  刘轩愣了下后才笑了起来,这邓芝脾气还真是够直的。
  这些年邓芝担任黄门侍郎,他也渐渐摸清楚了这人的性格。性格很直,而且不收任何礼物,若不是刘轩时不时赏赐些财帛粮米酒肉,帮着邓芝改善改善,恐怕这家子过的比一些百姓还不如。
  据说邓芝家里那位,因为他做了黄门侍郎结果家中始终无有改善,没少抱怨,结果邓芝直接给训斥了回去。
  另外,邓家在荆州新野也是大族,族中亲戚一大堆,自打做了黄门侍郎后也有不少族人想要借着邓芝的帮衬然后高升,可惜这群人无一不被邓芝骂了回去,这就导致邓芝的人际关系很差:几乎没有朋友。
  不过才学却是实打实的,否则刘轩也不会重用,不过一直担任黄门侍郎,加上平时也不与人走动,也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举荐,所以邓芝做了几年始终没动过地方,这次倒也是个机会,若邓芝真办成了,回来也好借着由头提拔一下。
  “既然伯苗有此信心,这出使之事就交给你了!”
  本来出使外国之类的事情,应该由礼部负责,不过刘轩虽然渐渐明确了各部职责,可想要各管一摊就目前来说,还不是那么合适,否则也就不需要他这皇帝来回调整了。
  得到了天子承诺,邓芝也没表现的特别高兴,而是恭敬领命,然后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至于有没有在心理面寻思出使的事情,别人就不得而知了。
  但他这样不着急,别人却不能也这样,出使匈奴可不是小事,尤其自大汉衰弱以后,与匈奴的关系也比不上当年强盛之时。
  如今天子贤明,使得大汉重新恢复强盛,那么这次出使也可以看做是对匈奴的一次示威,再次确立大汉宗主国身份的一次出行。
  所以,虽然是天子确定了的主使,但副使以及一应随军人员都需要好好的谋划,同时还要考虑到护送的问题——禁军好说,关键还是在领兵的将校。
  “将领就不用了,这次派几个校尉去就是!”
  与刘备商议此事的时候,刘备也稍微询问了一下陛下在将领上有什么推荐没有?毕竟按照此时的规矩,没有天子诏令,大将是不可以随意带兵出行的。就算兵部下来指令,也得皇帝点头才可以施行。
  没想到的是,天子并不准备调动大将,而是让校尉负责这次的护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