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张昭是当时江东首屈一指的政治家,但并非是勋一般游说之士,换句话说,不是外交人才,面对如此窘境是一筹莫展啊。可是无法从曹操这儿得到比较好的条件,他就不可能回去战败周瑜,掌握战降的主导权,所以也逡巡着不敢走。最后甚至把心思打到了曹操心腹秘书杨修、刘放等人的身上,结果却还是一无所获。
不过即便如此,张子布终究是老牌的孝廉,天下知名之士,曹操君臣对他一直都很客气。今日遣人召唤,却突然要他“报门而入”,张昭就奇怪啊,心说这是出了什么事儿了?曹操要正经跟我们江东翻脸吗?
心中疑惑,却又无从查考,只得站立门前,长声报道:“闽州刺史张昭,应召而来,拜见丞相。”他当年在孙策手下,职位是长史和抚军中郎将,但这俩职务都只是幕职而已,不被朝廷认可,朝廷给他正式的封拜,就只有一个有名无实的闽州刺史。
侍卫把张昭引至堂上,只见曹操冷然相对,竟然也不设座。张子布那也是傲骨铮铮之人,见此情景,不禁一捋胡须,面斥曹操:“公为大汉丞相,当识礼仪,何以慢士若是?!”
丞相礼绝百僚,再尊贵的官职、爵位,见了丞相都必须先行致礼,可这并不说明丞相可以不还礼,不说明接见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丞相可以不设座席,而让对方始终杵着回话。当然啦,真这么干的丞相也不是没有,比方说——董卓董仲颖。张昭心说你如此轻慢士人,倨傲无礼,难道你想学董卓吗?周瑜骂你是汉贼,我还跟他争辩来着,你要是无缘无故就摆出这么副态度来,那可真是汉贼无疑了!
曹操闻言,“嘿嘿”冷笑一声:“子布既甘为国贼,吾又何必相礼?”
张昭大吃一惊,心说我怎么就国贼了?“丞相此言何意?”
荀攸在旁边看不过去了,心说丞相啊,你明明猜到有七八分,江东兴兵是孙权、周瑜瞒着张昭干的,还要跟这儿耍他,他快五十岁的人了,要被你气出个好歹来可怎么办啊?反正态度也已摆明了,还是赶紧入正题吧,于是把腰一挺,臀部离腿——这意思,我要准备发言了啊。
谁知道还不等他开口,就听旁边儿贾诩抢先说道:“张公,君实为周瑜所构陷,而乃不自知乎?”
荀攸一听这话,缓缓地就又把屁股给放下来了,心说贾文和果然急智,他不提孙权,光提周瑜,这是要借着这个契机,引发江东的内讧啊。好,那我不说话了,且由得他去发挥吧。
第八章、红脸白脸
贾文和道出孙权和周瑜悍然动兵的消息,张子布当场就石化了。
张昭原本的想法跟陈端一样,都觉得江东兵少力弱,即便周瑜不肯降顺曹操,那也应当立营设垒固守啊,断不敢主动挑衅——要不然明知周瑜施了调虎离山之计,他们又怎敢全数离开江东,放心大胆地往曹营和中原去?
可是谁能想到,周瑜这胆子都逆天了,真敢以小搏大,怂恿孙权主动去进攻江北!
有句成语叫“白头如新”,是指朋友之间不能互相了解,结识时间虽长,却仍然如同初识一般。就好比张昭之于周瑜,两人与孙策同定江东,后又并受遗命之重,扶保新主孙权,共事也将近十年了,说不上相交莫逆,那也算知根知底,然而张昭就断然料想不到,周公瑾竟然会有般泯不畏死的豪杰胆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张昭细细一想,大概周瑜从仕的前半段都被笼罩在孙策的阴影之中,那“小霸王”之嚣张跋扈、一往无前,更在周瑜之上,故此不显;而后半段他在吴县辅佐孙权,周瑜屯兵柴桑,北拒曹操、西攻黄祖,见面的机会就没有那么多啦。所以自己知人不明,一个不慎,竟然被周瑜因势利导,玩出这么大的妖蛾子来!
倘若是勋在这儿,他一定会说:“张公,知周公瑾者,唯孙伯符也,仲谋亦不能料,而况张公?”原本历史上知周瑜的还有一个鲁肃,演义里再加上个诸葛亮,可惜在这条时间线上,那俩却都没机会跟周瑜深入接触。
所以张昭又惊又怒,赶紧撇清自己,说:“吾主兴兵之事,吾固不知也。此必受小人蛊惑,昭即返江东,以止兵戈。”
张昭想走,可是曹家却不能放他走。原本战事未开,曹操既不肯答应张昭的请求,却也没赶他走,其目的是为了敷衍和麻痹孙权——只要张昭一日不返回江东,你便一日以为合谈休兵还有机会,乃不敢来救荆襄之难。如今双方正式起冲突了,那就更不能放张昭离开啦——他回去真能劝说孙权临阵收兵吗?孙权倘若真那么听张子布的话,那早就把人质给送到许都去啦。
得先留着张昭,等到前线战胜——哪怕只是小胜——再放其归去,便有机会一扫江东抗战派的势力。那么要是万一曹军受挫呢?也可以放归张昭,以迟滞江东扩大战果的速度。所以,张子布你现在可不能走!
当然这些理由不便直陈,当面告诉张昭——即便老先生自己都能猜得到。这时候就应该有人跳出来帮忙曹操唱白脸啦,大喝一声,说这家伙先假装议和,其实跑来迷惑咱们,孙权就好放心大胆地发兵,如今他又诡言回去劝阻孙权,骗完人又想安然离去——世上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儿?他把咱们都当傻瓜吗?
荀攸原本想着,靠自己跟张昭的老交情,先站出来唱红脸,然后贾文和名声一向不好,由他唱白脸再合适不过啦。可是谁想到贾诩抢了他的话,先唱起了红脸——荀攸心说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改邪归正,从此假装正人君子、忠厚长者了吗?难道倒要我来唱白脸不成?!
张昭求去,曹操只是冷冷地盯着他,也不反对,也不说放人,估计也在那儿等白脸出现呢。荀攸环视众人,心说找谁好呢……突然被他瞥见一人,当下微微地挤了挤眼睛,随即又把嘴巴朝张昭一努——这家伙足够聪明,希望能够领会我的意图吧。
果然那人瞧见荀公达的眼神,先是一愣,随即敛容而向曹操:“不可纵也。张公伪作议和,以惑于我,而实兴兵。若容其全身而返,是再受欺也,则朝廷颜面何存?望丞相三思。”
曹操斜眼一瞥,说话的不是旁人,正乃主簿刘放也。他当即把袖子一甩:“吾等所议,军国重事,汝何如人,而敢妄言?”你做好会议记录就完,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曹氏君臣这么一演戏,张昭也瞧明白了,这是不肯放我走啊。不禁苦笑道:“吾今百口莫辩,若辞去时,反为人所讥也。请容暂留,而遣使奉书,以劝说孙将军。”我写封信回去总可以吧?
曹操答应了,于是便让张昭回自家暂住的宅邸去给孙权写信。等张昭一走,曹操环视众人,说:“今乃可议取江夏之事。”其实曹家这两天也一直在商量这事儿,如今江东两路军北渡骚扰,那么进取江夏就更为当务之急啦。
要说原本的荆、扬二州虽然接壤,但最方便往来的只有北部——有长江连通,沿江而行,从庐江或者豫章,即可直抵江夏。南方人烟稀少,又多山地丘陵,道路曲折狭窄,连通不便,况且荆州的南部四郡此刻暗通曹操,有坐壁上观之意。所以若能取下江夏,就等于断绝了孙、刘联络之途。
况且如今庐江在曹家手中,曹操大军屯驻南阳,江夏郡横在两者之间,无论兵马调动、粮草输运,甚至只是使命传达,都必须先绕路汝南,得兜一个大圈子。若能打通江夏,则曹军可于大江中上游之间调动自如,即便同时开辟荆扬两处战场,那也并不为难啊。
所以曹操说了,咱们得尽快发兵去打江夏。黄祖老革,能力有限,手下兵马也有限,随便派个两三万精锐去,取之不难。当然啦,黄祖可能会向襄阳的刘表求援,刘表若是不应,正好并吞江夏,刘表若是应了,估计那时候天气也凉爽啦,军中疾疫也彻底止息了,正好趁其虚乏,渡过汉水去攻襄阳。
曹操自然必须跟主力在一块儿,仍然坐镇绿林山麓,那么派谁去打襄阳为好呢?正在筹商之际,突然一人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大喝一声:“儿愿往取江夏,请大人允准!”
众人打眼一瞧,请令者非是旁人,正乃曹操的二公子曹丕曹子桓是也。这一年曹丕虚岁十八,搁后世不过才一中学生而已,但在这个年月,已经行过冠礼,取了表字,甚至不久前连婚礼都举行过了——娶的当然是袁熙旧妻甄氏——那就算是成年啦,有亲上战场的资格。
这些年曹操每遇征伐,必使长子曹昂留守许都,随身则带着次子曹丕。曹丕这小年轻少年时代调皮得人憎狗嫌,就经常有人劝曹操,说你不能这样惯着儿子啊,得好好约束老二才成。可是曹操说啦:“人各天性不同,子修忠厚诚实,故束缚之也;而丕跳档,乃放纵之,任其天性而行,未必不成才也。”
是勋暗中对这种说辞嗤之以鼻——不是这哥儿俩天性有差吧?是你不同的管教方法才造成了他们迥然不同的性情吧?他怀疑曹操是因为曹丕跟自己小时候很象,一样的调皮捣蛋,是个超级熊孩子,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更喜欢曹丕的,所以才不愿意横加约束。
不过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小时候调皮谁都治不了,长大了倒也成为一代豪雄,曹丕同样,熊孩子了十几年,等到临近成年,突然间就转性了——性情多少还是有点儿轻佻跳荡,但同时也很向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水平不在曹昂之下,而好骑射、击剑,论武艺更在他大哥之上。曹操对于次子这般变化,自然是看在眼中,喜在心头,经常跟别人夸耀,说:“是儿最肖吾也。”
是勋有时候就担心啊——不会吧,原本历史上的丕植之争,在这条时间线上不会变成昂丕之争吧?不过还好,曹昂虽然并非曹操的嫡长子,但自幼生母去世,被嫡母丁夫人待若己出,而丁夫人并无生育,所以按照传统礼法,曹昂非嫡也是嫡了。嫡庶之间,区隔有如鸿沟,原本历史上曹丕、曹彰、曹植并嫡(曹操与丁夫人离异后,乃以卞夫人为正室),所以才能争上一争,如今昂为嫡而丕为庶,竞争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啦。
再说曹丕此番跟随曹操南征,听说要派一支偏师去打江夏,小年轻跃跃欲试,当即站起身来请令。曹操摇摇头,说:“人非生而知之者也,况子桓弱冠,安有初阵即为大将者乎?”曹丕其实不是头一回上战场啦,但亲自领兵,控扼方面的经历和经验还等于零,曹操肯定不会放心。
曹丕赶紧求恳,说我知道自己经验不够充足,也没想着能亲自领兵,只求为一副将,冲锋在前,于愿足矣。曹操左右瞧瞧,注目乐进、李典:“卿等谁愿将吾子以取江夏?”
乐进、李典对视一眼,却谁都不肯应承。乐进是曹营宿将,李典的年龄和资格都要嫩一点,但自伯父李乾、堂兄李整死后,实领其兵,地位乃可与乐进同列。可有一点,二将终究都是外姓,都心说派我们去打江夏不难啊,可还要照管好子桓公子……谁知道他到时候听不听调遣?吃了败仗我们是罚好是不罚好?终究那就不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啊,他有熊孩子的前科啊!
两将这么一对视默然,曹操也明白其意了,心说他们这般心结,倒是也可以理解——只可惜子孝、元让、妙才不在啊……子廉倒是在,可惜他跟曹丕一贯不对付,我还不放心让他们俩搭伙呢。再一沉吟,突然间手指一人:“高行可率军往也。”
第九章、涢水之战
这年月亲族观念非常浓重,要不然是勋也不会足以与二荀,以及去世的郭嘉并列,论亲厚更在程仲德之上——无他,谁叫他跟曹操有姻亲关系呢?所以曹家大将,第一梯队都是些同族或者姻亲。同族者,曹仁、曹洪、曹纯也,姻亲者,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也。
曹纯战死在白狼山之役,夏侯渊时在辽东,此外曹仁和夏侯惇也都镇守方面,并未从征。如今曹操身边的亲族大将,就只剩下曹洪曹子廉和夏侯廉夏侯高行啦,曹洪跟曹丕关系不好——据说此人富而悭吝,曹丕曾经跟他借钱,他竟然连一个大子儿都不肯给——曹操不放心让两人搭伙,算来算去,那就只剩下一个夏侯廉了。
诸曹夏侯当中,就夏侯廉本事最低、战功最次,照理说并非主将的最佳人选——问题能够镇得住曹丕的,也就只有他了,终究论辈分他是算曹丕的表姨丈。真论打仗,新领虎豹骑的曹休曹文烈比夏侯廉厉害多了,可惜曹休跟曹丕同辈,这堂哥可未必能够管得住了堂兄弟——因为堂得太远啦。
曹政曹安民是曹丕正经的堂兄,只可惜本就不怎么能打仗,胳膊受伤以后,更是直接转为文吏了。
所以矬子里拔将军,征讨江夏的主将位置,最终还是只好落到了夏侯廉头上。当然啦,曹操对夏侯廉的能力并不放心,所以又安排:“曼成与吾儿并为副将。”让向来谨慎的李典也一起去,应该问题不大了吧。
这边曹军点选精锐,谋图江夏,夏侯廉他们还没动身呢,在许都的荀彧就派人把张纮给送到曹营来了。正如陈端所言,张纮奉命入京游说,荀文若却不过他的情面,但也不好代替曹操答应他的请求,更不能放纵他在都内四处拜访朝官,所以干脆——我写封信去帮你劝说丞相,你带着直接去绿林山面谒吧。
张纮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身还带着一个名叫朱桓的小年轻。朱桓与陆议相同,正吴郡四姓中朱氏的公子也,身负跟陆议一般的使命,要来卖主求荣。此番江东派出了四批使臣,张昭这一路直接来找曹操,太过敏感,所以四姓未敢插手,其余三路,却都安排下了族中青年才俊同行。
曹操没肯见张纮,直接把他轰去跟张昭同住了。二张见了面一交换消息,听说孙权已然起兵,张纮也不禁大吃一惊,随即慨然而叹:“吾等尽入公瑾彀中矣!”咱们都掉进周瑜预设的套子里去啦。
再说夏侯廉、曹丕、李典于六日后动身,率领马步军兵三万五千,自绿林山东麓进入江夏境内,首先攻打南新市,然后打算渡过涢水,经安陆直指江夏郡治西陵。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可能打下安陆黄祖就必得投降了,因为安陆是其族居之地,这要是能逮着安陆黄氏三五名长老,还怕黄祖不俯首称臣吗?
黄祖也知道难抵曹军锋锐,所以涢水西方的云社、南新市二县几乎就放了空。夏侯廉兵不血刃,拿下城池,当即遣人快马返回向曹操报功。曹操回信提醒他,说安陆以南段的涢水连通长江和古云梦泽,亦能行大舟也,你们渡河的时候可千万小心哪。
书信才刚发出去,突然接到禀报,说夏侯廉果然在渡河的时候遭到黄祖水军的袭击,损失惨重。曹操大惊,心说夏侯廉、曹丕二人于战阵之道不够娴熟,也就罢了,李曼成你随我多年,南征北讨,向来谨慎,难道也会犯错吗?究竟是怎么吃的亏呢?损失有多严重?
反正两地距离并不遥远,曹操正闲得发慌,干脆命曹休点齐虎豹骑,他亲自率领着前往接应。一日骑行百五十里,才过南新市,就见到大批曹兵溃退而来。曹操收拢败卒,打听前线形势,方才知道——这仗打得可很惨烈哪。
当时夏侯廉派李典率军从安陆南面伪渡涢水,以吸引黄祖的水军,自己则与曹丕一起统率主力,从更上游处趁夜涉渡。一开始还挺顺利,曹军依靠从附近搜集来的渔船和现扎的筏子,半夜间即渡过去十之二三,控制住了河岸阵地。可是到了下半夜的时候,突然水面上火光大起,无数荆州战船汹涌而来,火箭攒射下,渡河的曹军船只大多被焚毁,人皆溺水而亡。夏侯廉赶紧下令停渡收兵,然而正当混乱之际,却又有大批敌方步卒从战船之间乘小舟杀来,当先一将弓术精熟,所中者无不当场殒命。
曹丕看不过去了,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便是弓、剑二道,于是驰马而出,疾射敌将。却不料敌将将身一侧,即轻轻巧巧让过来箭,随即反身而射,正中曹丕的战马。战马委顿在地,曹子桓滚鞍而落,士气又受重挫。
夏侯廉知不能胜,急忙命人抢回曹丕,先退返南新市,自己领着部曲断后。然而鏖战到了黎明,部下大多战死,夏侯高行亦身被数创,只得落荒而逃。
曹操迎面撞见的,就是夏侯廉的败兵了,而曹丕估摸这会儿已经逃进了南新市。于是曹操到处寻找夏侯廉,终于被他寻着,就见这位姻亲被亲兵负在马上,身上被创多处,血流殆尽,已经只剩下一口气了。曹操又是悲恸,又是恼恨,拉着夏侯廉的手直咬牙关。夏侯廉挣扎着长出一口气,说:“有负丞相所托……敌将实勇锐不可当也……”说完话就咽气了。
曹操心说那是谁啊?江夏还有这般悍将吗?往昔是宏辅曾经跟我说起过,荆州有一黄汉升,有一文仲业,皆大将之才也,可是黄忠见在长沙韩玄处,难道说刘表把文聘派到江夏来了?
正筹思间,就听远处喊杀声大作,败兵皆道:“敌杀来矣!”曹操心说谁人如此猖狂,打赢就打赢了吧,难道还想一路追到南新市来不成么?瞟一眼曹休,曹文烈抱拳道:“丞相可先入南新市,待休拒此来敌。”曹操冷笑一声:“吾尚未老耳,正要为高行报仇!”抬起马上长槊,便朝东方驰去。
曹休生怕曹操有失,赶紧驱策虎豹骑跟上,将曹操卫护在当中。时间不大,果然遇敌,一番恶战,互有损伤,乃各自罢兵归去。曹操退入南新市,召曹丕过来点验败兵,两战折损竟不下四千人。曹操就问儿子啦,敌军究竟总数多少,你们竟然败得这么惨法?
曹丕说据儿臣估算,江夏的战船不下百数,登岸的步兵也有三万多人。当时我们分了五千兵给李曼成去下游佯渡,还有五六千兵渡过涢水去了,敌军半渡而击,我军促起不意,难以列阵,故此大败。
曹操慨叹道:“若元让、妙才等在,不致此败也。”
同样的兵数,同样的遭遇,放在不同主将手中,最终战果也将迥然不同。夏侯惇、夏侯渊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应对各种乱局的经验也很丰富,虽说河岸边兵力少于敌方,但只要能够及时控制住混乱局面,提振士气,就算失败也没有败得这么惨的道理。然而李典不在,夏侯廉和曹丕的经验都相对缺乏,那便只有大败而归了。
可是江夏竟然出动了三万人,这倒大出曹操的意料之外,不禁怀疑,是不是刘表把襄阳的主力也通过水路调动过来了?还是长沙的韩玄终于摆脱了刘睿、赵范等人的牵绊,得以北上增援黄祖?我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赶紧谋渡汉水,猛攻襄阳去?
苦思一夜,不得要领,同时派出去的哨探也陆续来报,说敌军已然退回船上去了。曹操在南新市歇了两日,整顿败卒,李典亦率军前来相合——他倒是运气好,没怎么撞见敌人,但问题原本就只是佯动,根本没敢真的渡过涢水,待听闻主力战败,便即匆促退返。
曹操召集三将,商议进退之计。曹丕主张缓步而前,直至涢水西岸立阵——“吾今有备,敌无可袭也。乃可尝试摧破敌舟,为高行将军复仇!”李典表示反对,说士气已挫,当返回大营另作谋划,况且——咱们全是步兵,你怎么摧破敌舟法?
曹丕说:“自大营运礟车来,以火药球击之,焉有不破之理?”曹操朝他一瞪眼:“礟车运转繁难,而敌舟可自由来去,如何取准?如何摧破?”你就别出馊主意了,咱们还是先退回去再说吧。
于是即留下数百兵守备南新市,自率大军返回绿林山麓。可是还没回大营呢,就又得到警讯,说有大股敌军突然出现在离乡聚附近,人手一束火,趁着南风焚烧曹军营垒。乐进出战被创,荀攸等人费了好大力气才将敌军击退,计点伤亡又一千余,粮草辎重则损失严重。
曹操是真怒了,心说我倒瞧不出来啊,黄祖老革竟然那么会用兵,神出鬼没的!难道是有什么能人在旁指点他吗?匆匆赶回大营,召聚群臣前来商议。曹操说如今疫病也基本止息了吧,咱们必须调动主力拿下江夏,省得黄祖老在我侧翼骚扰,要再来这么几仗,敌军积小胜为大胜,我军士气非跌落谷底不可!
荀攸说丞相你先别着急,然后转身注目一人:“公礼,可直言也。”
那人紧锁眉头,望一眼荀攸,然后转向曹操,拱手道:“启禀丞相,敌来袭时,射乃于望台观之,却不似尽为江夏之卒也……”
第十章、为小儿欺
黄射黄公礼受命从征,但他的作用不是赞军谋划——他也没那个本事——一是因为曾经担任过章陵太守,所以要帮助曹操抚安旧章陵郡也即南阳郡的西南部地区,更重要的,他得不停地写信去劝降自家老爹黄祖。
黄射在御军方面是白痴,在治政方面也不过庸才而已,所长者唯文学尔——当然是跟普通士人比,而比之是勋、祢衡、王粲之类文学之士,那也不过一普通票友罢了——但终究混迹官场多年,还是多少积累了一点点政治智慧的。他一开始信心满满,还以为只要家书一至,黄祖必降,从此父子又可重聚,同享富贵,可是没料到老爹竟然那么顽固,都这时候了,还打算绑在刘表的战车上殉死呢。几封信过去,都被黄祖严词拒绝,黄射就慌了,心说老爹你不怕死还则罢了,可是你这态度肯定会牵累到我的啊——只怕不等江夏陷落,我就先被曹丞相下了大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