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654

  包拯的官阶不高,只是六品官员,但权力很大,这也是宋朝的特点,高品官大多是闲职,由低品官掌握重权。
  他不仅掌握两浙路财权,同时还有监察御史头衔,各地方官对他既畏惧,同时又十分巴结。
  此时,包拯也从牛车窗看见县学大门处的华丽马车,他也有点被震住了,居然是三匹马,就算是京城也很少见啊!
  “那是谁家的马车?”此时范宁已经进客栈了,包拯没有看见他。
  坐在他对面的县令李云笑道:“朱家的马车!”
  包拯心念一转,脱口问道:“难道是朱贵妃?”
  李云点点头,包拯便不再多问了。
  原来是朱贵妃的家人,难怪……
  包拯又沉吟一下问道:“范公有个孙子,也是一个了不得的神童,他现在就在吴县,不知……”
  李云笑了起来,“包公问是范宁吧!”
  “正是他!”
  包拯也笑了起来,“看来这位范小官人很有名气,连县令都知道他。”
  李云当然不会说,自己是从岳父那里得到消息。
  他捋须笑道:“这次县士选拔赛,范宁大放异彩,明天包大官人就能亲眼目睹他的风采。”
  包拯笑着点点头,一别数月,他还真有点想念这个小家伙。
  李云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无论如何,他必须用县士选拔赛把包拯拖住,不让他去调查民情,在自己仕途转折之际,不能有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报告出现。
  包拯认识范宁,那是再好不过。
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
  次日一早,县学大门口敲锣打鼓,热闹异常,数十杆彩旗在县学门口迎风飘扬,一幅巨大的条幅挂在大门上方,上写五个大字:“县士四强赛”。
  大门口早已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神童风采的数千民众,数十名县衙弓手在大门前维持秩序。
  刘院主带着范宁在县学操场内等候,他们稍稍等了片刻,朱佩的华丽马车便疾速驶来,停在了操场旁边。
  “院主,真是抱歉,我今天有点睡过头了!”朱佩有点不好意思地从车里钻出来。
  她穿着和昨天一样的衣服,亮蓝色的绸缎士子服,头戴士子巾,脚蹬鹿皮小靴,估计来不及换衣,但脸上的眉眼却重新画过,依旧是清新如出水芙蓉般俏丽。
  刘院主笑眯眯道:“时间正好,一点都不晚。”
  他回头看了看范宁,又笑道:“我们走吧!”
  众人一起向考场内走去。
  “昨晚睡得很晚?”范宁关切地笑问道。
  “估计是吧!”
  朱佩捂着嘴,疲惫地打了个哈欠,带着一丝困意道:“我都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醒来时天已经亮了。”
  刘院主回头笑道:“再坚持一下,还有两天,结束后就可以回家好好休息。”
  “院主,明天个人赛考什么内容啊?”范宁好奇地问道。
  “基本上和团体赛一样,考五经、诗和杂项,策论不考,对你而言都是强项。”
  “那最后要录取多少人?”朱佩问道。
  “每一届都一样,选拔赛的前十名,称为县士,朱佩,你也会有县士称号。”
  朱佩撇撇嘴,反正她也不能参加解试,这种县士对她有什么意义?
  刘院主的心中有点矛盾,如果范宁被录取,他就要进县学了,这绝不是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但考虑到范宁的前途,他也只能支持范宁继续前行。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比赛场,今天是四强赛,其实就是县士选拔赛的团体决赛。
  对参赛选手个人而言,他们走到这一步,每个人都拿到了上中基础分,如果今天夺冠,那基础分就是上上。
  像徐绩他们,第一轮就被淘汰,底分就是中,得到这个底分,个人赛发挥再好也没有意义。
  但四强赛对于四个学堂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们的排名,关系到他们对各地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四个领队都十分紧张,他们坐在一旁观战。
  首先是抽签座位,延英学堂抽到四号位,一号位是长青学堂,二号位是县学附属学堂,三号位是余庆学堂。
  除了延英学堂只有两个学生外,其他学堂都是三个学生,他们都是甲区突围的三支正队。
  五名考官也已就坐,他们都是来自府学的教授,主考官叫齐雍,四十余岁,是府学副教谕,太学出身,看起来颇为精明能干。
  这时,洪亮的钟声敲响,几名官员依次走了进来,最前面是县学政赵修文,其次是县令李云陪同着视察吴县的包拯,后面跟着县丞、县尉和主薄。
  赵修文笑着给众人介绍道:“县君我就不介绍了,大家都认识,除了县君,今天还有一位大官人也来旁听我们的比赛,两浙路转运使,包大人,请大家欢迎!”
  在众人的掌声中,相貌威武的包拯站起身笑道:“在下包拯,刚从陕西路调到两浙路任职,吴县的县士选拔赛我早有耳闻,据说它开创了童子试县考的先河,今天能亲眼一睹,也算是我的荣幸,好了,不打扰比赛,大家开始吧!”
  说完,他坐了下来,目光带着笑意地向范宁望去,范宁向他眨眨眼,做出一个多年未见的表情。
  这时,县令李云向主考官点点头,示意他比赛可以开始。
  齐雍站起身道:“今天是四强赛,各种规则和之前差不多,但有一点不太一样,根据赵学政的要求,今天每个考官都要打分,并且公示出来,包括我自己,让大家都明明白白。另外,今天每一道题都要考校书法,请大家重视。”
  齐雍说完,见众人没有异议,便拾起小锤敲了一下铜磬。
  ‘当!’
  随着一声清脆的磬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
  ……
  小童抱着题签筒上前给各学堂抽题,朱佩望着主考官低声对范宁道:“这些家伙都是来自府学的,你说徐绩祖父会不会对他们施加影响?”
  “如果他这样做,也未免太卑鄙了,他可是府学首席教授啊!”
  朱佩哼了一声,“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的为人,这样说吧!他孙子是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只是他稍微隐蔽一点。”
  范宁心中暗暗思忖,‘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今天就要格外小心了。’
  这时,发题童子来到他们面前,朱佩伸手抽了一支签,把题目打开。
  ‘言鄙漏之愚心,若逆指而闻过’
  请说出出典并背诵全文。
  朱佩眨眨眼,若有所思,片刻她对范宁小声道:“我好像读过这两句话。”
  范宁笑道:“这两句话是出自《汉书·杨敞传》,本来应该属于上绝题,但这篇文章却很有名,叫做《报孙会宗书》,属于县学必背的一百篇文章之一,所以难度又降下来,属于中品题。”
  朱佩笑着点点头,“原来是《报孙会宗书》,难怪我感觉很熟悉,我也读过这篇文章,只不过有点忘了。”
  “不妨!我记得很清楚。”
  范宁便将开头默了一遍,交给朱佩抄写,要拿书法高分,当然得朱佩出手。
  主考官齐雍再次敲响铜磬,“时间到!所有学生停笔。”
  齐雍又抽出顺序签,余庆学堂首先答第一题,延英学堂排在第三个回答。
  余庆学堂抽到的是对联题,要求他们从唐诗中找出一幅对联,并写出来历。
  这道题目比较简单,属于下品题。
  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但余庆学堂选的是: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
  这副对联不错,比较有韵味,五个考官一致给出了上上分。
  朱佩又小声对范宁道:“我有一种直觉,考官偏向余庆学堂。”
  “为什么有这种直觉?”范宁笑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