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654

  六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向北而行,现在的宋军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宋军,从鲲州得到三十万匹战马,还有河西以及从西夏、辽国获得战马已经不下百万匹。
  六十万大军中虽然专业骑兵只有十五万,但每个士兵都有一匹战马代步,使军队行军不再艰难,速度也比较快,队伍如一条河流在官道上流淌。
  赵顼乘坐的马车十分宽大,由数十匹挽马拉拽,车厢就是数间移动的房子,有寝房、书房和小型议事房,长约三丈,宽达一丈,光下面的轮子就有八对,都是精钢打造的车轮和车轴,还有橡胶车胎,行走得十分平稳,基本上感受不到颠簸。
  在小型议事房内,天子赵顼、楚王范宁、左右相国富弼和文彦博以及枢密使韩琦等五人正在商议对上京的作战。
  范宁道:“上京内乱后,从兵力上看,上京只有七万骑兵,但微臣获得的情报,上京有人口三十万,其中青壮男子十万,如果全部动员起来,辽国的兵力瞬间可达十七万,而且上京仓库中至少还有三十万皮甲和百万支长枪和战刀,这十万士兵的战斗力可能会弱一点,但如果为了生存,他们也会拼命,从这几方面来看,夺取上京并不容易,还将有一场恶战。”
  赵顼沉思片刻问道:“辽阳城当时也有十几万军队,殿下不也一样不伤亡一兵一卒,便拿下它了吗?为什么上京不使用同样的手段?”
  范宁叹息道:“辽阳城的战役太惨烈,最终死亡近二十万人,微臣可以承担这个恶名,但陛下御驾亲征,最好还是留下一个仁义之名。”
  范宁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赵顼用了攻打辽东城的办法,那暴君的名声就逃不掉了。
  赵顼一时间沉默了,宋朝的君主代代都比较看重仁义的名声,如果一场战争导致普通百姓死伤数十万,这个名声确实不好。
  富弼捋须笑道:“说不定没有那么夸张,在宋军的高压事态下,辽国很快就会屈服投降。”
  范宁摇摇头,“据我所知,耶律洪基不是这样的人。”
  就在这时,外面有侍卫报告,“启禀陛下,辽国使者求见,是辽国叁知政事韩孚。”
  赵顼微微一怔,他随即对韩琦道:“韩爱卿去接见一下吧!看看辽国使者想谈什么?”
  韩琦行一礼,匆匆去了。
  赵顼见范宁面带笑容,便问道:“范爱卿知道辽国使者要来?”
  范宁点点头,“只能说猜到他们要来,无非就是求和和投降,投降不大会,但求和肯定会有,或者就是像匈奴或者突厥一样远遁,游牧民族嘛!如果辽国这样干,微臣一点都不奇怪。”
  “范爱卿觉得我们有必要接受求和吗?”
  范宁想了想笑道:“如果是投降式求和,或许可以考虑,否则,陛下还是攻打上京更有意义。”
  “请问楚王殿下,什么叫做投降式求和?”文彦博好奇地问道。
  “就是以求和之名来掩饰投降之实。”
  赵顼也有了几分兴趣,问道:“那怎么样才算投降呢?”
  “陛下,投降的一个前提就是去除帝号,耶律洪基接受陛下的册封,辽王也好,辽国公也好,这些都可以商量,但耶律洪基必须要将至亲的子孙质于汴梁;其次就是进贡,一旦辽国投降,如果还保持王国地位,那它就是大宋属国,作为属国,每年必须要向陛下进贡土地、五谷和人口。”
  “那爱卿觉得耶律洪基会投降吗?”
  范宁摇摇头,“辽国大臣会,但耶律洪基绝不会。”
  这时,韩琦匆匆回来,他等上马车禀报道:“陛下,辽国打算迁都,特来恳请陛下准许辽国西迁。”
  众人都很惊讶,辽国居然是要迁都,果然被范宁说中,契丹人想远遁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辽国灭亡
  赵顼顿时有兴趣了,对范宁道:“朕倒想见见这个韩孚。”
  范宁笑道:“陛下现在见他还不妥,不如陛下坐在里间,当臣等在这里问问他详细情况。”
  “也可以!”
  赵顼便坐到里面御书房内,拉上移门,外面的谈话他也能清清楚楚听见。
  不多时,韩孚被带了进来,他年约五十岁,辽国进士出身,在辽国做官二十余年,现任参知政事。
  富弼曾经出使过辽国,认识韩孚,他微微笑道:“韩知政,我们很久没见了。”
  “原来是富相公,文相公也在,这位是……”
  他目光望向范宁,范宁淡淡道:“在下范宁!”
  “原来是楚王殿下,在下失礼了。”
  韩孚连忙躬身行礼,范宁摆摆手,很客气道:“韩相公请坐!”
  韩孚在对面坐下,一名宫女上了茶,范宁淡淡道:“听说辽国打算迁都,不知准备迁到哪里?”
  “已经决定,第一站将迁都到金山北麓的金山城,那里是辽国最西的边陲。”
  金山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也是辽国最西面的疆域,辽国在那里修建了一座金山城,有一千士兵驻扎,但当初筑城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这里会成为辽国的都城,这就像城内的豪门大户搬到乡下祖先留下的几间破草房一样,让几名大宋相公都为之感叹。
  范宁却眉头一皱,他听出里面话中有话,便问道:“第一站是金山城,那第二站呢?”
  韩孚叹口气道:“辽国已经半农耕化,金山北麓并不适合辽国长久建都,只是暂时落脚地,我们天子真正要去的地方是碎叶,在那里建立新辽。”
  范宁第一个反应就是西辽,历史上,辽国被金国灭亡,耶律大石在碎叶一带建立了西辽,最后被蒙古所灭,今天耶律洪基也要走这一步吗?
  范宁淡淡道:“去金山也不容易,且不说那边本来就是乃蛮部的势力范围,还有达旦部和烈山部的沿途袭扰,你们怎么保护数十万妇孺西迁?”
  韩孚沉默片刻道:“只要宋军能网开一面,准许辽国西迁,不再赶尽杀绝,我们会感激不尽,至于草原宵小,我们并不畏惧,更何况有辽国在西面牵制草原游牧,大宋的北方至少会安宁百年。”
  “韩相公就为此事而来?”
  “正是!”
  范宁和富弼等人交换一个眼色,富弼道:“这件事我们要禀报天子,商议后再做决定,韩相公稍微等一两天吧!”
  韩孚深深看了一眼书房门,起身告辞离去。
  这时,天子赵顼走了出来笑道:“辽国居然要迁都去碎叶,各位爱卿觉得可能吗?”
  范宁笑道:“碎叶是黑汗的统治中心,辽国必然是要和黑汗决一死战,其实微臣觉得,辽国西迁,未必是坏事。”
  “何以见得?”
  “关键就是那句话,辽国现在是半农耕之国,如果他们真能在碎叶立足,迟早会和西州回纥形成激烈对抗,这对我们将来收复西域会有很大的帮助。”
  “范爱卿认为可以和谈?”
  “微臣觉得可以试一试,微臣也不主张彻底灭了辽国,有辽国的存在,确实能牵制草原游牧民族壮大,我们甚至可以和辽国达成协议,只要辽国肯去帝号,我们可以助他夺取碎叶,相反,如果他们不肯去帝号,那辽国西迁就走不到金山。”
  范宁提出的这个方案富弼和文彦博都赞成,韩琦也同意,毕竟辽国已经对宋朝没有什么威胁了,唯一让宋朝不满的就是他们帝号,如果辽国能去帝号,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次日,富弼向参知政事韩孚提出了宋朝的条件,韩孚立刻送鹰信回上京,此时宋军主力距离上京已不足四百里,半天时间,耶律洪基便收到了韩孚的鹰信。
  “居然还是要我们去帝号!”耶律洪基只觉胸中一阵绞痛,他怕兄弟看出来,尽量克制住疼痛。
  耶律洪泰没有发现兄长的异常,他仔细看了一遍鹰信道:“宋朝说他们会适当帮助我们夺取碎叶,这适当帮助是指什么?”
  “还能是什么,无非是给我们一些生铁,难道宋朝还会给我们铁火雷?”
  “我倒觉得可以试一试。”
  “我们可以有条件的使用铁火雷,比如由宋军掌管,宋军使用,我们不介入。”
  耶律洪基倒有点动心了,如果有铁火雷,那他们拿下碎叶的可能性就大了。
  “你觉得有多大把握!”
  “我们只要有诚意,比如上次锦州那三颗未爆的铁火雷,我们还给宋朝,反正我们也仿制不出来,这就显出我们的诚意了。”
  耶律洪基叹息一声,“可是还要去帝号!”
  耶律洪泰劝道:“去帝号只是暂时的,将来我们强大了,随时可以恢复,为了保住大辽一脉,现在就算忍辱负重也必须接受。”
  耶律洪基跪下,磕了三个头泣道:“列祖列宗在上,洪基未能保住大辽社稷,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他刚说到这,忽然猛地捂住左胸,脸上极为惨白,身体摇摇晃晃,耶律洪泰一把扶住他,“皇兄,你怎么了?”
  耶律洪基声音极其微弱道:“我感觉到了太祖的震怒!”
  说完,他闭目而逝……
  按照耶律洪基留下的遗诏,太孙太过于年幼,无法领导军民在辽国生死危亡之际开辟一条生路。
  他便传位于其弟耶律洪泰,耶律洪泰继承了兄长的遗志,令韩孚全权代表辽国和大宋协商。
  三天后,大宋和辽国终于达成一致。
  第一,辽国将去帝国,将象征皇权的玉玺和帝王世谱交给宋朝。
  第二,宋朝准许辽国西迁,并不再追击,同时承诺派兵保护辽国历代帝王的陵墓。
  第三,宋朝将善待所有投降宋朝的辽国百姓,一视同仁,不予歧视。
  第四,宋朝将以适当方式协助辽国夺取碎叶地区重新建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