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6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654

  众人来到研究院,走进一间院子,院子里放着一架中型弩炮,首先轮子就让范宁眼睛一亮,竟然是橡胶铁轮,这也是军器监重点研制的项目,用铁轮、铁轴取代木轮和木轴,然后用橡胶轮胎,民间已经成功了,只是军器监要造得更加便利结实。
  弩炮也是用生铁打制,虽然体积不大,但发射力量更加强劲。
  杜俅介绍道:“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铁弩炮,重八百斤,能将五十斤重的铁火雷弹射到一百五十步远,是目前天下威力最大的弩炮,虽然很沉重,但一匹马便可拉拽着前进,不过远途最好还是用大车或者船运载。”
  范宁上前细看,铁弩炮打造得很精良,两边各有一根上弦铜棒,也就是说两个人就能操纵。
  杜俅又解释道:“铁弩炮因为体型不大,只能三人操纵,两人上钢丝弦,一人装弩矢匣,对于上弦士兵有特殊要求,必须力量很大,至少能开五石腰弩,否则拉不开。”
  “大力士兵可以挑选,但我现在想知道怎么上箭?”
  杜俅一摆手,一名工匠抱上一只铁匣,杜俅将铁匣递给范宁,“这一匣有三十支弩矢,每支弩矢长八寸,目前是用枣木箭杆,我们正在研制杀伤力更强大的铁弩矢,相公请过目!”
  范宁接过箭匣,见前面有盖子,扯掉盖子,里面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小孔,每个小孔里放着一支弩矢,箭头在外,横六竖五,一共三十支。
  “那怎么操作?”
  “直接装上去!”
  杜俅将铁箭匣放进弩炮槽口中,四面扣上,微微笑道:“这样就可以发射了,三十支弩矢同时射出,射程可达三百五十步,然后取铁匣,再换上另一只剑匣,操纵非常简单便利。”
  范宁缓缓点头,这不仅是守城利器,更是对付骑兵的犀利武器,和诸葛连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诸葛连弩更先进,使模块化箭匣,堪称科技的跨越,宋军只要有足够的生铁资源,使用铁弩矢完全不在话下。
第七百章
精钢契机
  杜俅微微笑道:“范相公要不要试验一下?”
  范宁欣然点头,杜俅立刻令人将铁弩炮拉去试验场。
  范宁特地跟在铁弩炮后面,注视着两个橡胶铁轮,确实非常轻松自如,近千斤重的铁弩炮竟被两人拉到了试验场。
  试验场已经清空了,长达四百步,也就是说,除了床弩、超级投石机和火鹞子外,其他远程投射武器都可以在这里试验。
  铁弩炮固定在发射台上,由三名士兵操作,远处三百五十步外摆了数十个木人,穿着辽军士兵的盔甲。
  “范相公,可以开始了吗?”
  范宁点点头,杜俅立刻喝令道:“准备射击!”
  两个体格强壮的士兵同时拉动弦杆,只听‘咔!’一声轻响,弦钩已到位。
  另一名士兵将弩矢匣装进弩槽中,尺寸非常精准,恰到好处,又用铁扣牢牢扣住铁匣,只要操作熟练,十秒钟内就能完成。
  铁弩炮自然放在地上,呈三十度仰角,发射悬刀在上面,范宁上前扳动悬刀,‘嘣!’一声沉闷的钢弦声响,铁匣子停在发射槽口上,只见三十支弩箭飞射出去,瞬间变成了黑点。
  远处三百五十步外的数十个假木人俨如被疾风扫落叶一般,啪啪啪倒下了一片,二十个假木人只剩下三个矗立,其他被射中的木人纷纷倒下。
  范宁快步走上前,只见倒在地上的假人有的被射中,有的是被强力撞击倒下,而三十支弩矢因撞击力太大,大部分都损坏了。
  只有五支能重新返回利用,范宁摇摇头,“这一支箭矢至少要花费两百文钱,这样损耗太大,必须启用铁弩矢。”
  杜俅点点头,“卑职明白了,铁弩矢还在试验,最迟一个月后拿出样品。”
  这时,范宁又问道:“有没有设计一种单兵操作的蜂窝弩,也不用一次三十支箭,一次射出五支,两百步左右的射程,能不能做到?”
  旁边一名弩匠主事道:“范相公提到的单兵蜂窝弩,我们也正在研制,主要利用大黄弩发射,原理和铁弩炮差不多,现在还有两个难点需要突破。”
  “什么难点?”
  杜俅接口道:“一个难点是原来的大黄弩是十石弩,重五十多斤,十分沉重,现在我们想用精钢打制,中间是空的,弩身只要两根手指粗的精钢便可支撑,尽量简化结构,虽然是用精钢做成,但重量却轻了至少三十斤,第一个难点就是精钢数量太少,宋朝的生铁偏软,加入炭后,虽然硬度加大,但还是不适合做弩身精钢,目前我们发现只有一个地方出产的精钢适合。”
  “哪里出产的精钢,乌兹钢?”
  杜俅摇摇头,有点犹豫道:“是来自北岛的精钢,只可惜数量太少。”
  范宁大笑,“问题不大,我去天子商量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什么难点?”
  “第二个难点就是需要很大的力量拉弦,以前大黄弩需要两名士兵拉弦,我们想办法把它做成七石弩,那么一名士兵躺在地上可以用脚蹬手拽上弦,但前提是,这名必须非常高大强壮,力量相当于一个半普通士兵。”
  范宁点点头,“这个办法可以解决,以后成立重弩兵就是了,但重要的是,一千名重弩兵一次可以射出五千支弩箭,这才是关键,你们明白吗?”
  众官员一起躬身道:“我们将不负相公期待,尽快研制出单兵蜂窝弩。”
  ……
  离开弩院,范宁返回了大内,马车内范宁却陷入沉思之中。
  新式蜂窝弩和铁弩炮的研制固然让他欣喜,橡胶铁车轮和精钢单兵弩的出现,更是使宋朝的兵器从木器时代渐渐转为钢铁时代。
  但军队对精钢的要求尤其高,虽然北岛成功将自产的精钢打入军器监,但产量还是太少,而且北岛很快也要大量自用,显然不能满足军器监的需要。
  最好的办法还是全力开发南大陆的铁矿,这件事必须要让天子和知政堂明白它的战略重要性。
  一直以来,朝廷都不太重视南大陆的开发,范宁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契机,现在军器监对精钢的大量需求便成为了最好的契机。
  马车在皇城外停下,范宁乘坐轿子直接去了紫微殿。
  稍等了片刻,一名宦官跑来道:“范相公,官家请你进去!”
  范宁点点头,快步向后殿御书房走去。
  幽州战争结束已经一个月了,朝廷犒赏也刚刚结束,朝廷拿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和五十万匹绢来重赏参加这次对辽国作战的军队,包括莱州水军、河北军队和西军以及娄烦关作战的士兵等等,伤亡将士也得到了双倍抚恤。
  狄青困守井陉辽军有功,被封为金城郡王,种谔被封为延安郡王,曹诗被封为常山郡王,杨文广封越国公,曹文静、杨英、姚胜、苗顺利等一批立下大功的将领也被封了重爵。
  而范宁也由吴王改封楚王,赏黄金十万两。
  至于辽国,双方都保持了某种沉默,辽国没有再派使者来求和,宋朝也没有派使者去和辽国接触,双方依旧保持着战争状态,随时都会向对方发动进攻。
  范宁来到御书房门口,稍等了片刻,宦官出来道:“范相公,请进吧!”
  范宁走进了御书房,却意外发现富弼和文彦博也在御书房内,范宁向二人笑着点点头,上前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赵顼微微笑道:“范相公请坐!”
  范宁在旁边椅子上坐下,富弼笑道:“小范相公来得正好,说不定解决难题的钥匙在小范相公身上。”
  文彦博也笑道:“抓财童子可不是浪得虚名!”
  范宁微微笑道:“两位宰相不会又开始叫穷了吧!”
  富弼瞪了他一眼道:“你自己算一算这几年的战争开支,朝廷左藏库里的一点积蓄早就被折腾空了,灭西夏是有点收获,但怎么也比不上战争支出和最后的犒赏支出。”
  旁边赵顼笑道:“范相公,你现在明白了吧!两位相公开始打内库的主意了。”
  “陛下,内库这几年收入丰厚,卖岛的收入全部进了内库,还有吕宋岛一半的黄金也进了内库,这几年内库也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应该积蓄了大量的财富。”
  赵顼苦笑道:“内库是掌握在太后手上,朕也没有办法,你们来求朕,还不如直接去找太后,太后可不会给朕这个面子。”
  富弼和文彦博对望一眼,同时向范宁望去,范宁摇摇头笑道:“我觉得朝廷收支应该已经平衡了,为什么还要打内库的主意?”
  文彦博冷哼一声道:“只要枢密院不要提战备之事,那么朝廷收支确实平衡了。”
  御书房一时安静下来,气氛有点尴尬,这时,赵顼问道:“范相公要见朕,有什么事情吗?”
  范宁连忙道:“陛下,微臣确实有重要事情,正好两位宰相也在这里,这件事和知政堂也有关系。”
  范宁便将他今天视察弩院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道:“据微臣所知,不仅是弩院需要大量精钢,其他刀剑、长枪都希望得到高品质的精钢,但大宋生铁的纯度不够,品质满足不了这种需求,我们必须从海外大量运回高品质的生铁,用来炼制精钢。”
  果然,精钢能带来战争能力的大规模提升,强烈吸引天子赵顼的兴趣,他急问道:“目前精钢所需的高纯度生铁,海外除了北岛外,还有哪些出产?”
  “陛下,北岛只是开发得早,并不代表储量最大,品质最好,高纯度铁矿储量最大之地应该是南大陆,它的储量远远超过南大陆,加上那里盛产高品质的石炭,微臣强烈建议,大规模开采南大陆的铁矿,并在南大陆就地冶炼,微臣希望两三年内,南大陆能成为大宋最大的钢炭基地。”
  赵顼当即对富弼和文彦博道:“这件事朕非常看重,朕希望知政堂三天内拿出一个方案来。”
  范宁也淡淡道:“如果南大陆的精钢大规模开采出来,那么普通生铁便可以对日本解禁,日本国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大宋,何愁财政收入不足?”
第七百零一章
说服太后
  富弼和文彦博告辞而去,御书房里只剩下范宁和赵顼两人,赵顼负手走了几步道:“刚才范相公说,精钢大规模用于军队要两三年后,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现阶段和辽军的作战?”
  范宁微微欠身道:“陛下,精钢在军中完全取代普通生铁,至少要八到十年的时间,还需要精铁的产量足够大,目前北岛那边的精铁产量可以满足弩院的需要,关键是要朝廷下决心开发南大陆。”
  赵顼道:“刚才富相公也说,开发南大陆需要很大一笔先期投入,目前朝廷拿不出这么大的财力。”
  范宁微微笑道:“富相公的意外之意,就是暗示微臣去说服太后,让太后从内库掏钱来投入南大陆,他们就没有意见,如果财力不足,微臣可以去劝谏太后。”
  赵顼沉思一下又道:“现在南大陆的人口已经达二十万,能不能先期开采铁矿,开始冶炼起来,然后随着人口增多,产量慢慢增大?”
  “提前开采矿石倒可以,但要着手冶炼,恐怕还需要工匠的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