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654

  而这时,上百根滚木呼啸追来,从后面无情地打击数百名辽军士兵,士兵们纷纷被砸下山崖,这还是运气好的,很多受伤无法行走的士兵眼睁睁看着燃烧的火油把自己吞没,他们只能发出绝望的惨叫。
  ……
  第一批五百名士兵不到半个时辰便全军覆灭,第二批五百士兵再上,等第二批士兵又全军阵亡,第三批五百名士兵再上,紧接着第四批又冲上来,第二支三千士兵也加入进来,辽军用了阵亡两千人的代价,用前面的尸体作为掩护和垫脚石,他们终于冲到了关城距离关城百步内,开始弓箭反击宋军。
  这时,关城上的弩炮发射了,三颗铁火雷射出,滚进了人群之中,士兵们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趴倒在地,其中一颗滚下山崖,在半途爆炸,另外两颗则在人群中爆炸,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数十名士兵被炸得腾空而起,身体支离破碎,血肉横飞,山道上硝烟弥漫。
  这一场夜战从天黑打到次日凌晨,辽军战死超过四千人,宋军也有数百人伤亡,但关隘依旧巍然不动,被宋军牢牢掌控着。
  硝烟已散尽,空气中还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之气,山道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数百名宋军士兵从关城里出来,清理山道上的尸体,统统将它们扔下山崖,又洒了大量的生石灰,防止尸体引发疫病。
  事实上,尸体扔下山崖也会有隐患,但宋军士兵也只能这么处理,总不能搬回关城去焚烧。
  关城内也十分安静,曹文静再也支撑不住,回去睡觉了,新一批三千士兵接替了昨晚鏖战的士兵,由副将杨春统领。
  宋军大营也在山下,由两千顶大帐组成,占地足有上千亩。
  大营内,士兵们从远处山上砍来大量树木,去掉枝叶,只剩下一根根主干,他们将树干锯成无数段滚木,上万士兵排成两支长队,从山脚一直排到关城,正接力将滚木传递上山,不多时,数千根滚木便直接送进了关城内。
  就在这时,辽军大营再一次响起了激烈的战鼓声,新的一次攻城即将开始。
  ……
  与此同时,娄烦关的争夺战也在激烈进行,来自大同府的三万辽军也在攻打关城,要南下太原府,救援被围困在井陉关内的辽军。
  和轻装南下的井陉辽军不同,这次从太原府南下的辽军携带了各种重型装备,数十架中型投石机接连发力,将一罐罐点燃的火油或者瓷瓶火雷向关城投掷而去。
  关城内外火焰四起,不断发出清脆的爆炸声。
  关城前方数百步外,宋军用泥沙袋砌了一座矮墙,作为第一道防线,上千名宋军士兵躲在泥墙背后不断放箭,箭矢如雨,射向百步外的辽军,在他头顶上,不断有火油罐呼啸而来,火油罐落地碎裂,火油流满一地,迅速燃烧起来。
  百余士兵三人一组,挑着箩筐,箩筐里装满了泥土,一旦火油罐落地,他们迅速奔上前,用泥土掩盖火焰。
  在投石机的掩护下,两千辽军士兵高举盾牌,结成盾牌墙,一步步向沙袋墙靠近,宋军的箭矢对他们没有作用。
  这时,辽军投石机忽然停止了投射,战鼓声大作,在急促的战鼓声中,两千辽军士兵呐喊着奔跑起来,冲到沙袋墙前,用长矛刺向宋军士兵,双方在狭窄的通道中激烈的厮杀起来。
第六百八十五章
拯救汉民
  位于辽阳府南部的赤马矿是辽国最大的铁矿,紧靠辽河,在前年和日本国达成了以生铁换购战船的协议后,辽国从幽州府以及辽阳府强征了十万户汉民,将他们编为匠户,专门在赤马矿开采矿石并冶炼成生铁。
  在赤马矿山南面的一片旷野里,有一片延绵十几里的营地,这里便是匠户营,十万矿工和他们的家人都住在这里,匠户营一共有十座,四周修建了营栅,并有眺望塔以及一万士兵看守,匠户们一旦逃亡被抓住便当场处斩。
  匠户营中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垃圾遍地,屎尿横流,恶臭熏天,实际上就是集中营,数十万人生活在十座大营内,周围是大片农田,匠户的家人在农田里种地,维持着及其艰辛的生活。
  这天上午,一支庞大的船队忽然出现在宽阔的辽河上,这支船队足有数百艘之多,其中大部分是万石大船,在为首一艘两万石的大船上,悬挂着一面巨大的黄龙旗,这是宋朝的船队。
  正在种地的妇人和老人纷纷向岸边跑去,越来越多的人向河边奔去,一时间,河边站满了匠户百姓。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是宋朝的船队!”
  “是宋朝的船队!”
  岸上的百姓顿时欢呼起来。
  看守战俘营的辽军主将耶律莱大惊失色,辽阳府只有三千人驻防,一旦宋军攻打辽阳府,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他顾不得看守匠户营,急令军队集结,撤离了匠户营,一万军队向五十里外的辽阳城疾奔而去。
  东京道原本有十一万军队,除了八万丧身海底,一万军看守匠户,其余两万军分别驻扎在各个大城内,其中鸭绿江边的保州城和宣州城驻兵最多,各有五千人,主要防御高丽人北侵,剩下的一万军队则分布驻扎在辽阳府、黄龙府、镇海府、来远城、沈州、复州等地,兵力十分空虚。
  辽阳城的东京留守府内,南院枢密使萧惟信正在桌前给天子耶律洪基写一封急信,他得到消息,一支宋朝船队正在北方的黑河沿岸剿灭各个契丹生番部落,已经至少有二十个部落被摧毁,黄龙府驻军只有三千人,难以救援。
  萧惟信一方面紧急派人去通知其他契丹生番部落疏散,另一方面他请求天子出兵增援东京道。
  萧惟信心中十分忧虑,八万军队全军覆灭后,他先后向奚族和渤海族写信请求增兵,皆遭到了无情拒绝,他现在的三万军队要防御高丽,要看守矿工,剩下的一点军队根本就无力守卫东京道的各大城池,一旦宋兵北上,这样一点点军队怎么守得住辽阳府?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急声禀报:“启禀枢密使,大事不好!”
  “发生了什么事?”萧惟信停住问道。
  “辽河上出现宋军船队,规模庞大,至少有几百艘,正向辽阳城驶来!”
  “啊!”
  萧惟信大吃一惊,辽阳城只有三千守军,怎么可能守得住,他急声令道:“速令耶律莱将军立刻率军撤回辽阳城。”
  虽然没有人看守矿工,会产生混乱,可这一刻,萧惟信已经顾不上了,先守住辽阳府,其他一切都可以放弃。
  报信人答应一声快步走了。
  萧惟信心如火焚,将信递给随从发送出去,他立刻登上西城头,向远方眺望。
  辽河并没有直接流经辽阳城,而是有条支流从辽阳城边流过,天气晴好,远处数十里外,隐隐可以看见辽河,但没有看见数百艘宋军战船,估计还没有到这里。
  就在这时,有士兵来报,“启禀枢密使,耶律莱将军已率军队向辽阳城疾速赶来,很快就将赶到。”
  萧惟信顿时长长松了口气,耶律莱的军队赶来,辽阳府差不多可以守住了。
  ……
  但宋军并没有攻打辽阳府的计划,数百艘船只停泊在岸边,数十万汉民都愿意跟随宋军离开辽国。
  岸边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眼望不见边际,数十万百姓拖家携口地排队登船,一艘艘大船满载着百姓,掉头向辽东半岛驶去。
  辽国在辽阳半岛的驻军只有两千人,还是东北面的镇海府,南面几乎无兵驻守,宋军夺取了半岛最南端,用作中转。
  数十万百姓不可能一次性运走,以最大限度的运量,至少也要分为两次。
  很快辽军的探子发现了宋军的企图,赶回辽阳府汇报。
  此时辽阳城头上站满了辽军,大量的防御物资搬运上城头,萧惟信得到了探子的消息,宋军并没有北上攻城,而是在大量运走矿山的汉民。
  耶律莱低声道:“不如卑职率领一支奇兵,偷袭宋军的战船。”
  萧惟信摇了摇头,“既然宋军北上,他们岂能没有防备,你的军队偷袭不了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可是汉奴全部被运走,无人再挖矿了!”
  萧惟信微微叹口气,“现在东京道千疮百孔,虚弱之极,北面有宋军在肆虐,南面宋军也杀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清醒,什么重要,什么次一等重要,什么可以稍稍放下,东京辽阳城最重要,其他城池次一等重要,汉民可以稍稍放在一边,对宋军而言,或许汉民最重要,但对我们绝不是,耶律将军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卑职明白了,守住辽阳城第一重要。”
  萧惟信点点头,“只要守住辽阳城,我们就能向天子交代。”
  ……
  宋军用了三天时间,数百艘大船将十万户汉民全部运走,另外还从仓库中掠走了生铁两百万斤以及粗铜锭七十万斤。
  五天后,第一批十五万辽国汉民乘船抵达了登州,大宋朝廷早有准备,数十万辽国汉民暂时安置在登州和莱州,将在登州蓬莱县以及莱州掖县城外搭建了数十座临时大营,运来三十万石粮食和二十万匹布,由相国韩绛全权负责安置辽国汉民。
  在海面一座亭子里,韩绛眺望着远处的大船,他见旁边几名官员正在低声议论,便问道:“你们在议论什么?”
  一名官员躬身道:“我们在说,这次朝廷下这么大血本接纳这几十万汉民,是不是代价太大了?”
  韩绛摇摇头,“这些汉民沦为辽国人并非他们的过错,他们虽然是辽国人,却被辽人残酷压迫,所以他们自称汉儿,怀念故国,如果我们不去拯救他们,那么谁还会管他们的死活?”
  登州知事杨凯和莱州知事邓文洋小心翼翼问道:“请问韩相公,我们只是搭建了临时大营,那么他们最终安置地在哪里?”
  韩绛想了想道:“大部分应该回幽州,另外一部分准备动员去南大陆,这只是朝廷初步想法,不过你们放心,不会留在莱州或者登州,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过度期间稳定,这就要辛苦两位官人了。”
  “卑职一定尽力安置灾民!”
  这时,第一批船只开始缓缓靠岸,长长的船板搭上驳岸,开始有汉民扶老携带上岸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
  韩绛带着众官员向百姓走去。
  很多老人上了岸,便跪倒在岸上失声痛哭,他们终于回到了故国,回到了这片安葬他们父母和祖先的土地。
  韩绛上前安慰这些可怜的老人,让士兵扶着这些老人前去登记。
  登记地就在码头上,上百名州学和县学士子负责登记,都是按照每户来进行登记,先前居住地、籍贯、户主名字、年龄,职业以及家人构成情况。
  每登记一户,便给一块木牌,木牌上面有营号和帐号,然后第一船的两百户民众集中起来,由几名官员带着他们去大营。
  一名官员高声对众人喊道:“大家请看看手中的牌子,不识字也没有关系,上面画的是五顶大帐,那就是第五大营,大家请跟我来!”
  数百户百姓抱着孩子带着老人向数里外的一座大营走去,很多人边吃边走,下船时每人发了两个馒头,给众人临时充饥。
  每一座大营有近数千顶大帐组成,第五大营也是一样,众人走进空荡荡的大营,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大帐很宽阔,比他们之前住的匠户营小帐不知好多少倍,数千顶大帐整齐排列,井然有序,地面十分干净整洁。
  “大家按照牌子上的帐号去各家的大帐,如果不识数,请过来,我们来帮各位查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