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654

  就在大军出发后不久,耶律那也终于接到了前锋耶律新丰派人送来的消息,宋军在井陉关囤积了重兵,他的军队连攻三次,皆损失惨重,井陉关就像铜墙铁壁。
  耶律那也的心顿时沉进了深渊,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来了,十二万大军落进了宋军的陷阱,竟然被困在井陉道中。
  耶律那也后背一阵阵发凉,如果他们的战略早就被范宁看破,那么东线的八万水军一样凶多吉少。
  “大王,现在该怎么办?”耶律胡吕问道。
  耶律那也紧咬嘴唇道:“我们兵分两路,胡吕将军率五万军向回走,尽力夺回关隘,我则率其他军队继续东进,无论如何要攻下井陉关,就当我们是在攻打太原。”
  “卑职明白!”
  耶律胡吕知道问题严重,他们如果无法突破围困,恐怕十几万大军就会困死在井陉内。
  十一万大军兵分两路,耶律胡吕率五万大军杀回娘子关,耶律那也则率其余六万大军继续向井陉关奔去。
  ……
  井陉关因地形如水井而得名,四周都是高山中间是一小块凹陷的平地,如果扩大,那就是盆地地形,井陉关位于正东面的豁口上,从下向上仰望,就像建造在半山腰上的一座大门,所以井陉关又叫土门关或者天门关,城池高大坚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号称天下九大雄关之一。
  井陉关也同样是一个防御体系,和娘子关、故关相反,它主要是应对西面来犯的敌军,两边陡峭的山脊上修建了城墙,中间是城堡,堡内修建了上百间各种建筑,可容纳守军三千人,但宋军却在这里部署了三万人,除了在井陉关内的四千守军外,其他大军都驻扎在关隘东边,由都统制姚胜统率。
  整个驻防河北的二十万大军都由新任河北招讨使狄青统率,他们不仅在井陉投入六万大军围堵辽军主力,同时还有十余万大军驻扎在十座大城内,坚壁清野,严守城池,另外还有三万水军以及上千艘大船船只,分别在白沟、黄河以及滹沱水中航行,使辽军难以在跨越河北北部的层层防御线。
  都统制姚胜手执一根长枪站在高高关城上,远方十几里外的辽军渺小如蝼蚁,姚胜的目光里充满了不屑和冷漠,现在才开始四处伐树制造攻城武器,不觉得太晚了一点吗?
  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单膝跪下道:“启禀都统制,真定县送来紧急鸽信!”
  姚胜接过鸽信,慢慢展开,竟然是范宁写来的亲笔鸽信,令姚胜精神一振,他连忙放下长枪细看。
  范宁在鸽信中的内容不多,只有寥寥数语,主要是明确一道命令,如果辽军全部投降,也可以接受,但要防止辽国借投降使诈,一旦有这种事情发生,那就不要再接受辽军投降,将他们彻底困死在井陉道中。
  姚胜点了点头,范相公的命令和狄副帅略有不同,狄副帅指出如果辽军诈降,那么除非辽军再次表现出诚意,否则不予接受,而范相公索性就不再接受投降,不过对方有没有诚意。
  姚胜还是比较赞成范宁的方案,辽国如果诈降,那就必须为他们行为付出惨重代价。
  这时,远处井陉道中传来了低沉的号角声,关城上的宋军士兵纷纷起身向井陉道里望去,只见远处出现一支庞大的队伍,密密麻麻的骑兵黑点望不见头。
  姚胜顿时明白,这一定是辽军的主力来了。
  他看了看天色,天色快要暗了,乌云密布天空,今晚不会有月色,必须要提防辽军夜间攻城,他随即下令,将弩炮抬上城头。
  不多时,宋军从城内抬出了数十架小型弩炮,这种弩炮长约八尺,体型较小,只能将四五十斤重的石头射出五十步外,因为是居高临下,所以射程倒要求不大。
  除了弩炮,宋军还抬上来一箱箱铁火雷,每箱铁火雷有三颗,这是对付辽军的大杀器。
  不仅如此,姚胜又从后营调来六千士兵,分布在两侧的城墙上,使井陉关的守军达到一万之众,严防辽军夜晚偷袭攻城。
  由于夜晚没有灯光,为了解敌情,姚胜又派一名士兵在山道一半处撒了一些警报器。
  耶律那也率领的六万大军终于抵达了井陉关,果然和前军的报告一样,井陉关上站满了宋军士兵,让耶律那也心中的最后一线希望也荡然无存。
  不过井陉关下的谷地比较开阔,足有七八里宽,新增了六万大军也能容下,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吃了点干粮,喂了战马一些干草和豆子,便用毯子一裹,倒地睡觉了。
  空地上有一定行军帐,这是辽军唯一携带的帐篷,现在成为辽军的中军大帐。
  耶律新丰身材如一头熊,长了一脸横肉,相貌十分凶悍,他脾气十分暴躁,头脑比较简单,他此时正跪在主帅面前请罪。
  耶律那也目光愤怒地盯着眼前的前锋大将,恨不得一刀将这个混蛋剁了,他刚刚才知道,耶律新丰之前竟然去攻打鼠雀谷,攻打失利后才掉头进井陉道,结果他只比自己早到一天时间,浪费了整整一天半时间。
  否则自己在抵达故关之前就应该得到消息,都怪这个该死的王八蛋!
  耶律那也当然是在找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他心里清楚,就算前军发现不妥,再派人回来报告,其实也来不及了。
  不过在耶律新丰面前推脱责任没有意义,耶律那也咬牙切齿道:“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耶律新丰满脸羞愧道:“除了不惜一切代价攻破关城,卑职想不到别的办法。”
  “你没有派士兵去周围山上寻找出路?”
  “卑职派人去寻找过,太行山都是石头山,十分险峻,不说战马,就算人也很难攀爬,而且几百里山体相连,无路可走。”
  耶律那也点点头,“今天天气阴沉,夜间必无星月,适合偷袭,今晚你率领军队偷袭井陉关,看看有没有机会能成功?”
第六百八十一章
夜战井陉
  今晚多云,厚重的乌云遮蔽了天空,关城内外一片黑暗,耶律那也站在一块大石上,冷冷注视着数千军队沿着山道缓缓而上。
  山道长约一里,宽不足两丈,坡度在四十五度左右,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如果上面有滚木礌石砸下,几乎无路可逃,当然,如果身体紧贴着悬崖,或许能躲过一劫。
  夜袭的辽军士兵大约有三千人,这是辽军两次攻打失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人数太多,进退不方便,简直就是被宋军屠杀,人数太少,进攻会后继无力,三千人是最适合的人数,既然能保证进攻人数,下方还能留下一半的空间。
  士兵们举着盾牌,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上,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防止被城关上的守军听到。
  就在距离城头还有三百步时,几名士兵忽然同时发出了惨叫声。
  “啊——”凄厉的惨叫声惊破了宁静的夜。
  “怎么回事!”辽军主将怒问道。
  “地上有蒺藜刺!”
  紧接着又有士兵惨叫起来,另外几名士兵也踩到了蒺藜刺,长长的尖刺刺进脚底,那种剧烈的疼痛让他们无法忍受。
  这时,城头上有宋军士兵叫喊起来,辽军主将见无法隐秘了,一挥战刀,“给我杀!”
  “杀啊!”三千辽军士兵一跃而起,向城关狂奔而去。
  ‘咚!咚!咚!’城头上鼓声大作,城头上正在休息的士兵纷纷起身,张弓搭箭向黑暗中射去,滚木礌石也如雨点般砸下去。
  ‘轰隆!轰隆!’的撞击声中,夹杂着一片惨叫声。
  “停止射击!”姚胜高喊一声,所有士兵都停止了射击。
  姚胜回头对几名士兵道:“发射一枚铁火雷!”
  弩炮早已上弦,两名士兵抱着一颗六十斤重的铁火雷放在槽架上,众人闪开,一名拔掉雷帽,点燃里面的火绳。
  火绳嗤嗤燃烧,渐渐烧到瓶口,铁火雷内部还要烧一段,但只要保证投出去不会因撞击熄灭,那就可以发射了。
  “发射!”旁边旅帅一声令下,士兵扳动了下面的悬刀。
  ‘嘭!’一声闷响,铁火雷被投射出去。
  黑暗中,铁火雷落地,骨碌碌向山下滚去,城头上所有士兵都捂住耳朵蹲下。
  而辽军却利用宋军短暂的停止射击机会,狂奔而上,距离关城已不足百步。
  这时一个冒着白烟,黑黝黝的大圆球砸进了人群中,几名士兵躲闪不及,被砸中倒地。
  还不等辽军士兵发应过来,铁火雷迸射出一道赤亮的红光,在密集的人群中惊天动地爆炸了。
  强大的气浪将数十名士兵掀飞到空中,靠近铁火雷最近了十几名士兵更是被炸成碎片,冲击波将更远的士兵活活震死,无数士兵被飞溅的铁片和铁钉所伤,更多的人双耳失聪,痛苦地趴在地上。
  山道上士兵太密集,难以躲闪,一颗铁火雷便炸死炸伤五百余人,后面的士兵都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向山下逃去。
  硝烟渐渐散去,空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之气,就连百步外的城头上也闻到了这种令人作呕的气息。
  山脚下,耶律那也目瞪口呆望着辽军士兵败退而归,他不由长长叹了口气,回头对士兵道:“传我的命令给耶律新丰将军,第一,战马不要再喂黑豆;第二,派五千人去山谷中搜寻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第三,战死的马匹可以用来食用。”
  他不得不考虑最严峻的粮食问题了。
  ……
  在范宁部署的棋盘中,除了东海、西陉、太原城三步大棋外,还有不少小棋局,比如夺取娄烦关,比如再夺觉华岛、开始修筑宁远城,再比如数十艘万石大船抵达平州外海,大有准备在平州登陆的迹象。
  南京留守萧素飒已知八万大军葬身渤海,他心中惊恐万分,首先考虑便是保护北撤的通道,唯恐宋军切断幽州和辽国的联系,急调南京道的八万大军防御平卢到幽州一线。
  就在南京道收缩防御线,各路驻军调往幽州和平卢之时,另一步棋也开始悄然走出。
  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在都统制王启功的率领下越过了白沟,正沿着易水秘密向西进发。
  范宁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收复幽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事先在幽州打进一根桩子,也是一个跳板。
  考虑很久,范宁还是把目光锁在易县上,一方面易县自身的防御条件比较好,易守难攻,另一方面易县紧靠涿州,可以随时拿下幽州的南大门范阳县,第三个原因就是辽军在易县的驻军并不多,大部分军队都去攻打雁门关,在东线出现防御危机后,南京留守萧素飒便将攻打雁门关的一万辽军调到平州。
  而易县的守军只剩下一千人,凭借这一千人是守不住易县的,更何况宋军在撤离易县时,已经为下一次攻打易县而刻意留下了漏洞。
  一万士兵藏身在易州一座隐蔽的山谷内,整整藏身了八天,就在他们粮食将尽,不得不要返回河北之时,这天下午,主将王启功得到了消息,围攻雁门关的一万辽军从易县向东撤退。
  这个消息让王启功激动万分,他狠狠一拳砸在石壁上,绝处逢生啊!东线威逼的策略成功了。
  王启功当即下令道:“全军出发,前往易县!”
  一万军队带着最后的两天干粮,向五十里外的易县疾速行军而去,天刚擦黑,队伍便抵达了易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