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654

  相反,当宋朝变得强大时,对汉人的恐惧和防备就成了辽国的主流。
  而耶律乙辛、张孝杰、耶律白、耶律蕊奴这些大臣天天在耶律洪基耳边说,是因为宋朝停止了岁币,是因为宋朝停止了边贸,辽国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财政危机。
  谎言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耶律洪基最终听信了谗言,决定用战争来解决辽国的财政危机。
  书房内,耶律洪基负手来回踱步,他忧心忡忡对耶律乙辛道:“朕现在急需钱,用来解决战备不足问题,渤海部要价三万贯才肯出兵,奚人也是,朕答应给他们十万贯钱到现在还没有着落,相国可有什么好的良策?”
  耶律乙辛缓缓道:“陛下,其实辽国有钱,只是它们不是在陛下手中。”
  耶律洪基听懂了耶律乙辛的意思,上一次他们靠灭掉女真人,掠夺克烈人,支撑了半年时间,那现在呢?
  耶律乙辛取出一份名单递给耶律洪基,“这是辽国十三大富豪,在重元之乱中,他们站到楚王一边,前段时间也是他们同情萧氏,批评陛下,这些人除了给陛下拖后腿,对辽国没有半点贡献,在这个危急时刻,他们应该有所表示了。”
  名单上全是皇亲国戚,都是过去百年辽国扩张的最大得益者,耶律洪基当然知道他们每家的财富都堪称富可敌国,但他们是辽国的贵族,要动他们,耶律洪基还是有点犹豫。
  耶律乙辛又劝道:“陛下可选两三家用来杀鸡骇猴,灭了这几家,不怕其他人不乖乖地奉上钱财支援军费,同时也教训他们在重元之乱中的站队。”
  耶律洪基缓缓点头,杀鸡儆猴这个方案他可以接受。
  他看了看名单,又沉思良久,便划出了三户他早就不满已久的家族。
  “这三户以私通敌国之名查抄,钱财全部入库,其他十户,每户必须给朕拿出五十万贯钱财作为军费,这件事由爱卿全权负责处置。”
  “微臣遵旨!”
  ……
  范宁从河东巡视回来时已是四月,回来的第二天他便来到了情报司,对情报的重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但现在他只是更加重视,他深深领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没有情报部门的贡献,他怎么能知道辽国的主攻方向是太原。
  参谋司目前直属于枢密使,枢密使不在京城时,他们便直接向天子汇报。
  参谋司的总负责人依旧是刘奎,不过刘奎现在不在,他去向辽国交付最后一批三十艘战船,使辽国的五千石战船达到了一百五十艘,同时也要将辽阳积攒一点点生铁搜刮一空。
  冒充日本国卖给辽国战船是范宁实施并推进的一项重大战略欺骗,利用耶律洪基对建立辽军水军的渴望,在耶律乙辛的掩护下实施战略欺骗,将极为劣质的战船卖给辽国,换取辽国的战略资源,促使辽国加大对汉人的压榨。
  这和用假的铁火雷欺骗辽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到目前为止,辽国在京城的情报头目都没有遭到任何惩处,那就说明铁火雷的欺骗始终没有被戳穿。
  刘奎不在情报司,由司马赵承志接待了范宁。
  赵承志笑道把一封鸽信抄件递给范宁,“这是今天上午刚刚收到的一份情报,辽国内部再次发生动荡,辽国的晋王、吴王、赵王三大亲王被判定为重元之乱余党而被抓捕,家产土地全部被抄没,据说得钱百万贯,各种金银绸缎不计其数,辽国内部人心惶惶。”
  范宁看了看鸽信淡淡道:“这必然是耶律乙辛的主意,打击仇视他的辽国宗室,也是耶律洪基穷疯了,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来弄钱。”
  赵承志又取出一份情报,“这是耶律乙辛通过养子给我们的一份情报,八万精锐辽军骑兵大概会在五月初渡海进攻登州。”
  范宁负手走了几步,一百五十艘五千石的船队运输八万士兵足够了,但战马、物资以及攻城武器怎么运送,这里面还有很多重要细节需要落实。
  他提笔写了想了解的细节,交给赵承志,“把这个发送给辽阳府,这是我需要的渡海作战细节,请他们务必了解清楚。”
  “卑职明白了,即刻发出。”
  “稍微等一下!”
  范宁摆摆手问道:“鲲州那边可有消息?”
  “暂时还没有。”
  “那辽国那边还有别的什么情报?”
  “还有就是辽国在大量制造陶瓷火雷,还有就是今年辽国财政极为严峻,幽州税赋暴跌九成,辽阳府减少一半,再有就是去年冬天草原雪灾,冻死大量牛羊,导致北方各族的羊税也收缴不齐,奚人和渤海族都对辽国无休无止的征兵不满,要求耶律洪基给予补偿。”
  “辽国还有什么消息?”
  赵承志翻了翻情报道:“还有就是上个月新城县佃农杨从不堪寺院压迫造反,附和者数千人,烧寺院,杀僧人,已被辽军残酷镇压。”
  “耶律洪基还在礼佛?”
  “怎么没有,上个月封高僧圆释、法钧二人为司空,各赐香油钱万贯,在朝廷中引起强烈反响,朝廷百官已经近四个月的没有领俸禄了,辽国太学生游行反对礼佛,冲击皇恩寺,结果被抓了二十余人。”
  范宁冷笑几声,对赵承志道:“把所有的辽国情报都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报告,今天下朝前务必给我。”
第六百七十四章
军国议事
  次日上午,在紫微偏殿内,知政堂七相和天子赵顼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军国议事。
  自从去年教改法通过后,所有的变法都临时搁置了,知政堂的重心转到了对辽国作战上。
  这次军国议事是范宁发起,他向天子和知政堂的相国们汇报了巡视太原的情况。
  “目前太原城内有百姓五十二万,军队八万人,粮食储备了一百二十万石,草料七十万担,各种战备物资以及火器皆已齐备,坚守一年没有问题……”
  王安石举手问道:“请问小范相公,百姓五十二万人是否太多了一点?我认为减少到三十万人就足够了。”
  富弼也道:“虽然百姓基数大,对招募民夫有好处,但五十万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对城池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稍微疏忽就会出现疫病,防不胜防,我也认为应该再减少人口,三十万足矣!”
  众相公纷纷表态,都认为五十万人太多,不利于管理。
  这时,天子赵顼道:“范相公,各位相公都认为五十万人口太多,那你是怎么看?”
  范宁微微欠身道:“陛下,太原人口最初是四十万出头,加上各县迁来部分人口,使人口增到了五十二万,微臣是从民兵角度上考虑,所以没有过多南迁。”
  “那现在迁徙还来得及吗?”赵顼又问道。
  “从水路走,应该来得及。”
  “那就老弱妇孺都迁徙南下,朕也认为,三十万人比较合适。”
  范宁见众人态度一致,便点点头,“既然陛下和各位相公都认为三十万适合,那我立刻命令军队组织百姓南迁。”
  赵顼微微笑道:“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那范相公请继续!”
  范宁又继续道:“刚才微臣提到水路,现在就说东线,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辽军是打算渡海从登州或者莱州登陆,用优势兵力占领山东半岛,并以此为根基,那问题就来了,辽国两线同时作战,它的重点在哪里?”
  范宁看了一眼众人,又缓缓道:“我认为辽军的重点还是在东线,这是辽国发动战争的目标决定的,他们要掠夺大宋,同时逼迫大宋每年给予他们天量岁币,那么就必须从东线着手。”
  “对不起!我再打扰一下。”
  王安石忍不住又道:“既然小范相公认为辽国的重点还在东线,那么他们攻打太原又有什么意义?”
  范宁不慌不忙道:“攻打太原只是一种迷惑,给我们错觉,以为他们重点会攻打西线,一旦我们在西线部署了重兵,那西线的辽军又立刻会从井陉杀到河北,继续从河北南下,而他们的东路军以山东半岛为根基,继续席卷中原,威胁京城,而河北辽军会搭浮桥南下,和东线辽军在汴梁汇合,这是我的判断。”
  “但这只是小范相公的猜测?”王安石又道。
  “确实是我的猜测!”
  范宁坦然道:“但并不是凭空猜测,是根据诸多情报的推测,耶律洪基不是愚蠢之人,以辽国对大宋的渗透,他不可能不知道宋军在太原的动作,所以他在大同府部署了十五万骑兵就知道他们并没有攻城的打算,而只是在太原虚晃一枪,然后杀向河北,所以我们必须在太行井陉布下重兵,防范他从太原杀向河北。”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太原部署八万重兵?”富弼不解地问道。
  范宁微微一笑,“那是为了防止辽国突破河北失败,不得不掉头攻打太原,所以辽国还是要打太原,但不是主动攻打,而是被迫攻打。”
  “那宋军在东路打算怎么应对?”欧阳修问道。
  范宁又道:“敌军既然船来,我们当然是船往,我不会让他们登陆得逞!”
  “范相公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范宁命人挂上一幅地图,他指着地图给众人介绍。
  “东线我也进行了充分准备,从鲲州连续两年送来的粮食都屯放在身弥岛和平岛上,共有百万石之多,在身弥岛驻兵五万人,大小战船五百余艘,敌军船只从鸭绿江驶出,便由基地的军队来对付它们,为了防止万一,我在登州又部署了一万水军和两百艘战船,它们会出兵配合拦截,保证万无一失。”
  停一下,范宁见没人有疑问,又继续道:“这一次鲲州也会出兵,这两年,鲸州的后勤军城已经修建完成,包括海港和仓库,鲲州军队将从水路攻打辽国的老巢,由章楶司马负责。”
  “那幽州辽军怎么应对?”曾公亮举手问道。
  “幽州辽军由河北军队来应对,事实上,这次宋辽大战,我最低的战略目标就是收复幽燕。”
  说到收复幽燕,在坐的君臣们都精神一振,他并不怀疑范宁的目标,去年谁也没有想过会灭西夏,收复河西走廊,但范宁却把它实现了。
  这次范宁提出收复幽燕,大家心中都火热起来,这可是盼了百年的大事。
  “幽州汉人会归附大宋吗?”赵顼有点担心地问道。
  “一定会!”
  范宁微微笑道:“辽国的汉人现在都很凄惨,做梦都盼望着王师收复幽燕,宋军北上,相信幽燕汉人一定会掸壶提浆相迎。”
  议事堂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对辽国作战的看法,王安石提出稳扎稳打,不要冒进,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这一点赢得了众人的赞同。
  韩绛提出要联系草原铁勒各族,鼓励铁勒各族反抗辽国的残酷剥削。
  富弼则提醒大家,要做好迎接幽燕汉人南归的准备,寻找临时安置之地。
  这次军国议事足足讨论了一个上午,各种细节都纷纷落实,以这一天的军国议事为分界,大宋进入了战备的第二阶段,大宋将投入五十万正规军和五十万民兵,投入粮食四百万石,投入黄金两百万两,折合成钱两千万贯,生铁三千万斤,拉开了大宋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