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654

  但西夏人却忘记一点,宋军的船只虽然从南面很难过来,从兰州到鸣沙县这一段约一千多里的黄河不能行船,只能走皮筏子,可宋军船只却能从北面杀来,他们把这一点疏忽了,就算两万重军也保护不了黄河中的辎重。
  城头上,范宁冷冷地望着城下一望无边的士兵,他们还在等辎重和攻城武器吗?
  杨文广叹息道:“西夏人确实是死脑筋,他们到现在还不明白宋军的战略图谋,他们就不知道宋军是怎么反转,击败辽军,他们一点都不关心宋军的水军有多强大吗?”
  范宁淡淡道:“西夏真正能征善战的大将都被梁氏集团杀了杀、贬的贬,由她的兄弟和内宠来执掌大权,比如眼前这位主帅,叫做罔萌讹,长得一表人才,在床上很得力,梁太后便让他当北伐主帅,想让他趁此机会建立威望,可你看他的带兵方式,老将军觉得他是什么人?”
  “完全是一个不懂军事的蠢货!”
  杨文广脱口骂了一声,又对范宁道:“前面一战我还能理解,崔山成判断失误,没有携带太多粮食,想打一个突袭战,所有连夜疾奔赶到五原城,可这一战是十万人的大战啊!这意味着什么,至少要打几个月的时间,必须步步为营,先建好后勤重地,再摸清敌军底细,然后大军才能北上,每走一步,粮草辎重都要稳固住。可他现在是什么样子,粮食辎重丢在后面不管,自己倒像一支探哨,先来打探宋军的情报,可天底下哪有八万人的探哨?梁太后用这种蠢货为主帅,迟早会葬送了西夏的国运。”
  范宁点点头笑道:“老将军评判得完全正确,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似乎西夏人的三千铁鹞子也在其中,能不能借这次机会,把他们一并水葬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粮食断绝
  没有攻城武器,八万大军无法攻城,当天当晚八万士兵便裹着羊皮在草原上休息,到次日一早,还没有辎重船队的消息,罔萌讹心中开始有点不安起来,他的大军只带了四天的干粮,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天,干粮只能维持一天了,粮船还没有到来,那会出大事了。
  罔萌讹不断派人去催促粮船,到中午时分,辎重船队依旧没有消息,而且连派去的人也没有了消息,罔萌讹终于意识到不对了。
  他急令大军起拔,向西面撤离,八万大军怨声载道,骂骂咧咧的要出发了,城头上范宁望着西夏士兵开始撤退,他回头问杨文广,“一般骑兵回带几天的干粮?”
  杨文广想了想道:“按照我和西夏军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有规定,如果是大军发动战役,军队至少要携带九十天的粮食,如果是轻兵突击,奔行距离超过五百里,则要带半个月的干粮,像他们这种有辎重队跟随,一般携带三天的干粮,最多四天,不会超过四天,他们要携带兵器、盔甲、水壶、行李,粮食就不可能多带,就是大宋和辽国也是这么规定的。”
  范宁想了想道:“他们杀来已经耗费了三天半时间,就算他们带五天的干粮,最多只能维持一天半了,那么除了杀马充饥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要么是就是打猎、吃草根,不过西夏军队一般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不会杀马,马匹是士兵的私有财产,一旦杀马充饥,会严重动摇军心。”
  范宁点点头笑道:“那就拭目以待吧!”
  这时,杨文广忽然一指远处一支特殊的队伍,“相公看那支军队!”
  范宁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见西夏军中有一支队伍很显眼,别的士兵都是单马,而他们却是双马,马上驮着厚重的包袱,还有一名仆人负责牵马。
  范宁心念一转,问道:“难道那就是铁鹞子?”
  杨文广点点头,“我怀疑是,战马的体格都很大,明显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另外一匹马驮的,应该就是重甲。”
  范宁又看了片刻,他觉得铁鹞子是被神化了,无非就是重甲骑兵,事实上,宋朝也有,宋朝的静塞军就是重甲骑兵,辽国更不用说,辽国的铁林军和皮室军,也是重甲骑兵,历史上的金朝的铁浮屠也是。
  相反,西夏因为国力薄弱,没有那么多生铁来支撑,所以铁鹞子只有三千人。
  “相公,我们要不要尾随追击?”
  范宁凝视敌军片刻道:“再等一等,等他们化整为零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
  ……
  范宁部署在河套一带的水军,除了五十艘蒸汽船外,还有五百余艘千石战船,这些千石战船靠橹划动,每艘船上都有数十名弓箭手,还有上千艘哨船,在八万西夏军主力深入河套后,所有的战船都出现了,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截断西夏军的退路。
  宋军的战船主要部署在北段、中段和西段,控制着五百里的黄河水道,其中以上千艘哨船最为活跃,它们在河面上巡逻,监视西夏军的渡河点。
  当天晚上,西夏军的粮食耗尽了,但他们距离黄河还有一百余里,还有一天多的路程,后勤辎重队始终没有任何消息,八万西夏军开始陷入恐慌之中。
  罔萌讹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冒进的大错误,他心中又焦急又慌乱,但他又绝不允许任何批评自己,他一连下了几道严令,胆敢私下批评主帅者,以动摇军心之罪斩首。
  一道道严令传达下去,八万大军都敢怒不敢言,从将领到士兵,都恨极了这个愚蠢不懂军事的太守面首。
  次日一早,士兵们吃到的是一锅锅水煮野菜,连盐都没有,八万大军顿时炸开了,士兵们都意识到,他们已经断粮了。
  士兵们吃的是水煮野菜,但将领和铁鹞子骑兵的待遇还不错,士兵猎了几十只鹿,鹿肉熬成了肉糜汤。
  消息很快传开,愤怒万分的西夏士兵出现了厌战、怠战的强烈情绪,罔萌讹也意识到军心动摇,中午时分,他下令宰杀了数百匹老弱马匹配合野菜一起,给士兵解饿,不过罔萌讹也知道,杀马的后果很严重,但为了给士兵果腹,他也顾不上了。
  西夏军的战马和兵甲都是士兵私有,只有后勤补给的兵甲才是官府打造,辽兵也是一样,对党项人和契丹人而言,马就是他们的兄弟和战友,很多部落宁死都不会吃马肉。
  罔萌讹杀马果腹,虽然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饥饿问题,但此举却在西夏士兵中引起了憎恨和恐慌,西夏大军在断粮两顿后,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逃亡。
  任何军队只要出现逃亡现象,那就是军心士气降到冰点的标志。
  罔萌讹无奈,他只能强令大军加快行军,夜幕降临时,他们终于抵达了黄河岸边。
  疲惫且饥饿的西夏士兵不等主帅下令,纷纷奔至河边开始搭建浮桥,这时,河面上一里外,十几艘小船正静静停泊在河中央,在它们身后数里外,还有几艘大船,它们在静静等待着机会。
  皮筏子浮桥搭建得很快,仅仅一个时辰,一条长达一里半的浮桥便出现在河面上,浮桥在进行最后的岸上固定,就在这时,十几名宋军水鬼托着浅底木箱无声无息地钻进了浮桥下方。
  “过桥!”
  浮桥对岸升起一支火箭,这表示浮桥已经完工,罔萌讹当即下令道:“前军过河!”
  早已排列在岸边的西夏军士兵立刻向浮桥上奔去,很多士兵都发现脚下有黑漆漆的粘稠的液体,还发出刺鼻的味道,但他们却顾不上,只管向对岸奔跑,只片刻,浮桥已经奔上数千名士兵。
  就在这时,远处河面上出现了一支火箭,明亮的火箭直冲夜空,在空中发出一声清脆的爆裂声:‘啪!’
  罔萌讹顿觉不妙,立刻喝令道:“停止上桥!”
  但不用他下令,也没有士兵敢上桥了,只见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都火光大作,烈焰迅速蔓延,瞬间将桥上士兵吞没,士兵被烧得惨叫,不顾一切地向水中跳去。
  很快,浮桥断裂倾翻,即使没有被烧着的士兵也纷纷落水,大火渐渐将整座浮桥吞没了,南岸只过去了数百名士兵,近两千士兵落入黄河,生死不知。
  岸上所有士兵都看得目瞪口呆,大部分将士都明白了,宋军把他们的后路断了,他们的后勤辎重应该就是这样被宋军摧毁。
  罔萌讹又气又急,厉声令道:“再搭四座浮桥,同时搭建!”
  将领们纷纷劝他,“大将军,搭再多的浮桥也没有用,肯定会被摧毁,我们水面上根本没有优势。”
  罔萌讹回头怒吼:“那怎么办!我们就在这里等死吗?”
  众将默然,一名大将忍不住小声埋怨道:“当初就不该冒然杀进河套!”
  罔萌讹大怒,冲上去一剑刺杀了这名大将,恶狠狠盯着众人,“还有谁不服气,尽管说!”
  大将们都纷纷后退,这个罔萌讹疯掉了,他想死就随他去死吧!
  众将却低估了罔萌讹的贪生怕死,也低估了他的狡猾,罔萌讹发现宋军不会立刻攻打浮桥,而且外围浮桥会挡住中间浮桥,减缓宋军摧毁浮桥的时间,就像最初逃去对岸的数百士兵一样,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逃得性命。
  四座浮桥刚刚搭建完成,罔萌讹竟然率亲兵抢先冲上第三座浮桥,催马向对岸奔去,岸上的西夏将士都意识到主帅要先逃了,他们也争先恐后,向浮桥上奔去。
  这时,两艘五千石的蒸汽船轰隆隆开来,坚硬的撞头直接将浮桥撞为两段,后面的哨船纷纷发射火箭,无数西夏士兵惨叫落水,不多时,四条浮桥全部被摧毁,落水士兵高达六千余人,很多人都是被自己人挤下浮桥,包括了近千名铁鹞子骑兵也葬身河底。
  不过,西夏军主帅罔萌讹带领三百士兵逃过了黄河,头也不回地向南方奔逃而去。
  天亮时,主帅已丢弃他们逃亡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军,饥饿难忍、士气极度低迷的西夏军主力开始全线溃逃,他们逃向四面八方,向从没有封锁的地方利用皮筏子过河。
  就在这时,五万宋军骑兵从后面杀来,开始一边倒屠杀黄河岸边饥寒交迫、无力抵抗的西夏士兵,六月的河套充满了血腥和杀戮,八万党项人魂断黄河北岸。
第六百四十二章
西夏求和
  两场大战,西夏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这是西夏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消息震惊了西夏朝野,一时间,西夏各界指责、批评梁太后的声势如潮,尤其梁太后是汉人,更是饱受西夏人愤怒指责,纷纷要求她下台。
  梁太后为了挽回声誉,平息朝野愤怒,下旨将逃回兴庆府的罔萌讹在闹市公开车裂处死,同时将防守后勤船队不力的后军大将李新良斩首。
  但光处死罔萌讹还是不够,梁太后随即又决定与西夏皇族和解,派人去肃州请回西夏名将嵬名浪,一起共商国事。
  嵬名浪人还没有回到兴庆府,但他的一封信已率先送抵京城,他在信中指出,西夏惨败的原因是朝廷误判了宋军的战略意图,宋军占领河套绝不是想找一块养马之地那么简单,而是要以河套为根基,从北向南攻打西夏。
  西夏上百年构筑的防御线完全失效了,西夏现在面临灭国的危险,必须举国动员,共抗宋军。
  嵬名浪又秘密写了一封信给梁太后,建议她派人去宋都东京,向宋朝皇帝求和,交顺表,去帝号,放弃岁币,以委屈求全争取时间。
  同时派人去辽国求援,以立辽国公主为皇后为条件,恳求辽国出兵河套。
  嵬名浪不愧是西夏第一名将,他三管齐下,找到了解决西夏目前危机的办法,东安宋朝,北求辽国,集中全国资源,对抗宋军从河套南下。
  就在宋军全歼西夏军后,第二批十八万大军在狄青的率领下抵达五原城,一百五十艘万石大船运来的粮草物资也同时抵达,使五原城的宋军兵力高达二十八万。
  与此同时,从大宋各地调来的二十万民兵也抵达延安府和庆州,和十万边军合兵一处,由参知政事韩绛为南路主帅,种谔为副将。
  大宋六十万大军南北集结,形成了以两名相国为南北主帅,种谔和狄青为副帅的夹击西夏局面。
  经过数日赶路,梁乙埋终于抵达了东京汴梁,他是奉梁太后之令赶来向大宋求和。
  一进城,热闹繁华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而且繁华中带着喜庆的色彩,到处张灯结彩,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
  梁乙埋从车窗向外望去,一条巨大的横幅顿时气得他脸色铁青,‘庆祝宋军全歼西夏十万大军’。
  他重重哼了一声,刷地拉下车帘,恨恨道:“去夏国馆!”
  和辽国一样,西夏在大宋京城也有自己的常驻馆舍,目前夏国馆中只有副使,正使因为传送消息不力,被梁太后调回国免职了,新的使者还没有上任。
  副使将相国梁乙埋迎入馆舍中,他想给梁乙埋介绍馆舍的情报,梁乙埋却摆摆手,“我没有心思管这些事情,你有没有和宋朝官员联系,他们知政堂什么时候和我会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