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654

  对于西逃的辽军也是一样,他们要想返回辽国,只有从这些山间峡谷中穿回去。
  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一座山间峡谷内,宋军都在险要处修建了关隘,不光是防备辽军从北面打来,同时也防备辽军从东面绕来。
  这次宋军备战,也包括了对定州和真定府各处关隘的修复和补充给养。
  西路辽军一路西奔,次日便抵达了唐水河谷,这是定州五条山谷中最适合骑兵走的谷地,其他几条峡谷都需要攀爬一段山路,只有唐水河谷一路平地。
  唐水河谷最宽处有十几里,最窄处不到一里,从这里到蔚州灵丘县大约有四十里路程,对于粮食已经快断绝的辽军而言,这也是唯一能拯救他们性命的路线。
  军队中正好有几名常年往来唐水河谷的汉人,耶律昆平便命令他们为向导,带领大军北上。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近四万军队在河谷内休息,吃完他们的最后一点干粮,很多士兵还跑到河里摸鱼虾,水流不深,只齐人的腰部,两边有大片麦田,不少麦田还长着麦苗,那是农民刚刚播种不久便南撤了,这些麦子便自己长出来,长得郁郁葱葱,正好便宜了战马。
  三万匹战马进了麦田,不多时便将数百亩麦苗啃食殆尽。
  耶律昆平命人将几名向导士兵找来,问道:“宋军的关隘在哪里?”
  “回禀将军,就在前面不远,最多五六里,转过弯就看到了。”
  耶律昆平又一指不远处一座比较低缓的山坡问道:“翻过那座山坡,有没有可能绕过宋军的关隘?”
  他不得不考虑很多现实情况,山上虽然树木很多,可以用来制造攻城梯,但他们的数百工匠已经被宋军杀死,很多必要的工具都没有,只能做一些最简陋的攻城武器,更重要是他们粮食已经断绝,如果不能在天黑前赶到灵丘县,士气和军心恐怕都会丧失殆尽。
  耶律昆平从骨子里不想再攻打城池之类,宋军铁火雷给他带来的强烈震撼让他到现在还没有消退。
  他满怀期望地望着几名向导,这座缓坡能不能不用攻城关隘便可直接绕过去?
  一名向导道:“这边看起来很低缓,但北面却很陡峭,人可以牵着绳子爬下去,但马匹走不了。”
  “这边山峦的特点就是一边看起来很缓,但另一边却很陡峭。”旁边另一名士兵向导道。
  耶律昆平有点恼火,他随即派一队士兵翻过山脊去确认几名向导的话,这种事情他必须要确认后才能相信。
  又休息了大半个时辰,耶律昆平见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便起身令道:“休息得差不多了,全军集结,准备出发!”
  ‘呜——’号角声吹响,近四万大军开始集结,很快便沿着河水西岸向北进发。
  绕过一个大湾,峡谷忽然变得狭窄起来,就在前方数里外,一座高大坚固的关隘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种关隘其实是两座,北面一座,南面一座,中间是士兵的房舍和营帐,两边都是悬崖峭壁。
  关隘下方有处月牙形的口子,河水便从下面流过来,为防止人从下面爬过去,里面还装了手臂粗的铁栅栏,旁边应该有一座小城门,但已经被巨石堵死。
  简而言之,就算辽军攻下了这座关隘,也得搭梯子爬上这座足有四丈高的关隘。
  关隘上方密密麻麻站满了宋军,足有千余人,个个手执弓箭,正冷冷望着辽军。
  耶律昆平看得清楚,城头上竟然有三座投石机,他顿时打了个寒战,这么狭窄的山谷,辽军一起涌上去,如果铁火雷在人群中爆炸,攻城士兵一个都活不成。
  “将军,这座关隘不好攻啊!”
  一名大将低声道:“居然没有城门,而且城墙太高,攻城梯不行,必须用云梯,但我们没有云梯了。”
  不是说没有高达四丈的杉木或者松木,就算没有,可以将两架梯子绑起来使用,问题不是出在梯子上,而是城墙太高,士兵还没有爬到一半,上面的滚木礌石,或者火油罐就砸下来了。
  这时,一队士兵奔回来道:“启禀将军,我们已探查了山梁北面,确比较陡峭,人可以下去,战马不行。”
  “下去后是哪里?”耶律昆平又问道。
  “在关隘北面的河谷内,距离关隘约十里左右。”
  耶律昆平低头沉思片刻,他只得长叹一声,对几名大将道:“我们没有攻城武器,就算有攻城武器也难以抵挡宋军的铁火雷,大家都亲眼看到的,我们粮食已经断绝,晚上大家就得挨饿了,为了能突围成功,我考虑放弃战马,军队可以从山梁那边翻过宋军的关隘,大家的意见呢?”
  众将面面相觑,一名老将道:“将军说得对,保存兵力才是最重要之事,至于战马,以后让宋朝加倍赔偿回来。”
  众人纷纷赞成,但自始至终,没有人提出把战马杀死的建议,辽人对战马看得很重,就像亲人一样,就算不得不放弃,也不可能杀马,正如契丹老将所言,将来会让宋朝加倍偿还。
  军令传下,众骑兵只得含泪告别的战马,四万大军离开了河谷,他们穿过一片树林,向远处低缓的山峦攀去。
  这时,宋军发现了辽兵的企图,他们十分惊讶,却不敢掉以轻心,直到黄昏时分,为首营将得到了辽军出现北面十几里外山谷内消息,这才相信辽军真的弃马而走,他立刻对五名手下令道:“你们速去唐县,告诉张将军,这里有数万匹战马,请他立刻率军来收拾战马。”
  五名士兵用绳子爬下城墙,翻身上了战马,向数十里外的唐县疾奔而去。
  次日一早,唐县守将张蒙率一万宋军赶到了唐水河谷,很快,欢呼声响彻了河谷,他们竟然在河谷内缴获三万匹战马,这可是大宋前所未有的战利品。
第六百一十三章
占领易县
  三名巡哨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被偷袭的士兵用棍子打晕在地,宋军也秉承范宁的嘱咐,对汉军士兵尽量不杀,以活俘为主,当然,这也要看情况,不能迂腐,两军阵前,你不杀对方,对方就要杀你,那就是愚蠢了。
  像偷袭城池这种情况则可以避免屠杀,飞虎队很快便发现了城头上的三十余名士兵都睡着城楼内,士兵们用竹管向城楼内吹进大量迷药,只片刻,三十几名士兵昏迷不醒了。
  南城头上除了百名宋军斥候外,再没有别的士兵,这让宋军斥候们都有点惊讶,他们都没有想到易县的防御竟然是如此稀松,简直就是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这么坚固高大的城池。
  另外十几名士兵都在城洞内睡觉,这里避风、暖和、干燥,睡觉很舒适,仅次于城楼,飞虎队营将李建率领五十名斥候将最后十几名守军堵在城洞内,他们只得乖乖跪地投降。
  一里外,杨文广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城头上没有任何动静,他心中有点不安,难道是自己判断失误,飞虎队遭遇埋伏了?
  不可能!杨文广告诫自己要冷静,耐心等一等。
  就在这时,城头上出现了火光,城门开始缓缓放下,周围士兵激动得欢呼起来,杨文广狠狠一拳砸泥土上,他起身翻身上马,对手下高声道:“进城!”
  一万宋军跟随杨文广迅速向易县城内奔去,片刻奔至城下,城门已经大开,营将李建在门口处等候,杨文广看见了李建,连忙勒住战马问道:“城内军营情况如何?”
  “辽军还在沉睡之中,但卑职担心一旦发生对军营进攻,恐怕其他三座城门的守军会逃走,要不要事先派军队在城外堵住他们?”
  杨文广沉吟片刻道:“本来就是要让辽军知道,打乱他的后续部署,不用管几座城门,守军要逃走就随他们,集中精力把城中的守军解决了再说!”
  “遵令!”
  李建带着宋军向城内军营奔去。
  不多时,一万宋军已将军营团团包围,‘轰!’一声巨响,宋军士兵用巨木将兵甲库外墙撞开一个大洞,千余名士兵们冲了进去,占领了军营的兵甲库。
  此时军营内的辽军士兵已经被惊醒,他们都十分茫然,兵器都不在手中,而被收在兵甲库中,三千多人赤手空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有宋军士兵高喊道:“我们都是汉人,不想杀自己兄弟,出来投降者将无条件释放回家,若负隅顽抗,将格杀勿论!”
  “我们投降!”
  最近的一群汉军士兵举手跑了出来,立刻有士兵将他们押了下去,很快,又有士兵陆陆续续出来投降了。
  不到半个时辰,便有两千五百余人出来投降,但还有五百人左右没有动静。
  “给你们最后的机会,再不投降,宋军将进攻,不会再接受投降。”
  士兵一连喊了四五遍,军营内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杨文广感觉有些不妙,向身后的长枪士兵摆摆手,数百名长枪手缓缓向军营内走去。
  就在这时,军营内爆发出一声大喊,只见四五百人从营房中狂奔而出,手执木棍、椅子以及其他物品,不顾一切向兵甲库冲去。
  兵甲库的宋军乱箭齐发,冲在前面的辽军士兵纷纷惨叫着栽倒,瞬间便射杀了一百余人。
  杨文广也厉声喝令道:“冲上去,杀!”
  数千长枪手冲了上去,剩下的三百余人吓得纷纷后退,不少人跪地求饶,数十名契丹士兵和将领挥刀冲了上来,契丹人就算睡觉也会随身带一把刀,他们不肯投降,想突围出去。
  数百名长枪手一拥而上,乱枪刺出,契丹人纷纷倒地,只片刻,五十余名契丹将领和士兵全部被刺死,剩下的汉军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投降。
  他们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杨文广知道这些人虽然是汉人面孔,实际上已经是辽人了,留下他们只能是祸患,他们迟早还会杀回来,杨文广便冷冷下令道:“全部杀死!”
  哀求也没有用了,在一片惨叫声中,最后三百余人全部乱箭射杀。
  从军营出来,却只见李建带着士兵押送着一百五十余人走来,李建上前禀报道:“这些都是其他三座城门的守城士兵,他们不愿逃走,主动投降。”
  杨文广点点头,“把他们和其他投降士兵安排在一起,天亮后释放他们。”
  ……
  天渐渐亮了,宋军已经控制了整个易县,他们也不是秋毫无犯,几乎所有契丹人的府宅都被士兵查封,契丹人和他们家眷都被送到军营暂时关押,杨文广毕竟是老将,他并没有屠杀契丹人的想法,而是给他们一点粮食,让他们自行离去。
  易县虽然九成以上都是汉人,但并没有出现无数汉人欢天喜地跑出来欢迎宋军北上的情景,大街上冷冷清清,城内居民都十分恐惧,家家关门闭户,从窗缝和门缝向外偷看。
  杨文广关心的是粮食,他带着几名将领来到易县仓库,易县一共有三座仓库,一座县库,一座州库,另外一座隶属于南京道,县库和州库都是地方粮库,粮食不是很多,县库内有两万石粮食,州库有七万石,基本上都是去年的税粮,还没有解押去南京道。
  但隶属于南京道的粮库却是战备粮库,一共有十座仓库组成,主要是给进攻太原方向的辽军提供后勤补给,粮食二十万石,草料十五万担,还有大量兵甲物资,以及无数冰冻在地窖里的羊肉。
  杨文广大喜,有这么多粮食,足够他的军队食用一年了。
  这时,士兵押着十几名官员过来,州官是一名契丹人,吓得战战兢兢,面如土色,县令是一名汉人,三十余岁,倒是神情自若。
  杨文广看了他们一眼,便道:“不要为难他们,放他们离去!”
  十几名官员千恩万谢走了,县令却没有走,杨文广有点奇怪,问道:“我放你离去,你为何不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