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654

  范纯仁奇怪问范宁,“他们怎么都叫你师兄?”
  范宁笑道:“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比他们先进县学,第二是我曾经给董坤、蔺弘、陆有为、苏亮、李大寿和明仁、明礼补过课,使他们考进了县学,所以他们叫我师兄,小段和苏亮也跟他们叫我,当时,县学称我们九个人为九人党。”
  “原来如此!来,祝你们师兄弟相聚,我们喝一杯。”
  众人又喝了一杯,范纯仁瞥一眼董坤道:“听说陈留县准备明年推行青苗法和保甲法,董贤弟很推崇王侍郎?”
  王侍郎就是王安石,他已调任礼部侍郎,他得到天子赵顼的支持,董太后也同意他在十县试推行青苗法和保甲法,陈留县便是第一个报名的县。
  董坤笑了笑道:“我们都想做一番事业,变法需要勇气,既然王侍郎有这个勇气,为什么我们不跟随?”
  范纯仁喝了酒缓缓道:“变法要看是否对民有利?如果是夺民财以丰国库,这种法我看不变也罢!”
  董坤脸色一变,他刚要开口,门口却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谁说我的变法是夺取民财?”
  范宁一怔,怎么王安石也在这里?
  只见王安石端着酒杯走了进来,他刚才遇到了董坤,得知他是陈留知县,便想和过来和聊一聊,不料正好听到范纯仁抨击保甲法和新苗法是与民争利,着实令他恼怒万分。
  王安石和范纯仁关系很糟糕,之前他在应天府推行保甲法,被范纯仁弹劾,弄得他很被动,尽管范纯仁是王安石所崇拜的范仲淹之子,但也改变不了他们两人政治观念上的对立。
  王安石走进屋,却一下子看见范宁,让他愣了一下,微微笑道:“原来是小范相公在这里!”
  范宁起身笑道:“介甫兄,别来无恙!”
  既然范宁在,王安石倒不好对范纯仁翻脸,他也不理睬范纯仁,走到范宁面前笑道:“我在看贤弟的访谈录,见解很深刻,我也认为,这么广袤的土地,大宋若不取,必然会被子孙埋怨,不知贤弟什么时候把海外地图给我看一看?”
  “后天报纸就会刻印出来,到时介甫兄就会看到海外的土地是多么辽阔,蕴藏着无数的财富。”
  “那我就拭目以待!”
  王安石和范宁喝了一杯酒,深深看了一眼范纯仁,转身出去了。
  范纯仁始终没有理睬王安石,这时,众人都感觉到气氛不太投机,草草喝了几杯就,董坤和蔺弘便告辞了。
  董坤摆明了是想投靠王安石,这个时候被王安石看见他和范宁一起,实在不妥,他也顾不上求范宁帮忙,他需要去找王安石解释一下,所以他拉着蔺弘早早告退。
  又喝了几杯酒,陆有为和段瑜也告辞走了,和范宁约好改天再小聚。
  房间里只剩下范纯仁和范宁两人,范纯仁歉然道:“我打扰你们聚会了。”
  “那倒没有,我晚上还要准备应对,早点结束正好遂我意。”
  范纯仁微微叹息一声,“说实话,我很不赞成王安石搞的青苗法和保甲法,让富户为贫户担保,如果推广下去,天下富户绝矣,这不就是夺民财以丰国库吗?”
  范宁摇摇头道:“就算夺了民财,国库所得也只是十之一二,绝大部分都落入地方官员口袋,所以王安石的变法,朝廷反对,地方官员却欢迎,原因就在于此!”
  范纯仁重重将酒杯一顿,肃然道:“无论如何,我会坚决反对变法,就算丢了这官职,我也绝不妥协!”
  ……
  范宁做马车返回了朱府,他对王安石变法一事倒不是很放在心上,事实上,促使王安石变法的社会危机已经没有了,朝廷财政已连续五年盈余,土地兼并得到缓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或者说变法的基础已经不存在,这时候王安石再强行变法,必然会激起整个朝廷的反对,就算是赵顼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压力。
  这个时候,范宁想得更多是他的蒸汽机,如果大宋的能工巧匠们能把它造出来,那么大宋社会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不过范宁也知道,自己想要的蒸汽机就算造出来,也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改良,比如解决漏气问题,提供蒸汽使用效率等等。
  还有更关键的一个问题,大宋的生铁太少,一是铁矿太少,产铁量低,其次是铁的品质不高,虽然吕宋发现了富铁矿,但还是偏小。
  这时,范宁想到了澳洲的铁矿,那才是富甲天下的大铁矿,品质高,储量大,易于开采,如果新大陆的铁矿能开采出来,那可是比金银更加富国的战略资源。
  不过在此之前,只能让朝廷加大生铁产量,至少要保证自己最需要的蒸汽船造出来。
  这时,范宁又想到了大船的推进方式,目前宋朝海船是用明轮的方式,但明轮的缺点也很大,就是速度太慢,蒸汽机只是改变了船只的动力,使大船不需要那么多人,但如果船速上不去,去一趟新大陆,来回要半年时间,那也很不合算。
  但如果改用螺旋桨方式来推进,速度会不会提高?
第五百六十八章
力劝天子(上)
  次日天不亮,范宁便上朝了,今天他参加了朝会。
  今天朝会的内容是裁减宫女,其实也很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子也同样是一朝宫女。
  这一点,宋朝比唐朝做得好,会定期释放宫女,使大量年轻宫女还能回乡及时嫁人。
  很少会出现‘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景象。
  最后由曹太后批准,裁减四百三十三名宫女,尽管释放回乡。
  这时,枢密副使陈升之出列奏道:“陛下,太后,微臣有本奏!”
  曹太后缓缓道:“陈副使请说!”
  “微臣认为,既然海外土地兹多,朝廷无法尽用,完全可以售之与民,聚民财开阡陌,输粮食、矿物还朝,利国且利民,臣闻知政堂担心诸多,臣以为大可不必,只要律法有序,制度严明,完全可以规避不利,微臣恳请朝廷早日规划此事,勿因畏难而不顾。”
  开封府知事王珪也出列道:“最近海外土地之事,民意沸腾,开封府每日受理各种询问繁多,微臣也希望知政堂早日拿出章程,平息民意。”
  知谏院李唯臻也出列道:“这几日,谏院每日收集民书数百封,皆是恳请朝廷放开海外地禁,准许百姓赴海外购地置产。”
  范宁没有多言,他知道各大权贵都在背后推动此事了,反对最激烈的韩琦也沉默不语,说明他承受的压力极大,不再明确反对了,而把这个球踢给了曹太后。
  片刻,曹太后问天子赵顼,“官家以为如何?”
  赵顼沉吟一下道:“可以商榷!”
  曹太后便点点头,朗声道:“韩相公何在?”
  韩琦连忙出列,“微臣在!”
  曹太后淡淡道:“既然民之所望,知政堂也应该尽快制定规矩方圆,该定律法则增定,该考虑资格则尽快考虑,总之,这件事知政堂必须尽快做起来,如果不行,那也得拿出确切的理由和依据。”
  “微臣遵太后懿旨!”
  曹太后点点头,“没有别的事情,就散朝!”
  百官散了朝,韩绛快步走到范宁身旁,笑道:“经略使有没有时间去一趟知政堂?”
  范宁点点头,“下午吧!上午要见官家,已经定好了。”
  “那好,我们下午见!”
  韩绛拱拱手,快步走了。
  这时,一名宦官上前施礼道:“官家在内宫等候经略使,请随我来!”
  目前赵顼还没有独立执政,主要精力还在读书学习之中,他的读书之地在内宫劝学殿,也就是从前仁宗皇帝的内书房,他母亲高滔滔接见大臣的麒麟殿,董太后改在慈安殿接见大臣,麒麟殿便改名劝学殿,给赵顼读书学习。
  范宁来到了麒麟殿,见到了正在书房内审阅奏折的赵顼,他审阅的奏折只是曹太后有选择性转给他的一部分,很多朝务他有旁观权和建议权,但没有决策权。
  重大朝务他批示了不算,只有曹太后批示后才能执行。
  不过赵顼并没有怨言,他在耐心等待自己二十岁的到来。
  此时的赵顼已经没有前几天那样悲痛,他稍稍从母后病逝的悲痛中走出来,只是他显得比从前更加沉静。
  范宁躬身行一礼,“微臣范宁参见陛下!”
  “范爱卿,请坐!”
  “谢陛下!”
  范宁在赵顼下首坐下,一名宫女给他们上了茶。
  赵顼忧心忡忡道:“前些天王安石要求在十县试行青苗法和保甲法,朕批准了,皇祖母也同意了,但知政堂却投了六张反对票,仅蔡襄一人同意,着实出乎朕的意料,范爱卿怎么看?”
  范宁沉思一下道:“陛下,王安石曾经在应天府推行青苗法和保甲法,当时微臣是知府,所以微臣在这件事有发言权,王安石推行变法的本意是均贫富,以富济贫,用保甲法把贫富绑在一起,推行青苗钱,让富户替贫户担保,一富担保十贫,一旦贫户还不起青苗钱,那就由富户偿还,这样可以缓和因土地兼并带来的贫民流离失所的矛盾,实际上是把应由朝廷来承担的责任交给了富人,这一点陛下能理解吗?”
  赵顼点点头,“王安石也给朕说过了,富人不能为富不仁,应该适当救济穷人。”
  “我给陛下说两件事,说完了以后,陛下大概就能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范爱卿请说!”
  “先说一件十几年前往事,那时微臣还在县学读书,王安石在鄞县当知县,受王安石的邀请,我带着一群师弟去鄞县游学,时值阳春三月,正是春耕之时,那时也是王安石在鄞县推行青苗法的第三年。”
  范宁便将当年在鄞县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赵顼听得很惊奇,这简直像个传奇故事一样,范宁微微笑道:“这第一次青苗法实施,陛下觉得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朕觉得青苗法还是应该由官府实施比较好,不能交给民间钱铺。”
  “那微臣再给陛下讲第二件事,这件事陛下也曾参与,几年前微臣在应天府出任知府,陛下在应天府主持军队变法,当时陛下支持王安石在应天府实施保甲法,有一次微臣从恽州赶回来,路过应天府虞城县,在路边茶棚发现官差拘捕了一名员外,他是一名都保正,百姓去县衙告他,说他擅自收钱,每户收一贯钱,我就问他,为什么要向百姓收钱?他说保衙要开支。”
  “什么保衙?”
  赵顼打断了范宁的叙述,惊讶问道:“保甲法中没有要设立什么保衙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