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赵家可以黄袍加身,那别的家族呢?
只是大宋已经通过杯酒释兵权以及文官当政等等制度,将其他权贵家族的上升之路堵死了,但海外开辟疆土却出现了一个另类的上升通道,使很多权贵家族都发现了这个可能性。
一个万余蛮族的部落就能建吕宋国,那为什么他们家族就不能,他们拥有财富、人口和技术,完全能建一个依附于大宋的小国。
这个想法随着这两天的报纸舆论的煽动,已经让每一个权贵家族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曹佾回到府中,直接来到后院见家主。
曹琮眯着眼睛听完曹佾的口述,微微笑道:“若日本和高丽也有强大的水军,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这篇文章抢先占领新大陆啊!”
曹佾试探着问道:“我们能不能抢先占一座岛,不如位置和资源好一点的。”
曹琮摇摇头,“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了,没有必要,这两天你进宫一趟,和太后谈谈此事,最好她能推进一下。”
“那范宁那边呢?”曹佾又问道。
“范宁那边我让诗儿去和他谈谈,听听他的建议。”
“我明白了,我明天就进宫见太后。”
曹琮又微微笑道:“今天高家来找我,旁敲侧击问起了这件事,他们也动心啊!还有潘公今晚要来拜访我,我估计就连柴家、钱家、李家,这些帝王后裔都有了想法,在大宋没有他们的机会,那去海外建国,又能使祖先事业延绵千秋了。”
“知政堂现在的态度是四比二,文彦博保持中立,两个韩相公反对激烈。”
曹琮冷笑一声道:“知政堂从来不重要,大宋是赵家和一班权贵的天下,只要权贵们一起施加压力,韩琦不答应就得罢相。”
“六叔,我发现范宁一直在暗中推动此事,而且范氏兄弟多年前就布局港口和船队了,莫非范家也有此心?”
“人都有私心的,范家想弄一块土地很正常,但范宁想得可不是那么简单,他是在直接推动大宋的变法,你没发现吗?这两年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兼并之风已经渐渐减弱了,我看报上有很多出售田庄的广告。”
“六叔说得对,大家都醉心于做大产业,对经营农庄兴趣不大了,尤其现在粮价低迷,无利可图,土地兼并之风也就抑制住了。”
“这个范宁可不是简单人物,我们曹家得把他好好笼络住,将来曹家的兴盛恐怕就在他身上了。”
说到这,曹琮叹息道:“当年我还是太犹豫,结果他成了朱家之婿,现在悔之晚矣,你去吧!我有点疲惫了。”
曹佾默默行一礼,退下去了。
曹琮望着曹佾远去,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封信,颇为玩味地看着,这是太皇太后曹氏写给他的信,整封信里面只有四个字,‘曹范联姻’。
……
范宁这两天颇为忙碌,主要是拜访他的人太多,尽管他想安静地呆几天,但客人到来他却没法推却,先是大学士钱明逸拜访他,紧接着老房东柴靖前来拜访,然后又是明肃皇后的侄孙刘丰。
刚刚把刘丰送走,吃罢晚饭,他的同窗好友、鲲州老部下,驸马曹诗又来拜访他。
范宁很清楚,曹诗其实是代表曹家而来,这些来拜访他的权贵都是一个目的,想推动私人海外购岛。
范宁让曹诗请到自己的书房就座,曹诗一眼便看见范宁书房墙上挂的海外诸岛图,他顿时走上前细看。
范宁站在一旁笑道:“过去这么多年,曹家看中了哪座岛屿?”
曹诗指着棉兰老岛道:“曹家对这座岛其实很有兴趣,但它面积太大,朝廷已经把它定名为新夏州,已经和曹家无缘了。”
范宁微微笑道:“需要我给曹家一个建议吗?”
曹诗大喜,他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没想到范宁倒主动提出来了,但一转念,估计范宁早就猜到自己的来意。
“范使君请说!”
范宁指着发现的南方大陆道:“这座大陆肯定是属于朝廷,那么北方的岛屿应该可以出售,曹家最好能买一座距离大陆最近的岛屿。”
范宁一指帝汶岛,“这座岛当地土人称呼它为帝汶岛,面积和琉球府相仿,雨林密布,土地肥沃,有高山也有平原,和南方大陆隔海相望,我建议曹家考虑买下这座岛屿。”
曹诗注视帝汶岛半晌问道:“岛上有多少土人,是否凶残?”
“岛上土人应该不多,千余人左右,很凶残,善猎人头,你们拿到此岛,可以请宋军上岛清剿。”
这时,使女给他们上了茶,范宁请曹诗坐下,曹诗沉声道:“两年多以前我就问使君,朝廷是否卖岛,但一直没有定论,现在卖岛之声又起,范使君觉得最后结果如何?”
范宁沉吟一下道:“卖岛已是大势所趋,难以阻拦,但朝廷必然会有制度出台,比如购岛资格,比如岛屿地位,比如用什么办法购岛等等,最终完善应该也不会那么快,我这几天对所有来拜访我的人,都说了同样一句话,现在也送给曹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们要提前造大船,必须造桨船,拥一支五艘两万石以上的桨船,才是你们获得海岛的前提。”
曹诗点点头,“我明白了,多谢使君提醒!”
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纺车的启示
次日一早,范宁和朱元丰一起前往开封府陈留县,朱元丰在那里开办了一个纺织机器研究院,请了数十名老工匠,在这里研究如何改进纺织机。
大宋目前纺织主要以麻纺和丝纺为主,但大宋开始从大食进口大量的棉布后,引起了各大纺织工坊的极大关注。
棉布明显比细麻布更舒适、保暖,透气性好,很多大户人家都开始穿棉布做的衣服,众多纺织工坊主都意识到,一旦棉布大量进口,他们就会遇到生存危机,不需要官府组织,从去年开始,纺织工坊主都纷纷开始研究棉纺技术。
十几年前,大宋从高昌引进了棉花,但没有得到推广,渐渐销声匿迹,目前只有相州和开封府有少数地区种植,种植面积大约有数千亩,这些棉花已全部被一抢而空,很多工坊主不得不从海外进口棉花用于研究。
在研究纺织机器上,朱家也没有落伍,朱家这几年从天竺进口了数千担棉花,事实上,从三年前开始,朱家便着手秘密研制棉纺机。
在前往陈留县的路上,朱元丰对范宁道:“我们最初也想用木绵纺织,但木绵的绒太短,很难用织机纺织,只能用手搓成线,才能做成木绵布,尤其剥木绵籽太难,但后来听说,岭南儋州却能用机器来纺织木绵,我前年派人去岭南学习它们的纺织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也能用机器脱籽,用机器纺织出木绵布,又轻又柔,甚至比进口的棉布还要舒适。”
范宁笑了笑道:“木绵是一方面,棉花也要研究,毕竟木绵的数量不是太多,而且北方不适合种木绵,反而适合种棉花,一旦棉花种植推广开,最终还是以棉布为主,木绵布可以作为稍微高端的布料。”
“我明白,可以纺木绵,其实也完全可以纺棉花,关键是要提高纺纱的技术,纺麻线经做到三锭,完全可以把纺麻摇车改造成纺棉车,纺棉车也能做到三锭,甚至更多。”
“别的纺织工坊技术如何?”范宁又问道。
朱元丰轻轻叹息一声,“几乎每一家大的纺织工坊都有研制机器的工匠,这几年技术提高非常快。我给你举个例子,一般细麻纺车的锭子数目是两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前年宝德纺织工坊发明了连动手摇机,将纱锭竖起来,用一个纺轮带动,一次可摇十支锭子,但这还不是最厉害的,今年三月,柴家的柴氏纺织工坊造出大纺机,用水力驱动,一次可以摇数十支锭子,普通麻纺机一天也就纺三斤麻线,但大纺机一天可以纺一百五十斤纱线。”
范宁很惊讶,居然能利用水力驱动,这可是巨大的进步啊!
“那棉纺上可以用水力大纺机吗?”
“当然可以,我也打算造出大纺机,利用水力驱动来纺棉纱。”
“那织布呢?有没有什么新技术?”
“织布一直是用踏板织机,也是最耗人力的地方,每个女工踩一张踏板织布机,每个时辰能织出一丈布,据说很多工坊都在研制利用水力推动,让织布机能自动踩踏,这样,一个女工就能看管三到五架织布机。”
“如果实现成功,一匹细麻本钱是多少?”
“两百文!”
朱元丰伸出亮个指头道:“现在的本钱是四百文,如果能成功,一匹细麻的本钱还要降一半,两百文就够了,京城市场上细麻的价钱已经从四年的一千二百文降到八百文,恐怕还要再降到五百文,这就是大工坊的威力,十几张织机的小作坊只能倒闭,他们的本钱是七百文。”
范宁沉默了,虽然大工坊的出现大宋无数小作坊都纷纷破产倒闭,但这也没有办法,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只有大工坊才会拼命提高技术,想到用水力驱动的大纺车、大织机,才会使大量商品充斥于市场,促进人口增加,促进商人去海外争夺市场。
……
马车驶入了陈留县,朱元丰之所以在陈留建立纺织机器研究院,最主要的原因是陈留县有大宋最大机坊,也就是制造纺织机器的工坊,制造剿车、纺纱机、提花机、斜织机、踏板织布机等等。
朱元丰指着远处一座被围墙包围、占地广阔的大院道:“那里就是宝德机坊,大宋最大的制造纺机的工坊,东主叫李宝德,是有名的大商人,很善于投机,早年和吕夷简关系密切,后来又抱上张尧佐的大腿,现在和韩家打得火热,他自己也开了一家三千张织机的纺织工坊,一只纺轮同时纺出十根线就是他搞出来的,但还是比不过柴家的水力大纺车。”
“三祖父的研究院,就是从里面挖的工匠?”
“谈不上挖的工匠,都是里面年老体弱,干不动活的老工匠,他们虽然干不动高强度的劳作,但经验丰富,正好适合研究,轧棉机和搅车就是他们吸取了儋州的经验而制造出来。”
他们来到了城南的一座大院子,这座院子至少占地十亩,平时大门紧闭,显得比较神秘,这里就是朱元丰建立的纺机研究院。
他们从后门进了大院,只见大院子里又分出了十几个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都有人在忙碌,整个大院估计有一百余人。
一名大管事特来迎接东主的到来,又给范宁见了礼,范宁笑道:“先看看你们木绵纺织机器。”
“请随我来!”
大管事带着他们来到一座稍大的院子里,范宁一眼便看见轧绵机,轧棉机主要是把绵籽和绵絮剥离的工具,就是两根圆木棍同时转动,木绵从缝隙里挤压,绵絮下去,棉籽就留在上方,被木棍上的槽带走。
木绵和棉花一样,都有绵核,很难剥离,从琉球府和吕宋府送来的百万担木绵都是带核的,需要人手工剥离,劳动强度很大,大量人工费含在其中,使绵的价格下不来,而且木绵絮纤维比较短,用粗麻机很难摇成捻子,只能用手工捏成捻子,然后再一步步摇成细纱线。
这就需要搅车,把剥棉时压成的绵饼的木绵再搅松散,但这样还不行,范宁便看到了留存后世的大杀器:棉弓,用弹棉花的方式把纤维弹出来,这样就使纤维变长,很容易接续做成长绵条,也就绵捻子。
再利用摇机把捻子摇成一股股细线,细麻和粗麻的区别就在摇线的精细程度。
大管事笑着介绍道:“木绵布已经做成功了,但东主要求再精益求精,我们打算用铜棍代替木棍轧棉,然后再进一步考虑用水力驱动,使轧绵、搅绵和弹绵都不用人工,只要有一个人往里面放入木绵就可以了。”
“让我看看水力驱动的大纺车在哪里?”范宁极有兴趣地问道。
大纺车虽然是柴家发明出来,但很多工坊都仿制成功了,朱元丰的研究院也不例外。
大管事带他们来到一座后面大房子里,水力驱动必须要靠山或者靠河,要有落差,恰好他们背后就靠一条小河,他们便从小河里引出一条水流,穿过院子,最后流入陈留湖。
这条水流被他们做成了落差,形成潺潺溪流,推动一架很大的平躺的水车,水车转动,又通过连动杆驱动纺纱机转动,上面数十支纱锭便同时在转动了,一名手巧的女工在不停的接线,她的工作就只有一个,把断掉的线接续起来。
大管事介绍道:“用水力舂米、磨面早在唐朝就有了,关键是柴家想到了利用织布机上的连动杆,这样就把水力转化为大纺车的推动力,我觉得这才是关键。”
范宁顿时想到了蒸汽机的发明,其实也是一样,蒸汽不停推动活塞运动,然后活塞又推动连动杆,使轮轴转动,火车、蒸汽船就这样发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