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654

  旁边高士林笑道:“这件事不用麻烦范使君,我去找那两个小子,我和他们关系熟着呢!”
  ……
  好容易打发走了这群权贵子弟,范宁才长长出了口气,这帮家伙一心想去淘金,那怎么行,必须要引导他们到实业上去,造船、建工厂、发展远洋贸易,这才是强国之道。
  这时,门外传来的苏亮的声音,“我找他有急事,你赶紧给我通报一声。”
  范宁笑道:“季常,让苏知州进来吧!”
  片刻,苏亮快步进来道:“你快去看看吧!那帮移民都在闹着回家呢,大营内乱成一团。”
  “发生了什么事?”范宁问道。
  “还不是你变掛呗!”
  苏亮没好气道:“朝廷之前说好让他们去琉球府,可你又说大部分人得去吕宋府,大家就炸开了,吵嚷着朝廷是骗子,要回家!”
  “为什么不愿去吕宋府?”
  “还不是嫌远呗!让他们去琉球府就说了好久,骗他们说就隔一座海峡,平时没事还可以坐船来泉州看看花灯什么的,所以他们才肯迁徙,现在又说去吕宋府,他们死都不肯去了。”
  范宁眉头一皱,起身道:“走吧!我们去看看。”
  两人离开经略府,带着随从骑马向城外的大营奔去。
第五百四十三章
移民风波
  大营内已乱做一团,无数人家都在收拾东西,愤怒的情绪在大营内蔓延,消息是从中午传出来,他们这批移民根本不是去琉球府,而是去吕宋岛,吕宋在哪里?百姓们一无所知,只感觉是很遥远的地方,加上一些有点后悔的百姓在其中煽风点火,不满的情绪便在大营中迅速传开了。
  但也不少一心想移民的百姓按兵不动,这批人以延安府绥德县和米脂县人为主,他们家乡十年八旱,今年春旱又格外严重,年底还要交租,实在活不下去了,要么全家去当流民,要么就移民海外。
  他们不是延安府第一批,第一批延安府的移民十年前就去了鲲州,据说过得很不错,家家户户都粮满仓、布满柜,还没有税赋劳役,简直就是天宫的生活。
  所以当移民募集又开始时,这批两千户延安府的百姓抢先报了名,眼巴巴等着好日子到来。
  这批百姓并不在意去哪里,他们更在意能分多少土地,住多大的房子,收成之前每月补贴多少粮食。
  而闹事的主要是河北路的边疆百姓,以真定府和定州百姓居多,如果是从前,他们还担心战争威胁,现在宋辽停战数十年,战争早已离他们远去,加上自然条件要别陕西路好得多,就算是佃户,只要努力一点也能养活自己。
  这批百姓主要是向往着更好的生活,而且他们乡土观念很重,就算移民海外,很多人都考虑让子女再回来,所以都不愿远走,琉球府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最远距离,要不是官府忽悠他们,上元节可以来泉州看花灯,否则他们还真不愿意离乡。
  这批百姓约有两千六百多户,到扬州时,很多人就后悔了,不想再南下,官府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来泉州,现在听说去更远的吕宋府,他们顿时炸开了,死活都不肯再去,纷纷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家乡。
  这时,范宁来到了大营,他随即命令士兵们把百姓集中起来,他有话要交代。
  其实不需要士兵,心情沮丧也好,心情愤怒也好,所有人都急切地希望得到准确消息,当听说最高主官要给他们一个明确交代时,百姓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快便将高台围得水泄不通。
  范宁拿一个木制的喇叭对大家高声喊道:“一共有三个地方可以让大家选择,一个是小琉球岛,距离泉州三天航程,那边已经有琉璃县,需要补充部分人口,给上田两顷,五十年内免税赋,一个琉球府,距离泉州两天航程,县城还没有建,给上田两顷,五十年内免税赋;再一个是吕宋府,在泉州西南,五天航程,有现成的宅子,给上田三顷,五十年内免税赋,三个地方官府不强迫,自己选择。”
  百姓们听说不强迫,是由自己选择,焦躁的情绪终于冷静下来。
  这时有人大声问道:“假如都不想去,想回家怎么办?”
  范宁冷静地回答道:“如果实在不想去海外,我们也不勉强,可以留在泉州当佃农,或者我们送到扬州,你们自己想办法回家乡。”
  黑压压的人群顿时沉默下来,范宁又道:“全家人一起好好商量,明天一早进行登记,后天就出发!”
  众人纷纷散去了,范宁也没有离去,他和苏亮四处巡查。
  “看来你也不得不让步!”苏亮微微笑道。
  范宁摇摇头,“我并不是让步,本来我是好意,琉球府那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会很艰难,而吕宋府有吕宋国打下的基础,起步要容易得多,既然他们不领情,我也没有办法。”
  “那是你根本就没和大家说清楚好不好,你就告诉他们给多少地,让人家怎么选?”
  范宁笑眯眯拍拍苏亮的肩膀,“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安排下去,把这件事给大家说清楚。”
  “这是你的事情好不好,我只是怕他们闹事才帮助,你们经略府那么多官员,召集各县长老说一下就行了,干嘛还要推到我身上。”
  “能者多劳嘛!不好好在我面前表现,我将来怎么提拔你呢?”
  苏亮有点没底气了,自己才是一个六品官,范宁已经是正三品了,自己还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范宁见他一脸苦色,便笑道:“我派三十名官员来帮你,然后你统一安排部署,我还要考虑别的事情,这件事我就不管了。”
  苏亮无奈,只得点了点头。
  这时,范宁见旁边一座大帐内人颇多,便走了进去。
  里面是一个大家族在商议,他们认出范宁,吓得连忙让开,家中老人上前给范宁磕头,“小民麦大年参见经略使大人。”
  “麦老丈是延安府人?”范宁听出了他的口音。
  老人点点头,“我们是绥德县人,三个儿子,两个儿媳,还有我老伴和三个孙子一个孙女。”
  “你们没有分家?”
  “分了,我和老伴带着小儿子一起生活,大郎和二郎都各自独立,这次我带着大家一起来,还有我两个兄弟和妹妹一家,一个大家族,差不多三十余人。”
  范宁请老人坐下,又摆摆手让大家坐下,他又笑问道:“怎么会想到去海外谋生?”
  老人叹口气道:“我有个族侄从军驻扎在鲲州,他后来就留在鲲州了,娶了个日本国女人,生了两个儿子,他后来写封信给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族弟,族弟一家都去了鲲州,去年我接到他的信,我才知道他们在鲲州过得好,天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我们一家一年到头难得看到肉星子,所以羡慕得不得了,今天又遇到春旱,我们租的地至少要减产一半,连交租都不够,正好官府招募去琉球府的百姓,我就毫不犹豫报名了。”
  范宁点点头又问道:“有三个地方可以选择,那你们想去哪里?”
  麦大年的长子问道:“琉璃县究竟怎么样?”
  “琉璃县是一座岛,比开封府大一点,那边现在有三百户百姓,准备增加到一千三百户,风景很优美,将来会是一个很安静舒适的地方,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一些生活用品要从大宋本土输入,比如瓷器、茶、铁器等等。”
  老人问道:“我们家有两个意见,我和老伴想去琉球府,总觉得琉球府离泉州近一点,但三个儿子却想去吕宋岛,因为多给一顷地,正在纠结。”
  范宁微微笑道:“其实我也劝你们去吕宋岛,吕宋岛就在琉球岛南面,其实离泉州也不远,更重要是那里原来有个吕宋国,吕宋国已经举国搬迁,留下方圆数十里的平整土地,房子已经修建,去那里就可以生活了,而去琉球府还要参与伐木、造屋,至少要明年才能安定下来。”
  “那吕宋府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吕宋府就是比较热,一年四季没有冬天,不用穿棉衣,但也有好处就是一年种三季水稻,每亩地一年最少也要产十石大米。”
  大郎和二郎对望一眼,一家三顷土地,一年收获三千石稻米,简直要把他们惊呆了,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只关心能不能一家老小吃饱肚子,至于天气炎热根本就不用考虑,炎热不好吗?还可以省下做冬衣和买炭的钱。
  “使君,真的是一户人家给三顷土地?”
  范宁笑道:“每户给三顷土地有前提,那就是不能荒,假如你们家只有老两口,种不了三顷地,那你可以把土地给儿子,也可以出租,但不允许卖,实在没办法,那就给一顷地,然后每月补一点粮米,假如大郎很会种田,一个人能种五顷地,那很好,我再给你两顷官田,不要你的租子,收获全归自己,但这两顷是官府的,不能给儿子继承,明白了吗?”
  麦大年和几个儿子商量一下,对范宁道:“我们决定了,就去吕宋府!”
第五百四十四章
另补缺口
  为了让五千户百姓更好地做出选择,范宁把决定时间推迟一天,经过官员们的广泛宣传,五千户百姓基本上都了解三个地方的利弊,在两天后的下午,五千户百姓开始登记各自的选择。
  答案很快便揭晓了,两千六百户百姓选择了吕宋户,一千八百户百姓依然选择琉球府,另外六百户百姓选择了小琉球岛的琉璃县。
  坦率地说,这个答案让范宁有点失望,他是希望第一批去吕宋岛的百姓能达到三千户,还最终还是有四百户的缺口。
  不过最极端的事情没有发生,没有人选择回去,也没有人选择留在泉州,回去不现实,该卖的都卖光了,回去生活没着落不说,还被人嘲笑,大家丢不起那个脸,至于留下来则更不现实,除非泉州也提供土地,谁也不愿意当佃农了。
  “使君,其实我倒有一个建议!”幕僚公孙玄策笑着对范宁道。
  “先生请说!”
  公孙玄策捋须道:“我在考虑,为什么我们不从福建路和广南路招募百姓去吕宋?你说几万户可能招不到,但一两千户我觉得没有问题,很多住在山里的百姓,生活贫困,可以把他们迁移出来,另外,吕宋气候炎热,福建路和广南路的百姓反而更能适应,使君觉得呢?”
  范宁苦笑一声道:“只怕地方官府不肯,我说要把泉州百姓迁去吕宋,苏亮那小子肯定第一个跳起来。”
  “那就让朝廷下旨好了,用自愿的方式。”
  范宁负手来回踱步,其实这是一个好办法,后世下南洋的百姓也主要来自福建和两广,应该有很多人愿意南下,而且很多渔民南下后,会常常往返会吕宋和泉州,便会带来大量信息,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一种自发的移民潮。
  范宁终于点点头,“那就让朝廷下旨给福建路和广南路各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看看能招募到多少人。”
  ……
  入夜,范宁疲惫地回到府中,直接进了自己的内书房,他坐下闭目休息了片刻,门轻轻开了,妻子朱佩端一盏茶走了进来。
  “明天就要走吗?”朱佩低声问道。
  范宁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歉然道:“等吕宋府走上正轨后我就不用去了,现在刚开始,比较关键,我没法走开。”
  “夫君,我没有责怪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你忙,只是觉得你很辛苦,怕你累坏了身体。”
  “我的身体没有问题,这段时间我不在,倩姐身体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