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654

  椰子稍便宜一点,南方就比较多,但运到京城也要几百文钱一个。
  范宁点点头,“这两样是好东西啊!尤其是这个玉米,可以成为粮食,我回头送到吴县乡下去,让三叔种出来。”
  “你叫它玉米?”
  “不像吗?颗颗像玉石一样。”
  “倒也很形象。”
  说到玉石,明仁忽然想起一样东西,连忙从箱子里找出一只巴掌大的小盒子,放在桌上笑道:“侄儿侄女我都还没有见过呢!这是我在狮子国买到的两颗宝石,送给他们一人一颗。”
  狮子国就是后来的斯里兰卡,以盛产宝石而出名,船队也多次在那里采购香料和宝石,但明仁这么郑重其事地将两颗宝石挑出来,作为自己儿女的礼物,让范宁有些期待了。
  他慢慢打开盒子,里面铺了一层丝绒,丝绒上放着两颗蓝宝石,每颗约有枣子大小,这种大的蓝宝石在京城也有卖,大概一千贯钱左右。
  不过这蓝色并不是浅蓝色,而是深蓝色,这是车矢菊蓝宝石啊!极品中极品。
  没错,这就是后来出产在克什米尔的车矢菊蓝宝石,怎么会出现在狮子国?
  当然,这肯定是出产在狮子国的蓝宝石,只是品相十分罕见,在市场上可见不到,难怪明仁这么珍视。
  “这是我去年无意中买到的,一共五颗,我自己留两颗,明礼一颗,这两颗就给你了,这么好的蓝宝石,估计也只有皇宫里才有,在外面你有钱都买不到。”
  “那我就不客气了。”
  范宁收起宝石又笑问道:“你下一站打算去哪里?”
  “准备再去一趟苏禄国,我打算用五百匹绸缎从苏禄国王手中换取一座岛,我早就看中了一座岛,非常狭长,它的南端和盛产香料的渤尼国很近,就隔一座海峡,上次苏禄国王就答应卖给我,但他不要钱,要五百匹绸缎。”
  范宁想了想,渤尼国就是后来的马来西亚以及文莱,地形狭长,又靠渤尼国很近,不就是巴拉望岛吗?
第四百八十三章
茶棚偶遇
  范宁只呆了一个时辰便和明仁告别了,他下午还要看厢军演练防御阵,实在抽不出时间,而下午明仁也要离开莱州港前往泉州,临行前,范宁要了几筐椰子和两串刚刚养熟的香蕉,给手下们尝尝鲜。
  当天晚上,范宁便连夜离开了莱州赶回应天府。
  三天后,范宁一行抵达了应天府最东面的虞城县,此时已是中午时分,县城还在三十里外,范宁见路边有座茶棚,便对十几名手下道:“去那边吃点东西,我们歇一会儿。”
  众人纷纷下马,牵马来到茶棚前,茶棚掌柜连忙满脸笑容迎上来,“欢迎客官来休息片刻,喝碗热茶!”
  “有酒的话,先来一坛!”
  “有酒,有我自己酿的梨酒,远近有名,客官可要好好地尝一尝!”
  众人拴上马,进茶棚坐下,伙计抱着一坛酒上前给他们倒酒,按规定,农村的酒只能只酿自饮,不允许出售,不过也只有京城管得严,其他各个地方基本上都管不住了。
  范宁也懒得多管此事,又问道:“有什么吃的?”
  “有肉沫汤饼、鸡蛋汤饼、肉包子、素包子、酱肉、豆腐、煎饼裹酱菜、羊肉煎饼等等,还有新鲜的梨和柿子。”
  “每人来一碗肉沫汤饼,其他肉包子、酱肉、羊肉煎饼,有多少上多少!”
  “客官稍等,马上就来。”
  几名伙计连忙去备菜,范宁打量一下周围,茶棚下一共八九张桌子,他们占了四桌,其他几张桌子也基本上坐满了。
  这时,范宁见最边上一张桌前坐着几名身穿皂衣的公差,一名中年男子带着木枷,愁眉苦脸坐在一旁。
  “几名官差哥哥,给我也吃碗酒吧!”带木枷的男子哀求道。
  “哼!吃了官司还想占我们的便宜,要么我们的酒钱你来掏,要么就闭嘴!”
  “我身上正好没钱,要不先欠着几位的,回头我一定还。”
  为首公差看了看他,便招手道:“酒保,再来四碗酒!”
  旁边一桌人低声议论道:“无妄之灾啊!罗员外一向老实胆小,这种事情被他摊上,他也只有认倒霉了。”
  “就是!当初就劝他不要当这个都保正,他不听,还以为自己当官了,结果白白吃了官司。”
  范宁心中有些奇怪,便问旁边一名客人,“那个中年男子是都保正?”
  “是树山乡的罗员外,府里推行保甲法,他当上了都保正。”
  “那怎么会吃官司?”范宁又问道。
  客人冷笑一声道:“他们乡欠税严重,县里责令他一个月内把税收上来,他这个人名声不太好,据说很多农户都不睬他,结果田税收不上来,县里就把他拘押了。”
  范宁眉头一皱,“按照保甲法的规定,如果都保正收不上来税,他可以交给县里,由县里派人下乡催税,和这个都保正何干?”
  另一名老者摇摇头,“不懂就别瞎说,罗员外被抓不是田税的事情,而是杂费太大,他被人告了,才被抓。”
  “还有什么杂费?”范宁着实不解。
  老者见范宁不像普通人,便摇摇头,“这个我可不能说,说了会惹祸上身,官人就别为难我了。”
  范宁也不多问了,这时公差喝完酒,押着罗员外走了,旁边几名客人也结账走人,不多时,茶棚里只剩下范宁他们四桌人。
  跟随范宁巡视的公孙玄策低声问道:“府君,是不是保甲法出事了?”
  去年王安石要在应天府试行变法,得到了赵仲针的大力支持,范宁虽然制止了青苗法,但保甲法还是实施了。
  保甲法的作用是为保证税赋催缴,以前都是县里派公差下乡去挨家挨户要税,县里的压力很大,也根本忙不过来。
  实施保甲法后,改由都保正负责收税,不肯交税的刺头则由县里派人催缴,和都保正无关,范宁也觉得实施保甲法能大大减轻县里的负担,有利于税收,便同意了。
  范宁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感觉有点奇怪,保甲法应该没有什么漏洞才对,你问问掌柜吧!”
  公孙玄策立刻把掌柜召上来,问他道:“刚才那位罗员外被抓是怎么回事?”
  掌柜有点为难,半晌道:“这里面有点复杂,官人不是本地人,最好不要打听,会惹祸的。”
  “你随便说说,我们也随便听听,出了这座茶棚,我们也就忘了。”
  掌柜见茶棚里没有本地人,便压低声音道:“这里面其实说不清楚的,公差下乡也要吃住,还要补贴钱,这些开支县里不承担,摊给乡下,听起来好像不多,但一年下来,也是一大笔钱。”
  “不对吧!”
  范宁开口道:“公差下乡费怎么会是乡里来承担?这些杂费一直都是县衙负担的。”
  范宁知道这笔费用其实一直就有,由于官府是替转运使司催税,转运使司就会根据税额每年补贴给地方官府一笔收税劳务费,再由各州分解给各县,大宋立国以来一直就有,这次推行保甲法并不涉及这笔费用。
  掌柜摇摇头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若没有好处,谁愿意当都保正?保衙也有开支的。”
  范宁有点明白了,这就是保甲法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保正和都保正的开支谁来承担?
  王安石颁布的条款中明确规定都保正的支出应该是县里承担,县里公差出勤天数减少,那么一部分开支就应该转给各乡各保,作为他们的经费。
  “是不是这个罗员外私下摊派保正的开支,结果数额太大,被人告了?”
  “数额是很大,听说这个罗员外一年收了三百贯钱,差不多一家一贯钱,但这钱到底该谁拿,这才是关键,客人明白了吗?”
  范宁缓缓点头,他完全明白了,县里震怒并不是因为罗员外擅自向百姓摊派杂费,而是这笔钱被罗员外独吞了,这才是罗员外被抓的原因。
  ……
  众人吃饱喝足,又上马出发了,公孙玄策问道:“要去县衙吗?”
  范宁摇摇头,“直接回应天府。”
  “府君不想管这件事?”
  “管了又如何,不管又能怎样?”
  范宁轻轻叹口气,问道:“你觉得保甲法的问题出在哪里?”
  公孙玄策想了想道:“保甲法的实质就是在乡这一级增加了一个衙门,就像那个掌柜的称呼,保衙,我们应天府或许不承认,但在百姓眼中,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了。”
  范宁点点头,“以前县里的各种开支都指望上面下拨,一直都很拮据,叫做清汤煮县衙,现在增加了一个保衙,县里就有了一条敛财之道,变法的结果就是朝廷收入增加,但百姓却更加困苦了。”
  “府君说得对,朝廷本意是不想给百姓增加负担,但到了县里,变法就成了敛财之道,县里收入充沛了,朝廷的税赋保证了,但最终结果却是百姓负担大大增加。”
  “一点没错,变法的本质就是利益重新分配,可如果朝廷动不了权贵的利益,那么朝廷增加的利益从哪里来?说到底还是盘剥百姓。”
  范宁心中十分感慨,如果将来王安石推行变法,恐怕自己也要成为反对派了。
  宋朝实行的是强干弱枝,军队不用说了,禁军直属于三衙,厢军属于安抚使司,地方官府只有少量乡兵。
  而在财政上,农村税赋收入归转运司,城市商税以及茶酒等大宗专卖收入归提举司,州县官衙几乎没有收入,只能靠朝廷划拨一点经费,或者通过地租、房租获得点小收入补充财力。
  这样一来,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就十分牢固,能有效避免汉末地方割据以及唐朝藩镇割据的重演。
  可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正因为朝廷的强大压制使地方官府无法向上突破,那么也只能向下寻找财源,但百年来制度稳固,地方官府也苦于没有扩张财源的借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