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654

  第一次赴任,范宁没有携带妻女,他需要自己先稳定下来,才会把妻女接到应天府。
  应天府紧靠开封府,相距京城约三百里,府治宋城县,乘船走汴河可以直接抵达。
  范宁乘坐一艘两千石的客船,同行之人有他的两名新幕僚公孙玄策和张博,另外还有四名武艺高强的护卫,再有就是侍妾阿雅和几名使女茶童。
  幕僚是大宋官场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宋朝有大量读书人,而考中进士功名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读书人只能另谋生路,读书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又要脸皮面子,不肯上街叫卖,所以读书人的就业难题一直让朝廷头疼,发展教育事业是读书人的一个出路,另外,依附豪门权贵也是读书人的一条出路。
  但就算依附豪门权贵也要分三六九等,宰相的幕僚叫做幕僚,县令的幕僚也叫幕僚,区别就在于他们各自的本事。
  朱氏文渊堂的十三名文士都是顶级人才,像公孙玄策是庆历三年的进士,因没有后台背景,被分配去秀州做州学助教,做了五年助教,前途无望,一怒之下辞职回乡,被朱家收罗进文渊堂。
  张博是太学出生,在平江府学教书,八年前被文渊堂收入。
  随着朱家权势渐渐衰落,两人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这次被朱元甫推荐给了范宁,着实让两人心情舒畅。
  船舱内,公孙玄策和张博正在下棋闲聊,两人都是平江府人,长得都很清瘦,相貌儒雅,一看便是饱学之士。
  张博放了一颗棋子笑道:“你有没有感觉到郭怀兄有点后悔了?”
  他们口中郭怀也是文渊堂文士,他和另一名文士选择跟随朱孝云,昨天众人聚在一起喝酒,也算是为他们二人践行。
  公孙玄策淡淡笑道:“我当初就劝过他,大衙内虽然是吏部左侍郎,权势很重,但他为人比较寡恩淡情,太过于谨慎小心,跟随他只是面子上好看,不会有什么前途,最多是府上的清客,没什么意思,郭怀后悔很正常。”
  “那我们这位官人呢!你怎么看?”张博又笑问道。
  公孙玄策笑道:“十年前我曾在玄妙宫请太清真人给我算过一卦,说我是大器晚成,年轻时清贫无为,中年得遇贵人,时来运转,我今年三十九岁,算是步入中年吧!”
  “你是指范官人是贵人,为何大衙内不是贵人呢?”
  “我不看好大衙内,他在关键时刻居然没有选边站队,这样的人成不大事,他的吏部侍郎已经到顶了,接下来只能进殿阁为学士,进不了知政堂。”
  “那范官人呢?”
  公孙玄策指指张博,又指指自己,“你我都选他,心里应该明白,不用我多说。”
  这时,茶童贵哥儿在门口道:“官人请两位先生过去喝茶。”
  张博笑道:“我们马上就来!”
  他们收了棋,起身向主舱走去。
  主舱位于二楼,是范宁的起居处,船舱宽大,视野开阔,极为舒适。
  阿雅正陪同范宁闲聊,见两人上来,便起身退了下去。
  “官人找我们?”
  范宁笑道:“两位先生请进!”
  两人对望一眼,走进船舱,范宁一摆手,“请坐!”
  待两人坐下,范宁给他们各斟一杯茶,“这茶不错,两位尝一尝!”
  两人端起茶盏,放在鼻前闻一闻,又慢慢品了一小口,只觉得香味浓郁,比他们平时喝的凤茶还要香上几分。
  “这是……龙茶?”公孙玄策忍不住惊叹起来。
  范宁点点头赞道:“不愧是文渊堂出来的,果然有见识。”
  文渊堂享受的都是顶级待遇,不仅每月的俸禄高,而且穿有锦衣,食有美味,居有大屋,平时喝的茶都是朱家提供的凤茶。
  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享受过龙茶,只有真正的皇亲国戚才有机会得到天子的赏赐。
  范宁也是因为开拓海外疆土有功,天子赵祯破格赏赐了他一百斤龙茶,他剩下已经不多,平时也舍不得喝,只有招待客人时才会拿出来。
  这时旁边张博却在打量手中的茶盏,只见手中茶盏浮光妖艳,紫红相映,如莹润的玛瑙,凝厚深沉,他也忍不住惊叹道:“这是官窑钧瓷!”
  范宁竖起拇指赞道:“张先生也是好眼力!”
  张博脸一红,这么极品的茶盏,能看不出来吗?
  龙茶官窑,范宁待客可谓诚意十足,三人喝了一盏茶,范宁笑道:“这次去应天府上任,吏部官文已经先去了,随时可以上任,不过我想两位先生在城里先逛上两天,如何?”
  公孙玄策和张博对望一眼,两人立刻明白了,范宁是让他们先了解民情。
  这时,公孙玄策沉吟一下问道:“听说官人还兼任监察御史?”
  范宁取出一面御史金牌放在桌上,两人立刻振奋起来,监察御史是银牌,范宁拿出的却是御史中丞的金牌。
  范宁淡淡道:“我的本位官依旧是左谏议大夫,同时挂御史中丞头衔,这是韩相公给我争来的,未必是好事。”
  两人都听懂了,张博小心翼翼问道:“这次去应天府任职,有任务?”
  “应该是,听说出任应天府是巨鹿郡王的意思,但具体有什么用意,我暂时还不知道。”
  公孙玄策想了想道:“估计韩相公的意思也是想让官人先站稳脚跟,掌握大权,然后才会安排任务,我建议官人先不要想得太多,就正常上任,稳定几个月后再考虑别的事情。”
  范宁点点头,“你们认为我上任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两人异口同声道:“夺权!”
  范宁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开辟鲲州,在鲲州拥有绝对权力,没有人能够和他抗衡,但在大宋国内,他却是第一次出任地方官,着实令他一头雾水。
  “和谁争夺权力?”范宁不解地问道。
  张博微微笑道:“朝廷在设置地方官府职权时,有意识地将通判与知州的不少权力相重叠,一个是地头蛇,一个是代表朝廷,这样就导致通判和知州相互制衡,不会出现地方上一权独大。但这样设置权力的后果却导致地方官场斗争激烈,几乎每一个知州上任都会面临夺权和架空的局面。”
  范宁忽然想到朱佩给自己说过,他父亲朱孝云当年去青州任知州,心情郁闷好几年,看样子他当年应该是被架空了。
  范宁点了点头,“那我就好好的尝试一下。”
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杨渡
  宋城县是应天府和京东路的治所地,级别为赤县,人口百万,城池广阔,商业和教育极为发达,是中原地区仅次于汴梁县和洛阳县的第三大县。
  入夜,两匹快马疾奔进了宋城县南门,一直奔到一座大官宅前停下,两名骑手翻身下马,向台阶上奔去……
  这座大宅是应天府通判杨渡的官宅,杨渡是庆历四年进士,原本出任大理寺少卿,是贾昌朝的得意门生,两年前通过贾昌朝的运作改任应天府通判。
  杨渡十分强势,短短半年就架空了知府赵知年,尽管赵知年也属于支持琅琊王的同一派系,但还是抵挡不住杨渡的攻势,被杨渡抓到三个把柄后,不得不乖乖交权力,甘心被架空了两年,直到今年三月被调回京城。
  经过两年的经营,杨渡在应天府的经营已经根深蒂固,成为支持贾昌朝的强大助力。
  杨渡年纪不算大,只有三十七八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的目标是在应天府任期满后,然后再进京担任部寺主官,原以为把赵知年排挤走后,是由他来接任知府一职,却没有想到朝廷居然天降一个范宁,顿时让他紧张起来。
  书房内,杨渡一脸轻蔑,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旁边则站着他的心腹幕僚王岳。
  “我知道赵宗实迟早会安排人进应天府,没想到居然安排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来,他有什么地方治理经验,竟然出任南京的政务主官,朝廷简直是胡闹!”
  王岳小心翼翼道:“通判千万不可轻敌,这个范宁据说很得天子器重……”
  “我知道他得天子器重!”
  杨渡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我很了解他的底细,童子科进士第一,少年得志,开辟海外疆土,迎合官家的好大喜功,他怎么能不被器重,但他实际上做了什么,在太学呆了三年,名义上是督学,实际上是继续深造,然后就直接去海外,回朝后干了几个月的左谏议大夫,又丁忧回家近三年,这就是他的资历,无非就是后台稍微硬一点,有韩琦支持他,但他实际上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没有官场斗争经验,没有治理地方经验,孤身上任,应天府也没有他的盟友,他拿什么和我斗?”
  这时,门外有人报告,“启禀通判,京城急信!”
  杨渡一怔,随即道:“让送信人进来!”
  门外快步走进一人,杨渡立刻认出来,来人是贾昌朝的心腹随从,送信人行一礼,把信递给杨渡,又道:“所有的话都在信中,贾相公没有别的吩咐!”
  杨渡点点头,吩咐道:“取二十两银子给赏给送信人,带他下去休息!”
  “多谢杨通判!”
  送信人行一礼,便下去了。
  杨渡这才打开信细看,对王岳道:“贾相公说,这个范宁就是巨鹿王为了夺取应天府的主导权,才派他前来,贾相公令我把这个范宁压制在应天府,彻底架空他,不给他任何夺权机会。”
  “所以卑职才劝通判不能轻视他,巨鹿王派他来,他必然是有过人之处。”
  杨渡冷笑一声,“那就不妨给他来一个下马威!”
  ……
  经过两天的航行,第三天清晨,大客船缓缓在城外汴河码头上靠岸,范宁还是第一次来宋城县,给人的第一个感觉,这里的繁华程度和东京汴梁差不多,城外道路两边各种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一辆辆运货的牛车、驴车和人力独轮车来来往往。
  河道上的运货船只更是一艘接着一艘,没有停息过,河道两边停满了船只。
  范宁的四名护卫名字很有特色,叫做朱龙、朱虎、朱豹、朱鹰,年纪都是二十余岁,长得膀大腰圆,武艺高强,从小在朱府里长大,对朱家忠心耿耿,这四人之前跟随范宁审问过茶童马鱼儿,他们正式划归范宁,算是认范宁为主人。
  范宁的马车和马匹要过两天才能送到应天府,他们现在只能暂时租用脚力。
  范宁吩咐朱龙一声,不多时,朱龙租来四辆牛车,众人上了车,四辆牛车向县城内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