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5/654

  中午时分,范宁率领骑兵抵达了汉县,县令曹诗迎了出来,范宁翻身下马问道:“鲲州长老萨文可到了?”
  “启禀知州,他上午便到了,目前在县衙等候。”
  范宁点点头,让骑兵在城外驻扎,他则带着徐庆和两名随从向城内而去。
  曹诗骑马跟上了范宁,低声问道:“鲲州是不是要开战了?”
  范宁点点头,“准备对出羽国发动进攻,在日本东北道建立缓冲带。”
  “那日本国朝廷那边会不会引起反弹?”
  范宁微微笑道:“日本朝廷向来把东北道视为东夷,从来就不是他们的重视之地,安倍氏造反已经将他们折腾得筋疲力尽,一旦我们在出羽国站稳脚跟,日本朝廷就会来求我们,再说我的野心并不大,我就只要他们的秋田城而已。”
  “看来知州已经等待这个机会多时了!”
  “谈不上,恰逢其时而已!”
  两人对望一眼,皆大笑起来。
  汉县基本上是唐县的翻版,但面积比唐县要大一倍,共划分为十个坊,建筑整齐划一,呈棋盘型分布。
  县城内人口约一千二百户,七八千人,县城内十分热闹,商业集中在县城中心一带,和唐县不同的是,县城中心修建了一座瓦子,商业便集中在瓦子内,基本上各种店铺都有。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县衙,县衙位于城北,刚刚才修建完成,对面正在修建州衙,也快完成了,州衙背后便是十几座官宅,也已造好,工匠们正在砌围墙。
  范宁走进县衙,等候在县衙内的萨文父子连忙迎了上来,两人跪下给范宁行大礼,“拜见范知州!”
  “长老请起来,我们去议事堂说话。”
  几人走进议事堂,范宁请萨文父子坐下,蔡著给他们做翻译。
  “我想知道,鲲族全部人口有多少,其中青壮有多少?”
  鲲州的鲲族部落在去年还有两个,一个便是鲲州的部落,另一个部落是从鲸州迁来,人数比较少,但伍干的强势侵害了这个部落的利益,他们又迁回了鲸州,目前鲲州的鲲族部落就只有鲲南半岛上的唯一一支部落。
  蔡著有点惊讶,这些数据自己都提供给了知州,他应该很清楚才对,怎么又询问萨文。
  但蔡著知道,知州的询问必有原因,他便没有多问,只管履行自己的翻译职能。
  萨文想了想道:“部落所有鲲族人一共有四千三百四十二人,其中青壮男子九百人左右,青壮妇女两千一百人,其余都是老人和孩童。”
  鲲州人的寿命很短,平均也就四十余岁,萨文说的青壮是指十五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三十五岁上就属于老人,他们部落五十岁的人还没有,他自己也才四十一岁。
  “长老有几个儿子和孙子?”范宁又笑问道。
  萨文拍拍身边的儿子道:“这是我的长子阿图,另外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孙子目前有两个。”
  “陆奥国的安倍家族和出羽国的清源家族最早也是虾夷人吧!”
  萨文点点头,“他们是几百年前从鲲州迁移过去,已经渐渐被日本国同化,起了日本名字,生活也和日本贵族没有区别,和我们偶然还保持联姻,仅此而已。”
  “那陆奥国和出羽国的普遍虾夷人呢,还和你们一样吗?”
  “已经不太一样了,他们不再捕猎,靠种地和打渔为生,穿的衣服也和日本人差不太多,只是语言还和我们一样。”
  范宁点点头,这才道:“我考虑让鲲州的鲲族人也不再打猎,改为种田,从猎人向农夫转变,长老觉得如何?”
  萨文迟疑一下,“这个……当然也可以,我们都明白,这是迟早之事,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五到十年左右吧!”
  范宁摆摆手,“当然需要时间,这只是我和你随便聊聊,不是今天的主要议题,我今天请你过来,主要是想告诉你,宋军准备攻打清源家族,我希望鲲族人也出兵协助作战,战争结束后,我不会亏待你们!”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
  离开县衙,萨文心事重重地返回部落,出了县城,随他同来的长子阿图便忍不住问道:“宋军要攻打出羽国,为什么要我们出兵协助?”
  萨文苦笑一声道:“很明显是范宁不放心我们留在鲲州,我们跟随出征,他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那我们跟随出兵会有什么好处?”阿图沉默片刻,又忍不住问道。
  “他已经说了,你没有听出来吗?”
  阿图茫然地摇摇头,他真的没有听出来。
  萨文苦笑一声道:“范知州是准备让我们家族取代清原家族,成为出羽国鲲族人的管理者。”
  阿图一怔,随即大喜道:“父亲,这是好事情啊!”
  “确实是好事情,但我们需要进行重大转变,范知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需要放弃渔猎,成为农耕民族,但他更深的一层意思,是让我们迁移到出羽国,完全把鲲州让出来。”
  说到这,萨文长长叹一口气,“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对我们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阿图眼睛亮了,在他看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他早就在狭窄的鲲南半岛上呆够了,放他们去出羽国,那就是另一个天地。
  ……
  两天后,在鲲北湾的海面上,五十艘船万石大船和二十艘运马船满载着两千名宋军士兵以及五百匹战马浩浩荡荡出发了,在他们前面则是四百艘双人独木舟,八百名鲲族士兵身穿皮甲,带着弓箭长矛跟随宋军出征。
  在第一艘战船上,几名宋军首领正在商议作战计划,除了范宁之外,还有主将许延、司马杨琎和参军张智。
  在他们面前摆放着一张日本东北道地图,范宁指着地图道:“根据橘赖贞的交代,出羽国三大豪族清原氏、橘氏和荒川氏三家的常备武士约三千人,但围攻加贺城的出羽国军队有六千人,也就是三家的主力基本上都出动了,另外招募了数千人,我建议先攻下秋田城,断清原军队的补给,清原氏军队必然反扑,再一战击溃敌军。”
  许延沉吟一下道:“为何不在半路设置伏兵?”
  范宁摇了摇头,“从陆奥国到出羽国有三条通道,各相距数十里,我们不知道敌军会从哪条通道回撤,如果分兵埋伏,恐怕兵力不足。”
  司马杨琎接口道:“经略使说得有道理,我们兵力不足,不宜再分散,必须集中兵力和敌军决战,我们有强大的骑兵和弩军,而对方大部分是临时招募的农民,基本上是乌合之众,我觉得可以和敌军决战。”
  “张参军的意见呢?”范宁又望向参军张智。
  张智点点头,“我也觉得兵力不宜分散,以逸待劳是上策!”
  范宁笑问道:“许将军还有什么补充?”
  许延笑道:“我喜欢出奇兵,既然伏击不妥,那就出奇兵夺取秋田城!”
  ……
  出羽国包括今天日本青森县和秋田县,尤其秋田县沿海平原辽阔,河流众多,土地十分肥沃,自古就是日本的产粮重地。
  不过现在出羽国和陆奥国都还是虾夷人的地盘,被日本朝廷所轻视,称之为东夷,人口只有六七万人,被清原氏、橘氏和荒川氏三大豪族所控制,出羽国守备便是由清源氏族长清原光赖出任。
  秋田城便是出羽国守备所在地,同是日本国西北部唯一的海港,始建于隋唐时期,是日本国朝廷为抵御虾夷人南下而修建,随着南下的虾夷人渐渐转变为农耕民族,东北道的紧张局势也逐渐平息,贸易开始兴起,从南部输往东北道的货物基本都在秋田港靠岸。
  和陆奥国一样,出羽国最大的物产是白银,尤其南面的高见银山,银矿储量极大,在日本素有陆奥金、出羽银的说法。
  数百年前,渤海国使者出使日本,就是在秋田港登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为这个缘故,范宁对秋田港势在必得,拿下秋田港,这里便成为宋军插在日本国内的一把匕首,退可守,进可攻,随时可以从鲲州对其进行支援,日本国要攻打鲲州,首先就要夺取秋田城,这便使鲲州获得了重大的战略缓冲。
  入夜,一支由二十艘小船组成的船队在秋田港南部十里外悄然驶入了一条河流,河流蜿蜒北上,从秋田城南面一里外流过。
  小船上坐满了士兵,共有五百人,由主将许延亲自率领,两岸不远处可以看见村落和大片稻田,这时已是一更时分,家家户户都已熄灯睡觉,不时可以听见尖利的犬吠声。
  船队在小河里无声无息的划行,远远地可以看见秋田城的轮廓,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许将军,今晚天公作美!”旁边徐庆对许延低声笑道。
  许延抬头向天空望去,天空布满了薄薄的乌云,一轮明月在乌云中穿行,使大地变得若明若暗。
  许延点了点头,今晚天气确实不错。
  船只在距离城池约一里外停下,士兵纷纷上岸,弯腰向秋田城奔去,迅速躲进了一片小树林内。
  秋田城周长宽约十里,是大石砌成,十分坚固,不过城池没有护城河,城门是木制,这是城池唯一的软肋,这也和日本生铁奇缺有关,打制兵器的铁都不够,更不会有谁会奢侈到用铁片来包门,况且对于日本军队来说,木门就足够了。
  许延凝视片刻,和橘赖贞交代的完全一样,只有一座东城门,城楼上有几名守军在来回巡逻,但没有靠近城墙,他们就只是为了开门方便,并不是为了巡查城外。
  许延暗喜,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一摆手,两名士兵背负着一只铁壳火雷向城池奔去,两名士兵都来自火器司,点火雷经验丰富,宋军试验过数百次,连铁门都炸得开,何况一扇木门?
  两名士兵弯腰疾奔,只片刻便奔到城下,两人紧贴着城墙,向城头上望去,上面没有任何动静。
  两人对望一眼,迅速摸到城门边,他们仔细观察这扇城门,厚度约有一寸,是用杉木制成,其中一名士兵支起携带的木架,另一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将俨如南瓜一般的铁壳火雷安放在支架上,火雷紧贴着大门。
  士兵抽出一支火折子,迎风一甩,火折子立刻燃烧起来,随即点燃了火绳,两人转身便沿着城墙狂奔,这是他们的经验,如果向外奔跑,容易被城头的士兵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沿着城墙奔跑,使城头无法发现异常。
  火绳燃烧的时间可以支持他们跑出百步外,两人刚刚跑出百步,立刻捂住耳朵,扑倒在一处沟壑内。
  就在这时,城门处迸发出一道赤亮的火光,紧接着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大地在震动,浓烟腾空而起,木屑飞溅,树林内的宋军纷纷捂着耳朵蹲下。
  待硝烟散去,城门已经消失了,只剩下两个边挂在城墙上,露出黑黝黝的洞口。
  许延大吼一声,“杀——”
  五百士兵一跃而去,向城内奔去。
  城门两边躺满了尸体,没有伤口,鼻子流血,这些士兵都是被活活震死,城头上也有数十人被震死,其余士兵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早已四散奔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5/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