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654

  “学生所说的棉花,其实就是指唐朝的白绫布,白绫布就是用棉花织成,产于西域,十分昂贵,一匹价值数千钱,但实际上棉花产于天竺,在天竺很普遍,棉花可以纺织成布匹,远远比麻布舒服。冬天,棉花可以做被褥,做棉衣,非常暖和,完全可以取代羊皮,棉花产量很大,如果北方大量种植棉花,就能彻底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而且会促进很多大型纺织工坊出现,女人也做工,挣钱养家,这难道不是富民之道?”
  范宁一席话让大殿内鸦雀无声,如果范宁只是阐述理论,大家或许能驳几句,偏偏他拿出了一个众人都没有见过的棉花来说事,这实在有点不好反驳。
  文彦博看了一眼天子,是不是可以结束面试了?
  赵祯却在沉思之中,没有看见文彦博的目光请求,他又问众人道:“唐朝出现白绫布之事朕也听说过,目前大宋可有此物?”
  宋庠微微欠身道:“启禀陛下,大宋丝绸产量很大,完全能满足中上层百姓的穿衣需求,至于底层百姓,有细麻布使用,所以这种昂贵不实用的白绫布就没有人需要了。”
  “众卿可见过棉花?”赵祯又笑问道。
  众人皆摇头,这时,范宁躬身道:“陛下,学生去年底在京城的胡人店里收罗,得到一些棉花,为了保暖,学生将它缝制在一件比甲内,现在就穿在学生身上。”
  赵祯笑了起来,“看来你是有备而来!”
  范宁也笑道:“与其空说千言,不如实干一事,学生愿意让陛下一观!”
  赵祯点点头,对旁边内侍道:“赏赐范宁一件皮裘,让他换下比甲!”
  内侍将范宁领到外面更衣,赵祯对庞籍语重心长道:“范宁每次出面都给朕一种清新之感,其实他的话也有道理,与其革新派和保守派为一些利益斗得头破血流,不如大家团结起来,开创更大的财富,那时国强民富,也不损害现有人的利益,朕很欣赏这种思路,他的话给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众人都暗暗吃惊,没想到天子对范宁的话看得这么重,不过大家也承认,范宁的话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庞籍欠身笑道:“其实范宁说的流求大岛微臣也听说过,用这座大岛来安置无地流民,只要能克服瘴气影响,倒是可以试一试。”
  文彦博也笑着接口道:“瘴气倒不是问题,岭南那边经验丰富,微臣几年前也在考虑过这件事,既然澎湖列岛上已不少汉人,微臣建议先在澎湖岛上设立官府,然后,逐步把汉民移到流求大岛,五六年后,相信那边会有大的变化。”
  “可以,考虑设澎湖县,这件事知政堂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赵祯一锤定音,借着今天面试的机会,确定了一件大事。
  这时,内侍领着范宁回来了,内侍手中端着一只盘子,里面放着一件无袖比甲,黑缎子面料,看起来泡泡松松,是有点与众不同。
  普通老百姓冬天穿的夹袄,盖的被褥,很多都是用木棉纤维来做填充料,棉花要到宋元时期才开始局部推广,至于全国大规模推广种植,那是朱元璋强制下令的结果。
  赵祯看了看木盘中的比甲,笑道:“朕想看看棉花,就得剪开它了!”
  “陛下请!”
  赵祯拾起一把剪刀,直接剪开比甲,轻轻抖了抖,一簇簇洁白的棉花从比甲中滚落出来,赵祯拾起一团看了看,眼中充满了惊叹,又令内侍将木盘中棉花端给众臣看。
  庞籍显然有点见识,他轻轻揉了揉棉花笑道:“比木棉更厚实,更细密,不知怎么长出来,亩产多少斤?”
  范宁躬身道:“回禀庞相国,它是一种低矮的灌木,一亩大概产棉花五六百斤,喜欢光照充足,比较耐旱,很适合河北及中原地区种植。”
  “一件冬衣需要多少棉花?”文彦博又问道。
  “一件冬衣大概一斤左右,一床被褥,两斤就够了,还可以纺线织布,比麻布衣服舒服得多,对改善底层百姓生活有极大促进作用。”
  范宁又向赵祯道:“陛下,富民之策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棉花只是其中一个点,只要在这方面做好好文章,让棉花这样点多多出现,学生相信,十几年后,大宋必然会出现一派国强民富的大好局面!”
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
  范宁的面试足足用了半个时辰,当范宁从大殿走出来时,士子们都要议论开锅了,各种猜测都有,如果真是面试了半个时辰,那就开创先例了。
  不过当范宁走回自己位子时,随口回答的一句话顿时消泯了绝大部分士子眼中的嫉妒。
  “正好遇到天子要休息,所以等了很久。”
  原来正好遇到天子休息,众人理解了,难怪要等那么久的时间,不少人的目光对范宁还有一丝同情。
  这个士子运气很背,先是差点没有得到面试机会,眼看轮到他面试了,天子又要休息,真是运气不佳。
  但参加了面试的士子却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天子若要休息,只要随便问上两句话就可以结束面试,不可能为了他一个人又重新开殿,这小子没说实话。
  冯京更是心知肚明,当年在庞太师府上,天子可是见过范宁的,很喜欢他,三年后再见,想必问了很多话。
  “天子到底问你什么?”苏亮小声问道。
  旁边一群童子科士子都竖起了耳朵,范宁笑了笑道:“天子没有说话,只是聆听,由文相公主问,先用一句话自我介绍,然后让你简洁地阐述富民之策,一盏茶时间就结束了。”
  “那还让人等了半个时辰?”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天子要休息,我等了很久才面试。”
  “哦!我险些忘记了。”
  正说着话,有人低声喊道:“他们出来了!”
  众人纷纷向大殿望去,只见出来了一群官员,一名礼部官员先跑过来,高声喊道:“大家起立,过来列队!”
  众士子离开位子,纷纷上前来到台阶前列队,很快,五百九十六人全部列队完毕。
  士子们个个挺直了腰,神情严肃,队伍中鸦雀无声。
  文彦博展开最后录取名单,高声道:“历经州试、省试、殿试以及天子面试,大宋己丑科科举已毕,现录取名单如下:甲榜录取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鄂州江夏县冯京;第二名,杭州钱塘县沈遘;第三名,常州武进县钱公辅,请三人出列上殿谢恩!”
  三名士子大喜过望,连忙走出队列,跟随左礼部侍郎蒋英上殿谢恩,着实有点出乎士子们意料,夺魁大热门王遂舟居然没有进入前三,这次是由殿试的第二名、第四名和第五名分明夺得了状元、榜眼和探花,恐怕各家关扑店要血流成河了。
  文彦博又继续念道:“童子科录取一人,平江府吴县范宁,进士科二甲录取十七人,开封府汴梁县王遂舟、扬州江都县袁甚清、福州闽县罗霖……以上十八人届赐进士出身,请出列上殿谢恩!”
  范宁也喜出望外,虽然他知道自己会考得不错,但真夺取童子科第一,那种激动的心情还是令他喜悦难以自禁。
  他连忙走出列,排在十八人中第一,跟随礼部官员上殿谢恩,按照规律,童子科第一名同时也是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
  文彦博还在继续念名单,“三甲录取一百人,现名单如下,开封府汴梁县张秋,颍州颍川县刘惠……以上百名士子皆赐进士出身,请上殿谢恩!”
  念完三甲,后面就不念具体名单了,文彦博简单说道:“本届科举凡录取五百九十六人,甲榜三人、二甲榜十八人、三甲榜百人,剩下四百七十五人皆为乙榜,赐同进士出身,榜单名次已在考试院公布,现请各位随我上殿谢恩!”
  实际上,他们并不进大殿,只是在殿外磕头谢恩,随即去沐浴更衣,换上绛红色的官服,头戴双翅纱帽,斜背绶带,胸前佩着大红花,进士科前三名和童子科第一名,还会在帽子上插一朵金花。
  打扮完好后,众人被领到宣德门,这里已准备了数百匹马和数十辆无篷马车,并不是每个进士都会骑马,尤其童子科进士,几乎都不会骑马,只能乘坐马车夸街。
  范宁莫说骑马,连毛驴都不会骑,他只能坐马车,而且是独自一人坐一辆马车,其他人则是五人乘一辆马车,马车也是扎满了彩绸,看起来就像盛装出行,格外引人瞩目。
  这时,汴梁城内到处敲锣打鼓,沿途插满彩旗,数十万百姓夹道欣赏新科进士们的英姿,许多大户人家的女儿也纷纷乘坐牛车马车出来,一睹心中的情郎,这也难怪,大宋以文立国,武夫们没有这种荣耀,只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新科进士,才能享受这种巨大的荣耀。
  每个进士都心神俱醉,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人生最荣耀的一刻,金榜题名时,一时间彩缎飞舞,各种绣球、荷包纷纷抛向夸街的士子们,数十万百姓的欢呼声响彻汴梁城。
  ……
  接下来是金明池畔的琼林宴,这是士子们荣耀的最后高潮,天子设宴招待新科进士们。
  金明池位于西城外,显德四年,周世宗为了讨伐地处水乡的南唐,而特地开凿用来训练水军的人工湖,湖水面积有上万亩。
  经过宋王朝近百年的营建,金明池已经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园林内是各种精美的建筑,每次科举结束后,盛大的琼林宴就在这里举行。
  但如果以为劳累一天的进士们可以在宴会上大吃一顿,一醉方休,那就大错特错了,琼林宴确实可以喝到最好的皇宫美酒,各种美味佳肴也很丰富。
  但估计没有多少人能吃得下,在金明池畔四周,捉婚的豪门权贵们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大有不捉住佳婿决不罢休的势头。
  书中自有黄金屋就是这个意思,一旦你考上进士,立刻会有豪门权贵来和你联姻,陪嫁的财物至少都是十万贯起步,良田美宅更是少不了。
  但如果家中已有娇妻幼子那就没办法,除非休妻另娶,当一个陈世美去包拯那边报到,否则就白白错过了这巨大的财富机遇。
  这也是宋朝读书人结婚普遍比较晚的缘故,万一自己考中进士呢?
  事实上,童子科进士同样也不安全,尽管天子默许权贵捉婚,但同时也定了三条不准的规矩,不准逼已婚进士抛弃妻子,不准强迫婚姻,必须先得到进士本人的同意,不准捉婚童子科进士。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拿出足够的诱惑,已婚进士说不定会自愿抛弃妻子。
  至于童子科进士,不强逼成婚,订下婚约总可以吧!
  这顿琼林宴,每个进士都吃得心事重重,天子赵祯喝了两杯酒后便匆匆离去了。
  一些陪席的权贵便已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坐到未婚进士的身边,开始了讨价还价。
  范宁措手不及,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仿佛从天而降一般坐到他身边。
  他笑眯眯道:“在下杨寿,官任魏州刺史、高唐县伯,很高兴认识范进士!”
  听这官职就知道是一个在朝中打酱油的角色,根本就是虚职。
  “前辈是天波杨府?”
  “非也,我是开国大将军杨傅之后。”
  范宁记不得宋朝的开国大将中还有杨傅这号人,估计是个军中暴发户。
  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想干什么?
  范宁立刻警惕道:“在下是童子科,朝廷不允许捉婚!”
  “范进士说到哪里去了?”
  杨寿假笑一声道:“我有个小女儿,今年十一岁,我打算将来给她陪嫁十万贯钱,良田三千亩,京城美宅一座,不知范进士愿不愿意有个约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