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654

  曜变茶盏范宁当然知道,后世的曜变茶盏只剩下两只,就算是宋朝,这种茶盏的烧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异常珍贵。
  范宁摇摇头又问道:“要多少钱?我是说这套精茶。”
  “价格在百贯钱左右,在京城潘楼街就可以买到。”
  “那曜变茶盏呢?”
  掌柜摇摇头,“黑定曜变盏数量太少,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范宁见掌柜一片诚意,便也不再讨价还价,他取出五钱银子放在桌上,拱拱手笑道:“多谢掌柜!”
  ……
  范宁夹着木盒子匆匆赶回县学,时间还不算太晚,跑快一点还能吃到午饭。
  刚到县学门口,却见一辆马车迎面疾驶而来,范宁连忙停下脚步。
  在吴县能乘坐马车出行的,恐怕只有朱佩。
  马车‘吱嘎!’一声在范宁面前停下,车窗拉开,露出一张俏美如花般的笑颜。
  朱佩穿了一件香色折枝梅纹绮衫,下着是一条云纹宽罗裙,头梳双环发髻,发髻上插着好几把镶满宝石的冠梳,这好像是大宋最流行的发饰。
  她脸上好像也不一样了,额头贴了好几朵梅花金钿,据说也是最流行的梅花妆,眉毛也重新画过了,变成了细长如弯月。
  这小娘子居然开始学习化妆了!
  虽然大户人家小娘七八岁化妆很正常,这是她们必修的功课,但对于刚从乡下出来,看惯了小娘子素面朝天的范宁而言,还是感到十分新奇。
  朱佩发现范宁在注视着自己的妆扮,她心中暗暗得意,便娇笑着问道:“阿呆,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
  范宁当然不知道,但他还是习惯性地挠挠后颈,“是不是你三祖父又要请我吃饭?”
  范宁腹中饥饿,现在对他来说,吃饭最要紧。
  “你想得美,我三祖父赶去京城了,哪有时间请你吃饭。”
  朱佩取出一只精美的大盒子递给他,“这是我送你的茶具,还你那块三潭映月的人情。”
  她忽然看见了范宁手中的盒子,肉嘟嘟的小嘴立刻撅了起来,“你不会已经买了吧!”
  范宁一眼看见盒子上印的两个大字‘精茶’,眼睛顿时一亮,这不就是刚才掌柜说的,京城最好的茶具吗?
  他连忙摆手道:“这套茶具是我借的,今天临时用一用,晚上就要还给人家。”
  朱佩得意洋洋道:“我就知道乡下娃子第一天上茶艺课,肯定想不到要带茶具,所以本衙内慈悲心肠大发,送给你一套好一点的,以免别人笑话你!”
  “感谢小菩萨大发慈悲!”
  范宁心花怒放地接过了茶盒,只觉入手一沉,险些没有拿稳,至少有十几斤重。
  他看了看朱佩的小细胳臂,看不出啊!居然蛮有力气的。
  “阿呆,听说你昨晚开补习班了?”朱佩又好奇地问道。
  范宁一怔,朱佩怎么会知道?
  这件事只有七个人知道,除了自己和董员外,就是五个学生,是谁把消息泄露出去了?
  “朱佩,是谁告诉你的?”
  朱佩弯弯的秀眉一挑,似笑非笑地看着范宁,“本衙内一向消息灵通,你就别管来源,说真的,我也想来补课,五月份参加县学考试,范教授有没有兴趣收我这个徒弟?”
  范宁心中一阵头大,这小丫头若掺和进来,还不一定谁教谁呢?
  但范宁心中忽然一动,这小丫头是在逗自己玩吧!她和自己一样获得县士资格,她若想上县学,还需要考试?
  想通这一节,范宁立刻热情笑道:“朱小衙内要参加补课,我求之不得,每五天一次,晚上补课,欢迎小衙内参加。”
  朱佩本想好好奚落范宁一番,不料被他看破了,她顿时兴致索然,她哼了一声,“本衙内晚上从不出门,和你开个玩笑罢了!懒得和你啰嗦,我先走了!”
  马车启动,向远处驶去。
  范宁见马车走远,便夹着两只盒子进了县学,刚走没多远,他忽然停住脚步,他知道是谁向朱佩泄露自己补课之事了。
  如果是那五个家伙之一泄露的,那朱佩应该说‘有没有兴趣收她这个师弟’,但她说的却是‘徒弟’。
第一百零四章
剑社风波
  茶社举办地在县学藏书楼的副楼,茶社一共四十四名成员,包括上舍生二十人,中舍生和下舍新生各十人。
  还有四名教谕特批成员,范宁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茶社成员都穿着白缎士子服,头戴黑纱帽,腰束革带,脚上穿着白色的新袜子,鞋都脱在门外,不允许穿鞋入内。
  四十余名成员都席地而坐,用的是传统跪坐法,臀部坐在脚后跟上,五代以后,随着高椅普及,这种坐姿已渐渐消失。
  只是在一些古老的世家和传统的仪式上还保留着。
  去年是出了名的老古板教授王旭指导茶社,他定下了跪坐的规矩。
  不到一刻钟,范宁便有点坚持不住了。
  不光是他,几乎所有的新生脸上都露出了痛苦之色,身体左右扭动。
  不过没有人笑话他们,大家都是过来人,知道刚开始时跪坐的痛苦。
  “老夫张若英,鸿雁书院的教授,从今年开始,由我来指导大家的茶艺。”
  范宁认出了张若英,就是他们参加第二场县士选拔赛时的主考官,在他印象中是一个很正直的老人。
  张若英确实善解人意,他看出了新生们神情痛苦,便对众人笑了笑。
  “我并不要求大家的坐姿,保持洁净是必要的,但坐姿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大家尽管随意。”
  范宁顿时长长松了口气,把脚伸伸直,然后盘腿坐下,感觉舒服了很多。
  有了范宁的带头,新生们都纷纷改换坐姿,甚至连中舍生和上舍生也不愿保持跪坐姿势了。
  张若英向范宁点了点头,又继续道:“茶艺是本朝文人必须掌握交往手段,士子们可以在家中学习,也可以去茶馆拜师。既然各位选择了茶社,那我就有义务让大家掌握一些基本的茶艺,今天我给大家讲茶饼的辨识,下面请大家取出茶饼。”
  范宁打开桌上的茶饼盒,取出半只茶饼,平江府的碧螺春虽然不错,但因为产量太小,满足不了宋朝社会庞大的需求。
  市场上流行的茶饼都是建州茶,也就是福建一带的茶叶,产量大,品质高,一度被列为贡品。
  范宁仔细看他手中的茶饼,这是茶社提供的样品,茶饼里面呈淡黄色,他凑近鼻子闻了闻,茶香很淡,略有点苦味。
  “大家看好自己手中的茶饼,应该是淡黄色,茶饼分为等级,最好是龙茶和凤茶,其次是京挺和三白,最差叫做头骨和次骨,大家手中的茶饼就是头骨,属于比较低档的茶饼,好的茶饼应该是纯白色。龙茶和凤茶之所以被称为极品,不仅是它制作工艺极高,而且已经保养了很多年,茶香沉淀,冲出的茶三日茶香不散。”
  ……
  今天第一天上茶课只是讲解茶饼和茶具,还没有到点茶实践,不过张若英讲解茶具时专门讲到精茶,介绍了精茶的一些特点。
  可惜精茶不在手中,范宁心中十分懊悔,他把茶具当做摆设放在自己的书柜上,早知道自己就带精茶来上课了,干嘛非要用这套白瓷茶具?
  一下课,他便向宿舍飞奔而去。
  范宁一口气跑回宿舍,只见段瑜和苏亮正站着自己书柜前欣赏茶具。
  “茶具如何?还能入两位的法眼吧!”范宁笑着走了进来。
  “范宁,你是从哪里搞来的茶具?”
  苏亮一脸崇拜地望着范宁,“我们刚刚才发现居然是精茶!”他指了指范宁丢在床脚的盒子。
  连一向内敛的段瑜,在建瓷兔毫盏面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迷醉地望着捧在手心的茶盏。
  “范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兔毫盏。”
  他们都是书香世家子弟,从小在家中学习点茶,一副极品茶具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范宁,你把这副茶具放好,我是说最好放进盒子里,放在外面会被人窥视的,我们县学未必安全。”
  苏亮从床下拖出沉重的檀木盒子,放在桌上,“听我的没错,收起来吧!”
  范宁想起了自己的太湖石,他点了点头,“你说对,放在外面确实不太妥。”
  范宁将纯银茶壶放进箱子,他又好奇问道:“今天有人问教授,平江府第一茶道高手是谁?张教授说是个年轻女子,但他却不肯多说,你们知道这个女子是谁?”
  苏亮和段瑜对望一眼,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当然是施小雅!”
  “谁?”范宁有点不相信自己听到的。
  苏亮笑道:“被称为平江府第一才女的施小雅,她的分茶之技可是本朝十大高手之一,她能在茶中分为一朵牡丹,又被称为牡丹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