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907

  李元吉冷笑道:“那就先便宜他几天,回头再收拾他。”
  ……
  天黑后,青云酒肆的伙计和掌柜都撤退了,很多账卷文书也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事实上,在几天前罗玉敏警告高瑾,李元吉要对酒肆下手后,高瑾便处理掉了所有和北隋有关系的往来书信和各种情报副本,伙计也开始陆续撤离,最后一天全部撤走,在酒肆外监视之人也没有发现异常。
  高瑾撤退到了长安西市的笔墨文具店,由于长安情报署候正杨重澜已被调回中都,目前长安情报署暂时由高瑾负责,也正好在今天,齐王府任命的长安情报署新侯正到任了。
  这个在关键时刻上任的长安情报头子不是别人,正是在洛阳刚刚结束了使命的吕平,吕平已被升为虎贲郎将,赐爵襄安县公,在军方也是高层将领了。
  张铉亲自任命他为长安情报署侯正,也是因为对前任侯正不太满意,尽管杨重澜也做了不少贡献,比如和关陇贵族沟通之类,但张铉总觉得还差一点,不像吕平在洛阳直接利用了王世恽,张铉便希望吕平来长安后能尽快打开局面。
  在三楼的书房内,吕平平静地听完了高瑾的汇报,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藏有机会,吕平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到风格,他喜欢从矛盾中寻找机会,李元吉和于筠有了矛盾,那不就是和关陇贵族有了矛盾吗?
  高瑾知道这位新上司原本是杜伏威的手下,贼将出身,据说颇有急智,很受齐王殿下器重,尽管对方已经升为虎贲郎将,但世家子弟出身的高瑾还是多多少少有点瞧不起这位新上司,他很想知道吕平怎么处理这件事。
  吕平看了高瑾一眼,微微笑道:“参军不觉得这个李元吉是个无价之宝吗?”
  “此话怎讲?”高瑾有点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参军应该明白我所指,李元吉成功地将屈突通调离了江夏,又成功地让朝廷百官人人自危,顺他者生,逆他者亡,简直比皇帝还牛气,那索性就利用他狠狠收拾一把关陇贵族,不是一桩好事吗?”
  高瑾半信半疑,又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件事详详细细写一份报告送给齐王府,齐王殿下站得更高,比我们看得更远,这也是我们的职责,第二件事你把罗玉敏找来,我要好好和他谈一谈,要尽快,最好今天就能见到他。”
  ……
第1114章
迁都之议
  虽然隋军的凯旋仪式已经过去了十天,但隋军收复洛阳所带来的喜悦和冲击还没有完全从中都的舆论中淡去,在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中,大部分话资还是以洛阳为主。
  中都人如此热衷谈论洛阳是有着某种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害怕迁都,毕竟洛阳是隋朝的都城,那里有规模庞大的宫殿,比中都的紫微宫要大十倍,有近百万人口,更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朝廷迁都去洛阳无论是法理还是现实都是上上之选。
  可一旦迁都,便会给中都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冲击,中都暴涨的地价和房价使无数人身价百倍,一旦朝廷迁都洛阳,中都必然房价暴跌,人们财富大幅缩水,这是大部分中都人都无法接受的局面,所以中都人对洛阳的议论从收复洛阳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喜悦中夹杂着担忧。
  中午还没有到,中都西城门附近的三元酒肆内便已坐满了客人,这里距离城外的西市比较近,酒客也大多以商人为主,商人比普通人更加敏感财富的变化,很多人用毕生的积蓄购买了西市商铺,一旦地价大跌,他们都将倾家荡产,因此商人们更加担心朝廷迁都。
  今天三元酒肆的二楼格外热闹,一名特意去洛阳打探消息的商人给大家带来的洛阳的最新情况,商人和附近的居民都闻讯赶来,将酒肆二楼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听我说!”
  一名身材矮胖的中年商人站在中间的大桌上,满脸兴奋地对众人道:“我在洛阳走了足足三天,洛阳的变化实在太让人吃惊,我和大业九年相比,简直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虽然戒严早已取消,但南市和北市还是冷冷清清,开业的店铺不到三成,货物的品种少而且缺货严重,只能买点基本的柴米油盐之类,而且洛阳人口也少了很多,根本没有从前的繁华景象了,从前洛阳街上大多穿着绫罗绸缎,现在却是麻布,甚至是粗麻布,听说值钱的衣物都卖掉换粮了,街上肮脏不堪,到处是乞丐和饥民,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从前的大隋都城。”
  二楼大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洛阳的惨象让他们感到兴奋,不过商人带来的消息还是没有解开是否迁都的疑问。
  “那到底要不要迁都?”有人不耐烦地问道。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利用各种关系从洛阳官员中打听消息,听说王世充建的宗庙已被拆毁,从前的隋朝宗庙并没有重新。”
  “那当然不用重建了,当今天子姓张不姓杨。”
  众人一阵大笑,商人摆摆手低声道:“各位安静,这就是我想到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洛阳是杨隋的都城,但当今天子并不姓杨,为什么一定迁都回洛阳?”
  大堂内沉默了,众人也觉得这话有道理,齐王殿下在中都建立了自己的基业,为什么要还去洛阳捧杨家的臭脚?
  “可是国号没变啊!”
  “这个国号只是临时的,大家都知道,一旦齐王殿下正式登基,国号就变了,最好是恢复从前的魏国,那样定都中都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魏国后来不是迁都大梁了吗?”
  “呸!晦气。”说错话的男子狠狠给了自己一记耳光。
  就在这时,有人大喊:“二公来了!”
  众人纷纷闪开一条路,一名精神矍铄的老者被众人簇拥着走了进来,他叫做苏弘福,是相国苏威府中的二管家,他原本姓蒋,按照北朝惯例,都要改跟主人姓,他从十岁就当苏威的书童,已经跟了苏威快五十年,在苏府很有地位,就连将军苏定方见到他,都得恭恭敬敬行礼,叫一声二公。
  苏弘福是酒肆常客,和众人都很熟悉,更因为他是苏相国的管家,所以备受尊重,苏弘福也很享受这份尊荣,他刚走进酒肆便被众人围住了,刚才在桌上公布消息的矮胖商人也走过来行礼。
  “大家这是在做什么呢?”苏弘福见酒肆大堂内挤满了人群,显然不是吃饭的样子。
  “二公,我们是在讨论朝廷是否迁都洛阳之事,不知二公那里有什么消息。”
  大堂顿时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望着苏弘福,苏弘福当了一辈子的跟班,现在终于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了,他心中未必有些得意,总觉得不说点什么便显示不出他的消息权威。
  苏弘福轻捋山羊胡笑道:“我听说有的人害怕房产跌价,都开始低价卖了,其实没有必要,不要去想所谓的迁都,就算我们这些小人物,一辈子也搬不了几次家,更不要说朝廷了,老相国告诉我,迁都可是大事,当初明帝将隋朝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就已经触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最后客死江都,一般而言不是特殊情况不会迁都,我们从北海郡迁来中都才几年,又要迁都洛阳吗?怎么可能,请大家放心,据我所知,至少几十年后不会迁都,将来齐王殿下的子孙登基后或许有可能,但齐王不会迁都,这是老相国给我说的话。”
  苏弘福的一席话顿时赢得了满堂掌声,这时,酒肆掌柜趁机道:“让二公坐下来喝酒吧!大家也回自己位子,准备吃午饭了。”
  众人得了确信,一个个心满意足,该走的走,该留的留,酒肆内又恢复了正常的吃饭喝酒秩序。
  ……
  紫微宫建筑在年初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一座新的楼阁修建完成,这座楼阁位于紫微宫的高地白虎丘上,占地约五十亩,由将作监令何稠亲自主持修建。
  楼阁下面是用青石修砌,高达三丈,实际上是一种防御内城,部署了五百名张铉的亲卫,而内城上方则塔楼重重,高达六丈,总高为九丈,加上它修建在高地,便一跃超过了紫微宫的最高建筑端门城楼。
  这座新的城楼便是张铉的官房,原来位于朱雀殿的齐王府取消,摄政官房搬倒这座新楼阁,称为天阁,侍卫们则称它为九重天,和中书省所在的紫微阁,以及门下省所在的天赐阁一起,形成品字型结构,并称为大内三阁。
  张铉在凯旋回来后休息了三天,和家人们团聚,三天后他便正式搬进了新的官房所在地——天阁,他的官房在天阁第七层,但从第六层向上都是由张铉的使用。
  六层是参议堂,商议军务以及接见大臣,七楼是正官房、休息房以及所有沙盘的放置处,八楼和九楼都是图书室,一共四层楼足有上百间屋子,俨如迷宫一般。
  六楼的议事堂内,张铉正和杜如晦闲聊,杜如晦依旧出任他的记室参军之职,他和房玄龄的职责不同,房玄龄是作为军师随军出征,而杜如晦则是作为齐王代表坐镇中都,主要是负责处理军队内务,列席议事,一些必须由齐王同意的重大决定,则由他负责和张铉联系,同时行使监事权,负责监督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的正常运作。
  杜如晦略略欠身笑道:“最近中都最热门的话题依旧是迁都洛阳的问题,已经谈论快十天了,依旧热度不减,大家都希望殿下能明确表态,然后紫微阁做出决议,公布于众,以平息中都的恐慌情绪。”
  张铉不慌不忙喝了口茶笑道:“这让我怎么表态呢?我只能说暂时不会迁都,但这个暂时又是多久,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法给一个明确的答复。”
  杜如晦沉吟一下道:“我记得殿下曾经给我说过,中都只是暂时的都城。”
  “那是很久以前了。”
  张铉笑了笑道:“当时我一直考虑迁都长安,这一点我倒可以明确,如果迁都,我不会考虑洛阳,我一定会选长安,只是什么时候从中都迁去长安,我也说不清楚,十年或者二十年,也或许是我的儿子迁都,至少我个人很喜欢中都。”
  “殿下可以考虑登基了吗?”沉吟良久,杜如晦终于说出了他今天求见张铉的真正目的。
第1115章
一颗好棋
  张铉笑了起来,“原来说了半天迁都,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出这件事,为何还要转弯抹角,不直接说出来?”
  杜如晦连忙解释道:“殿下,迁都也是大事,这其实也是登基话题中的一部分,大家都想问迁都之事,所以我先谈迁都,倒不是刻意转弯抹角。”
  张铉微微一笑,“我只是开个玩笑,我知道迁都是大事,所以我也很认真回答,这样说吧!十年内肯定不会考虑迁都。”
  “多谢殿下明确此事,其实殿下在凯旋进城时,应该能感受到天下民众对殿下登基的认可,为什么殿下还要向后推移呢?”
  张铉当然记得进城时,数十万中都民众山呼海啸般的‘皇帝陛下万岁!’呼喊声,甚至他的相国们也跟着振臂高呼,更不用说军队,他登基的时机已经成熟,成为皇帝陛下已是众望所归。
  但张铉却在这件事迟疑不定,倒不是什么道义上的问题,他不欠隋朝任何东西,现在宫中还有个年幼的小皇帝,但大家早已把他忘记,甚至连萧太后也不把他放在心上,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他可以平平安安退位,不会有性命之忧。
  张铉之所以迟迟不肯登基,主要还是李渊所说的军政之权,他没有兄弟子侄,不可能像李渊那样让宗族掌军权,但如果他以皇帝身份干预军事,会不会也出现唐朝的弊端,朝堂干预军事太深,这是唐朝军事屡屡失败的根源。
  但张铉也知道,时机一旦成熟,他就必须抓住机遇,机遇窗口一过,再考虑登基就会有阻力了,虽然他的阻力不会太大,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众志成城,因收复洛阳使他的威望到了顶点,这确实是他登基的千载良机。
  沉思良久,张铉叹口气道:“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杜如晦心中暗喜,齐王终于松口风了,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口回绝,他们有希望了。
  这时,堂下有侍卫禀报:“殿下,房军师求见!”
  杜如晦起身道:“我这里没什么事了,向殿下告辞。”
  张铉点点头,“登基之事,我需要好好考虑,现在暂时不要谈这件事。”
  “微臣明白!”杜如晦行一礼,告辞而去。
  不多时,军师房玄龄走进了堂内,房玄龄的官房也在五楼,和杜如晦就是门对门,房玄龄职务是长史,也就是军方的最高文职官员,除了军师策划外,他还主管对外情报,原本一些军务也由他主管,但这些杂务很分散他的精力,张铉便将各种杂务从他各种职责内去掉,让他能专心辅佐自己。
  “殿下,刚刚接到长安情报署一份快报,我觉得挺有意思,送给殿下也看一看。”
  房玄龄将一份快报递给了张铉,张铉接过快报笑道:“我们坐下说话。”
  两人坐下,亲兵给二人上了茶,张铉这才仔细看这份报告,报告是新任长安情报署头子吕平所写,他在报告中罗列了李元吉的种种劣迹,并指出李元吉完全可以成为第二个王世恽,接下来又说到了李元吉正在威胁于筠一事,致使情报署被迫烧掉了青云酒肆。
  张铉看完了报告,笑道:“为什么要烧掉青云酒肆,留给李元吉栽赃不好吗?”
  房玄龄明白主公的意思,主公是希望矛盾扩大,李元吉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尖锐,自然会削弱唐朝的根基,房玄龄笑了笑道:“他们也是一种本能反应,毕竟青云酒肆真是长安重要的情报据点,万一被李元吉查出什么问题,恐怕会威胁到情报署的安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