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0/907

  这时,徐善明又道:“卑职还有一个方案,请王爷定夺。”
  “你说就是了。”
  “王爷,夜间当职巡逻很消耗士兵的体力,卑职建议让老兵夜间休息,保持充足的体力,而让新兵夜间当值,王爷觉得如何?”
  王世恽沉吟一下:“方案倒是不错,就怕新兵误事。”
  “这容易解决,每晚让五营和一营老兵当值巡防,老兵守关键位置,新兵守次要位置,这样就能兼顾了。”
  王世恽不知道徐善明并不是为自己效忠,更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北隋军攻城的关键,他也觉得有道理,让士兵保持充足的体力才有利于作战,王世恽便欣然点头道:“这个方案可行,我同意了!”
  徐善明心花怒放,躬身道:“王爷是卑职遇到的最贤明的王爷!”
  王世恽笑着摆了摆手,“去忙吧!把方案草拟出来,我签个字就执行。”
  从王府出来,徐善明匆匆赶到军营,在军营内他找到了刚被封为鹰扬郎将的吕平,王世充用诱惑和强迫结合的方式在全城征兵,几乎所有的青壮都难以避免,吕平和他的数十名伙计也难以幸免,吕平便走了王世恽的路子,用一百两黄金捐了一个鹰扬郎将之职,掌管一营新兵,也就是一千人。
  吕平着实有点哭笑不得,他在北隋已被张铉升为虎贲郎将,赐爵襄安县公,现在他却在郑军中当一名郎将,穿上久违的盔甲,找了一把五十斤的大刀,骑一匹云师泰送给他的上等战马,他又找到了从前那种叱咤疆场的感觉。
  不过此时吕平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训练他的士兵,他一见到徐善明便道:“我正有急事找你。”
  “城外有消息了?”
  吕平点点头,他向帐门口的两名手下使个眼色,两名手下立刻退了下去,吕平这才低声道:“刚刚得到城外的消息,明晚两更时分准时动手。”
  徐善明听说明晚就动手,他心中也有点紧张起来,连忙问道:“那需要我做什么?”
  “我需要去街上巡逻,把消息传给岑先生,你立刻给我安排。”
  徐善明连忙点头答应,他手握调度之权,调吕平去城内巡哨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
  “我回去就调兵,另外,我刚才和王世恽谈过了,他同意了我们的巡夜方案。”
  徐善明便将他和王世恽的见面详细说了一遍,吕平心中大喜,有了这个方案,洛阳城便唾手可得了。
  徐善明告辞而去,不久署衙便传来命令,令吕平所在的军营抽调一百人上街维持秩序。
  吕平便将百人分为两队,他带着自己的数十名手下离开军营,沿着高高的坊墙向正平坊走去。
  正平坊距离南城不远,云定兴的府邸就在坊内,包括一千精锐隋军的驻地也在正平坊内,虽然云定兴将一千军队交给了王世恽,但这只一个形式,王世恽不会不还云定兴帮助他运回洛口仓财富的人情,这支军队实际上的控制权一点都没有改变,名义主将依旧是云师泰,但实际指挥者却是沈光。
  吕平从侧门进了云定兴的府邸,不多时,云师泰和沈光也匆匆赶到了府中,包括岑文本、吕平、沈光和云定兴父子,一共五人,他们商议并决定明天晚上的破城计划。
第1103章
函谷施压
  这几天王世充着实有点坐立不安,他长期带兵打仗也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时局敏感性,尽管几年醉生梦死的皇帝生活让他这种敏感性有所降低,但毕竟登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他依旧能感受到危险临近的气息。
  这两天王世充已经不在皇宫里醉生梦死了,而是日夜呆在御书房里殚精竭虑思考对策,他昨晚一夜未睡,眼睛熬得通红,人也明显消瘦了一圈。
  太子王玄应垂手站在一旁,不敢打扰父皇的思考,他刚刚被父皇召来,还不知父皇找他何事?
  良久,王世充嘶哑着声音问道:“你的叔伯和兄弟们情况怎么样,朕是说新军安置?”
  王玄应连忙躬身答道:“回禀父皇,大家都在积极应对,不过每人安置新兵的方法不同,像二叔和三叔以及二弟,他们是把新旧军队混在一起,用老兵带新兵,儿臣和大伯的方案一致,把新兵单独编队训练。”
  “为什么要单独编队?”王世充眉头一皱问道。
  “儿臣和大伯都认为新兵军心不稳,一旦临战发生逃脱现象,会影响到周围的士兵战斗,他们非但不会被老兵带好,反而会拖老兵的后腿。”
  王玄应只是拿大伯的理论来回复父亲,但实际上他不愿新老混合的根本原因是,他发现老兵会欺凌新兵,朝廷发放的粮食补贴也会被老兵抢走,这就无法凝固新兵的军心,反而会使新兵心生怨恨,但这话他不敢对父皇说,只好大伯的思路搬出来。
  王世充倒没有说什么,他是带兵打仗之人,他知道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只要新兵训练得好,单独编队也无可厚非。
  更重要是,他只是随口问问,他要和太子说的不是这件事。
  王世充便放开了这个话题,又缓缓道:“朕考虑了很久,也草拟出了各种应对之策,大概理清了思路,分为上中下三策,如果能顺利实施,我们这次危机也不是不能度过。”
  “父皇能否告诉儿臣?”
  王玄应也同样为眼前危机四伏的局势折磨得憔悴不安,只是他在父皇面前不敢表露,父皇既然有上中下三策,他便很知道。
  王世充其实也是想和长子商议一下,便笑了笑道:“所谓上策,就是说服张铉转而支持我们,说难听一点,我们愿当他的一条狗,替他去咬唐朝,替他去削弱唐朝的实力,相信他会动心。”
  “可是荆州之战……”王玄应指的是王仁则被张铉全歼一事,他感觉张铉的态度已经改变了。
  王世充当然明白长子的意思,淡淡道:“王仁则擅自出兵南郡,纵兵扰民,他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这一点朕会向张铉说明,也会向他请罪,当然我们只要保住河南郡以及弘农郡便可,其他郡县都可以奉献给北隋,朕已写了一封亲笔信,朕需要找一个有分量的人去谈判。”
  王玄应咬一下嘴唇道:“儿臣原往。”
  “你?”王世充有点吃惊地望着长子。
  “如果有儿臣为人质,张铉会更加相信父皇的诚意。”
  王世充明白儿子的意思了,他心中着实感动,虽然他还有两个儿子,但他知道老二、老三都不成器,做不了这样的大事,唯有长子才能承担重任。
  他叹了口气道:“哪有让长子为质的道理,但你两个兄弟真的难当大任,只有委屈你了。”
  “儿臣没有委屈,恳请父皇再说中策和下策。”
  王世充点点头,“如果上策没有作用,那么就启用中策,利用隋唐都想夺取洛阳的矛盾,调拨他们之间爆发战争,鹤蚌相争,或许我们将是那个渔翁。”
  王玄应没有吭声,他感觉如果隋唐真在洛阳爆发大战,那首先被摧毁的一定是洛阳,但这话不能说,他知道父皇已经为此殚精竭虑,不能再打击父皇脆弱的内心了。
  王世充没有察觉到儿子脸上的神情变化,他又继续道:“如果中策和上策都无法发挥作用,那么我们据城拼死一战,我们有粮食,以战待变,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所有掌控军权的大将都不能有异心,不能献城求荣,这就是为父全部启用族人的缘故,虽然他们能力稍微低一点,但至少他们忠诚,有共同的利益,他们不会想到投降敌军。”
  “儿臣明白了,儿臣希望能尽快启程前往伊阙面见张铉。”
  王世充取过一份亲笔书信递给儿子,柔声道:“一路当心!”
  “父皇保重!”
  王玄应跪下给父皇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起身快步走了。
  王世充望着长子走远,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希望自己还有再见到长子的机会。
  ……
  王玄应的情报还是慢了一拍,张铉两天前还在伊阙,但现在他已率五万主力已经过了洛水北岸的宜阳县,兵锋直指函谷关。
  目前唐军九万大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屯兵在洛阳以西三十里处的谷水南岸,九万大军数千顶大帐延绵十余里,声势浩大,当驻扎在偃师的十万隋军已经开始向洛阳方向挺进后,要求唐军立刻东进洛阳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将们个个摩拳擦掌,期待着秦王殿下即将下达的出兵命令,但整整一天,秦王没有任何命令下达,这让大将们议论纷纷,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中军大帐内,李世民负手站在地图前怔怔发愣,他保持着这个姿势已经快一刻钟了,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无奈和痛苦,就在今天上午,他接到了从函谷关传来的紧急情报,一支数千人的隋军前锋已经抵达函谷关以东数里之外。
  这个消息让李世民大吃一惊,紧接着他又接到外线情报,齐王张铉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向函谷关进发,这个消息使李世民陷入了极度震惊之中,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隋军要断自己的后路,南面的南襄道已被掐断,现在如果河南道也被掐断,那么自己率领的九万大军就将面临极为严重的危机。
  “殿下,卑职请求率军去支援函谷关!”屈突通在一旁低声道。
  李世民终于从长久的沉思反应过来,他摇摇头道:“这没有意义,我们一旦分兵,正好便于张铉分而歼之,他先锋去了函谷关,但大军却在缓缓而行,这不就是在等我们分兵去救援吗?”
  屈突通也很为难,函谷关是对西方防御,而不是针对东方,对东方防御的雄关是潼关,正因为函谷关是针对关中地区,唐军当然不用防备自己人,所以屈突通部署在函谷关驻兵很少,只有两千人,只需五千人便可从东面攻下函谷关。
  “可函谷关失守,后果很严重。”
  “这个我知道!”
  李世民负手走了几步,对屈突通缓缓道:“老将军没有有感觉到洛阳其实是个诱饵?”
  屈突通一怔,他这才意识到秦王的考虑远比自己深远得多,他沉思片刻道:“卑职觉得应该不是,如果张铉真有此意,那么在南阳郡就是一个好机会,南北夹击,再封锁南襄道,我觉得那时要比洛阳更加有利,殿下觉得呢?”
  李世民默然无语,屈突通的提醒很有说服力,如果张铉真想全歼自己,南阳或者淯阳郡的机会更好,他点点头道:“将军说得对,张铉的用意看来还是为了独占洛阳,逼迫我们撤军。”
  “卑职也是这样认为……”
  李世民看出屈突通欲言又止,便道:“老将军请继续说下去。”
  屈突通忧心忡忡道:“卑职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张铉是为了逼迫唐军退出洛阳之战,如果洛阳大战真的打起来,唐军也参与进去,那么就不会是洛阳之战那么简单了,很可能将是一场全面大战。”
  “何谓全面大战?”
  “殿下,如果卑职是张铉,为了阻止唐军从关中来援助洛阳,我必然会令河套之军南下,进攻陇右,同时令并州之军出动,攻打并州南部,使唐军焦头烂额,无法顾及洛阳,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孤军应战了。”
  李世民暗暗感到心惊,屈突通的分析并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有这个可能,他一时也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启禀殿下,齐王张铉派人给殿下送来一封信。”
第1104章
最后努力
  不多时,一名隋军士兵快步走进大帐,躬身行一礼,将一卷书信呈给李世民,“这是我家大帅给殿下的亲笔信,没有口信,大帅要说的话都在上面。”
  李世民接过信对亲兵道:“先带他下去休息,等我考虑一下再回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0/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