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6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907

  杨智甫被士兵引导,来到了张铉的战马前,他跪下磕头,“罪臣杨智甫特向殿下请罪!”
  杨智甫之所以称臣,是因为他曾担任过宣阳郡司马,后来投降孟海公,被任命为兵曹参军事,所以他比一般人更加害怕被清算。
  张铉淡淡道:“你跟随孟海公确实有罪,不过看在你没有祸乱一方且献会稽县投降的份上,我准你功过相抵,不追究你的罪行,请起吧!”
  杨智甫大喜过望,起身又行礼道:“启禀殿下,这些士兵很多都是原来的府兵,他们愿意重回隋军,恳请殿下收录!”
  张铉看了看五千名士兵,士兵们倒也精壮,虽然都穿盔甲,但并不杂乱,军容颇为整齐,放他们归田确实有点可惜了,他便问道:“他们都是本地子弟吗?”
  “九成以上都是会稽郡和余杭郡人。”
  张铉点点头,他大都是用本地子弟为郡兵,一般受父老乡亲限制,军纪比较好,其次离家很近,军心也比较稳定,张铉回头对罗士信道:“去接收这支军队,按照惯例整编!”
  罗士信又禀报道:“卑职能否令解蕴统帅这支军队?”
  解蕴是罗士信手下一名虎牙郎将,余杭郡人,为人谨慎细致,张铉对他印象不错,便答应了,“可以!”
  罗士信随即转身去了,张铉又对杨智甫道:“先进城吧!”
  张铉随即举行了简单的入城仪式,他率领五千铁甲军列队进入了会稽城,家家户户在门口摆设香案,跪迎齐王殿下入城。
  张铉随即进了郡衙,会稽郡并没有太守,孟兴就是会稽郡军政统领,所以怎么安排会稽郡主政官员也是一个大问题,江南地区文化迥异,就像后世的成都和重庆在外人看来都差不多,实际上一个是蜀文化,一个是巴文化,并不一样。
  江南地区也是一样,就像吴越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而丹阳郡的金陵文化又和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差异导致地域差异,在官员的任命上也有讲究,比如可以用北方人来江南各郡做官,却不能让吴人来越地做官,也最好不要让越人去吴地任职,那样会产生某种微妙的抵触。
  所以张铉必须亲自任命丹阳、吴郡和会稽三地的太守,这关系到江南的长久稳定,这个人选张铉早就想好了,也一同随军前来。
  不多时,仓曹参军事萧鉴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卑职参见大帅!”
  萧鉴是梁朝后裔,萧太后的从侄,年约三十五六岁,性格温雅,博学多才,而且十分精明能干,曾在洛阳出任朝议郎行右卫府长史,张铉便考虑让他来出任会稽郡太守。
  按理,萧氏家族是丹阳郡著名士族,让萧鉴出任会稽郡太守略有不妥,但萧鉴还有一个重要身份,他是虞世南的女婿。
  虞氏家族是会稽郡第一大士族,影响会稽郡已有数百年,连杨广为了笼络江南地区也不惜重用虞世基,张铉心里也很清楚,他若想得天下,必须要先得到天下士族的支持。
  而削弱士族又是一个循序渐进且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后,科举渐渐成熟,士族无法再垄断文化,他们就自然会渐渐弱下去。
  正是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张铉才会尽量笼络各郡士族,尽量容忍各地士族在利益上的结盟。
  会稽郡也不例外,他心里很清楚,要想治理好会稽郡,必须得到虞氏家族的支持,就像吴郡要得到陆氏家族和顾氏家族支持一样,萧鉴是虞世南的女婿,当然会得到虞氏家族的支持和认可。
  张铉请萧鉴坐下,笑问道:“在江都和虞柔见面了吗?”
  目前虞氏家族的家主是虞世南,但由于虞世南在中都为官,无暇管家族中之事,家族中之事都是由侄子虞柔负责打理,但由于孟海公占领了会稽郡,虞柔在几个月前便率领族人乘船前往江都避祸了。
  萧鉴欠身道:“回禀大帅,我和柔弟谈过了,他这几天就会返回会稽郡,到时他会召集会稽郡所有世家见见面。”
  张铉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萧鉴吃了一惊,“大帅不等见了面再走吧!”
  张铉笑了笑,“我倒是很想,但形势不留人,我要立刻率军赶去东阳郡,刚刚得到消息,唐军已经从巴蜀出兵进入夷陵郡了,你就替我向所有会稽郡士族问好,下次我会再来见他们。”
  萧鉴默默点头,他想了想又道:“大帅,我想让杨智甫为郡丞,大帅觉得可以行吗?”
  “不妥!”
  张铉毫不犹豫道:“杨智甫可以去别的地方做官,但就不能留在会稽郡。”
  “这是为什么?卑职不知,请大帅明示。”
  “这其实是个原则问题,杨智甫虽然也是文人,但他在会稽郡统领过士兵,五千郡兵中有三千人曾是他的部属,我不是说他会造反,可如果他想造反,那就难说了,萧使君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卑职明白了。”
  张铉又笑道:“朝廷自然会派郡丞过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到任,萧使君先把会稽郡的局势稳定下来,我会留下五百士兵负责训练郡兵,有什么事情你就找解将军帮忙,我会吩咐他尽一切努力帮助你。”
  “多谢大帅考虑周全!”
  张铉又吩咐萧鉴几句,便起身离开郡衙回军营了,刚到军营门口,正好遇到了去仓库清点物资回来的李靖,李靖连忙上前行礼,张铉笑问道:“物资丰富吗?”
  “回禀殿下,不愧是富饶之乡,粮食大概有十五万石左右,布匹堆积如山,管仓库之人说有二十余万匹,还有绸缎八万段,还有铜器、生铁、各种兵器盔甲等物资堆积如山,另外卑职抄了孟光的府邸,抄到黄金一万三千两,珠宝三大箱,其中光名贵的海珠就有满满一箱子,铜钱堆满了一地窖,卑职也不知有多少。”
  李靖一边说一边感叹,隋朝的富有让他觉得不可思议,这还只是一个郡,若天下各郡的财富都集中起来,那又不知该有多少?
  张铉当然知道,唐朝的强大就是建立在无比富庶的隋朝之上,这几年他也得了无数黄金珠宝,比如王薄的财富、虞世基留下的财富、宇文化及从江都带出来的几千车金银财富,高句丽国库抄到的黄金宝石,还有瓦岗军的财富等等。
  所有的黄金珠宝都集中放在江都国库之中,作为立国之财富,将来天下民众需要休养生息,但朝廷运转以及军队的维持,都要耗费大量财富,他必须要有足够的积累。
  “回头派船把所有布匹、绸缎还有黄金珠宝之类都运回中都,粮食和兵甲就留作军用,另外,我有重要任务交给你,去大帐说。”
  张铉转身向军营走去,李靖连忙跟了上来,走进大帐,张铉将脱去铠甲和头盔,换了一身轻便军服,坐下对李靖道:“很简单,我给你一万军队,五千步兵和五千骑兵,你率领他们一路杀到南方去,一直杀到岭南。”
  李靖肃然施礼,“卑职遵令!”
  张铉笑了起来,“不用这么严肃,应该不会有什么敌人,最多是一些山贼,岭南总管冯盎去年进攻林士弘失利,只带数千人逃回南海郡,从目前情报来看,他暂时还没有割据自立的野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说到这,张铉压低了声音道:“我会调冯盎来中都为官,如果他有半点犹豫,立刻给我杀了他!”
  ……
  三天后,孟海公在会稽县北城头上被隋军公开处斩,数以十万计的会稽民众围观了这次大快人心的行刑,如果说孟海公最大的遗憾就是隋军在大举南下时他没有能及时退回会稽郡,以至于惨败于钱塘江畔,那么孟海公最痛恨之事便是林士弘没有依照双方的盟约前来援助,而是冷眼旁观他的灭亡,他只希望林士弘和他一样被隋军公开处斩。
  就在孟海公被公开处斩的同一时刻,张铉已经率领大军进入了东阳郡,横穿东阳郡,再向西便是林士弘的地盘鄱阳郡了。
第839章
防不胜防
  江夏郡,秦琼率领三千玄甲军,沿汉江南下,突袭杀入了江夏郡,他不负李世民的重托,在武昌县北以三千军击败了驻守江夏的八千梁军,梁军主将沈柳生被秦琼在阵前斩杀,秦琼不管武昌城,他随即兵分三路,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占领了整个江夏矿区,缴获了梁国官库以及各矿区来不及运走的生铁四百余万斤。
  这个消息令李世民大喜过望,他亲率两万大军向江夏杀来,沿途各郡纷纷望风而降,短短半个月时间,唐军便占领了荆北七郡,李世民随即收缴货船四百余艘,将江夏郡的生铁全部运到襄阳郡。
  唐军在江夏郡缴获四百万斤生铁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满朝欢庆,李渊龙心大悦,当即封秦琼为武昌县公,左武卫将军。
  与此同时,大将军李孝恭率五万大军进入巴东郡,向夷陵郡进发,夷陵郡也就是今天湖北宜昌一带,自古便是巴蜀进入荆州的战略要地,三国时代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六十万大军,刘备也由此死在归途的白帝城中。
  但夷陵郡境内并没有驻军,这是萧铣和李渊在去年达成的共识,双方以夷陵郡为缓冲地带,互不驻军,但夷陵郡本身却属于唐朝,隋朝太守许绍曾是李渊少年时代的同窗好友,当李渊登基后,许绍立刻向李渊表示效忠,使夷陵郡成为唐朝在荆州的第一个郡。
  早在去年冬天,许绍便接到了长安密令,开春后唐军将大举进攻荆州,令他及早进行战备。
  这一个冬天许绍格外忙碌,他一连做了几件大事,重新修葺几处重要的关隘,修建码头,派人去荆州秘密买船,以招募郡兵的名义秘密接纳两千唐军入境,这天下午,许绍终于得到了五万唐军进入巴东郡的消息,令他长长松了口气。
  不过另一件事他却不敢放松,李世民在一个月前给他送来一封信,要他千万要当心一支隋军精锐骑兵,尤其是要保护粮仓、船只和各种物资的安全,李世民在信中指出,这支骑兵的主要意图便是要延缓唐军东征进度,为江南的张铉赢得时间。
  许绍确实很担心,一是长江内的数百艘货船安全,唐军是从陆路抵达夷陵,各种粮食物资却是走水运送来,就在今天上午,一支从巴东过来的运输船队抵达了夷陵县,这就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船队送来的八万石粮食,许绍很担心,他的两千士兵能否抵挡住隋军骑兵的冲击。
  但担心归担心,许绍立刻组织数千民夫将粮食运送回城,只要粮食进了城,危险也就减弱了很多。
  码头上格外热闹,八万石粮食已经卸下了一半,便形成三座小山般的粮堆,四周到处是运送粮食的码头挑夫,数千人或挑着粮食,或推着独轮鹿车,形成了两条长长的队伍,方向各不相同,而两千士兵分为十队,在码头和县城中巡逻,注视着四周的一举一动。
  许绍和中郎将冯泰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码头,许绍很担心,他感觉这几天隋军骑兵就要杀到,而夷陵兵力太少,只有两千人,一旦隋军杀到,他们能否抵得住?
  冯泰看出了许绍眼中的担忧,便笑着劝他道:“太守不用太担心了,夷陵的道路不好,骑兵从东面杀来只能走官道,我在十里外的官道上已经安排的探子,一旦骑兵出现就会立刻放烟,我们及时撤回城就没事了,骑兵是攻不了城的,我估计最多三天,我们大军就会杀到了。”
  冯泰的安慰让许绍稍稍心安,他看了看天色,已经黄昏了,便道:“估计天黑之前是搬运不完了,我打算夜晚也不休息,一口气将它搬完,将军觉得是否可行?”
  冯泰想了想道:“其实白天运和晚上运都是一回事,既然太守担心,那就连夜搬运吧!”
  说到这,冯泰又一指城下的民夫,“这些民夫的来历太守核查过了吗?”
  许绍心中暗骂一声,几千人在干活,又不是几个人,让自己怎么查,他有些不高兴问道:“冯将军问这个做什么?”
  “我觉得他们太多太杂,里面很可能混有隋朝探子,我有点不放心,我想逐一排查一遍。”
  许绍心中更加不满,这些民夫和挑夫又不是奴隶,是看在钱的份上才来干活,惹恼这些人,大家撂了担子,谁来搬运粮食?还逐一排查,黄口白牙一张,说得就那么容易,人家凭什么给你查,简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许绍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那又能怎么办?里面有六七千人,从里面找一两个探子无异于大海捞针,再说就算有,他们又会站在那里等死吗?一查肯定就溜走,查到最后一无所获,还耽误了运粮。”
  许绍又加重了语气,“冯将军,几个探子不重要,一千骑兵才是我们的威胁,我们必须在天亮前将粮食运进城,把船队打发走,这才是急迫之事,孰轻孰重,请冯将军好好考虑一下。”
  冯泰虽然是军职,和文官不是一个体系,不过他的地位还是远远不能和太守相比,太守可以直接向天子弹劾自己,而李孝恭也只是他上级的上级,更不要说高高在上的皇帝了。
  冯泰心里明白,许绍只是有求于自己,所以才对自己这样客气,这个太守还真不是自己惹得起之人。
  冯泰立刻打个哈哈笑:“说得也是,搬运粮食要紧,等搬完粮食我们再查也来得及。”
  许绍点了点头,“这个方案我同意!”
  码头上的搬运民夫约有六千余人,其中一半从城中招募来的民夫,而另一半则是码头上挑夫,他们大多来自荆州各地,来夷陵县卖苦力挣钱,这时,一队百余人挑夫从城里出来,每个人肩头扛着一根五尺长的竹筒,这时是他们吃饭的家伙,被手掌磨得十分油亮,每个人肩头还搭着一副坎肩,防止竹筒压着骨头疼痛,他们个个穿着灰布短衣,看起来就和平常的挑夫没有任何区别。
  但为首挑夫身材高大健壮,年纪不过二十余岁,看起来和蔼可亲,此人正是风雷军统领刘兰成,许绍做梦也想不到,他一直担心的隋军骑兵,早在半个月前就悄然潜入了夷陵县,这是许绍的一个思维误区,他一直认为准备偷袭他们的隋军是一支骑兵,所以他怎么也想不到隋军士兵其实早已混入了夷陵城。
  隋军先后分三批进入夷陵城,全部在码头上当挑夫,一共有五百人,凭他们的实力,干掉两千唐军易如反掌,但刘兰成的任务并不是夺取夷陵城,而是要摧毁唐军的粮草物资以及战船,等了近十天,今天唐军的粮船终于被他们等来了。
  隋军五百人分为三批,一批在城内仓库搬运粮食,一批在大船上负责卸粮,而刘兰成亲率三百人混在挑夫中搬运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