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907

  张铉笑着虚托一下,“我刚才说了,不知者不怪,老丈不用自责了,速去替我禀报你家主人。”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老忠,是谁啊!”
  老人慌忙起身道:“老爷……是……齐王殿下来了。”
  院子里传来‘啊!’的一声,只见一名清瘦的老人快步走出,正是吴郡郡丞蒋元超,他认识张铉,连忙躬身施礼,“微臣蒋元超参见齐王殿下!”
  “蒋郡丞认识我?”张铉笑问道。
  “微臣几年前曾任大理寺少卿,在京城见过殿下。”
  “原来如此,我来得唐突,打扰蒋郡丞了。”
  “哪里!哪里!殿下快请进屋。”
  张铉欣然走进了府宅,在大堂内坐下,蒋元超又连忙令老仆上茶,张铉笑道:“我来拜访蒋郡丞,首先是要感谢郡丞给我们提供的地图。”
  蒋元超笑了起来,“看来我没有看错人,那个货郎小哥儿就是隋军斥候。”
  张铉有些好奇地问道:“蒋郡丞怎么看破他的身份,他哪里露陷了?”
  “那名斥候小哥表现得很好,没有一点破绽,打听消息也不露声色,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斥候,刚开始我也没有看破,还真以为他是货郎,直到后来告别时我才猛地想到了他的漏洞。”
  “是什么?”
  “其实殿下也应该知道,毗陵郡所有人在一个月前便全部被孟啖鬼抓到无锡县了,这个货郎却说他几天前才从毗陵郡来吴郡谋生,怎么可能?我后来才反应过来,又想想他不露声色打听的消息,我便断定是他是一名隋军斥候,我便将地图送给了他。”
  张铉大笑,“果然不是普通人,有官场练出来的觉悟,难怪他会被看破,也只有蒋郡丞才能办得到。”
  蒋元超连忙道:“我对那个货郎小哥儿印象很好,只求殿下不要怪罪他露陷。”
  张铉笑了笑,“他拿到地图算是立了大功,又提供了蒋郡丞的消息,有希望从旅帅升为校尉。”
  沉吟一下,张铉诚恳地说:“我今天来拜访蒋郡丞,也是想和蒋郡丞谈一谈如何治理吴郡?”
  丹阳郡、吴郡和会稽郡代表着江南三种不同的文化,也是江南三大势力的中心,丹阳郡张铉已经完全控制,而吴郡他还没有把握。
  蒋元超微微一笑,“殿下在无锡县不是做得很好吗?吴郡人听说孟啖鬼和他的军队被殿下杀光,家家户户都关门庆祝,连微臣也痛饮了一番,相信殿下进入吴县时,家家户户一定会焚香跪迎殿下。”
  张铉笑道:“我担心杀人太多,有违天和。”
  “非也!”
  蒋元超摇摇头,“除恶即是扬善,除恶不尽,最终遭殃的还是善良父老,我并不认为殿下屠恶有违天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啖鬼的军队作恶太深,人神共愤,殿下之举实为替天行道。”
第833章
困兽之斗
  张铉沉吟一下又道:“除恶报仇只是解一时之快,但我更关心吴郡的长久之道,郡丞可能教我?”
  蒋元超笑了笑,“一般而言,士族是一方维稳的重要力量,吴郡士族之盛,无非陆氏、顾氏和沈氏,殿下安抚好三家,至少可保吴郡二十年无恙。”
  “可这也才二十年。”
  “正是,笼络士族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之策,如果殿下要治本,还必须从民生入手,如果人人都能安居乐业,那谁又会造反?殿下,治理一方,治吏先行。”
  张铉点了点头,蒋元超一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尤其‘治理一方,治吏先行’这八个字可谓金玉之言。
  张铉笑问道:“郡丞觉得李百药其人如何?”
  蒋元超摇摇头,“微臣不敢妄评他人,恳请殿下不要让微臣为难。”
  “就说这一次。”
  在张铉的一再坚持下,蒋元超只得说:“虽然他本人并未作恶,吴郡人也认为他是因母亲而被胁迫,忠孝难以两全,但成为孟海公的相国这件事本身却是他人生的污点,对他一生都会有影响。”
  蒋元超语气中充满了对李百药的不屑,李百药被孟海公任命为相国导致他母亲含恨去世,他纵然天天泡在酒坛中,纵然自责和悔恨,但也难以挽回他德行上的污点。
  “如果我让他为吴郡太守,郡丞觉得可行吗?”
  蒋元超一怔,踌躇片刻道:“李百药在吴郡民众享有很高的声望,加之他母亲便是沈坚的姑母,笼络吴中三大世家他完全能胜任,如果殿下只是想维持吴郡的稳定,李百药确实是最好的太守人选。”
  张铉听出了弦外之音,便笑问道:“郡丞意思是说,李百药并不是合格的太守?”
  “微臣不愿评论同僚,但微臣既然说了,就要据实相告,李百药的优势在于制诏,他所制诏书措辞委婉而不失犀利,说服力极强,既能彰显圣意,又能使州县部寺心服口服,可谓天纵之才,所以他深得文帝信赖,开皇十年之后,文帝诏书十之八九都出自他之手。
  但如果让他为太守,他既不会下田劝农,也不会深入了解民间疾苦,而只会走世家路线,治标而不治本,微臣认为让他治理地方,无异于让农夫行猎,让樵夫打铁,吴郡不出五年,必然民怨沸腾,这只是微臣一家之言,殿下自斟。”
  “可是他从未在地方为官,郡丞又如何知道?”
  “启禀殿下,李百药虽然是因为太子杨勇一案而被贬黜,但他离京后还是做了三年晋陵县令,因治下兼并土地严重而被弹劾,由此被罢官免职,微臣正是根据他这三年的所作所为来评判其人。”
  张铉这才恍然,起身拱手笑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并没有打算让李百药为吴郡太守,而是想让他在江南行台任职,既然他有制诏天才,那就要人尽其才,让他去中都任职,离开江南对他也是有好处,至于吴郡太守,我其实是想让蒋郡丞来出任,郡丞可愿意?”
  蒋元超一躬到地,“殿下不嫌微臣才疏学浅,微臣一定会尽全力而为,让吴郡民众安居乐业。”
  ……
  张铉刚刚回到大营,房玄龄立刻迎了出来,“殿下,孟海公有动静了。”
  “他们要撤军了吗?”
  “暂时看不出他们的用意,但根据斥候观察,城内军队应该在集结了。”
  两人快步走进大帐,张铉来到了沙盘前,这是他逐渐养成的一个习惯,他喜欢在沙盘前商谈军事,就算谈论的内容和地图无关,他也会不自觉地走到沙盘前。
  “孟海公现在还有多少军队?”张铉注视着沙盘问道。
  沙盘上很多城池都插着各种标识,有小三角旗,有小木牌,还有小铜牌,代表着各种意思,比如黑色三角旗上写的数字就代表城中兵力,木牌上数字就代表城中人口,而铜牌上的数字则代表城池的周长,城墙宽厚等等,但如果是一面白色的方旗,上面没有任何数字,则表示暂无情报。
  张铉见吴郡、余杭郡和会稽郡的很多城池都有黑色小三角旗,这就表示孟海公的兵力绝不止吴县一处,这让他心中有点疑惑。
  “启禀殿下,目前吴郡的兵力有七万人左右,全部集中在吴县,余杭郡在钱唐和富阳两地有驻军,但人数不多,不超过五千人,会稽郡是他的老巢,在会稽、诸暨、句章等地都有驻军,总人数大概两万左右,另外在永嘉郡的临海县,在东阳郡的永康县也有少量驻军,微臣初步统计过,孟海公现在的兵力大概有十万人左右。”
  张铉指了指钱塘江道:“这里是整个江南战役的关键之处,如果让孟海公过了钱塘江,他就会继续向南逃窜,我们就很难彻底剿灭他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能让孟海公逃过钱塘江。”
  说到这,张铉又问道:“周猛有消息吗?”
  “暂时还没有消息,不过从时间上算,他现在应该抵达钱塘县了。”
  张铉眉头一皱,“钱塘县那边有多少贼军?”
  “大概两千人左右。”
  房玄龄明白张铉的担心,笑道:“江南运河是从城外注入钱塘江,周猛是个谨慎之人,他不会让守城贼军发现船队,请殿下放心!”
  张铉缓缓点头,“他的任务至关重要,希望他不要让我失望。”
  ……
  夜幕悄然降临,吴县北城门大开,一支万余人的军队从城内浩浩荡荡杀了出去,向驻扎在的陆墓镇的隋军大营进发,这支贼军的主将叫做洪仁涛,原是会稽县的一名屠夫,长得身材雄伟,十分彪悍,使一柄八十斤重的长柄铜锤,他同时也是孟海公的心腹,按照毛文深的计策,他负责掩护孟海公主力南撤。
  就在洪仁涛率军离开北城门不久,孟海公的儿子孟义便率领数百骑兵向南疾奔而去,他的任务是在钱塘江进行浮桥准备,孟海公公开说要在吴郡和隋军决战,但那也只是说说而已,壮壮军威,实际上他只想立刻撤过钱塘江,拒钱塘江而守,他是想在钱塘江和隋军决战,即使败了,他也能立刻向南撤退。
  就在儿子孟义率骑兵离开吴县一个时辰后,近两更时分,孟海公的六万大军终于出城了,借着夜色掩护,沿着江南运河东岸官道浩浩荡荡地向南方撤退,就在孟海公大军刚出城门,立刻有隋军斥候骑兵飞奔回大营禀报。
  张铉在接到有数目不祥的贼军向大营方向杀来时,他便立刻意识到孟海公要南撤了。
  营栅内,一万弓弩手严阵以待,防止敌军冲营,张铉则和诸将站在寨门上注视着远处数里外的贼兵,只见夜色中,贼军火把成阵,蔚为壮观,看起来至少有三四万军队。
  “这只是敌军的疑兵,人数不会超过一万!”
  罗士信有些急不可耐道:“请大帅下令,让卑职率军突击,全歼这支嚣张的贼兵。”
  旁边苏定方低声道:“你又着急了,大帅是在等孟海公离城,否则会打草惊蛇。”
  罗士信听他说得有理,便悻悻地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看了片刻,张铉对罗士信道:“再加派五千弓弩手,敌军若靠近只管射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出营杀敌。”
  说完,他转身回大营去了。
  此时,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已经集结完毕,众士兵厉兵秣马,耐心等待着主帅最后出击命令。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已到了两更时分,张铉始终没有下达出击的命令,但也没有解散军队回营休息,大营各位寂静,五万大军坐在校场上整理着自己的战刀和长矛,杀气弥漫着隋军大营的每一个角落。
  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大营的宁静,只见两名斥候骑兵冲进大营,沿着马道向中军大帐疾奔,所有士兵精神大振,他们知道,决战的一刻已经来临了。
  片刻,张铉从大营内快步走了出来,他走上校场最前面的高台,高声对五万士兵喊道:“孟海公已经离开吴县南撤,歼敌立功的一刻到来了,我们要求你们奋勇作战,但不准肆意屠杀,这一战以抓俘为首功,抓获一名战俘策勋三转,杀敌一人策勋一转……”
  这并不是战前动员,而是在交代规矩,对付孟海公的乌合之众不需要战前动员,但张铉必须要及时刹住隋军士兵杀俘的欲望,他不能让屠杀孟啖鬼一战成为惯例,那么奖励军功就是最好的办法。
  士兵们个个跃跃欲试,按照隋军的军功奖励标准,策勋一转赏永业田一亩,钱一贯,也就是说,抓住一名战俘能得三亩永业田和三贯钱的赏赐,抓俘一般以一火士兵集体行动,如果运气好,一火士兵能抓百余名战俘,平均一人就有十名战俘的对应奖励。
  张铉简单交代了规矩,厉声道:“裴行俨将军何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