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907

  罗艺沉吟一下问道:“幽州对李公就那么重要吗?”
  “那当然,唐王刚刚开府就派出了两名使者,一个是通议大夫张纶,他是巴蜀人,所以去招揽巴蜀各郡,第二个就是我,命我来幽州面见罗都督,足见唐王对罗都督的重视。”
  说到这,温大雅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呈给了罗艺,“这是我家唐王给都督的亲笔信,请都督一览。”
  罗艺接过信看了一遍,李渊在信中说得倒很坦恳,希望自己能接受长安的册封,但信中却没有提到打算封他什么?
  罗艺当然很在意爵位,张铉被封为齐国公,他才是北平郡公,让他着实不舒服,但爵位只是一方面,现在他更关心自己的退路,如果李渊肯出兵牵制张铉北上当然最好,如果实在牵制不住,那自己也能有一个去处。
  既然李渊在信中说得那样坦诚,罗艺也不再含蓄,他缓缓道:“温参军应该也知道,张铉刚刚灭了渤海会和窦建德,现在河北除了幽州外,都是他的地盘,甚至包括辽东,他的下一步必然是针对幽州,我想知道,如果我接受了长安招安,一旦张铉率军大举进攻幽州,唐王的军队会不会出井陉来进攻河北,从西面牵制住张铉?”
  温大雅在临走之前特地和李渊谈论过此事,李渊和裴寂都认为,就算他们出兵井陉,幽州还是守不住,张铉的实力太强大,何况刘武周严重威胁太原的安全。
  只是他们急需一支军队从北面牵制住刘武周,想来想去,只有罗艺的幽州军最合适,但他们绝对不能把真实目的告诉罗艺,只能从罗艺的角度来安抚他。
  温大雅笑道:“我们之所以来联系罗都督,当然是希望能得到幽州这块河北的战略要地,为我们将来统一河北打下基础,所以如果青州军北上,我们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尽力牵制住他们,或走井陉,或走滏口陉,甚至攻打河内郡,无论如何,我们的军队一定会出现在河北。”
  罗艺一向精明狡诈,他怎么可能因为温大雅的两句出兵之语就信以为真,对李渊而言,得到幽州固然欣喜,可得不到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罗艺对李渊出兵的诚意就有点怀疑了,李渊会为幽州而出倾国之兵和张铉火并吗?显然不会。
  罗艺心中冷笑两声又问道:“如果唐王的军队无法牵制张铉大军北上,又该如何?”
  温大雅依然不慌不忙道:“如果罗都督实在守不住幽州,也可率军西进,从飞狐陉进雁门郡,并州的军队会接应幽州军南下,我们会给罗都督一个临时安置之地,待时机成熟,再支持罗都督反攻幽州。”
  这句话还比较实在,罗艺也知道这是李渊能做到的最大诚意了,对自己也有了一条退路。
  罗艺便不再纠结李渊出兵一事,又笑着问道:“信中唐王承诺封我高官厚爵,却有没有明说,我想知道长安的诚意究竟是什么?”
  “请罗都督放心!”
  温大雅欠身道:“因为官爵要由天子下旨册封,所以唐王不好明说,绝不会让罗都督失望。”
  罗艺稍稍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不是江都的天子,而是李渊立的义宁帝,他又追问道:“究竟是什么?”
  温大雅微微一笑,“天子将加封罗都督为左翊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圣旨我已带来,如果罗都督愿意接受,我就正式宣旨了。”
  这个结果让罗艺大喜,他愿以为会封自己燕国公,却没有想到是封王,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罗艺心神激荡,差一点就答应了,但他稍微冷静一下,便笑道:“我原则上可以接受,但今天不是宣旨的日子,明天一早我正式答复参军,同时会接受旨意。”
  温大雅知道罗艺还要考虑一下,便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我明天一早等都督的好消息。”
  罗艺派人将温大雅送去贵宾驿休息,又连忙让亲兵去把兄弟罗寿找来。
  罗寿是罗艺的胞弟,现任北平军使,率五千军镇守榆关,由于青州军进攻上谷郡,罗艺担心张铉要大举进攻幽州,便发鸽信将罗寿的五千军队紧急调来,罗寿也是今天下午才赶到蓟县。
  不多时,罗寿匆匆来到了都督官署,他长得颇像罗艺,一进门便笑道:“我刚听说李渊派使者来了,是吗?”
  罗艺点了点头,便将温大雅的条件一一告诉了兄弟,最后道:“我现在已经有七分愿意,只是还有一点犹豫,想让你来帮我拿一个主意。”
  罗寿是个典型的军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不像罗艺那样多疑,他想了想笑道:“如果写信让玉郎去劝说张铉,大哥觉得张铉会让步吗?”
  罗艺摇了摇头,“首先我不知道那个浑小子现在何处,但就算他去找张铉,张铉也绝不会为了私人交情放弃幽州,就算卢家的关系也不行,这一点我心里很清楚。”
  “既然如此,兄长还有别的出路吗?”
  罗艺沉默片刻,终于长叹一声,“你说得对,我其实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
  大业十三年六月,幽州都督罗艺正式接受了长安义宁皇帝的册封,投降了唐王李渊,他随后便更换了幽州军的旗帜,宣布承认长安为天下正统,不再效忠江都朝廷。
第613章
何去何从
  温大雅并没有在蓟县多呆,他见证了罗艺的易帜后,便匆匆离开幽州回长安了,罗艺同时让长史张公瑾跟随温大雅去长安,替自己给李渊送信。
  虽然已经易帜,但罗艺还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做,他自己投降了李渊,可他手下的一班文官武将却没有表态,让罗艺十分头痛,他还得一个个和他们谈话,确保不会生乱。
  这两天温彦博心事重重,就连他兄长大雅离去他也没有前去送别,借口生病留在家中,罗艺投降李渊在温彦博的意料之中,对罗艺而言,如果坚决不肯投降张铉,那么投降李渊确实最好的选择,可自己怎么办?他温彦博不是罗艺的奴仆,他需要有自己的选择。
  一连两天,温彦博都呆在家中没有出门,这时,书房门开了,妻子裴氏端了一杯茶走了进来,温彦博的妻子并不是出身闻喜裴氏,而是河东裴氏,是裴寂的侄女,她虽然是大家闺秀出身,却十分贤惠,就算和丈夫过着清贫的生活,她也毫无怨言。
  裴氏将茶放在桌上,十分担心地问道:“夫君好像有心事?”
  温彦博默默点了点头,叹口气道:“我不想投靠李渊,我想去北海郡,这虽然是父亲的意思,但我自己也考虑了很久。”
  裴氏顿时明白了,满城都在谈论罗艺投降了长安,原来丈夫不想跟随罗艺去长安,她握住丈夫的手笑道:“既然夫君已经做出决定,那我们就尽快离开。”
  温彦博苦笑着摇摇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你没发现我们屋前屋后忽然增加了不少做小买卖的人吗?”
  裴氏一惊,“原来他们是——”
  “他们是罗艺派来监视我的人,罗艺先武后文,还暂时顾不上我,但他绝不会允许我离去,只要我一出门,我就会被他们带走,我是为这件事烦心。”
  裴氏想了想道:“那夫君索性就明着告诉罗都督,我们想回乡,不想去长安当官,然后我们就先回家乡,然后再找机会去北海郡。”
  温彦博轻轻叹息一声,“那是娘子不了解罗艺为人,此人疑心极重,他是不会轻易放我走,就算我要回家乡,也必须先在效忠书上签字画押,大丈夫一诺千金,我如果签字画押,就没有选择余地了,可如果我不肯,那我也休想离开幽州一步。”
  “那可怎么办?”
  温彦博负手走了几步,沉思了片刻道:“只有一个办法,趁现在罗艺还没有翻脸,让单叔替我把信送出去。”
  温彦博所说的单叔是温家一个老家人,年约六十岁,在温家已经呆了四十年,这两年背驼得厉害,温彦博正考虑送他回家乡养老,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给自己送一封信。
  温彦博随即写了一封信,又嘱咐他几句,便让单叔装作出去买菜,离开了家门,果然不出温彦博的意料,现在罗艺还没有翻脸,派来之人只是监视温彦博和他的妻儿,对他家人倒不管,使得单叔顺利离开了蓟县,雇了一辆骡车向上谷郡而去。
  就在单叔刚刚离去不到一个时辰,几名罗艺的亲兵出现在温彦博的家门前,为首亲兵躬身笑道:“都督请先生去官署一叙!”
  温彦博点点头,跟随亲兵向都督署衙走去。
  这两天罗艺的心情着实不错,大部分将领都愿意跟随他投降李渊,虽然还是有个别将领不肯答应,但已经不影响大局,不过到了文官这里,似乎开始有了阻力,罗艺的主簿孙连仲首先表态要回家侍奉双亲,紧接着录事参军杨孝廉也不肯投降李渊,连续问了五人,只有一人明确表态愿意跟随他投降长安,罗艺的心中开始有点不舒服起来。
  这时,有亲兵在门外禀报,“都督,温先生来了。”
  “快快请他进来!”
  罗艺虽然派人监视温彦博的住宅,但也并非专门针对温彦博,而是每一个重要官员的府上都派人监视了,罗艺倒不是很担心温彦博,毕竟李渊的使者就是温彦博的兄长温大雅,温彦博应该问题不大,所以罗艺也没有先问他,而是先问了其他文官。
  片刻,温彦博走进房间,躬身施礼,“参见都督!”
  “听话先生这两天感恙了,可好一点了吗?”罗艺关切地问道。
  “多谢都督关心,已经好了。”
  “那就好,我这里还有点不错的老人参,先生需要补一补,我等会儿派人送去。”
  “这就不用了,我从小就不受补,都督的心意领了,人参确实不需要。”
  罗艺见他不肯要,便笑了笑不再坚持,他略微沉吟一下便道:“先生应该知道,我已转而效忠长安,当然也是大隋,对大家而言并无不同,将领们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我继续战斗,大部分文官也没有意见,但我还是需要一一确认,我想先生这里应该不大吧!”
  温彦博不知该怎么回答,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他必须毫不含糊地、没有歧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能给罗艺想象的余地。
  温彦博摇了摇头,“我和兄长的志向不同,罗都督,很抱歉,我不能接受效忠长安的决定。”
  “什么?”
  罗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我不明白先生的意思,为什么不愿意。”
  “人各有志,我不认可关陇贵族,不愿为其效忠,就这么简单。”
  罗艺负手走到窗前,半晌,他冷冷道:“你是想投降张铉吗?”
  “谈不上投降,我只是想为河北民众尽一份力,如果张铉不嫌我愚钝,我倒愿意为河北一县吏。”
  温彦博说得很直白,他准备为张铉效力,但他也留了一点余地,只想做河北的地方官。
  可罗艺知道温彦博的才华,也不是当地方官那么简单,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房玄龄,他怎么也不会把温彦博放给张铉,更重要是,李渊在信中点名要温彦博,如果自己把他放走了,怎么向李渊交代?
  罗艺重重哼了一声道:“如果我不放你走呢?”
  温彦博淡淡道:“把我留下我也不会效忠李渊,留下我又有什么意义?我与都督相交一场,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至少让我还记得都督的恩德。”
  罗艺被说得哑口无言,半晌道:“并非是我不通人情,孙连仲和杨孝廉我也放他们走了,但先生不一样,先生是唐王指定要的人,如果唐王放先生走,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我不能擅自放人,先生回家去好好想一想吧!”
  罗艺随即喝道:“来人!”
  几名亲兵出现在堂下,罗艺冷冷道:“送先生回家去休息,不准任何人来打扰温先生。”
  温彦博知道自己被软禁了,他也不说什么,拱拱手便快步离去。
  望着温彦博的背影走远,罗艺的脸色极为难看,若不是看在他兄长是温大雅,自己非好好收拾他不可,杀一儆百,看谁还敢和自己讨价还价。
  ……
  上谷郡,一万隋军驻扎在郡治易县城内,由大将徐世绩统帅,这也是张铉的过人之处,他用人不疑,虽然徐世绩投降张铉并没有多久,张铉便让他独当一面,而且没有监军,这让徐世绩十分感动,他也更加小心翼翼,尽量多派人去向张铉送信禀报,不会让别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这天下午,徐世绩正在军营内巡视,忽然有士兵奔来禀报,“徐将军,大营外来了一个驼背老者,他说是幽州温彦博派他来送信给大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