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907

  “是用什么船只运输过海?”
  “回禀将军,是用横洋舟,并不是五牙战船那种横洋舟,而是渡海运输的横洋舟,大隋一共建造了二十艘,载重量可达两万石,第一次进攻高句丽时,动用了十二艘这样的横洋舟运送粮食,可惜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惨败,横洋舟被烧毁了九艘,另外三艘被高句丽缴获,后来卖给了新罗,新罗就是用这三艘横洋舟运来战马。”
  张铉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你说一共建造了二十艘,我想知道还有八艘在哪里?还有,这种横洋舟是在哪里建造?”
  “回禀将军,孟海公对这种大船也很感兴趣,特地命小人去调查,这种横洋舟确实还有八艘,两艘在洛阳,还有两艘在江都,另外还有四艘在北平郡,分别在洛阳和江宁建造。”
  张铉呆了一下,还有两艘在江都,自己怎么不知道,还有四艘在北平郡,不就是濡河口吗?他根本没有看到这种横洋舟。
  这时,张铉有一种不妙的感觉,濡河口的战船一半都被拆散了,这四艘横洋舟很可能也被拆掉了,零件都在北海郡的仓库里,全部被他买回来了,他记得确实有几具特别大的龙骨,大家还曾议论过。
  张铉想了想又问道:“你见过这种横洋舟吗?”
  “小人曾经上新罗的大船上仔细研究过,非常熟悉。”
  张铉当即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委身为贼之事我既往不咎,我任命你为北海郡仓曹参军事,你赶往北海郡向韦长史报到,我会写信详细告诉他。”
  吴应钦大喜,连忙躬身施一礼,“小人愿为将军效力!”
  张铉当即修书一封,派三名亲兵护送吴应钦前去北海郡,此时张铉恨不得立刻赶回江都,寻找另外两艘横洋舟,不过东海郡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他只能按耐住内心的期待。
  就在这时,张铉收到了杨义臣写来的亲笔信,杨义臣得到彭城县刘氏家族策应,已攻破彭城县,孟啖鬼率千余残军杀出西城门,向谯郡方向仓皇逃去。
  张铉并不担心孟海公会逃去青州,因为他从弟孟啖鬼还有两万军队在彭城县,孟海公父子逃脱后一定会返回彭城,再不济也会逃回老巢东海郡。
  张铉便不再继续北上追击,随即率领大军起拔,前往彭城县和杨义臣汇合……
  俗话说狡兔三窟,孟海公也不例外,东海县老巢是他的第一窟,彭城县是他的第二窟,这两窟都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孟海公还有一个秘密巢穴,由他女婿顾志远看守,知道这处秘密巢穴之人,只有孟海公父子以及从弟孟啖鬼三人,连军师韩治水也不知道。
  这个秘密巢穴就位于谯郡永城县稽山,也就是当初张铉大破苗海潮之地,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而且四周交通便利,极容易藏匿物资军队。
  五天后,孟海公父子率领数百名亲兵辗转逃到了稽山,他女婿顾志远亲自下山迎接岳父归来。
  提心吊胆的逃亡生活使孟海公瘦了一大圈,休息了两天后,他随即把众人找来,一起商议未来的去向。
  “我们现在大概还有五千人,应该还能东山再起,不过我不想在中原发展了,稽山也只是暂时落脚,我们得另谋他路。”
  孟海公说得很委婉,其实他心中对张铉畏惧之极,绝不想再遇到张铉,一定要躲开张铉,不过他不好意思直说,他看了一眼从弟孟啖鬼,“二弟,说说你的想法!”
  孟啖鬼想了想道:“兄长有没有考虑回东海郡,那边我们人脉熟,有一定基础……”
  不等孟啖鬼说完,十分了解父亲心思的孟义便反对道:“东海郡没有什么人口,除非再次攻克徐州各郡,否则不会有什么前途,但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其实孟海公也很想回东海郡,那里毕竟是他的老巢,可是东海郡离张铉太近,他在那里发展,肯定逃不过张铉的征伐,他只得叹口气,“东海郡就不用考虑了。”
  这时,女婿顾志远小心翼翼道:“小婿倒有一个想法,岳父大人可以参考。”
  “你直接说,我听着。”
  “小婿刚到谯郡时,江南会沈坚曾经来拜访过我,希望我能替他引荐岳父。”
  孟海公心中有了几分兴趣,他女婿顾志远就是吴郡人,也是出身大族,他提到江南,顿时让孟海公有了几分兴趣,他笑问道:“这个沈坚你还能联系上吗?”
  顾志远点点头,“他给了我一个地址,在江都县,我可以找到他。”
  旁边孟义有点明白了,恐怕父亲是想去江南发展,他插口道:“父亲,就算我们去江南,我们有五千余人,还有那么多物资粮草,我们怎么去?”
  顾志远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杜伏威现在龟缩在淮南郡,张铉的军队部署在江都郡和历城郡,我们可以走钟离郡前往庐江郡,江南会会安排船只在庐江郡接我们过江。”
  孟海公瞥了女婿一眼,他心中明悟,连线路都安排好了,恐怕女婿早就和江南会沟通过了。
  他当即立断道:“趁现在张铉大军还没有返回江都,我们立刻收拾行装南下,到了庐江郡再和江南会联系。”
第456章
功高震主
  天子杨广此时已经不在洛阳,他已启程北巡,十万大军护卫杨广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向西而行,他打算先巡视关中,然后北上巡视太原,次年开春后,他将在马邑郡的伏乞泊和突厥始毕可汗会盟。
  当张铉和杨义臣的八百里加急战报传到杨广手中时,杨广车驾停驻在弘农行宫。
  兵部尚书卫玄疾步走进了行宫,穿过一道道防守严密的侍卫,最后来到杨广的临时御书房前,有宦官连忙替他禀报,“启禀陛下,卫尚书到了。”
  “宣他进来!”
  听得出杨广的语气十分愉快,这也能理解,剿灭了孟海公的造反,杨广可以长长松一口气,从容北巡了。
  卫玄连忙走进御书房,只见裴矩和虞世基都在,他上前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杨广微微一笑,“想必卫尚书已经知道徐州大捷之事了吧!”
  “微臣刚刚听说,恭喜陛下洪福齐天,拥有股肱之臣,扫荡乱匪,匡扶社稷!”
  杨广摆摆手,“朕正在和裴公以及虞相国商议如何奖赏平匪功臣,朕想听听兵部的意见。”
  卫玄一抬头,却发现裴矩给自己使了一个极为微妙的眼色,他心中一怔,不知裴矩是在暗示自己什么,他不敢唐突表态,便含糊说道:“打了胜仗,兵部自然会派人去考评录功,同时编撰阵亡名册,以备抚恤,这些都是正常的做法,至少要两三个月后才能有结论,微臣现在还没有拿到详细战报,不好明确表态。”
  “这倒也是,是朕有点太兴奋了。”
  杨广嘴上说兴奋,但他眼睛里却没有半点兴奋之色,他又问道:“现在张铉官居何职?朕记得他好像是右威卫将军,对吧!”
  “回禀陛下,不仅是右威卫将军,还是银青光禄大夫,同时也封为云麾将军,清河县侯。”
  杨广点点头,“官职已经不小,毕竟还年轻,官职就不用封了,给他爵位加一加,封清河县公,再赏他黄金千两,绢五千匹,他手下诸将也一并升赏。”
  这时,旁边裴矩笑道:“老臣听说他妻子已有身孕,不妨给他家人一点封赏,老臣觉得更能体现陛下的善意。”
  杨广呵呵一笑,“这个没问题,朕会交给皇后,另外再赐千年人参一支,希望他早得贵子。”
  卫玄终于有一丝明悟,圣上口口声声都在说张铉,可压根就没有提杨义臣,难道裴矩刚才就是暗示自己不要提杨义臣吗?
  这时,虞世基不冷不热道:“陛下,既然徐州平匪已经结束,军队就应该各自返回,不知陛下觉得两支剿匪之军是否应该有所调动?”
  杨广沉吟片刻问卫玄道:“裴仁基已经上任了吗?”
  “还没有,还在济阴郡参与围困瓦岗军。”
  “好吧!裴仁基的调任取消,杨义臣继续出任清河郡通守,剿河北乱匪,兵力不足部分由兵部补足,至于张铉,依然担任江淮招讨使,围剿杜伏威,就这么决定!”
  ……
  卫玄和裴矩从御书房退出,卫玄见左右无人,低声问道:“圣上似乎没有给杨义臣任何封赏,这是为何?”
  裴矩淡淡一笑,“你没看出来,圣上让杨义臣去徐州剿匪,是将功赎罪的意思吗?”
  “孟海公造反和杨义臣何干?”
  “总要有人来担责,难道让圣上来承担逼反孟海公的责任?杨义臣从前是徐州通守,他没有剿灭孟海公就是一罪,招安后没有彻底清除孟海公隐患,又是另一罪,这是刚才圣上说的原话,所以我让你不要多言。”
  卫玄暗暗擦了一把冷汗,“多谢裴公提醒,只是张铉那边……似乎封赏也不高。”
  “他年纪轻轻,要这么高的官爵做什么?”
  裴矩冷冷回答道:“功劳震主,还带着妻儿在外面,你以为圣上不担心他吗?”
  “还是裴公看得透,我还觉得他有点委屈呢!其实加爵为县公,已经不错了。”
  两人边说边走,渐渐走远了。
  御书房内,虞世基还留在杨广身旁,虞世基比谁都了解天子,这次徐州剿匪成功天子其实并不高兴,并不是天子愿意看到匪患猖獗,而是杨义臣没有成为张瑾第二,杨义臣是先帝假子,算得上半个皇族,他在军方以及朝廷的声望都太高,绝对是天子眼中一根刺。
  “陛下,其实可以把杨义臣调回朝廷,或许文官更适合他。”虞世基小心翼翼建议道。
  虞世基的建议当然说中了杨广的心事,杨广笑了笑道:“也不急,让他先去河北,等他再立点功劳,调回朝廷也不迟。”
  “陛下明鉴!”
  “另外张铉那边你也要留意一下。”
  杨广用一种轻描淡写地语气道:“刚才裴公提醒了朕,若张铉妻子生下了儿子,可以安排他们母子回京居住,明白朕的意思吗?”
  虞世基暗吃一惊,姜还是老的辣,裴矩不露声色就将张铉收拾了,他连忙道:“请陛下放心,微臣记住了。”
  “去吧!”
  虞世基行一礼,便退下去了,杨广沉思片刻,在张铉名字下写下了‘清河县公’四个字。
  ……
  彭城县军营内,杨义臣站在大帐前,望着士兵们忙碌地收拾营帐,朝廷善后的大臣已经抵达,他和张铉就要各自撤军返回了。
  “元鼎,东海郡那边的余匪清剿结束了吗?”杨义臣回头问张铉道。
  张铉走上前,站在杨义臣身边,望着忙碌的士兵们道:“应该结束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尉迟恭会及时告诉我。”
  “你有几个很不错的大将,尉迟恭、罗士信、裴行俨、苏定方,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都能独挡一方,我尤其喜欢尉迟恭,此人是忠义之人,值得信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