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885

  曹彰是赶回来参加父亲的葬礼,当然,这只是他的借口,他当时是因三万幽州军被全歼而负气离开邺都,但他听说并州已被汉军攻下,刘璟屯兵太原,他便意识到汉军主力将从井陉进入河北,那样他的幽州军就首当其冲,被汉军进攻。
  曹彰也曾考虑退兵到辽东,或者重回邺都,和其他曹军抱团抗敌,而就在他难以决断之时,邺都却传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作为人子,他必须要去邺都奔丧,也正是这个缘故,曹彰最终决定放弃幽州,率军返回邺都。
  在邺都,曹彰只有两万军队,无法和掌控十万大军的夏侯惇抗衡,他同时也吸取了曹休的教训,在不失去对军队控制的前提下,尽量配合夏侯惇的军队部署,当然,曹彰也反对困守邺都,主张出兵与汉军决战,在战略上,他和夏侯惇不谋而合,这也是他一直沉默而不反对夏侯惇的原因。
  夏侯惇点点头,比较满意曹彰的态度,虽然以他的性格,他一定会同样夺走幽州军的指挥权,但现在形势已不允许内讧,他只能勉强接受曹彰的配合而不是交权。
  这时夏侯惇拾起木杆着赵郡道:“刘璟的主力在赵郡,距离邺都约三百里,如果我们连夜出兵北上,和刘璟的十万军决战,最多一天就能分出胜负,而黄忠军队和赵云军队都来不及支援,只要我们能击溃刘璟的主力,再调头击溃黄忠的军队,那么我们就不仅取得河北大胜,甚至还能重新收复青州、徐州和豫州,重新占据对汉国的战略优势,所以成败就在此一举。”
  “可如果我们失败怎么办?”国渊迟疑着问道。
  夏侯惇摇了摇头,“国侍中怎么说出如此没有见识的话,任何事情都没有十全的把握,但我们有十万精兵,刘璟也是十万精兵,两军两逢,胜负是五五分,至少我们有希望战胜刘璟主力,这总比困死邺都要强得多。”
  “可如果刘璟不迎战呢?”一直沉默的刘晔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这句话就仿佛一针戳到了夏侯惇的要害,夏侯惇顿时暴跳如雷,他指着刘晔大骂:“你以为自己是汉室宗亲,就能从刘璟那里拿到好处吗?你这个吃里扒外的混帐,今天不杀你,何以服众?”
  夏侯惇抽出剑向刘晔冲去,吓得郭淮和张辽连忙抱住他,郭淮劝道:“大将军息怒,临战杀谋士,不是好兆头。”
  或许是比较忌讳临战杀将之说,夏侯惇收了剑,喝令两边侍卫,“将此人给我乱棍打出!”
  刘晔也心中愤恨异常,不等侍卫上前,他便重重哼了一声,快步向外走去。
  刘晔被赶走,夏侯惇却余怒未消,他又回头问辛毗,“莫非辛中丞也要反对?”
  “我没有意见!”
  夏侯惇长长出了口气,回头望向曹植,他等待曹植的最后表态,曹植无奈,只得缓缓点头,“一切由大将军做主!”
  “那就这么定了,留三万新军守城,其余九万大军,随我北上迎战刘璟,今天就出发!”
  ……
  众人散去,夏侯惇出了丞相府,翻身上马令道:“去北军营!”
  这时,后面传来喊声,“大将军请留步。”
  夏侯惇回头,却见是郭淮追来,他勒住战马问道:“伯济还有什么事?”
  郭淮跑上前道:“大将军为何不让文远守邺都,他当年能守合肥不失,卑职觉得让他守邺都更有把握。”
  三万新军是由张辽训练了一个多月,张辽和三万军的磨合更深,在三万新军中也极有威望,所以郭淮建议让张辽率三万新军守邺都,但夏侯惇并没有这样决定,守邺都涉及到三万新军的军权问题,所以夏侯惇决定让他的儿子夏侯楙统帅三万新军。
  夏侯惇沉思片刻,依旧摇了摇头,“若我主力战败,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我意已决,不要再劝了,伯济可速回东营,一个时辰后率军与我汇合!”
  夏侯惇一催战马,疾奔而去,郭淮遗憾地摇了摇头,夏侯楙虽是曹操女婿,却怯而无谋,让他守邺都,实在不是好主意,郭淮也无可奈何,只得上马向东营而去。
  ……
  当天下午,夏侯惇亲率九万大军离开了邺都,临行前,他再三叮嘱次子夏侯楙,令他坚守城池,绝不能被汉军所诱,出城作战,夏侯楙也一一答应了父亲的叮嘱。
  夏侯惇随即催动向北方急行军而去,他必须要赶在汉军援兵未到之时击败刘璟的主力,以取得这场战役的主动,夏侯惇心中还抱有一线希望,或许他们能抓住机会击杀刘璟或者生擒刘璟,那么天下战局就将彻底逆转。
  此时刘璟大军已经抵达广平郡北部的襄国县,襄国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就在这时,刘璟得到斥候快报,在南面的邯郸县发现了曹军主力,正向北急速行军而来。
  这在刘璟的意料之中,他的本意就是引蛇出洞,将夏侯惇大军引出邺都,然后由赵云主力截断夏侯惇的退路,将夏侯惇和邺都各个击破,当然,刘璟也考虑到了他们被夏侯惇大军击败的可能,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邯郸距离襄国约一百三十里,如果是骑兵追击,一天便可赶到,但刘璟知道,夏侯惇绝不会让军队分散,在这种决战的关头,双方都很谨慎,不会大意。
  刘璟当即下令军队北撤,继续将夏侯惇的军队引向北方,次日中午,十万汉军抵达赵郡高邑县,刘璟早在县城以西的含龙岗上修筑了大营,高邑县一带有不少低缓的丘陵,而且地下水十分丰富,在丘陵山岗上也能轻易凿井取水,非常适合扎下大营。
  含龙岗就是一座平缓的丘陵,突兀在平原上,距离平地约百尺,丘陵上十分平坦,占地约两百亩,刘璟派大将关羽率两万士兵,用十天时间修筑了一座坚固的板墙式军营,再浇水凝冰,大营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其实就是刘晔的担忧,刘璟根本不打算立刻与夏侯惇决战,用拖延战术将夏侯惇的士气拖垮。
  军营内士兵们忙碌异常,扎下大帐,修筑防火棚,凿井取水,修建哨塔,一队队斥候巡哨被派去四面八方,刘璟在数十名大将的簇拥下四下巡视大营,他来到南营大门附近,只见百余随军工匠正在安装巨型投石机,他走上前问道:“东面的投石机可曾重新安装好?”
  工匠首领上前施礼道:“启禀殿下,已经重新安装好了,万无一失。”
  这时,身后大将关羽低声道:“殿下,如果曹军用投石机火攻大营,是否会对大营造成威胁?”
  这不仅是关羽一人的担忧,很多将领都有这种忧虑,如果曹军用火球攻击大营,只要有一颗火球砸入大营,引燃了军营内的大帐,后果就不堪设想。
  刘璟淡淡笑道:“汉军就是靠玩火起家,岂能败在火攻之下,大家放心,我们有充足的应对之策。”
第1128章
汉魏决战(中)
  两天后,夏侯惇率领的九万主力军队抵达了汉军大寨,在距离汉军大寨约三里外扎下连营,夏侯惇站在一座小土丘上,远远眺望庞大的汉军大寨,他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堵塞,短短两三天时间汉军造不出这样规模的大寨,只能说明他们早就有准备。
  半晌,夏侯惇才恨恨道:“刘璟想与我打持久战,可惜他打错了主意!”
  夏侯惇回头对郭淮喝令道:“郭将军,你可率本部从东面进攻汉军大寨。”
  旁边张辽连忙建议道:“大将军,现在汉军居高临下,我军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不如趁夜间掩护,命骑兵先铺设一条上岗的斜道,明日再发动进攻!”
  郭淮也赞同道:“文远说得有道理,请大将军三思!”
  夏侯惇也是经验丰富的大将,虽然在政治上他野心勃勃,缺乏宽容之心,但在领军打仗时他却能听从部将的建议,张辽确实说得有道理,夏侯惇点头接受了张辽的建议,他随即又下令道:“再修建三座二十丈墩台,用以安装投石机!”
  当天下午,一万曹军在距离大营不远处的一处废弃河道内用布袋装泥土,准备在夜间铺设上岗斜道,与此同时,数千曹军则在距离大营约三百步外修建土墩,准备用来安装投石机,居高临下打击汉军大营,这是建安六年曹军和袁绍军决战邺城时的战术,筑二十丈高的土台,用霹雳车居高临下打击袁军,使曹军占据了进攻优势。
  但历史不会重演,汉军也不是袁绍军,汉军的投石机技术要远远超过曹军,汉军的巨型投石机可将百斤重大石投掷到四百步外,比曹军最大的投石机的射程还要远百步。
  就在曹军士兵正在搬运石块修筑地基时,部署在大营南部的汉军投石机骤然发射了,四十架投石机连续将巨石发出,重达百斤的巨石铺天盖地投掷而来,数百士兵躲闪不及,被砸得头骨碎裂,浑身血肉模糊,惨不忍睹,而刚刚打下的地基也被呼啸而至的巨石悉数摧毁,其余曹军纷纷向南奔逃,逃出汉军投石机的打击范围。
  夏侯惇气得暴跳如雷,又下令道:“搭建投石机,晚上攻击汉军大营!”
  此时太阳已落下地平线,天空晚霞消失,变成了青灰色,夜幕渐渐降临,刘璟站在哨塔上,观察着曹军大营的动静,尽管暮色昏暗,但刘璟还是依稀看见曹军大营内矗立的巨大黑影,那应该就是曹军的投石机了。
  刘璟回头对司马懿笑问道:“仲达认为我们需要坚持多久?”
  司马懿笑了笑道:“这需要看殿下愿意承受多大的风险,如果殿下愿意承受五成的风险,不妨派人去下战书,约好两军决战,或许这正中夏侯惇下怀,如果殿下取得七成以上胜机,那就要耐心等候,坚守住曹军的种种冲击,只要子龙将军攻下邺都,曹军大势已去,自然就无心恋战了。”
  刘璟自嘲地笑道:“这个方案还是我先提出,我自己却坚持不住了,仲达说得对,要静下心来等待。”
  夜幕完全降临了,夜色漆黑,张辽率领两万骑兵埋伏在数里外的一片树林内,所有战马都包裹住四蹄,骑兵都没有携带长矛兵器,每人只带一把战刀和一面盾牌,每个士兵则携带三袋泥土。
  他们的任务是在南面投石机大战的掩护下,利用骑兵的速度在东面填出一条进攻坡道,当然,仅仅六万袋泥土还不够,张辽估计过,至少需要二十万袋泥土,也就是需要他们三次来回。
  张辽耐心等候,他的目光远远向南面眺望,这时,在月色中,他隐隐看见了曹军巨大的投石机身影正缓缓前行,他的心不由紧了起来,如果曹军的火攻能奏效,说不定他们今晚就能攻破汉军大营。
  “保持安静,等待我的命令!”张辽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
  汉军大营内,刘璟也在冷冷的注视着远处慢慢靠近的曹军投石机,大概有百步之多,以曹军北上的行军速度,他们不能携带这样的辎重,这应该是他们临时砍伐树木制成,这种粗糙的投石机不能持久,最多发射四五次。
  此时汉军也在积极备战,军营内所有的大帐都收了起来,这是防止曹军的火球射入大营,引发营帐大火,两万名士兵准备挡板和泥土,他们各施其责,随时可以将火球扑灭。
  而汉军的四十架投石机则吱吱嘎嘎拉起来,等待敌军进入射程,在投石机身后,八千汉军士兵已经准备就绪,在地上摆放着十丈长的牛皮幡子,用木杆高高挑起,会临时拼成一道巨大的牛皮屏障,使曹军的火球无法射入汉军大营。
  曹军的投石机越来越近,巨大的木轮在平地上缓缓滚动,每架投石机由两百人推动,这两百人同时也是操纵投石机的士兵,曹军共投入了一百架投石机,全部用来发射火球,夏侯惇很清楚汉军的反击力量,他只能用数量众多的优势来赢得发射得机会。
  曹军投石机终于进入了汉军投石机的射程范围,士兵们齐发一声呐喊,加快了投石机的前进速度,而就在这时,汉军大寨内发出砰砰的闷响,紧接着天空出现了数十个小黑点,发出奇异的啸声,向曹军头顶上呼啸砸来,曹军士兵惊恐大叫,纷纷躲在投石机后面。
  只听一片轰然巨响,十几座投石机被巨中砸中,顿时支架断裂,皮带崩断,高大的身躯轰然倒塌,巨石还翻滚着砸进曹军士兵人群中,血浆四溅,惨叫声不断,千余曹军士兵承受不住这种巨大的恐惧,纷纷大喊大叫向后奔逃。
  汉军的第一轮进攻便造成了曹军十五架投石机被摧毁,但曹军士兵却利用汉军投石机短暂的发射空隙,又重新推动投石机继续前进,行走不到二十步,天空一片怪啸声,又一轮巨石呼啸着向曹军士兵头顶砸来。
  ……
  就在南面双方展开投石机大战之时,张辽终于等来了出兵的时机,他低声大喝:“出发!”
  两万曹军骑兵骤然发动,黑压压的骑兵从树林内奔出,向含龙岗奔去,尽管战马四蹄都裹着厚厚的麻布,但两万骑兵奔跑发出的巨大能量,依旧使大地颤抖起来,立刻惊动了东面军寨的守军。
  东面军寨约有一万守军,由大将蒋钦统帅,蒋钦得到哨兵的禀报,月光下发现大批曹军骑兵,他同时也感受到了大地震动,蒋钦一方面派人去向汉王禀报,另一方面他命令汉军士兵准备弓弩防御,同时部署在东寨的三十架投石机也开始启动。
  曹军骑兵如狂潮般铺天盖地冲来,汉军投石机也率先发作了,一块块巨石抛出,砸向奔跑中的曹军骑兵,曹军骑兵的机动能力极强,拼命躲闪头顶上呼啸砸来的巨石,巨石轰然落地,激起一片尘土,但曹军骑兵太过于密集,还是有骑兵被砸中,或者被翻滚的巨石掀翻,战马惨嘶,骑兵坠地。
  不断呼啸投来的巨石阻拦不住曹军骑兵的步伐,他们高举盾牌,冲进了暴雨般射来的密集箭矢之中,骑兵纷纷被箭矢射翻,死伤惨重,但大量骑兵还是将一袋袋泥土抛入山岗下,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土丘,数百名曹军紧贴着山岗,这里倒是一个汉军进攻的盲点,他们负责整理泥袋,将散乱的泥袋堆积成型,渐渐地,一条狭长的坡道渐渐出现在含龙岗的东面山岗之下。
  与东面曹军的进展相比,南面的投石机大战却令人沮丧,短短百步距离内,汉军密集的巨石摧毁大部分曹军投石机,最后只有十三架曹军投石机进入了发射距离,在曹军震耳欲聋的鼓声中,十三颗巨大的火球骤然腾空而起,划出十三亮丽的曲线,扑向山岗上的汉军大营。
  八千汉军士兵纷纷举起了皮幡,拼成一面高十丈宽百丈的皮幕,遮蔽住了后面的汉军大营,小山丘上,夏侯惇被突然出现的巨大皮幕惊得目瞪口呆,原本充满期望的眼神又再次黯淡下来。
  十三颗火球砰砰击中皮幕,弹跳着又从山岗上滚落下来,竟然没有一颗火球能突破皮幕,夏侯惇长长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失落,曹军投石机在连续两轮进攻后便偃旗息鼓了,剩下的十三架投石机全部被汉军摧毁,同时被摧毁的还有曹军抱以巨大期望的火攻计划。
  一夜的战斗,曹军临时打造的一百架重型投石机全部被摧毁,跟随投石机的两万曹军死伤三千余人,最后却只有一颗火球突破皮幕射入了汉军大营,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火球被汉军士兵扑灭了,这让夏侯惇明白了一个事实,火攻对汉军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不过火攻虽然失败,但东面的张辽率领的骑兵队却获得了成功,在伤亡一千余骑兵后,东面山岗前出现了一条宽五丈,长二十余丈的坡道,曹军终于打开了一个进攻的缺口。
第1129章
汉魏决战(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