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8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6/885

  汉军早已清楚曹军的防御套路,远以投石机和床弩,而近以弓箭防御,再近就是滚木礌石。
  尤其汉军之前已探到了消息,在洛阳还有一万余守军,那就是意味着曹军不会死守函谷关,如果守城不利他们就会后撤洛阳。
  正是这个原因,汉军一开始便全力以赴进攻,汉军士气如虹,有了这五万大军的底气,他们便可以集中兵力,将曹军的关隘城池一一攻克。
  这时长安又传来消息,蒲津关的五万汉军也开始对河东郡曹军发动了进攻,寿春方面也有了进攻的迹象。
  也就是说,汉军已经从并州、洛阳、南阳、寿春四个方向同时发动了对曹军的进攻,这便给赵云带来很大的压力,他必须要最快速度拿下函谷关,将曹军逼入洛阳,汉军的关键战略才能实施。
  正是长安传来的消息的令赵云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夺取函谷关。
  在轰隆隆进攻的鼓声中,汉军两万大军分为四个方阵,一起向关城前沿推进,人数密集,从高处望去,黑色的汉军军密密麻麻,如蚁群一般,将函谷关外的大地覆盖住了。
  “前进!”在鼓声中,汉军大将张苞高声呐喊。
  “杀啊!”
  在滚雷般的呐喊声中,汉军大军如排山倒海般地向函谷关推进,这一次汉军军使用了很多攻城武器。
  首先是巢车和云梯,这是汉军攻城的主力武器,这些重型武器都是拆散后从关中运来,又临时拼装而成,巢车和云梯下面都装有巨大的木轮被汉军士兵推动着前进。
  其次是斗车,这是汉军抵御投石机巨石冲击的传统防御武器,所谓斗车就是一种用粗木搭成的架子,上面覆盖了数层牛皮,牛皮涂上厚厚的油脂,滑腻无比,又有一定的斜角。
  当巨石砸上牛皮,则容易被卸力滑飞,尽管不是每一块巨石都能防御住,但至少可以防御住四成的巨石飞射。
  一架斗宽三丈,长五丈,下面装有木轮,可以缓缓推行,而下面则躲藏了三四百名汉军士兵。
  在战鼓声中,汉军进攻阵型一步步向前推进,巢车、皮斗、云梯以及浩浩荡荡的汉军士兵汇成了一道壮观的黑色大潮向城池奔涌而来。
  城头上,曹军已经准备就绪,多达五十架重型投石机吱嘎嘎地拉开了,皮兜里放上了一块百十斤重的巨石,每一架投石机需要一百人来拉拽,曹军无法分出这么多兵力,便从弘农郡各县征来三千民夫补充拉拽投石机。
  汉军大军越来越近,已经进入了四百步线,如果是两百人的超大型投石机便可以投射了,但函谷关的投石机略小,射程只有三百步远。
  负责指挥投石机的曹军大将名叫霍宁,是徐晃同乡,跟随徐晃近二十年,南征北战,一步步升为校尉,合肥大战时,就是他率军伏击赵俨之军,最终使汉军在六安县遭遇惨败。
  主将徐晃注视着汉军的进攻浪潮一步步迫近城池,前军锋头已至四百步了,徐晃下达了射击命令,首先是床弩射出,五百支四尺长的铁箭和无数密集的小箭一齐射向汉军大军。
  冲在前方的汉军一阵人仰马翻,数百名汉军士兵被射倒,强烈的射击欲望诱惑着霍宁,他低声提醒徐晃,“将军,火球可以发射了!”
  但徐晃始终没有松口,使霍宁手中的红旗无法挥下,红旗不挥下,五十名投石机指挥手便不敢下达射击的命令。
  三百步,汉军终于进入了投石机的射程,徐晃点点头,霍宁手中的红旗终于挥下了,“射!”五十名曹军指挥手几乎是同时嘶声大喊。
  重型投石机发动了,五十根长长的抛杆挥出,将五十块巨大的石头向汉军大阵中砸去,巨石发出尖利的呼啸声,在空中翻滚,迅疾无匹地出现在汉军军的头顶,汉军士兵一阵大喊,纷纷向两边躲闪,或者躲到斗车后面。
  ‘轰!’的一声闷响,巨石砸下,尘土飞扬,几名汉军士兵躲闪不及,被砸成了肉酱,强大的冲击力使巨石继续翻滚,直冲进汉军士兵群中,顿时惨叫声一片,十几名士兵被撞死,血水四溅,整颗巨石被染成了红色。
  又是一声巨响,一块巨石砸中了斗车,‘嘭’的一声震响,牛皮上的滑腻使磨去了棱角的巨石无法打实,滑飞出去二十余步,这一块巨石没有达到效果。
  但并不是每一部斗车都能承受巨石冲击,这取决于石块本身的光滑程度,如果石块粗糙毛棱,那斗斗就很难发挥效果。
  又是一声闷响,伴随着支架的碎裂声,一架斗车被砸塌了,数百名藏身皮斗下的汉军士兵跌跌撞撞爬出,不少人被倒塌的木柱砸伤,在斗车下痛苦呻吟。
  第二轮投石机再次发射,五十块巨石在空中翻滚,呼啸着砸来,砸得汉军士兵人仰马翻,血肉横飞,斗车破碎,云梯折断,紧接着第三轮、第四轮……
  每一轮投石发射便有数百人伤亡,尽管投石机威力巨大,但毕竟数量少,无法形成巨大的杀伤力,一万余名汉军大军已经奔涌到了城下,城上曹军万箭齐发,箭如冰雹急雨,铺天盖地向汉军士兵射去。
  汉军士兵举盾相迎,不断有人中箭惨死,在箭雨中,几千汉军士兵推动数十部巨大的云梯靠近城墙,形成了二十几处攻城点,一架架数丈高的攻城梯搭上了城头,一群群凶悍的汉军兵冲上梯子,开始向上攀爬。
  曹军的箭雨斜射而至,滚木礌石迎头砸下,一串串汉军士兵惨叫着从楼梯上摔下,身上被箭射中,头颅被砸碎,城墙下死尸堆积如山,紧接着又有汉军士兵疯狂地攀上楼梯,不顾一切向上冲锋。
  这时,汉军大营中再次鼓声大作,又有五千名汉军弓骑兵飞驰而至,尘土飞扬,他们是用最快的速度穿过两百步到三百步这一段巨石和床弩的射程区。
  巨石呼啸而至,将骑兵砸翻,床弩之箭强劲快疾,铁箭能射穿骑兵身体,战马惨嘶,士兵翻滚,大石下,到处是惨不忍睹的尸体和血浆。
  此刻,汉军军已投入了两万五千名攻城士兵,城池攻防战进入了最白热化的阶段。
  ……
  和汉军血战函谷关不同,汉军在并州一线的战斗却稍显轻松,在去年汉军攻克离石县、占领西河全郡后,曹军被迫在并州进行战略收缩,驻扎在河东郡的三万军队不得不东撤到上党郡,和太原郡连为一体,成为邺都的第一道西线防线。
  这个时候,土地和人口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而构筑对汉军的防御线才是当务之急,河东郡和太原郡之间隔着平阳郡和上党郡,一旦汉军从西河郡向东进军,太原和河东就会面临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在曹军无法再增兵的情况下,只能收缩防线,将五万曹军主力集中放在上党郡和太原郡上,只要守住这两个郡,汉军就难以突破太行天险。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曹军实际上便放弃了河东郡和平阳郡,当大将关羽,军师诸葛亮率领五万汉军从蒲津关杀入河东郡后,守卫河东郡的五千军队不战而溃,迅速向上党郡撤退。
  关羽和诸葛亮并没有再继续向北进军,而是巩固对河东郡的占领,按照汉王刘璟的战略部署,关羽令关平为后援,大将吴兰和冷苞率一万步骑兵向东进发,三天后,汉军攻克王屋山脉的箕关和轵关,大军挺进河内郡,向西南方向的孟津渡杀去。
  ……
第1093章
腹地插桩
  宦官米应失手刺死天子刘协的当天晚上,在宫外监视的汉军探子便发现了宫中异动,立刻通知李孚,李孚知道宫中出了大事,当即撤离聚财酒馆,不过曹军并没有来抄查聚财酒馆,李孚派人去打听米应的情况,才知道他在被抓住不久便蹊跷死了,谁也不知道死因,据说是服毒自尽。
  李孚却知道,邺宫中有太多黑暗交易,这显然是有人害怕米应说出不该说的话,便将他毒杀了,不过这样也好,天子刘协之死便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在汉王刘璟发布檄文后没有多久,李孚便赶到了谯郡。
  在城父县城内的一家小酒馆内里,金三爷给李孚倒了一杯酒,笑眯眯问道:“李爷在邺都没有酒喝,感觉不爽吧?”
  “我怎么可能没有酒喝?只不过邺都太压抑,让人不舒服,还是在外面自由一点。”
  李孚将酒一饮而尽,便低声问道:“张礼那边进展如何?”
  金三爷眯眼一笑,“李爷请放心,我金三做事一向是做三分说一分,如果没有把握,我不会揽这个活,这么跟你说吧!这个列侯的爵位我要定了,你随时可以去见张礼。”
  “你和张礼直接说破了吗?”
  “说破倒不至于,不过双方心知肚明,他做的事情,杀十颗头都不冤。”
  金三爷压低声音笑道:“他昨天还来找我,问我认不认识汉军那边人,帮他牵牵线,听说曹仁很快要亲自来谯郡核查战备,他很害怕。”
  李孚沉思片刻问道:“曹仁什么时候会来谯郡核查?”
  “具体说不准,但应该不会太长了,我估计就是在这几天内,现在局势已经很紧张了,这件事拖不了多久。”
  李孚想了想,当即立断道:“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去军营。”
  ……
  张礼自从和李孚做了火油生意后,又接着坐了几件买卖兵器的生意,他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将所有军弩都卖给了李孚,又从李孚手中买来同样数量的长矛,结果弩兵变成了长矛兵,他从中间赚取了巨额利润。
  其实张礼从和李孚第一次合作,便知道火油其实是卖给了汉军,绝不会是什么狗屎黑旗军,莫说黑旗军早就被汉军歼灭,就算现在还在,他们也无法将火油运过去。
  他心知肚明,黑旗军不过是借口,只要双方都不说破,那么他也乐得装傻赚钱,他本来就是黄巾贼出身,才不关心什么曹军或者汉军的利益,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但就在两天前,张礼得到牛金派人送来的消息,徐州都督曹仁将很快来谯郡视察战备,牛金让他做好准备,其实就是在暗示他,立刻将所有漏洞堵上,不要被曹仁查不出。
  这个消息将张礼吓得两腿发软,他亏空了那么多兵器和火油,哪里能弥补得了,他知道只要曹仁来到城父军营,便会立刻看出问题,那时他小命就难保了。
  张礼吓得一夜难眠,第二天便去找金三爷帮忙,暗示他愿意投降汉军,恳请金三爷替他牵牵线,在提心吊胆两天后,金三爷带着李孚来到了张礼的军营。
  张礼就像供菩萨一样,将李孚请进了他的私人营帐,李孚坐下先问道:“听金三爷说,曹仁要来检查战备,不知什么时候过来?”
  “具体什么时候过来我也不知,不过他肯定先核查谯县的战备,现在他还没有到谯县,那来城父县至少在三天后,我个人估计五天左右。”
  说到这,张礼也不含蓄了,直接说道:“我知道李爷和汉军有关系,咱们都心知肚明,我只恳请李爷替我牵牵线,我愿归降汉军。”
  李孚微微笑道:“不瞒张将军,我确实和汉军有生意关系,也认识几个汉军高官,但我想知道,张将军给我一个什么保证,才能让汉军相信我,不!是相信张将军。”
  “这……”张礼有点为难,让他拿什么保证?现在他大祸临头了,李孚比谁都清楚这一点,这还要什么保证。
  旁边金三爷见他为难,便提醒他道:“其实张将军的儿子不就是最好的保证吗?”
  张礼倒吸一口冷气,他在家乡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出嫁,而儿子有点傻气,所以他后来又娶了几房小妾,其中一名小妾很争气,给他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这个儿子是张礼的宝贝,一直跟在他身边,今年已经十岁了,张礼在县城内买了一栋宅子,让小妾和儿子住在一起,他每天也会回府宅内过夜,此时金三爷提醒他用儿子来做人质,使他心中乱成一团。
  李孚又笑着劝他道:“张将军把儿子交给汉军,汉军自然就信任将军的诚意,至于将军儿子的安全,我可以担保。”
  “你?”张礼疑惑地望着李孚,见李孚笑容中带着一丝得意,他忽然明白了,注视着李孚道:“你究竟是什么人?”
  “我不妨坦率告诉将军,我不是什么生意人,我正是汉军司马李孚。”
  说着,李孚取出一块金牌,递给了张礼,这是他的身份腰牌,金牌代表偏将以上军官或者谋士,张礼当然明白,他吓了一跳,此人地位不低啊!他连忙施礼道:“在下不知是李司马,失礼了。”
  李孚笑了笑又道:“我就留在军营内,不仅担保你儿子的安全,也担保将军的荣华富贵。”
  张礼就是害怕他投降汉军后,要被汉军追缴倒卖兵器所赚黄金,现在李孚承诺担保自己的财富,而且愿意留在他的军营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对李孚道:“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很好,我们一言为定!”
  李孚随即对金三爷道:“麻烦金爷先带孩子去寿春,我的手下会带金爷去见黄老将军,时间很紧迫,金爷动作一定要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6/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