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885

  荀志轻轻叹道:“看来已经完成了,才一年时间,确实是日新月异啊!”
  “贤侄指什么?”陈群不解地问道。
  “我是说三座副城,前年我离开长安去扬州时,三座还正在重建,没想到现在已经完成,而且路边都变得这么繁华了。”
  陈群也听钟繇说起过长安副城之事,三座副城规模都堪比上县,分担了长安的人口,使长安变得更加整洁有序,他点点头,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这时,前方快速奔来一队人马,为首之人正是相国司马懿,他受刘璟的委托,前来迎接陈群的到来,“长文兄!”司马懿老远便笑着挥手道。
  陈群和司马懿很熟悉,他心中大喜,催马迎了上去,两人大笑着见礼,“再次见到仲达,风采依旧啊!”
  “哪里!这是看到长文兄,心中高兴。”
  司马懿又向荀志还了一礼,这才对陈群笑道:“汉王殿下派我来迎接长文,这一路过来,长文和家人都辛苦了。”
  陈群有些愣住了,司马懿竟然是来迎接自己,要知道上次迎接钟繇也不过是派黄门侍郎,这一次是派相国来迎接自己,这种礼遇之隆重,让陈群鼻子略略有些发酸,他心中感动之极,连忙转过头让儿子上来见礼,以掩饰住自己的情绪。
  众人见了礼,司马懿陪同陈群向长安城内缓缓而去,又给陈群介绍新修的副城,“现在看起来,修建副城的方案完全正确,长安城内地价太贵,有了副城,使平民也有容身之地,不过三座副城肯定不够,我们不准备扩大副城,而是准备再修建几座副城,我估计数十年后,长安四周会出现十几座副城。”
  “汉王不考虑将来修建东都洛阳吗?”
  司马懿摇摇头,“至少三十年内不会考虑,主要是要开发陇右和河西,还有北方朔方郡,将来还要恢复西域都护府,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完成,至少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还是要以长安为都城。”
  一行人来到了贵宾馆,司马懿歉然道:“给长文的官宅还没有准备好,先委屈长文和家人暂住贵宾馆,最多一个月,长文就可以搬新家了。”
  陈群笑道:“这个无妨,贵宾馆很不错,我住过,比我在邺都的府宅还好。”
  这时,馆丞出来见礼,领着陈群的家人先进了贵宾馆,陈群因为要去见刘璟,暂时没有和家人进去休息,荀志也告辞回了自己家中,司马懿见已安排好陈群的家人,这才带着陈群转道未央宫。
  “仲达,我走后邺都有什么消息?”陈群见身边没有其他人,这才悄悄问司马懿道。
  司马懿微微笑道:“长文的离去在邺都引起轩然大波,邺都朝野不安,人心思汉,曹丕极力维稳也无济于事,听说曹丕紧急成立了巡风使,名字好听,其实就是暗中监视所有官员。”
  陈群叹息一声,他没想到自己的离去会引来如此轩然大波,他又问道:“那魏公怎么说?”
  司马懿摇摇头,“就只有魏公不知道此事,听说曹魏高官都隐瞒住了魏公。”
  陈群默然无语,他明白为什么这样做,魏公的身体再经不起刺激,其实这样最好,他也不想让曹操感到失望。
  两人来到了未央宫前,司马懿笑道:“长文稍候片刻,我这就去禀报汉王殿下。”
  ……
  尽管长安城内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祥和气氛,但未央宫内充满了大战前的紧张,进入建安二十四年,汉魏两国在合肥大战后签署的停战契约也就到期了,此时双方又恢复了战争状态。
  更重要是,汉国在去年完全统一了南方,且经过近两年的厉兵秣马,各种物资及战备都已完成,汉国的战争状态已恢复到最佳,随时可以向魏国发动雷霆进攻,只是汉国还欠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虽然曹操建立了魏国,完全架空了汉王朝,但他毕竟没有篡位,爵位也只是魏公,本质上还是汉臣,而大汉天子刘协尚在,汉朝也没有消失,无论汉国还魏国都只是汉朝下面的藩国,刘璟和曹操也都是汉臣,也正是这一点,使刘璟还缺少一个道义上的战争借口。
  虽然看起来这种借口并不重要,但如果不解决,会在历史上成为刘璟的瑕疵,也正是受这个原因的影响,汉军几次都只是试探进攻魏国,而没有实质性的进攻。
  不过机会不会不来,刘璟也在耐心地等候,但战争准备却一时一刻都没有松懈。
  书房观战堂内,刘璟负手站在沙盘前,久久沉思不语,他眼前的沙盘是整个天下沙盘,由七块沙盘拼成,无比巨大,占据了大堂一半的面积。
  这时,一名从事上前低声道:“殿下,司马相国传来消息,陈使君已到未央宫。”
  刘璟从沉思中恢复,点点头,“请他来我的书房相见。”
  从事快步出去了,刘璟伸手取了一面三角旗,插在建业外的长江口上,那边有他部署的一支奇兵,万事皆备,只欠东风了。
  这时,从事又在门口禀报:“殿下,他们来了。”
  刘璟转身向自己的书房走去,刘璟的书房其实一组建筑,有朝务主堂、议事堂、观战堂、引宾堂、秘书堂、藏书阁、观天楼等等大小十几栋建筑物组成,占地足有三十亩。
  刘璟平时在朝务主堂处理公务,也在那里会见相国等重要臣属,但如果是见钟繇、陈群等外臣,一般都在引宾堂内。
  陈群和司马懿已经在引宾堂内等候,他一边喝茶,心中颇为紧张,这时,堂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司马懿低声提醒他道:“殿下来了!”
  陈群连忙跟着司马懿站了起来,只见数十名侍卫簇拥着刘璟出现在堂下,侍卫们分列两边,刘璟快步走上堂来,司马懿和陈群连忙上前躬身见礼,“参见汉王殿下!”
  “司马相国辛苦了,两位请免礼!”
  刘璟和司马懿打了招呼,这才将注意力转移陈群这里,刘璟微微笑道:“陈公能顺利抵达长安,令人欣慰,我代表汉国热烈欢迎陈公及全家到来。”
  陈群又深深行一礼,“复兴汉室是父亲和我的最大夙愿,今天能为汉王殿下效力,也是陈群的荣幸。”
  “说得好!”
  刘璟挽着陈群笑道:“请坐下,我们慢慢谈。”
  三人坐了下来,刘璟又笑道:“当年我与陈公谈及律法,对陈公的九品中正颇有兴趣,不知陈公是否还在魏国推行此制度?”
  陈群有些愕然,他记得很清楚,当年刘璟可是坚决反对九品中正制度,而且从他几次科举中无论门第,唯才是举来看,他的做法也是和自己的九品中正制度背道而驰,现在怎么又感兴趣了。
  他心中不解,只得小心翼翼道:“魏公本来就不赞成九品中正,尤其他这两年推行出丁令,打压世家,九品中正就没有再提及了。”
  刘璟点点头,“九品中正制度对寒门弟子不利,如果严格执行,就等于剥夺他们上进的门路,确实不合理,不过,九品中正制度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对士子品行的长期评估,这很重要,从前科举时,很多士子跑来长安眠花宿柳,挥霍无度,考上后又继续当官,毫无影响,这种人做官也很可能会为祸一方,所以我考虑将来要稍微改一改,叫做无论贵贱,惟才德是举,考中科举并不一定能做官,还必须由吏部考核他平时的德行,九品中正制度,就正好补充了这一点。”
  陈群心中充满苦笑,原来的九品中正制是不要科举,只要地方中正对士子考核品行,然后推荐,便可做官,这其实就是汉朝举孝廉制度的完善和延续,不料,刘璟却把它去掉了关键,而保留了次要的考核,这就完全变了味。
  陈群无奈,只得苦笑一声说:“殿下说得有理。”
  刘璟理解他的无奈,便笑了笑,暂时不再提此事,又将话题转了回来,对陈群道:“这次陈公来汉国出仕,我仔细考虑过,我想先委屈陈公出任尚书省右丞,主持新汉律制订,汉律制订后,我会再重用陈公。”
  陈群大喜,伏身行拜礼道:“愿为殿下效力!”
  ……
第1090章
惊天剧变
  邺都的繁盛俨如一朵绽开的烟花,在短短的璀璨后便消泯无踪,西河郡的失守引爆了魏公的短缺危机,使邺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物价暴涨,民怨沸腾,此时危机爆发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初始的混乱已渐渐平息,邺都进入了更深一层危机,那就是百业萧条。
  就算是白天,邺都大街上也冷冷清清,很少看见行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停业了,没有了商业,粮食实行最严厉的配给制,人们只能勉强生存,这种危机打击的,不仅仅是经济,更多是人心。
  到了夜晚,大街上更没有行人,到处一片漆黑,邺都俨如一座鬼城,黑暗中隐藏着危险,随时会发生案件,只有靠近城门和副相国府一带有士兵巡逻,治安才稍好一点。
  在黑暗的街道上,三个人影在迅速走着,不安地望着两边小巷,或许是有三个人的缘故,他们没有遭遇到危险,很快便走到了东门附近。
  三人走进一条小巷,来到了聚财酒馆前,直接从后门进了酒馆,昏暗的灯光照在前面一人的脸上,是一张苍白肥胖的脸庞,正是宦官米应,后面两人是在宫门附近接应他的汉军探子,护送他来到李孚这里。
  米应走进房间,见李孚正在写信,他连忙讨好地躬身笑道:“李参军,我来了。”
  “你怎么现在才出宫?”李孚着实有些恼火,他五天前就有急事找这个米应,足足等了他五天。
  米应吓得连忙道:“我也很着急,可是一直等不到我熟悉的当值侍卫,今天好容易才等到,而且花了十两黄金,他才给我一个时辰,我得马上回去。”
  蟹有蟹路,虾有虾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赚钱之路,守卫邺宫的侍卫也不例外,他们掌握着出入邺宫的大权,宫中人要想出宫办事,就得花钱行贿。
  当然,守卫邺都的侍卫是曹操的心腹,大部分人都不徇私情,花钱也买不通,但也有极少数侍卫偷偷收钱放人,他们冒着调脑袋的风险,放宦官和宫女出宫办事,收取黄金行贿,一般是五两黄金一个时辰,现在查得紧,涨到十两黄金一个时辰了。
  从前米应是通过厨子的令牌出来,但现在厨子也不准外出,他也只能用黄金来收买侍卫。
  李孚有重要任务,也无暇计较这种事情,他对米应道:“现在是用你之时,刘协的御书房你进得去吗?”
  米应心中暗笑,刘协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御书房,不过就是他寝宫内的一间小书房罢了,他想了想道:“应该可以进去!”
  “那好,你进御书房内,找到刘协的蟠龙玉印,把它偷出来,你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我们会给你五百两黄金,你就回家乡吧!”
  蟠龙玉印并不是玉玺,传国玉玺在曹操手中,蟠龙玉印是刘协的私人印鉴,当然没有什么权力价值,但它能证明刘协本人。
  李孚打算再做一份刘协所书的衣带诏,恳求刘璟出兵征讨曹操,这便让刘璟有了出兵的借口,做一幅假衣带诏没有没有问题,有先例在前,关键需要一件能证明刘协本人的信物,李孚想来想去,最好就是蟠龙玉印,这就需要米应将它偷出来。
  米应当然知道蟠龙玉印,他曾经掌管过,后来被刘协收走,确实是放在刘协的书房内,但刘协的书房不好进,他知道不能拒绝,便问道:“什么时候需要?”
  “最迟后天中午前,你一定要给我。”
  米应无奈,只得咬牙道:“好吧!我试一试。”
  李孚心中大喜,他重重拍了拍米应的肩膀,注视着他肃然道:“此事事关重大,你一定要弄到手!”
  ……
  邺宫占地足有千亩,大部分都是官署,天子刘协所居住的后宫倒并不大,只有三片建筑群,但由于曹丕压缩宫内开支,使得后宫宦官和宫女锐减,房舍也大多空置。
  目前,刘协所住的寝宫叫做百福宫,刘协的书房也在百福宫内,紧靠他的寝殿,次日晚上,宫内大多数人都入睡了,只有一队侍卫在刘协寝殿附近来回巡逻。
  约一更时分,一个黑影悄悄溜进了刘协的寝殿,正是宦官米应,他对这里非常熟悉,唯一的困难就是书房门前会有一名当值宦官,他想着爬窗子进去,只是窗户距地面高约一丈,他身体肥胖,怎么爬得进去?
  但今天晚上简直就是上天在眷顾他,书房外面当值的宦官居然病倒了,而且没有人替换,现在已经不像以前,刘协早已被人淡忘,没有人会在意这种事情。
  米应心中激动,趁夜潜到了书房前,他躲在一根大柱后观察片刻,周围没有人,十分安静,估计都已经入睡,他蹑手蹑脚来到书房前,轻轻推开了门,房门发出吱嘎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米应惊得心都快停止跳动。
  他一动不动,站了片刻,感觉没有动静,这才一闪身进了书房,书房里弥漫着淡淡香味,屋角的铜香炉没有熄灭,一缕缕若有若无的青烟从密缝里飘出,书房内有两扇门,一扇门从外面进来,另一扇小门则通向天子刘协的寝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