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885

  曹操只觉头脑一阵眩晕,他靠着身后屏风,慢慢闭上眼睛,过了良久才徐徐问道:“现在官府一年的税赋有多少?”
  “回禀父亲,大约五百万石。”
  “那我们现在有三十万军队,按每个士兵一年消耗十二石粮食计算,我们一年的军粮就需要三百六十万石,还要考虑鼠虫破坏,五百万石官粮换成军粮后,还有多少粮食支付官员俸禄,还有日常消耗,还要赈济灾民,这笔帐你算过吗?”
  “父亲,我们可以用军屯。”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丕儿,汉军可没有军屯,军队屯田对训练影响很大,我估计明年会有战争爆发,不加强军队训练,拿什么和汉军作战?没有足够的存粮,战争能坚持多久,丕儿,合肥大战的教训你忘记了吗?”
  “孩儿须臾不敢忘记。”
  “你主管政务,应该明白我为什么急于推行出丁令,没有自耕农,就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些士族储存了大量粮食,打击他们,我们短期就可以得到军粮储备,长期则有稳定的财源,可谓一箭双雕,至于他们反抗、不满,那是必然,也没有什么可商量,要反抗就镇压,他们要投降汉国,那就随便他们,只要支持我们的根基不动摇,其他都无所谓。”
  曹丕本来想建议父亲适当在权贵中推行出丁令,以平衡士族的不满,但父亲的最后一句话让他不敢再说出来,半晌,他只得无奈道:“父亲,孩儿并不担心地方上的官员空缺,正如父亲所言,可以从太学委派年轻士子出任,但孩儿担心邺都的官员,至新年以后,邺都官员普遍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政务运作缓慢,感觉官员非常消极,得过且过,孩儿很担心四月官职调整后,会引起邺都官员的辞官潮,恐怕就难以处理了。”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吗?”
  曹操冷笑道:“去年秋天官场清理太狠,后患渐渐暴露出来,若不是我极力保住钟繇,不知还会捅出什么篓子?”
  曹丕原打算慢慢引到出丁令上去,毕竟很多官员都出身士族,或者是几大世家的门生,地方官府太远,他想用邺都官员来说事,没想到父亲却扯出了去年秋年的建安七子案,着实让曹丕有点尴尬。
  “父亲,不至于吧!”
  “什么叫不至于,人心是肉长的,那么多无罪之人被含冤而死,你以为别人会忘记吗?现在邺都所发生的一切,都和去年清理官场有关。”
  曹丕不敢反驳,他心中暗恨,明明建安七子案是得到父亲默许,现在父亲又将责任推到自己头上,让他心中很是郁闷。
  这时曹操沉默片刻道:“去年建安七子案,很多官员都是无辜而死,必须有人要出来承担责任,要给邺都官员们一个交代,我建议就拿杨添开刀,痛恨他的人太多,把责任推给他,也可以缓和邺都官员心中的不满。”
  曹丕脑海里突然跳出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现在杨添就是那条要烹杀的走狗,虽然杨添是自己的得力干将,但父亲已决定对他动手,曹丕也不想再阻拦了,他便缓缓点头,“遵父亲之令!”
  “去吧!早日给我把汉军的情报点挖出来。”
  曹丕行一礼,慢慢退下去了,曹操的目光又落在交州情报上,他长长叹了口气,所谓内忧外患,他现在深深体会到了,汉军攻灭交州,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他要么在出丁令上做出妥协,要么就实施更猛烈一些,无论如何,他要在年底之前储存到两百万石军粮,以应对明年的战争风险。
  ……
  杨添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天晚上,数百精锐的虎贲侍卫包围了他的府邸,将杨添从被子里抓了出来,侍中华歆向他宣读了调查令,弹劾他有贪赃枉法的不轨行为,当场免去他御史中丞之职,不等杨添叫冤,虎狼般的侍卫便将他抓进了铁笼马车,向大理寺狱驶去。
  酷吏杨添被抓的消息是在第二天上午传出,顿时朝野一片欢腾,整个邺都也沸腾了,那些曾被杨添残害的家庭纷纷点燃了爆竹,庆贺扬眉吐气的一天。
  曹丕也没有想到抓捕杨添会有如此巨大的效果,让他不得不佩服父亲的老辣,在关键时刻将杨添抓出来救场,从而大大缓解了官场上压抑的气氛。
  不过曹丕也并不轻松,昨天父亲给压下了两个任务,一个是探查汉军灭亡交州的真相,他已派心腹侍卫赶赴番禹,这个问题不大,父亲没有给他期限,但另一个任务却让他有点难办,挖出汉军在曹魏的情报组织。
  曹丕当然知道汉军在邺都以及其他地方都有秘探,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但要挖出这张情报网却不容易,他一直在想法设法寻找汉军的情报点,却始终一无所获。
  去年夏天,他的手下破获了一个秘密组织,原以为是汉军的情报点,不料却是袁氏余孽,令他失望之极,现在父亲又要让他挖出汉军情报网,他又该从何入手?
  曹丕负手在官房里来回踱步,这个任务他原来是交给杨添来做,现在杨添被抓,他得换一个人了,那么换谁更加合适呢?
  正思考着,门外传来侍卫的禀报:“启禀世子,大理丞周元有急事求见!”
  周元是大理寺的第二号人物,也是曹丕得力干将之一,年约三十五六岁,出身军队,曾出任曹仁的行军司马,精明干练,连曹操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次杨添的案件就是他负责审理。
  曹丕精神一振,连忙令道:“带他进来!”
  片刻,身着官服的周元风风火火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参见世子!”
  “周使君可有什么好消息?”
  周元上前低语几句,曹丕一怔,“此事可当真?”
  周元点点头,“他自己承认了。”
  曹丕顿时恨得咬牙切齿,“这个吃里扒外的该死家伙,真该千刀万剐!”
  他立刻披了一件外袍,对周元道:“速带我去大理寺狱!”
  ……
第1065章
小人出卖
  大理寺阴暗的天牢里,杨添绝望地望着头顶上的一线光亮,这座监牢虽然远不如他亲手打造的御史台黑狱阴森恐怖,但也足以摧毁他的意志。
  或许是他残害的无辜太多,杨添尤其怕死,他害怕那些人变成厉鬼来向他索债,他刚刚享受到荣华富贵,可一转眼,荣华富贵就破灭了。
  他昨晚一夜未眠,不等周元上刑,他便一股脑地将自己所知原原本本交代了,甚至连他在长安被抓,成为汉军的卧底之事,也一一交代,他的精神已经崩溃了。
  此时他一闭眼,就仿佛看见那些被砍掉脑袋,四肢不全的官员来找他索命,杨修、陈琳、崔琰、刘桢、应玚、徐干等等,这些人都曾被他残酷折磨,最后处死。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杨添立刻扑上去,大喊大叫:“饶了我吧!”
  他抓着铁栏杆大声叫喊,带着哭腔,“饶我一命,我什么都愿说!”
  脚步声在他面前停下了,杨添慢慢抬起头,却看见了曹丕冰冷的目光,他就像遇到救星一样,伸出双臂大喊:“世子!世子!救救我,我是你心腹啊!”
  曹丕蹲下来问他道:“你先告诉我,你有没有向汉军探子泄露情报?我是说前年的鲜卑使者之事,知道人不多,你就是其中之一。”
  杨添胆怯地低下头,半晌道:“是我泄露了秘密。”
  “很好,你在哪里?向谁泄露了秘密?”
  杨添哀求道:“如果我说了,世子会饶我一命吗?”
  “你说吧!我会考虑。”
  “我是在三晋酒馆,向李孚泄露了秘密。”
  “李孚?此人是谁?”
  “他原来是袁绍的幕僚,后来投降了刘璟,应该是汉军在邺都的头目吧!”
  这个消息着实让曹丕深感意外,他立刻站起身向监狱大门走去,杨添没想到曹丕说走就走,没给自己一点说法,他顿时急了,抓着铁栏杆大喊道:“世子,建安七子案可是你交代的,我完全是按照你的嘱咐来办,你不能不管我!”
  曹丕停住了脚步,眼中闪过一抹杀机,他回头看了周元一眼,周元会意地点点头,半个时辰后,大理狱传来消息,杨添已畏罪自杀。
  ……
  铜雀宫,曹丕向父亲曹操汇报了杨添的口供,曹操一拳砸在桌上,心中恨极,“原来他是汉军的卧底,难怪长安没有重要情报,难怪我事先不知道汉军攻打交州,一定是被他隐瞒住了,立刻查抄他的府邸,把所有被他隐藏的情报都找出来。”
  “孩儿已经派人去了,另外孩儿建议任命大理丞周元为御史中丞,主管对外情报。”
  曹操对周元印象不错,他点点头,“可以!”
  曹丕大喜,他原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没想到父亲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他又连忙道:“启禀父亲,关于汉军在长安的情报点,孩儿已经有眉目。”
  曹操精神一振,问道:“什么眉目?”
  “杨添交代,他每次都是去三晋酒馆提供情报,汉军在邺都的情报头子叫做李孚。”
  “李孚?这个名字我似乎听说过。”曹操一时想不起此人是谁。
  “父亲应该有印象,此人原本是袁绍的幕僚,我们围攻邺城时,此人假扮曹军都督混入城内。”
  提起那件事,曹操顿时想起来了,“原来是他,此人很有胆色,后来我还找过他,没想到他竟然投降了刘璟,有此人坐镇邺都,难怪汉国的探子那么厉害。”
  曹操又问道:“有没有派人去抓捕?”
  “孩儿暂时没有打草惊蛇,但孩儿需要虎贲卫协助。”
  “杨添被抓,他们必然会有警惕,不能再耽误,必须要立刻抓捕。”
  曹操当即令道:“让许褚来见我!”
  ……
  杨添被抓的消息先在官场中传播,然后才传到民间,位于城南的三晋酒馆依然和往常一样营业,生意清淡,客人极少,尽管是做亏本生意,但三晋酒馆是汉军情报网的一个点,不能关门。
  在汉军庞大的情报网中,三晋酒馆只是一个很小的点,真正的情报探子只有掌柜一人,其余酒保都不知情,但这个情报点的主要作用就是李孚和杨添进行联系的桥梁。
  一早,酒馆开门没有多久,王掌柜便听见城内各处传来爆竹声,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让一个酒保去打听消息,不多时,酒保跑回来报告,是御史中丞杨添被抓了。
  这个消息让王掌柜大吃一惊,尽管他和普通人一样,痛恨杨添的残暴,但毕竟杨添是汉军的一个重要情报来源,尤其他每次都是和李孚直接接触,他会不会把李孚供出来?
  处于情报人员的敏感,王掌柜立刻让酒保们关了酒馆,各自回家,他则跑去寻找李孚。
  李孚虽然是汉军在邺都的情报头子,去年被升为司马,司马的上面就是军师,这已经属于汉军的高级文职了,但李孚还是有一个老毛病改不了,好酒好色。
  他没有家小,独身一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青楼中度过,他尤其喜欢邺都的白玉楼,他是这里的常客,大部分时间都会泡在青楼中。
  今天也不例外,李孚一早醒来,又换了两个女人,左拥右抱地喝酒寻乐,他喝的是青楼自酿的果酒,邺都在前年颁布了禁酒令,禁止用粮食酿酒,不过现在又稍微放松,允许酒馆、青楼、旅舍等场所酿果酒,但不得对外销售,只能自用。
  李孚之所以喜欢白玉楼,就是因为这里酿的花梨酒很合他的口味,女人倒是其次了,李孚喝得正酣,这时,一名婢女跑进来道:“李使君,门外有个姓王的酒馆掌柜找,说是有要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