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7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885

  “都督请随我来!”
  张任转身便走,令刘虎一肚子火发不出来,他只得悻悻哼了一声,和众人一起,跟随张任而去。
  张任带领众人走上一处高地,这里堆放着清扫战场的各种战利品,不远处的小河旁,近三千匹战马正在河边静静地喝水吃草,它们已经完全从血腥的激战中安静下来。
  赵云远远看了一眼战马,惊讶于这些战马的雄壮,张任笑道:“这些都是大宛马,虽然大多是中品,但也十分健壮,超过了我们大多数骑兵的战马,我们的骑兵有福了。”
  赵云笑了笑,目光又落到眼前的兵器上,他随手拾起一支长矛,粗看长矛,无论矛杆还是尖刃都没有汉军长矛做工精良,不过尖刃的钢质的特别好,极为坚硬锋利,要胜过汉军长矛一筹。
  “都督看这把剑!”
  张任拾起一把剑递给赵云,笑道:“他们没有佩刀,都是佩剑,不过他们的剑确实不错。”
  赵云接过剑缓缓抽出鞘,只见长剑寒气逼人,异常锋利,和长矛用的是同样的精钢,他点了点头,对众人道:“我听汉王殿下说过,贵霜人有一种品质极好的精铁,不亚于我们斩马刀的铁质,他们剑和矛应该就是这种精铁了,确实不错。”
  刘虎顿时有些忧心道:“我听说马超向贵霜国买了不少兵甲,会不会羌人也装备了这样的长矛和战剑?”
  赵云笑着摇了摇头,“汉王殿下说这种精铁的产量也不大,贵霜国严禁外卖,就算他们的军队,也只有国王最精锐的直属军有这种精铁武器配置。”
  张任惊讶地笑道:“这样说起来,今天全歼的这支贵霜骑兵是他们的精锐之军。”
  “你自己觉得呢?”赵云笑着反问道。
  张任叹了口气,“确实如此,这支军队训练有素,经验丰富,骑兵奔跑时整齐划一,可以堪称精锐之军,只可惜他们遇到我们的蜂弩,否者两军激战,我们会死伤惨重,还未必能击败对方。”
  正说着,远处一名斥候疾奔而至,奔至众人近前,勒住战马道:“启禀都督,我们发现了西凉军主力,约两万余人,正向武威郡而来,现在五十里外,主将正是马超。”
  赵云大喜,马超终于南下了,他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军队准备迎战。”
  ……
  赵云一心想在武威郡全歼马超主力,但他忘记了一件事,贵霜骑兵还是百余人逃出战场,马超此时就得到了十几名贵霜骑兵的禀报,得知了南宫靖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让马超立刻警惕起来,他当然知道贵霜骑兵遭遇到了汉军的蜂弩,那是最强悍的弩箭,贵霜骑兵由此惨败也不足为奇。
  但马超想到的却是另一方面,汉军的蜂弩从来都是跟随主力,绝不会由先锋军携带,那么姑臧外面的两万多军队一定是汉军的主力,应该是赵云的军队,那么就绝不应该只有两万人。
  马超忽然意识到,他极可能是中计了,汉军只用两万人包围姑臧县,而并不攻打县城,就是为了引他们前来救援,一旦落入汉军的包围,他们恐怕就无法返回张掖。
  这时,马超忽然想到一事,立刻问道:“休屠部那边有消息没有?”
  一名将领上前答道:“没有消息!”
  马超在出发前,派一支小队去休屠部催要牛羊,按时间计算,就算牛羊一时赶不到,也应该有部下先回来禀报了,可现在居然没有一点消息,这就十分奇怪了。
  若是在往常,马超会想或许发生了什么意外,也不会太放在心上,但现在他先入为主,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汉军将主力隐藏在休屠县,准备断自己的后路。
  越想这个可能性就越大,马超顿时心中紧张起来,也顾不上给姑臧县解围,当即喝令道:“全军撤退!返回张掖。”
  两万羌人骑兵调转战马返回了张掖,马超不再援助姑臧县,以最快的速度向北方奔驰而去,而此时,王平率领三万汉军正疾速向南赶来,但王平最终还是晚了一步,当他率军赶到姑臧时,马超率领两万主力已先一步离去,使汉军截断敌人后路的计划落空。
  五万大军随即包围了姑臧县,此时,休屠浑还不知道贵霜骑兵全军覆没,也不知道马超已放弃了武威郡,他已经接到马超出兵援助的鹰信,便苦苦等待援军的到来。
  四更时分,一队十几人的汉军骑兵奔近了姑臧县北门,他们在城门前丢下一只麻袋便飞奔远去。城上的守军被惊动,纷纷探头查看城外的动静,片刻,几名羌兵乘坐吊笼下城,找到了汉军丢弃的麻袋,里面似乎是一个人。
  他们扛着麻袋上了城,急有人去禀报休屠浑,片刻,休屠浑急匆匆奔上城,“袋子里是什么人?”他急问道。
  士兵们纷纷散开,休屠浑走上前,只见袋子已经解开,露出了一个赤裸男子的尸首,他举着火把照亮男子的脸,顿时大吃一惊,这竟然是南宫靖的尸体,他腿一软,顿时瘫坐在地上,口中喃喃自语,“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南宫靖竟已经死了,他是去请救援的途中被杀死,还是带援军南下时阵亡?休屠浑心中乱成一团,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自己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士兵又喊道:“酋长,城下有情况!”
  他急忙走到城垛前,探头向下张望,只见城下来了一群老人,都手执火把,穿着羌人的服饰,休屠浑高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酋长,是我们,我是乌里别思!”
  乌里别思是休屠部的长老,休屠浑顿时吃一惊,急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酋长,部落出事了,让我们进城。”
  休屠浑心惊胆战,急令道:“速速开城门!”
  城门开启,一群老人走进了城门,他们跪下大哭起来,休屠浑急得直跺脚,“别哭了,快告诉我,部落出了什么事?”
  乌里别思哭喊道:“酋长,部落完了,部落里的所有人被都汉军俘虏了,牛羊都没了。”
  休屠浑俨如被一桶冰水从头浇下,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他的部落被汉军袭破了,他们完蛋了。
  这时,数千名休屠部士兵闻讯赶来,他们听说自己妻儿父母被汉军俘虏,都急得大喊大叫,数百人跑到休屠浑面前跪下,哭泣着哀求道:“酋长,我们家园和妻儿都被抓走,我们还打什么,投降吧!”
  休屠浑抹了一把眼泪,又问乌里别思,“大叔,你们有马超军队的消息吗?”
  “听说贵霜军全部阵亡,马超已经逃回张掖,不会再来了。”
  休屠浑长长叹息一声,又回头问南宫部的十几名将领,“你们的意思呢?”
  十几名将领皆泣道:“我们也不想再战,一切由酋长做主!”
  休屠浑脱去上衣,对手下吩咐道:“将我绑上,我们开城投降。”
  姑臧城缓缓开启,城中八千羌军在休屠浑率领下,出城向汉军投降,这一次,赵云不再宽待战俘,他将休屠浑和所有千夫长以上将领打入囚车,命人将他们押去长安,这是吸取了安置乌桓人经验,没有了酋长和贵族,部落也就自然消亡,不仅休屠部如此,其他部落也同样处置。
  随着姑臧县被汉军占领,这便意味着武威郡被收复,汉军在休整十日后,赵云率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张掖郡进军,拉开了与马超决战的序幕。
第1000章
科举消息
  长安这段时间渐渐变得热闹起来,并不是因为合肥战役结束,物价渐渐下落,也不是因为士兵得到丰厚的奖赏,士兵和家属囊中多金,购买力大增。
  真是的原因是汉国的第二次公开科举即将在三个月后的八月举行,从此每年一次,叫做秋试,消息迅速传遍了天下,令天下读书无不欢呼雀跃,北至辽东,南至交州,西至敦煌的士子们都向往这次登堂入仕的机会。
  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当年襄阳科举录取的士子,现在混得最差都是县令,甚至还有人已升为太守,这就是所有士子的榜样,令天下读书人热血沸腾。
  消息宣布十天后,便开始有士子陆续抵达长安,这些都是距离长安比较近的士子,如陇西、关中以及汉中、巴蜀等等,他们向往着长安,早早便来到了长安。
  所有人都知道,长安集中了最好的大儒,有最好的学校,甚至汉国的高官都集中在这里,如果能成为某个高官的门生,或许他们就能金榜高中。
  抱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士子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挤满了长安的旅舍和邸店,或者投亲靠友,住进了长安的民舍,在短短的数天内,就有近两万士子涌进了长安城。
  长安各家酒馆的生意愈加兴旺,很多酒馆专门推出了士子楼,辟出一层楼或者一栋酒楼给士子们专用,每天宾客盈门,生意异常火爆。
  士子们喜欢云集酒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酒馆里能听到大量的消息,从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中,可以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比如曾经发生的一个笑话,几名陇西县鄣县士子在酒馆听说今年主考官是官任吏部左丞的同乡张廉,几名士子便商议凑钱买了上等绸缎去拜访同乡,并吞吞吐吐表达了希望张廉在科举中照顾他们。
  结果被张廉连人带物轰了出去,最后他们才知道,主考官一般要考试前十天才指定,他们在酒馆中听到的是假消息。
  尽管如此,士子们还是对各大酒馆趋之若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们对高中的渴望。
  这天中午,在长安东城外的三巴酒馆内,上百名士子聚集在二楼,高谈阔论,喧嚣吵嚷,在酒馆一角坐着一名中年文士,不露声色地听着士子的议论。
  这名中年文士便是曹操派来的使者陈群,陈群已经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来长安了,这一次他是来和刘璟商议迎娶曹宪的婚期,正好刘璟去了汉中未归,他只得稍等几天。
  陈群肩负另一个任务是曹丕交给他,让他考察汉国的科举,曹丕也有心效仿汉国,明年春天在邺都举行‘春试’,一样能吸引天下才俊前来投靠。
  大堂内吵成一团,几名士子在争论今年的试题范围,只听有人高声喊道:“你们忘记了,我可以没有忘记,上次襄阳科举的题目是以法家为主,这是汉王的思想,上有好,下面人怎能不迎奉,今年试题一定也是以法家为主,大家快去找来读熟。”
  周围人一片掌声,陈群对面的一名年轻士子撇了撇嘴,连声冷笑:“连这种愚蠢之人也来参加科举,难怪会有这么多人跑来长安。”
  陈群好奇地笑问道:“这位小友好像不太赞同法家之论。”
  年轻士子拱拱手道:“汉王向来是以法家为筋骨,儒家为皮肉,道家为精血,三家皆重视,绝不会偏向某一方,上次以法家试题是为主,是因为益州和荆州民风散漫,民不畏法,不利于官府治理,所以汉王决定在荆益两州加强法度,实施严刑峻法,正在这个环境下,襄阳科举才受到法家影响,以法家试题为主,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再提以法家为主,岂不是刻舟求剑!”
  陈群呵呵一笑,“小友说得有理,不知小友认为今年试题会偏向哪一方?”
  年轻士子傲然笑道:“我个人认为是以儒道两家为主。”
  “何以这样认为?”陈群更加惊讶,笑问道。
  “原因很简单,汉曹两军刚刚经历了合肥大战,皆元气大伤,汉国为此和曹操定下了两年之盟,其实就是想用两年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经济,自然需要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思想,也是汉王目前对各地官府最迫切的要求,不准扰民,让民休养生息。”
  陈群点点头,“说得有理,那为什么还有儒家呢?”
  年轻士子得意一笑,压低声音道:“眼看天下即将一统,汉王当然要做点姿态给中原士族看看,让他们感觉到汉国也是尊儒,科举不就是最好的宣传吗?”
  陈群恍然大悟,欣然笑道:“小友说得有理,我受教了,不知小友尊姓大名,哪里人氏?”
  年轻士子起身拱拱手道:“我乃陇西姜维是也,今年也参加科举。”
  陈群欣然笑道:“原来是姜公子,我就祝姜公子今年高中!”
  ……
  次日上午,刘璟从汉中视察归来,返回了长安,此时刘璟已经得知了收复武威的战报,尽管这是个值得庆贺的消息,但对于刘璟而言,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马超虽然野心勃勃,但他所依靠的羌人远不如匈奴,没有太大的战斗力,灭亡是迟早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