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4/885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至,将一卷鸽信递给张辽,“都督,世子急令!”
  张辽打开鸽信看了看,脸色不由一变,臧霸见张辽脸色不对,便紧张地问道:“世子说什么?”
  “他让我们两人立刻去寿春商议军情。”
  臧霸愣住了,不由急道:“那合肥怎么办?谁来镇守?”
  这着实不合常理,一般是主将离去,副将留下守城,而曹丕却令主将和副将一同去寿春,而且尚不知汉军会不会突然杀回来,这简直就是胡闹。
  张辽沉吟片刻,毅然道:“合肥城不能有半点大意,我去寿春,你留下镇守合肥。”
  “可是世子那边……”
  “不要再说了,就这样决定,世子那边我去解释,若真惹他不满,一切责任我来承担,绝不会连累宣高。”
  张辽当即令道:“备马,我要立刻出城!”
  张辽又向臧霸交代了几句,便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合肥城,向寿春方向疾奔而去。
  就在张辽刚走,在合肥城附近监视城池的汉军斥候立刻赶去了濡须口,向汉王刘璟急报张辽北上的军情。
  ……
  曹丕在第一时间内接到了柴桑探子发来的鸽信,知道了柴桑被江东军突袭,仓库群被烧毁,损失惨重。
  这件事在曹操临走前有过交代,孙权很快能会出兵柴桑,对付汉军的后勤重地,曹操的策划果然实现了,这令曹丕大喜过望,很快他便得知汉军大举南撤的消息,这个消息令曹丕无比振奋,他关注的重点也自然开始了转变。
  入夜,行宫大堂内灯火通明,曹丕独自一人,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思虑着掌权之道,他来合肥就是为了掌军权,现在机会来了,他岂能不好好利用?
  这时,他的心腹侍卫迅速走上前施一礼,低声禀报道:“公子,子鱼先生已到。”
  曹丕大喜,华歆终于赶到了,他连忙令道:“带他去后堂等我!”
  曹丕也转身向后堂走去,不多时,头戴斗笠,身着黑衣的华歆在侍卫的带领下,快步走进了后堂。
  华歆是得到曹丕之令,跟随运粮队伍秘密赶来寿春,他不敢公开露面,唯恐被曹植的人发现,秘密向曹操告状,那会影响到曹丕,要知道,曹操严禁曹丕和他往来。
  “微臣参见世子!”华歆上前向曹丕行一礼。
  华歆是曹丕最信任之人,是他的智囊心腹,虽然华歆被曹操贬去许昌,但曹丕依然和他秘密有书信往来。
  曹丕请他坐下,欣慰之极地笑道:“子鱼来得简直太是时候了。”
  “微臣也听说汉军南撤了,这是世子的机会啊!”
  曹丕点点头,“先不说此事,说说那个人,他在许昌如何?”
  曹丕指的是曹植,由华歆替他秘密监视曹植的一举一动,华歆沉吟片刻道:“从表面上看他很放荡形骸,整天喝酒吟诗,呼友狎妓,似乎在自毁名誉,但而他做得太落痕迹了,反而让人怀疑。”
  曹丕冷笑一声,父亲生病,他却比谁都跑得快,跑来侍候父亲,企图在合肥接手军权,放荡形骸,机会却抓得准,这分明是有人在替他出谋划策。
  “他和夏侯惇的关系如何?”曹丕又冷冷问道。
第967章
曹丕谋权
  华歆想了想道:“夏侯渊的义女嫁给了崔林之侄,而曹植之妻正是崔林之女,他们之间有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不会太差。”
  “这个我知道!”曹丕有些不耐烦道:“我是在问,他们在许昌的关系如何?”
  “在许昌私下里有没有见面,微臣也说不准,但在公开场合,他们大概有四次见面。”
  曹丕沉思片刻,又问道:“你觉得夏侯惇会支持他吗?”
  “这个……我以为,夏侯惇从个人感情上是支持曹植,但他也知道,曹植争夺世子失败,再上位的可能性不大了,他为了夏侯一氏的前途,自然不会和曹植走得太近,尽量保持中立,可如果曹植又有了上位的可能,微臣相信,他一定会全力支持。”
  曹丕点点头,“看来他还在观望,并没有私心。”
  停一下,曹丕又问:“这次许昌调粮,他是什么态度?”
  “夏侯惇是什么态度微臣不知,但微臣知道他手下的几个心腹大将对世子都非常不满,认为世子不公,是在打压许昌,都叫嚣不会再给世子卖命,结果被夏侯惇公开责打了五十军棍,或许这就是夏侯惇的态度吧!”
  曹丕当然知道夏侯惇必须要表态对合肥战役的支持,否则父亲也不会饶他,至于他真实的想法,谁又会知道?曹丕不由冷冷哼了一声,“他倒挺会做人。”
  “不知世子准备如何掌控军权?”华歆将话题拉回了现实。
  曹丕便暂时放下对夏侯惇和曹植的猜测,起身走了几步道:“我打算让曹仁出任合肥战役的主将,你觉得是否可行?”
  华歆知道曹丕是想通过曹仁来掌控军权,不过这样一来,就会破坏魏公的军事部署,要知道张辽是合肥战役主将,华歆沉思片刻道:“徐晃是寿春主将,其实世子可以让曹仁取代徐晃,而合肥那边,世子可以尽量拉拢张辽,只要张辽肯效忠世子,这岂不是平添一大助力?”
  曹丕却摇了摇头,“张辽只效忠父亲,在父亲未去之前,他绝不会效忠我,这种人既不必拉拢,也不要打压,顺其自然就好,其实我打算任命他为寿春主将。”
  “殿下为何让他主管寿春?”
  曹丕狡黠地一笑道:“寿春军队大部分都是徐州军,是曹仁的部属,但合肥之军却是冀州和豫州之军,是父亲的直属军队,我需要掌控的,就是这支军队。”
  华歆这才恍然大悟,竖起拇指赞道:“殿下果然高明!”
  曹丕负手傲然一笑,“如果他识时务,我会给他高升机会,可如果他不识时务,不肯配合,那么,我也只能将他晾在一边了。”
  ……
  次日一早,张辽赶到了寿春,数百骑兵护卫着张辽疾奔进了寿春城,声势浩大,城门处顿时一片混乱,正在城头巡视的大将曹真奔上高声喝道:“城防重地,岂容大军入城,给我全部出城!”
  他一摆手,千余曹军士兵一起涌上前,举弩对准了张辽和他的亲兵,堵住了他们去路,张辽当年与曹洪交恶,导致曹洪被责打贬职,张辽也由此得罪了曹派势力,此时曹真见了张辽,自然也没有好态度。
  张辽心中大怒,自己是合肥主将,一个小小的曹氏假子也敢对自己无礼呵斥,竟然还敢举弩威胁自己,但他克制住了心中的恼火,冷冷道:“这不过是城池而已,又不是魏公行宫,哪有这些规矩!”
  曹真已下了城,拱手道:“张都督若只带三五个随从入城,我不会阻拦,但你身后有几百骑兵入城,这会威胁到寿春城防,作为城防当值主将,我有责任防止隐患。”
  “难道曹真将军认为我张辽要谋反吗?”
  “非也!这是我职责所系,所有将领都一视同仁,没有特殊,请张都督让手下在城外等候,我们会保证张都督安全。”
  张辽不想把事情闹大,只得忍下了这口恶心,回头对亲兵牙将道:“你们可在城外等候,我很快便出来。”
  亲兵们调转马头向城外而去,曹真这才撤开拦路士兵,让张辽带着三名随从前去行宫,刚到行宫大门,却见行宫外站列着数百名骑兵,这些显然不是行宫侍卫,他心中一怔,低声对亲兵道:“去问问他们是什么人?”
  亲兵上前询问,片刻回来道:“都督,他们都是曹仁的亲卫骑兵。”
  张辽慢慢捏紧了剑柄,心中极感屈辱,哪里有什么规矩,曹真分明就是故意刁难自己,他忽然明白了,这是曹氏家族将曹洪之死的责任算到了自己头上。
  侍卫已进去禀报,片刻,一名侍卫出来道:“张都督,世子有请!”
  张辽忍住心中的不满,快步走进了行宫,他跟在侍卫一直来到大堂,只见曹丕正和曹仁坐在堂上谈论着什么,张辽快步上前,单膝跪下向曹丕施礼,“卑职张辽参见世子!”
  “张都督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曹丕并没有起身相扶,甚至连曹仁也没有起身避让,就这么坐在一旁受了自己半礼,虽然曹仁脸上带笑,但这种笑显然不是出于真心。
  张辽今天连连受辱,直到这时,他才有一种明悟,难道这些都是曹丕暗中指使,刻意打压自己,张辽忽然意识到,曹丕招自己来寿春,绝不是什么商议军务那么简单。
  想通这一点,张辽立刻冷静下来,不再愤恨曹氏众将的无礼,他又躬身道:“不知世子找卑职前来,有何重要军务商议?”
  “当然是为了汉军撤离合肥之事,这也算大事吧!”
  曹丕向张辽身后看了看,又问道:“怎么臧霸将军没有来?”
  “启禀世子,按照军方规定,主将和副将不能同时离城,所以卑职便令臧将军守城,没有让他同来。”
  “哦!”
  曹丕长长哦了一声,又回头问曹仁,“请问叔父,军方有这种规矩吗?”
  曹仁呵呵一笑,“规矩谈不上,只是战时确实须慎重一点,张都督的做法可以理解。”
  张辽脸色一变,曹仁好像是在替自己说话,但实际上却是在落井下石,他立刻厉声道:“曹都督这是罔顾事实吧!官渡之战时,魏公颁布了十三条军规,其中第九条就是战时主副将不得同时离城,这难道不是规矩吗?”
  曹仁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半晌才冷冷道:“我当然很清楚,那十三条军规只是针对官渡之战,文远不必拿出来说事,赤壁之战时,魏公又颁布了十九条军规,却没有主副将不能同时离开这一条,文远怎么又不说了?”
  “不管是何时的军规,只要没有废除,为将者都必须执行,如果曹都督觉得我说得不对,我们可以一起去请示魏公!”
  “哼!张都督这是在威胁我吗?”
  “我不敢威胁曹都督,只是在据实而言。”
  张辽和曹仁争锋相对,整个大堂的气氛变得十分紧张,曹丕有意缓和气氛,笑了笑道:“大家都是重臣,这点小事不必争吵,张都督请坐!”
  张辽不再理会曹仁,在另一边坐下,曹丕尽量语气温和道:“不知现在汉军情况如何?”
  “回禀世子,刘璟虽然撤离合肥,但并没有远去,他现在应该在芜湖或者濡须口,引诱我们追击,让我们进入他布下陷阱。”
  “真是有趣,张都督怎么知道汉军没有撤离?现在汉军应该还没有到濡须口吧!张都督居然就下了结论,莫非是刘璟事先写信告诉了都督?”曹仁带着讥讽的语气问道。
  张辽摇了摇头,“这不用什么情报,常理推断便可,现在已是十月底,逆风逆流,叶轮船也只有少数,汉军大部分战船怎么返回柴桑?所以我怀疑汉军连巢湖都没有离开,大军就在巢湖之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4/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