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7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885

  这近三十万匈奴人虽然都属于刘去卑的大部落,但大部落下又有数十个小部落,就像汉人家族一样,每个小部落都有德高望重的长老主持日常事务。
  不需要汉军威逼,近百名各部长老纷纷从队伍中走出,很快被带到赵云面前,百名老者一齐跪下,一名为首老人泣道:“禀报将军,这里没有匈奴军队,都是手无寸铁的妇孺和老人,将军饶了我们吧!”
  赵云欠身对这些老者笑道:“如果各位以为汉军是来屠杀你们,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是奉汉王殿下之令,前来拯救你们,给你们一条生路。”
  有人翻译了赵云的话,百名长老面面相觑,眼中都充满困惑,怎么变成了拯救?
  赵云又接着道:“你们和羌人在一个多月前爆发了冲突,我告诉你们,河西羌人已经开始联合军队,数万羌兵会在年底发动对你们的袭击,试想想看,你们军队在灵州屠杀了那么多羌人,他们会放过你们吗?他们会用百倍血腥的手段来报复你们,你们会被屠杀殆尽。”
  所有长老都低下头,不少人浑身战栗起来,他们知道赵云所说是实话,这也是他们日夜恐惧之事,其实不光是羌人,如果开春前,刘去卑还不回来,他们也同样会遭到鲜卑人的掳掠,这就是草原上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这时,有人胆怯问道:“请问将军,右贤王现在如何了?”
  赵云大笑,对众人道:“刘去卑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他的下场难道你们还猜不到吗?不光是刘去卑,包括匈奴单于在内的十几万匈奴军队也全部被汉王围歼,匈奴军已全军覆没!”
  这个消息震惊了匈奴人,迅速传播开来,很多女人都痛哭起来,这就意味着她们丈夫已经战死,这时,赵云又高声道:“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不是所有人都战死,还是有很多人成为战俘。”
  赵云回头一挥手,“带上来!”
  汉军骑兵带上来百余名匈奴战俘,他们出现在匈奴人面前,忽然有几十名女大喊起来,拼命冲出来,抱着战俘放声大哭,这些匈奴战俘也抱着自己妻儿痛哭,突来的变化使无数匈奴人仿佛看到了希望。
  长老们大喊道:“将军,你真的保证不杀我们吗?”
  赵云对众长老笑道:“你们回去告诉自己的族人,这是汉王殿下的命令,只要你们投降汉国,成为汉王殿下的子民,那么汉王殿下会给你们土地,给你们活路,还给你们部分财产,让你们继续生活下去,不会再杀戮任何一人。”
  赵云的话被翻译下去,二十余万匈奴人终于相信不会被杀戮,他们顿时激动得欢呼起来,赵云随即下令,清理出数千顶营帐,暂时给匈奴人居住,等汉军收拾完财物就开始南撤。
  大营内,一万余汉军士兵正忙碌地整理各种财物,刘去卑苦心经营几十年,数次纵兵抢掠关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不仅是数百万头牛羊和十几万匹战马,还有堆积如山的羊皮,数万石掠夺来的粮食,以及不计其数的丝绸瓷器和金银珠宝等等。
  赵云在庞德等大将的陪同下,巡视士兵们清点物资,庞德笑道:“早听说刘去卑财富惊人,今天才知道之前还是小看了他,光黄金就有十余万两,更不要说数十万斤赤金,我很担心能否将这些财富运回关中。”
  赵云点点头笑道:“是让人烦恼,不过既然他们能将这些财富从河套带来,那我们也应该能带出去,不是有几万辆大车吗?从冰面上走,应该问题不大。”
  “可如果用大车运载物资,这些妇孺老人可能坚持不了沿途的艰难,会死不少人。”
  “让他们也坐车而行,这些财富就放在他们眼前,谅他们也搬不走,另外,再发给他们每人三张羊皮保暖,再给每户人家十只羊和一匹马。”
  庞德犹豫一下,给每户人家十只羊,他觉得有点不妥,而且汉王殿下也没有这样的命令,庞德便小心翼翼劝道:“给他们每户人家十只羊,恐怕就会去掉近百万只羊,我怕回去没法向殿下交代。”
  赵云瞪了他一眼,“汉王殿下由我去解释,后果由我来承担,现在你只管服从我的命令!”
  “遵令!”
  庞德无奈,军中都说赵云心慈手软,现在看来果然不假,若是马超在这里,莫说还分给匈奴人羊皮和十只羊,就算大车也不会给他们坐,全部驱赶步行南下,死多少人都不会放在心上。
  这时,庞德忽然有一种明悟,或许汉王临时改变主意,撤换下马超,转而让赵云带兵来攻打匈奴人,就是看中了赵云仁慈的一面。
  ……
  两天后,汉军带着数十万匈奴老弱妇孺缓缓南下,居延城守将孙离虽然没有得到美貌的匈奴少女为妾,但他却毫不在意,心中暗暗狂喜,赵云留下了数万件无法带着的家具,还有不少其他零星物资,吩咐他先搬回居延城,待开春后转送给居延海的羌人部落。
  但孙离却很清楚这是个发财的良机,他虽然不敢全部据为已有,但至少可以将值钱的东西留下,赵云也留下话来,士兵们戍边不易,可以分给士兵一些财物,就是这句话,他和手下弟兄每人都可以发一笔财,将这些物资转卖给羌人,只要手中有钱,他再讨个年轻美貌的羌女为妾,不是一回事?
  孙离送走了汉军大队,他便急不可耐地冲回居延城,对五百士兵们大喊道:“发财机会到了,大家跟我走啊!”
  他带领五百士兵催马出城,风驰电掣般向匈奴大营方向奔去。
  且不说居延城的戍边士兵因此发了一笔财,再说赵云带领两万骑兵押送着近三十万匈奴妇孺和无数牛羊财富沿着张掖河一路南下。
  冰天雪地之中,汉军队伍绵延数十里,几万辆大车满载着各种财富物资和年幼的孩子及老人,在冰面上吱吱嘎嘎前行,老人和孩子都裹着厚厚的羊皮,蜷缩在马车里,冻得浑身哆嗦,匈奴女人大多身体健壮,她们骑在马上跟随马车缓缓而行,年纪稍大的少年则负责赶着羊群。
  虽然他们失去了积累的财富,却保全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一点微薄的财产,这让绝望中的匈奴人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队伍行走极慢,风餐露宿,半个月后,队伍终于抵达了张掖郡,赵云随即将粮食交给了马超,作为河西汉军的军粮,又将所有财富物资封存在张掖郡的官仓内,待开春后再运回长安。
  卸去了重担,队伍变得轻快了很多,数十万人又继续赶着牛羊前行,浩浩荡荡向长安而去。
第903章
合肥条件
  时间渐渐到了十二月,距离建安二十一年旦日已经不到一个月,今年邺都的新年气氛比往年都要浓厚,粮价平稳,肉价下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杀羊过年,这主要是曹军攻打并州匈奴取得大胜,缴获了大量物资,包括几百万只牛羊。
  尽管曹操将大量的肥羊用来犒军,但依旧有百万只羊流入市场,价格低廉,成为了邺都人家餐桌及供桌上的美食。
  曹军也同样缴获了近百万张羊皮,但曹操并没有像刘璟那样,让汉国每户人家都受益,而是将这些羊皮全部分给了士兵和阵亡将士家属,收买军心,这一举动确实提高的曹军将士士气,增大了曹操在军中的名声。
  不过对于曹操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犒军,而是定下世子,并与汉王刘璟联姻,曹操在去年年初大病一场后,他的身体便开始走下坡路,日渐消瘦,精力也大不如前,他已经六十三岁,已是一个年迈的老人。
  这让曹操感到了岁月威胁,他感觉自己时日已不长,他必须要在这两年内把后事安排好,稳定住魏国的大局,极力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力量,将一个还算强盛的魏国交给儿子。
  清晨,曹操的马车驶入了邺都北门,向不远处的安阳宫驶去,他今天要面圣,让刘协准备正式册封他的长子曹丕为魏公世子。
  这是曹操最终做出的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而让他下定决心的根源便是杨修一案,正是在杨修一案中,曹操才终于了解到了三子曹植的政治思想,竟然是尊儒抑法,让刘协回归帝位。
  这从根本上和曹操治国思想背道而驰,曹操相信这不是儿子一时糊涂,而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正因为这一点,曹操最终决定立长子曹丕为世子,尽管长子曹丕也并不让他满意,为人阴暗、虚伪,急功近利,缺少雄才大略,但相比曹植的尊君崇儒思想,曹丕的这些缺点也就不足为虑了。
  马车在大街上疾行,曹操默默望着大街两边,行人步履匆匆,大多面带笑容,酒馆里高朋满座,喧嚣声传到了街上,往年大街成群结队的流民乞丐,今年也看不见了。
  不过曹操却知道并不是流民乞丐们被饿死,也不是他们变得富裕,而是他们都纷纷去了关中,准备受取土地,移民关内,这些流民乞丐其实大多是关内人,现在可以返回家乡,或许土地,谁还愿意在邺都街头讨饭?
  想到这,曹操不由叹息一声,尽管他也采取减税授田的措施,鼓励民众向并州北部迁徙,但效果却不理想,关键是他不能像刘璟一样,宣布十年免税,那样会严重冲击并州南部的农民,引发骚乱,还有一个原因,似乎民众都不太相信他,他们宁可去汉国授田,也不愿接受魏国的授田。
  这就是天下民众的判断,他们认为汉国迟早会战胜魏国,汉国的承诺会更可靠,正是这种判断使曹操在和刘璟争夺人口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曹操不由叹了口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原民众对他曹操没有信心,早从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就开始产生了。
  就在距离皇宫不到一里时,一名骑兵从后面疾奔赶上,大喊道:“启禀魏公,有要事禀报!”
  “停车!”
  曹操喝止住马车,拉开车窗问道:“有什么要事?”
  “启禀魏公,陈中丞出使汉国回来了,还带来了汉国尚书司马懿,现在铜雀宫等候。”
  曹操顿时精神一振,他一直在等陈群的消息,现在终于来了,连司马懿也来了,他沉思片刻,立刻令道:“回铜雀宫!”
  天子在他心中远不如刘璟重要,他此时急切想知道陈群的出使结果,马车加快速度,在数百名侍卫的保护下,疾速向北城外驶去。
  ……
  铜雀宫的贵宾堂内,丞相长史徐弈正在陪同司马懿聊天,徐弈年约五十岁,精明能干,学识渊博,出任丞相长史多年,是曹操最信任的心腹。
  在曹丕没有掌政务大权之前,曹操每次出征,便是由他留守许昌处理各种政务,使他权力极大,当曹丕接管政务后,他又主动配合,将权力完全移交给了曹丕,这又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现在徐弈是曹丕和曹操之间的一座桥梁,当曹丕遇到无法做主的重大军国政务时,总是要先写上自己的意见,再转给徐弈,由徐弈对曹丕的意见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曹操最终同意曹丕的方案,减少父子之间的矛盾,使政令能够顺畅。
  徐弈和司马懿的私交极好,当年司马懿为曹操主薄,便是徐弈极力推荐,几个月前司马懿出使太原时,徐弈留守邺都,双方没有能见面,这次见面,双方显得格外亲热,就仿佛多年未见的挚友重逢。
  “十年不见,仲达已四十余岁,我也年过五十,我们都老了。”
  司马懿也笑道:“季才兄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才四十出头,不像我,南征北战,变得又黑又瘦,在路上住店之时,掌柜还叫我老人家。”
  司马懿说得有趣,两人都大笑起来,寒暄完毕,话题便转到了正事上,徐弈沉吟一下道:“这次仲达出使魏国,除了商议亲迎的具体细节外,还有别的事情吗?”
  司马懿也知道徐弈其实就是代表曹操而来,他问的话,就是曹操要问的话,司马懿便笑道:“除了商议迎亲细节外,其实还有两件事要和魏公商议,事情虽不算重要,但也不是无足轻重。”
  “能否告诉是什么事吗?”
  “当然可以!”
  司马懿缓缓道:“第一件事,是关于并州匈奴战俘的处置问题,汉王的意思,是希望魏公能将俘获的妇孺家眷交给汉国,当然,我们也会给予贵方一定的补偿,如果魏公能答应,我们就继续谈具体条件,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嘛,其实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仲达请明示!”
  徐弈神情十分凝重,他知道司马懿带来邺都谈判之事,绝对不会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事,司马懿越这样说,反而说明这件事越重要,徐弈敏感地意识到,恐怕司马懿接下来要讲的‘小事’,恐怕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司马懿笑容收敛,刚才的轻描淡写的语气也没有了,他说得很慢,但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清晰,“汉王殿下欲去洛阳拜祭宗庙,为了安全,汉王殿下会带一些军队前去,希望魏公能同意他的祭庙之行。”
  “不知汉王殿下打算带多少军队前往洛阳?”徐弈几乎是咬牙问出这句话。
  “从安全上考虑,最少五万军队。”
  ……
  就在徐弈和司马懿叙旧的同时,在铜雀宫的曹操官房内,陈群也正向曹操汇报他这次出使的收获和失落,收获就不必多说,刘璟同意在明年四月迎亲,这个其实意义不大,迎亲和发动战争毕竟是两回事。
  至于刘璟没有答应把并州匈奴战俘放回,这也在曹操的意料之中,双方都需要人口,没有利益,谁也不会轻易把人口给对方,这需要继续谈判才能达成一致。
  曹操关心的是刘璟不肯将当初口头达成的曹刘联盟落实到书面上,当然,汉匈大战已经结束,双方的同盟也已结束,是没有必要再签署什么书面协议,但关于合肥安全的条款却没有结束,双方可是达成了一年之内保持合肥现状的共识。
  但刘璟却不肯将口头共识变成书面条约,这说明他一定会在八月前发动对合肥的战役,这让曹操心中揪了起来。
  曹操此时并不怕作战,他这些年也积累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尤其剿灭并州匈奴,获得大量财富,足以支持他发动一场大战,只是曹操需要时间准备。
  他已命曹仁和张辽分别加高加固合肥和寿春两座城池的城墙,尤其要将逍遥津的进城之路封死,筑成一个完整的城墙,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最快也要六七月时才能完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