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885

  张辽摇摇头,“这座军营若不拔除,必成我后背芒刺,也会损害我们粮食运输,最多一个时辰,我必将这座军营夷为平地!”
  张辽不接受李典的建议,喝令道:“从四面进攻!”
  下达命令是主将,但具体执行命令却是副将,李典无奈,只得安排两万军队从四个方向同时向汉军营寨发起进攻。
  曹军鼓声如雷,两万曹军如潮水般向汉军大营发起了进攻,铺天盖地的箭矢射向营寨,四架重型投石机从南面轮番将巨石砸向营寨,巨石砸中营墙,用泥土和木头夯成的营墙无法承受重型投石机的攻击,土石飞溅,营墙崩塌,瞬间便出现了一段两丈宽的豁口。
  曹军士兵呐喊着冲向汉军营寨,寨墙上,一千汉军士兵分拒四方,用弓箭还击,虽然不断将曹军士兵射倒,但曹军军力浩大,他们无力阻挡曹军士兵的冲击。
  在密集的箭雨中,防御的汉军士兵不断被箭矢射中,惨叫着跌下寨墙,只片刻,如大潮奔腾般的曹军士兵已冲至寨墙下,架起了数十架攻城梯,密集的曹军士兵疯狂地向上攀涌,他们手执盾牌和长矛,和墙头的汉军展开殊死搏斗。
  “快去禀报黄将军,我们顶不住了!”守东面营寨的一名军侯急得大吼大叫。
  一名士兵向南寨墙狂奔而去,但此时南寨墙的情况更加危急,四架投石机的加入,使汉军防御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呼啸而至的巨石已经将营墙砸开了一段五丈长的缺口,此时投石机的进攻停止了,但数千曹军士兵却杀到了缺口前,密集的箭矢射向缺口。
  在缺口内,一百多名汉军士兵手举盾牌和长矛相迎,在两边寨墙上,数十名汉军士兵从射箭口向外射箭,不断将冲上来的曹军士兵射翻,但也只是支持了片刻,数千曹军士兵便杀到了缺口前,数百根长矛相击,发出一片清脆的撞击声,紧接着是士兵被刺中的惨叫声,双方在缺口前展开了激战。
  曹军鼓声如雷,进攻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汉军已经明显支持不住,危机四伏,“黄将军!”报信士兵飞奔而至,大喊道:“我们东面支持不住了,请求援助!”
  黄欣一回头,只见东面的曹军已经杀上了营寨,数千曹军士兵完全吞没了防守的汉军士兵,他再看北面,北面营墙上也插上曹军的蓝色大旗。
  就在这时,数百名曹军士兵用绳索套住营墙,一起用力,只听一声轰然巨响,一段二十余丈长的营墙被拉倒了,尘土飞扬,在弥漫的尘土中,上千名曹军士兵杀进了营寨,大势已去,黄欣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血战到底吧!”
  黄欣翻身上马,挥舞大刀向密集的曹军杀去,身后百余士兵呐喊着,跟随他杀进了数千曹军士兵群中,渐渐地,他们被四面八方杀进大营的曹军淹没了。
  不到半个时辰,两万曹军攻占了这座拦路的汉军营寨,一千名士兵全军覆没,主将黄欣死在乱军之中,只有数十名士兵侥幸逃出大营,向襄阳方向奔去。
  在张辽的命令下,两万五千曹军将汉军营寨夷为平地,他们重新列队,又杀气腾腾继续向襄阳方向进发。
  ……
  襄阳城经过一夜和一个上午的紧急疏散,临时停驻在城外的五万余难民和近郊乡里的近万襄阳本土居民都纷纷撤进了城内,汉军士兵也将各种物资,包括帐篷、粮食、大车等物资搬运入城,一直忙碌到中午时分,襄阳城门才终于缓缓关闭了。
  此时两万守军已全部进入了城头各处防御,襄阳官府又从数十万民众中征召了三万青壮参与守城,所有青壮民夫都发给了盔甲和兵器,宽阔的城头上,到处可见一群群青壮民夫在列队训练。
  文聘骑马带着百余亲卫在城头四处巡视,襄阳的城防还是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襄阳在刘表主政时曾四次大修,刘璟在入住襄阳后,又重新规划了城墙防御,大大拓宽护城河并弥补了各种漏洞,使得襄阳城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襄阳城周长约四十里,号称荆楚第一大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墙城高三丈,内城墙高两丈八尺,内外城墙之间相距两百余步,中间便是军营驻地,内外城墙通过南北两座城门的瓮城相连。
  但襄阳城最壮观的却是护城河,四周挖有宽阔护城河,从檀溪引水到护城河内,护城河宽十丈,深一丈五尺,在城东最宽处甚至有二十余丈,可以行驶战船,堪称天下护城河之最。
  四座城门都有高高的吊桥,正是这种严密坚固的防御,使襄阳城自古就成为最难攻克坚城。
  文聘这时停驻在南城处,饶有兴致地注视着一支三百余人的特殊队伍在进行弓箭训练,这支队伍是从襄阳书院三千士子中挑选出来的自愿者,他们个个身体强壮,平时读书练武,今天终于有机会上阵杀敌,他们个个顶盔披甲,手执弓箭,在军士的命令下,向城外射箭。
  这支士子军的首领正是在汉军中颇有名气的邓艾,邓艾文武双全,他从小投身鹿门书院,是庞德公的得意门生,同时又跟随赵云学武,一根亮银枪使得出神入化,他今年只有十七岁,已经成为汉军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邓艾几次想投笔从戎,都被刘璟赶回了书院,逼他继续读书深造,但文聘却极为欣赏他,任命他为自己的参军,使邓艾常有机会来大营中参赞军务。
  这时,邓艾也看见了文聘,连忙上前施礼,“学生参见都尉!”
  文聘翻身下马,拍拍他肩膀笑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士子来参加城防?”
  “回禀都尉,其实三千士子都出动了,大部分都去协助官府安置难民,这三百人是主动愿意从军参加城池防御。”
  文聘点点头又笑道:“虽然州牧说你必须十八岁后才能入仕,但现在汉军正在北征,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机会参加北征,对你将来的前途将大有好处。”
  邓艾点点头,又叹口气道:“我也想啊!就是州牧不准。”
  “谁说州牧不准,你在我军营为参军,你以为州牧不知道吗?这样,打完这一战,我给你记功,让成都正式封你官职,这样州牧就无话可说了,然后你再调到赵将军身旁,这不就行了吗?”
  邓艾大喜,连忙躬身施礼,“多谢都尉成全!”
  这时,贾诩带着几名随从走了过来,邓艾连忙向贾诩行礼,“参见军师!”
  贾诩笑眯眯摆了摆手,“我正说呢,你这个混小子跑到哪里去了?怎么在城内看不见你,原来跑来守城了,怎么,开始弃文从武了?”
  邓艾挠挠头,不好意思道:“学生不敢丢掉书本,只是暂时从武,以后还是以文为主。”
  “其实从武也可以,关键是要走主帅之路,就像文都尉一样,将来能独镇一方,有文都尉在襄阳,州牧也就能放心地西线准备北伐。”文聘脸一热,惭愧道:“军师在讽刺我呢!这次曹军南渡,我都无法向州牧交代。”
  贾诩微微一笑,“文都尉将襄阳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曹军两三万人马根本就攻不下来,昨晚我还很担心,可到了今天,我已经不再担心了。”
  “军师说得不错!”
  旁边邓艾接口道:“看曹军主力并没有向南进兵,就知道曹操其实没有攻打荆襄的打算,只是想在襄阳制造出危急,扰乱西线北伐。”
  文聘和贾诩对望一眼,一起笑了起来,邓艾有些不安道:“小子说得不对吗?”
  “你说得虽然不错!”
  文聘语重心长对他道:“不过为将者,不能因为对方大营未动,军旗未倒,就能确定对方没有移动,必须要派出斥候,得到确切的情报后才能做出判定,不管是为将,还是为谋,最怕就是想当然。”
  邓艾默默点头,“学生明白了!”
  就在这时,城头眺望塔上的警钟声再次敲响了,‘当!当!当’警钟十分急促,这就意味着有敌情出现了,文聘快步走到城垛口,向东南方向眺望,片刻,他便隐隐看见了一条黑线出现在远方,曹军终于杀来了。
  文聘立刻令道:“命令全军进入战斗戒备!”
  两万士兵纷纷出现在城墙上,他们早已准备就绪,个个剑拔弩张,严阵以待。
  ……
  张辽率两万五千人也终于杀到了襄阳城,张辽骑在战马之上,凝视着远方坚固高大的城墙,以他们现在的实力,要想攻克襄阳,并不现实,但他们的目的也并不是要攻下襄阳,他们的战略目的却是要拿下汉水。
  张辽战刀一挥令道:“在汉水边驻营!”
  两万余曹军浩浩荡荡向襄阳东北方向杀去。
第624章
千里救援
  就在曹军从宜城县渡江,攻破汉水防线的同时,刘璟也率军从西城返回了汉中南郑城,由于氐胡骑兵出兵协助曹军,打乱了汉军的北上计划,使得刘璟不得不暂时停止北上,命黄忠率两万军镇守西城,他则返回了汉中。
  刘璟在一方面派马岱出使羌胡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命成都再次向汉中增兵五万,使汉中的总兵力达到十二万人,但就是这时,贾诩从襄阳发出的急报也由鸽信传到了汉中。
  入夜,法正和镇守汉中郡的吴懿接到了刘璟的紧急召令,匆匆赶到了城外的军营,一名亲兵早已在大门前等待了,见他们二人到来,连忙将他们带去中军大帐。
  “发生什么事了?”吴懿低声问亲兵道。
  亲兵苦笑一声说:“具体卑职也不清楚,好象是襄阳那边出事了,州牧颇为焦急。”
  吴懿和法正对望一眼,两人都有点紧张起来,让州牧也感到焦急的事,一定是襄阳那边出了什么大事,难道曹军攻下了襄阳?如果是那样,问题就真的严重了。
  两人来到了大帐,亲兵在帐门前替他们禀报,“启禀州牧,吴将军和法军师到了。”
  “请进!”
  听刘璟的声音,情绪还算比较稳定,这让吴懿和法正心中都微微松了口气,两人快步走进了大帐。
  大帐正中放置着一台沙盘,刘璟和庞统正站在沙盘前商议军情,这时,吴懿和法正走进来,两人一起施礼道:“参见州牧!”
  “两位不必多礼了,过来吧!”
  两人走近沙盘,才发现这是荆州的沙盘,刘璟对他们二人道:“刚刚接到贾军师的飞鸽急报,襄阳出了一点麻烦。”
  刘璟拾起木杆,一指宜城县道:“大约有三万曹军利用汉水巡哨间隔过长的漏洞,在宜城县江面上搭建了浮桥,火速渡过了汉水,现在已经攻占宜城,据说主帅可能是张辽,他们也不能肯定。”
  三万人渡江了,吴懿和法正面面相觑,这个问题确实有点严重,这时,法正又问道:“不知襄阳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也有,甘宁火速率一部分水军南下,毁坏曹军浮桥,加强江夏的防御,另外襄阳城外的民众全部撤入城内,襄阳军队加强战备,从目前贾军师送来的情报看,曹操并没有大举杀入荆州的迹象。”
  这时庞统接口道:“现在很担心曹军会不会调头杀向江夏,江夏只是水军有优势,但在陆地上,无论如何不是曹军对手,如果江夏被曹军摧毁,后果不堪设想,恐怕整个军心都要动摇。”
  众人都沉默了,这时吴懿问道:“微臣有一个疑问,不知是否当问?”
  “子远尽管说,不必这么谦虚。”
  吴懿沉思一下道:“刚才州牧说,宜城县的浮桥已经被水军摧毁,那我就不太明白,这三万曹军又该怎么回去?”
  刘璟点了点头,“子远这个问题说到了关键上,首先是曹军怎么搭建的浮桥,搭建浮桥必然会用小船,而比水河口既然已经被我们封锁,那曹军的小船又怎么驶去宜城县,不过这个问题刚才庞军师已经解开了,小船可以用车载,一定是陆路运过去,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做了很多准备,既然他们能将军队送过来,就一定有办法将军队接回去。”
  众人沉默了,这时,刘璟又道:“将各位请来,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是不是该出兵襄阳?”
  这个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谁都知道曹操出兵荆襄是为了扰乱汉军在西线北上的计划,刚开始曹军摧毁樊城,屯兵汉水以北,并没有影响到西线计划,但现在曹军渡过了汉水,问题就有点严重了。
  三人心里都明白,既然刘璟要商议此事,就说明他有出兵援救襄阳的计划了,可这样一来,至少半年内不能再考虑北伐,这就使曹操的围魏救赵之策成功了。
  沉默片刻,刘璟又缓缓道:“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氐胡出兵天水,使我计划被破坏了,我需要等羌人出兵氐胡的大本营,将氐胡骑兵逼回去,这至少要两三个月时间,然后我还要调兵遣将,运输粮食,算下来也要一两个月时间,这段时间反正也是等待,那索性就出兵襄阳,将曹军赶回南阳,解除襄阳和江夏的后顾之忧,大家说如何?”
  法正叹口气道:“州牧不是说想请孙权出兵合肥,逼曹操退兵吗?”
  刘璟摇了摇头,“我不指望孙权出兵,我接到许靖的快信,说天子已经下旨封孙权为吴公,并任命程普为建安郡太守,另外,据说周瑜病重,从这些情报分析,孙权十之八九不会出兵,最多做做样子,根本就解不了襄阳之围。”
  说到这,刘璟又叹息一声道:“虽然现在曹操没有吞并荆州之心,可就害怕时间一长,他的援军和粮草南下,曹操就会改变主意,继而发动第二次南征,那时问题就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