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885

  这个建议曹仁还可以接受,他点点头,“就依毛尚书之言,调木门城士兵增援西城。”
  话音刚落,一名士兵从城下奔上来大喊:“将军,下辨县的鸽信来了!”
  曹仁一怔,竟然是鸽信,必然是有紧急情报,他立刻令道:“把信呈上来!”
  士兵跑上前将一卷鸽信递给曹仁,曹仁打开鸽信细看,顿时吃了一惊,旁边毛玠见曹仁神情有异,连忙问道:“武都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曹仁叹息一声道:“刘璟现在就在下辨县,恐怕会率军北上。”
  毛玠想了想道:“刘璟应该只是在汉中视察,不会轻易率军北上,毕竟陈群和植公子都在成都,在谈判还没有破裂之前,他不会急于发动进攻,我相信丞相的判断并没有错,刘璟要率大军北伐,至少要到明年春天了。”
  “可他们现在策略变了!”
  曹仁有些恼怒起来,“刘璟是步步为营北上,一旦夺下西城,他的北伐就胜利一半了,还用等什么明年春天,不行,我要亲自去西城主持防御!”
  曹仁心急如焚,不听毛玠的苦劝,快步下城去了,他命令副将牛金道:“速点五千军马,我要立刻赶去西城!”
第605章
庞统心事
  祁山堡位于祁山东道中段,名字叫堡,实际上是一座板墙式营寨,建造在略为高险的丘陵之上,在汉军第一次北伐时,这里便曾是曹军的一处防御点。
  在山丘上驻营,虽然占有地利,但不利之处也极为明显,这其中最重要就是水源,而祁山堡就选择在一座有水源的丘陵之上,营盘依山势而建,延绵数里,两千曹军驻守高寨,扼住了北上的官道。
  虽然汉军可以从祁山西道北上,但这样一支军队在祁山一带存在,会很容易截断汉军的粮道,严重威胁汉军北伐,拔掉祁山堡也就成为汉军无可避免的选择。
  黄忠的军队在拿下历城后,休整了数日又继续北上,黄忠的先锋军虽然有一万人,但真正投入战斗的军队只有五千,人数不多也不少,一方面让曹军无所适从,不知道汉军是正式北伐,还是小规模骚扰。
  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汉军自身的粮食消耗,在汉军粮食运输及供应通道没有完全建立之前,中等规模的军队北上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上午,五千军队浩浩荡荡在崇山峻岭之间疾速行军,旌旗招展,尘土飞扬,军容整齐,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已经过了盆地,进入了祁山的中心地区,距离祁山堡已不足二十里。
  黄忠骑在战马上,打量着四周的地形,这一带地势开阔,林木稀少,曹军埋伏的可能性不大,但黄忠也不敢掉以轻心,不断派出斥候巡哨去前方查看情况。
  这时,一名斥候骑马飞奔而至,拱手禀报道:“启禀将军,前面山势变窄了,山高林密,十分易于埋伏!”
  黄忠点点头,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改变行军队形,五人一排,放慢行军速度!”
  五人一排也就是要缩短队伍长度,将用动辄十几里的行军队伍缩短成数里,有利于集中兵力,应对敌军伏击偷袭,一般只有经验丰富的大将才会做这样安排。
  黄忠在刘表时代起便为荆州扩展疆土而南征北战,征战二十余年,经验十分丰富,他知道在情况下采取什么行军策略,之前地势开阔,不容易被伏击,所以他命令军队疾速行军,可一旦地形变窄,他就立刻小心了,命令军队放慢行军速度,这就叫缓急得当。
  这时,副将吴班骑马上前道:“老将军,祁山堡就在前方十五里外,山堡下驻营容易被敌军冲击,不如在五里外驻营吧!卑职知道那边有一处开阔地,其间有小河流过,非常适合驻营,卑职建议就在那里驻营。”
  吴班是吴懿之弟,勇猛善战,和其兄一样,也颇有谋略,深得刘璟的欣赏,封为副校尉,他对祁山道非常熟悉,这次黄忠北上,刘璟便特地安排他为黄忠的副将。
  除了吴班外,这次跟随黄忠北征的大将还有雷铜、冯习、泠苞、周信等人,他们则负责镇守历城、以及在风云谷筑城等等,而进军祁山堡的大将只有吴班和雷铜两人,当然,军师庞统也随军北上。
  黄忠想了想,吴班的建议很有道理,便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可率一千人先去驻营,当心路上安全。”
  “卑职遵令!”
  吴班率领一千人押送托运帐篷的骡马,加快行军速度,先向北方奔去。
  这时,黄忠放慢马速,等待庞统上前,和他并驾齐行,“军师今天颇为沉默,还在为昨天之事不悦吗?”黄忠笑问道。
  昨天庞统向黄忠献了一计,可驻扎在祁山堡山下,松弛军纪,引曹军夜间劫营,但被黄忠否定了,使庞统心中有些不悦,关键是这次北征,黄忠基本都不听他的建议,着实令庞统感到不满,所以从昨天至今,他都一言不发,不再提任何建议。
  此时黄忠来问候他,庞统冷冷道:“将军才智高绝,战无不胜,我还有什么可说,闭上嘴,将军不也觉得耳畔清静了吗?”
  黄忠听出了庞统语气中的情绪,便没有多说什么,笑了笑,催马向队伍前方而去,远远对庞统道:“军师跟上来吧!过了前面山坳就驻营了。”
  庞统望着黄忠走远,牙齿慢慢咬紧了,若真的让他一路沉默到底,他也心有不甘,毕竟这次北征也是他的一次机会,他为什么要放弃?
  只是庞统着实摸不透黄忠的想法,很难和他共事,相比之下,赵云对自己就尊重得多,但庞统也不得不承认,黄忠丰富的经验有时确实可以弥补谋略的不足。
  “驾!”庞统催动战马,无可奈何地追了上去。
  ……
  汉军在一旁靠河边的开阔地扎下了大营,这里距离祁山堡只有四五里,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山梁上的曹军营寨,就算曹军从山头冲下来袭击汉军营帐,也需要一段时间,足以使汉军组织起防御,扎营地点非常让黄忠满意。
  庞统进了自己的营帐,一名书佐正在帐中替他整理书卷,庞统不耐烦地摆摆手,“你先退下吧!我自己会整理。”
  书佐行一礼便退下来,庞统坐下打开一轴空白文书,提笔想给刘璟写一封信,诉说对黄忠的不满,但他犹豫良久,始终下不了笔,他想起自己在刘备军营中遭受的轻慢,很大程度就是自己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刘备的亲信,如简雍、孙乾一党,这封信写出去,必然又会得罪黄忠,自己在重蹈覆辙。
  庞统轻轻叹了口气,自己这样做显得有点心胸狭窄了,他又将笔放下,沉吟不语,这时,一名黄忠的亲兵快步走到帐前,躬身道:“启禀军师,老将军请军师前去议事!”
  庞统微微一怔,难道黄忠又转性了,又想起应该尊重自己吗?
  他点点头,“告诉老将军,我马上就来!”
  虽然庞统很想赌气不去,不过他心里也明白,这样赌气下去自己也无法向州牧交代,将来论理,他就站不住脚了,也罢,去听听黄忠要和自己商议什么?
  庞统整理一下衣冠,走出营帐,快步向中军大帐而去。
  中军大帐内,黄忠正在审问两名曹军斥候,这是巡哨抓获的两名曹军探子,对黄忠来说,这两名探子来得非常及时,这时,庞统走进了大帐,他已经知道抓获了曹军探子。
  “老将军,应该将他们分开审问,说不定他们是曹军故意派来送假消息的奸细。”庞统进帐便提醒道。
  黄忠点点头,“军师说得极是!”
  他立刻让副将吴班将其中一人押到别帐去审问,他自己亲自审问另外一人,庞统在一旁坐下,静静地听着黄忠的审问。
  “回禀将军,一共有两千三百人,主将是焦晃,具体有多少军粮小人不知,但应该很充足。”
  “军粮和物资存放在军营何处?”黄忠又问道。
  “原来在东南角,但这两天又移到大营中间,专门修建了营栅包围,戒备森严,占地有而十几亩。”
  “军队士气如何?可知道历城失陷之事?”
  “回禀将军,士气尚好,历城失陷之事大家都不知晓,焦将军总是说一两年之内,汉军不会北上,所以弟兄们都很定心。”
  这时,庞统在一旁问道:“你们水源是怎么解决?”
  “山上有好几天山泉,我们引山泉到大营,又在地上埋了数百口大瓮存水,水源十分充足。”
  黄忠又询问了十几个问题,详细了解了祁山堡的情况,这才命人让曹军押了下去,这时吴班也审问结束,双方核对了口供,基本上一致。
  黄忠缓缓对众人道:“曹军既然选择在祁山堡驻营,必然有他们的考虑,这里是从祁山东道北上西城的必经之道,山高路险,位于险要之处,凭我们五千人上山攻打恐怕不现实,至少要两万人才可能拿下敌寨,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州牧的命令很清楚,除西城外,其余各处关隘不允许我们付出惨重代价,所以我不考虑强攻,大家集思广益吧!看看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
  黄忠话音刚落,一旁雷铜提议道:“能不能让鹰击军摸黑上去,一把火烧他娘的。”
  “不太可能了!”
  吴班摇摇头道:“历城的教训他们已经吸取了,还特地将仓库移到营寨中间,由此可见对方防范严密,火计肯定不行了,看看水计如何?从水源处着手。”
  黄忠沉思片刻,又回头问庞统,“刚才军师特地问到水源,是不是也有此考虑?”
  庞统苦笑一声道:“因为曹军驻扎在山顶,溪水必然是从半山腰引上去,断他们的水源倒是可行,不过那探子也说了,山上埋了数百口大瓮蓄水,而且这一带林木特别茂盛,空气湿润,看得出降水量很大,就算断了他们的水源,他们也可以收集储存雨水,而且曹仁是北方名将,考虑驻军时绝不会在水源上出问题,所以我认为,断绝水源之计不妥。”
  庞统分析得有理有据,众人也感觉断水源不妥,大家便一时沉默了,片刻,庞统又道:“要想攻克祁山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曹军引下山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黄忠微微叹息道:“昨天军师也提出引诱曹军来劫营,我之所以不赞成,就是因为曹军兵力偏少,明显是以防御为主,他们绝不会冒险下山劫营,就算我们摆出空营,他们也不会轻易下山,所以我觉得军师的方案不妥。”
  庞统紧咬一下嘴唇道:“还有一种情况,曹军将不得不下山,我们可以放长线钓大鱼。”
第606章
放长线钓鱼
  入夜,一队队曹军士兵在寨墙上来回巡逻,今晚的巡逻人数比平时增加了三倍,而且士兵们全神贯注,对一切动静都格外警惕,汉军到来令祁山堡的曹军极为紧张,直到这时,曹军士兵们才隐隐猜到,历城极可能已经丢失了。
  祁山堡是一座板墙式的营寨,打造得极为坚固,几乎占据了整座山头,四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虽然守军只有二千余人,但却能能够防御住两万人的进攻,是曹军设立在祁山道上的一座坚堡。
  主将焦晃是曹军大将焦触之子,跟随曹仁平定河北袁氏余孽有功,被封为校尉,他的父亲焦触则在赤壁大战中阵亡,追封为列侯。
  焦晃是曹仁部将,英勇善战,为人谨慎小心,颇得曹仁信赖,被曹仁任命为祁山堡主将,奉命死守祁山堡。
  此时焦晃的神情也十分紧张,虽然他知道历城失陷,并向士兵们隐瞒了这个消息,而且他也得到曹仁的命令,命令他死守祁山堡,防止汉军偷袭。
  也就是说,他知道汉军迟早会到来,有心理准备,可当黄忠的军队真的到来时,他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现在最担心被汉军偷袭,遭受历城一样的命运。
  为此,他不仅加强了巡逻士兵,还将粮草物资都迁移到大营中心,同时命令士兵五人一组行动,任何低于五人的士兵都要遭到抓捕,违令者严惩,甚至一夜之间要更换三次口令,所有的手段都是防止汉军斥候潜入军营。
  此时在寨墙之上,主将焦晃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东南方向,在白天便可以清晰地看见汉军营地,从汉军营地的规模来看,应该不到一万人,在距离祁山堡约五里外扎营,这也为了防止自己居高临下冲击,看来汉军也非常谨慎,并不急于发动对祁山堡的进攻。
  就在这时,西南角忽然传来巡哨士兵的大喊:“是谁!报上身份,否则放箭了。”
  营寨上的曹军士兵顿时紧张起来,一队队士兵纷纷向西南角奔去,焦晃大喝道:“严守各自的岗哨,不准随意离开!”
  十几队士兵也各自返回哨岗,这时,焦晃快步走到西南角,见士兵们正举着弩箭,紧张地注视着营寨外的灌木丛,“发生了什么事?”焦晃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8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