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临天下(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说到这,陶湛迅速看了一眼坐在榻上专心致志玩木雕的儿子,更多时候她是为儿子考虑,刘璟理解了她的苦衷,他握住陶湛的手笑道:“这一次其实陶家并不过分,我照顾了四十八家士族,若把陶家排除在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所以让陶家也其他世家一样,享受一个名额,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陶湛默默点头,如果是这样,她就可以勉强同意了,“好吧!那我们有言在先,只有这一次,下一次就不行了,而且夫君不能以我的名义答应父亲,只能以陶家的贡献来决定它的地位。”
“这个没有问题,就这样决定了。”
这时刘璟腹中也有些饿了,起身笑道:“走吧!一起吃晚饭去。”
他一把抱起儿子,将他骑在自己脖子,象骑马一般向外小跑而去,刘致欢喜得尖声大叫,拼命拍打父亲的头,一家人向饭堂快步走去。
第551章
公开取士(下)
五天后,万众瞩目的公开取士终于在荆州拉开了帷幕,这次考试足足有十万五千士子参加,来自天下各郡,甚至还有来自辽东的考生,尽管二十人中只能录取一人,到第二次吏考更是只有百人能考中,但还是激起了士子们的极大热情,每个人都对自己抱有希望。
这在以门第和声望为择官标准的汉朝,能够公平考试录取为官,是何等的罕见,何等的难能可贵!也正是这样,每一个参加考试的士子都以最大的热情和最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次机会。
襄阳没有一个场所能容纳十万人同时参考,除了书院外和藏书阁外,连州衙官府也一并动用了,另外还有几家大的剑馆和书院也被官府临时征用为考场。
事实上,在汉朝时代,纸张远远没有普及,且非常昂贵,大部分书籍依然是竹简,这就导致文化的传播非常狭窄,大多以各郡士族为中心,包括世家子弟和依附士族的读书人,这也就导致了士子们良莠不齐,很多士子甚至只读了一本论语便跑来考试。
这和唐宋时代科举动辄十余万人参加考试完全不是一回事。
博陵崔家这次共来了九名子弟参加考试,但大多是自费前来,代表家族前来考试的士子只有崔实一人,他是崔州平之侄,是崔家的嫡系子弟,这次他肩负着家族的重托,来荆州寻找机会。
临行前,家主和几个家族长辈和他语重心长地谈了一番话,至今还回荡在他的脑海里,刘璟的强势崛起已经隐隐和曹操有分庭抗礼之势。
更重要的是,刘璟是嫡系宗室,他若夺取天下,必然会出现汉室中兴,那么崔家能否在很可能会到来的汉室复兴中获得应有的地位,这是崔氏家族必须要面对的大事。
正在这个背景下,崔实代表崔氏家族参加了这次考试,他势在必得。
天不亮,崔实便出门了,他是在荆州书院的主场参考,距离他住的客栈不到一里,尽管天还没有大亮,但街上已挤满了前来荆州书院参考的士子,很多士子都提着灯笼,星星点点,和天色繁星相映生辉,格外地壮观。
“兆远兄!”
崔实刚走到大门前,便听见身后有人在叫他,他一回头,只是荀志背着一个书箱快步跑来,他身后还跟着一名年轻士子,两人飞奔跑上前,荀志笑道:“我刚才去你的客栈问了问,说你刚走,我便一路追来!”
崔实歉然拱手道:“不知贤弟会来,很抱歉了!”
“没事!我也只是路过客栈。”
这时,崔实又向旁边的士子点点头,那天一起喝酒时这名士子也在场,但崔实忘记了他的名字,年轻士子笑道:“我是南阳邓宏,崔兄还记得吗?”
崔实一拍额头笑道:“是了,你是邓文重,我想起来了,喝酒很厉害的家伙。”
三人一起笑了起来,这时,远处传来的沉闷的钟声,这是通知士子们进考场了,三人对了一下考场,崔实和邓宏都在乙考场,而荀志在丁考场,荀志便拱手笑道:“那我就先和两位仁兄告辞了,中午我们再聚会喝酒,就在兆远的客栈汇合吧!”
“没有问题!”
崔实拱手施礼道:“我先祝贤弟考试顺利,高中头榜!”
“彼此!彼此!大家都考中!”
荀志笑着向前面的丁考场去了,崔实和邓宏一起走进了乙考场。
考场在一个可容纳三千人大殿内,摆放了三千张小桌子,铺有一张席,每人发了一张纸,笔墨自备,另外在桌边还有一只竹篮,篮子里有一斗米,一百枚楚钱,一幅厚实的麻毯,这是荆州给每个考生回乡的路费和纪念品,麻毯来自汉中,南郑仓库内有数十万张麻毯,正好给士子们留一份纪念。
考场内一片窃窃私语声,士子们都在兴奋地翻看篮子,就算考不中,也没有白来一趟,有所收获地回去了。
这时,一名考官在高台上大声喊道:“所有人请安静了!”
士子都安静下来,数千人的大殿内鸦雀无声,考官又大声道:“每个人身旁的篮子是刘州牧送给大家的回程路费,毯子冬天可以用来垫或者盖,非常实用,是刘州牧的一份心意,感谢大家来荆州考试。”
这时,士子们爆发出一片鼓掌声,考官摆摆手,又让大家安静下来,他继续道:“关于今日的考试,一共有五题,题目我会宣布,涉及《论语》、《中庸》、《大学》、《管子》和《韩非子》,考的是真才实学,但纸只有一张,大家要节约使用,在纸头填好姓名、籍贯及考号后,用旁边的纸条糊上,注意不要出问题,倘若没有糊好导致姓名泄露,那就作废了!”
考官的话在每个人心中都炸响了惊雷,不是糊名的问题,而是涉及的书籍,《论语》、《中庸》和《大学》,属于四书范畴,问题不大。
关键是后面两本,《管子》和《韩非子》,让很多人都头大了,尤其是《管子》,非常冷僻,很多人都没有读过,没想到竟然成了考试的五题之一。
“大家安静,下面我宣布第一题,请大家注意听好,我一共只说三遍!”
……
考试只进行半天,中午时分,士子们陆陆续续从考场里出来了,每个人都神情凝重,步履匆匆,显得心情沉甸甸的,显然,考试的题目比他们想象中要难得多,不少考生已经决定回去收拾行李回乡了。
士子间的水平实在是差距太大,有的人学富五车,有的人只略略读了几本书,便自诩为读书人来考试了。
“崔兄,考得如何?”一见面,荀志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觉得还不错,至少都答上来了,至于合不合考官的胃口,那就不知道了,贤弟考得如何?”
荀志笑了起来,“我觉得非常不错,其实我知道刘璟也崇尚法家,所以特地将法家的几本著作反复攻读,没想到真的考了《管子》和《韩非子》,我很庆幸!”
这时,邓宏叹了口气,“前面几题我都答得很好,但可惜《管子》我记不全了,没有写完,估计要落榜。”
崔实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眯眯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你一定会在荆州有所成就。”
荀志拍拍手嚷道:“考完了就别再想,咱们渡江到樊城喝酒去!”
“喝酒!喝酒!”三人一起大笑,前后走出了客栈,雇了辆骡车,向汉水对岸的樊城行驶而去。
……
第一轮考试只是书院考,考中者可以进荆州书院和益州书院,享受官府的钱粮补贴,还可以养家糊口,仅这一条就让各地读书人趋之若鹜。
至于第二轮吏考,由于录取者不到百人,这对庞大的考生而言,无疑是车水杯薪,不少考生并不指望能考上官吏,他们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十天后的第一轮放榜。
在书院考结束后,富裕的考生们纷纷三五结伴去荆州各地游玩,但一些抱有明确目标的世家子弟仍然在刻苦攻读法家著作,为第二轮的吏考做准备。
一晃时间又过了八天,离第一轮放榜只剩两天的时间了,骠骑将军府内堂,刘璟和数十名将军府高官在讨论最后的放榜名单。
“蒋参军,你先给大家说说情况吧!”刘璟笑着对蒋琬道。
蒋琬点点头,对众人道:“这次考试,一共有十万五千四百八十名考生,废卷有八千五百份,主要都是糊名出了问题,有的是没有糊住,导致姓名泄露,有的是糊名太严密,把名字给粘住了,其余近十万考生差距太大,近两万考生只答了《论语》一题,答满四题者不足万人,完全答满五题者只有两千余人,主要《管子》一题难住了绝大部分考生。”
刘璟眉头一皱道:“居然会有八千废卷?”
“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糊名考试,所以出现问题也比较多,按照规定,露名者必须作废。”
刘璟没有再说什么,又转头问费观道:“不知巴蜀的书院能接收多少士子?”
骠骑将军府不仅是原来的荆州高官,来自益州高官也任命了不少人,比如董和、费观、费祎、法正、尹黙、刘巴、李恢、彭羕等人,董和出任司马一职,这是仅次于军师和长史的第三号高官,主管荆州和益州的狱政律法,这也是刘璟看中了董和的刚正不阿。
而费观则出任治中一职,同时兼任益州别驾,益州学政属于他的管辖范围,费观起身道:“除了益州书院外,各郡还有各自郡学,以前都是招收巴蜀子弟,不过现在也可以招收外州生徒,我估计了一下,大概可以招收三千学子,但微臣有一句话想说。”
“费公尽管直言!”
费观缓缓道:“招收五六千士子在书院读书,还要提供给他们钱粮,无疑就是养活他们,这似乎有点不公,我希望他们也能做一些事情,不能游手好闲,一家人都依靠官府来养活。”
大堂内顿时议论声一片,大多数人都赞成费观的意见,五六千人一年消耗的钱粮巨大,对官府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家都要求加以改革。
这时,坐在一旁的徐庶笑道:“这一点确实要改进,我们会拿出一个方案,比如可以让士子们抄书,可以轮流借调为各郡县文吏,可以去军职兼任文职,可以去学堂任教、可以去赈灾等等,总之,读书人的用处很多,虽然不是下地干活,但也有用武之地。”
刘璟笑了笑对众人道:“读书人的用处下次再专门商议,明天就要放榜了,大家确认一下名单吧!”
停一下,他又对徐庶道:“第二轮吏考三天后举行,就由长史担任主事,蒋参军和庞院丞为从事,按照原定的方案执行。”
第552章
笼络世家(上)
刘璟返回了自己官房,他慢慢翻开一本厚厚的废卷者名册,足有一百多页,密密麻麻写满了考生的名字,他一边看,一边用笔圈出了一些名字。
这时,徐庶和蒋琬、庞统三人也匆匆赶来,徐庶并不插手书院考试,作为最高政务大臣,他只负责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但到了第二轮吏考,徐庶便成了主考官。
“请坐吧!”
刘璟请三人坐下,他将废弃考生的名册递给蒋琬,“这是一个漏洞,很可能我需要的考生也在被废弃的名单之中,这样会损害荆州的利益,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蒋琬接过名册,他明白刘璟的意思,他和庞统交换一个眼色,立刻点点头道:“我们迅速整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补救。”
“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让我来提出,像我用笔圈的一些人,如此多敏感的名字,你们居然视而不见!”
刘璟语气中有些不悦了,“第三页上的第一个人,颍川荀志,这明显就是荀家之人,你们居然直接作废,不给任何说法,这不就是把荀家的诚意拒之门外吗?你们还真以为我要所谓的公平?”
说到最后,刘璟的态度变得十分严厉,他心中非常恼火,他再三强调这次考试主要是为了笼络天下士族之心,录用他们的子弟,建立起一座与北方士族联系的桥梁,没想到自己的三令五申还是被当成了耳旁风。
蒋琬也感觉刘璟发怒了,他心中有些慌乱,连忙起身行礼道:“启禀州牧,事出有因,请州牧听微臣解释!”
“你说!”
“回禀州牧,来参加考试的世家子弟确实有不少,有些是以私人身份前来,有些又是以家族的代表前来,很难区分,如果颍川荀氏,参加考试的荀氏子弟一共有九人,里面有荀家的嫡系子弟,也有偏房远亲,我们不能因为他姓荀就要刻意录取,再比如第一页上的晋阳张全,州牧也画了圈,难道他姓张,就是晋阳张氏望族吗?所以在难以两全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按照规则办事。”
这个解释,使刘璟的怒气稍稍缓和,他沉思片刻又道:“现在我需要一个说法,你们准备怎么补救?”